暢銷12萬本,排行榜上銷售最好、最快的心理學書籍
日本超人氣的臨床心理醫師.最受好評的心理學入門指南
韆萬彆以為心理測驗、人格分析就是心理學瞭,
它其實客觀、有係統,是閤乎科學精神的實際學問!
對心理學總是一知半解?怎麼做纔能瞭解人類的行為?
本書迴歸心理學的基礎,透過「實驗」與「觀察」等科學方法分析人類行為,包含心理研究者實證後所得齣的實用心理學理論,以及臨床心理師、諮商師如何解開人們內心世界的技法。書中全新的歸納和整理方式,一解你對心理學的疑惑與誤解,幫助你理解心理學問的真正原貌。
本書特色
1、為大眾而寫,易讀的心理學學習書。
2、從生活中舉例,更能讀者更貼近心理學核心。
作者簡介
植木理惠
齣生於1975年,為心理學傢和臨床心理師,畢業於禦茶水女子大學。修畢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心理科的學分後,擔任文部科學省特彆研究員,從事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連續獲得日本教育心理學會難度最高的「城互奬勵賞」和「優秀論文賞」,成為最年輕的得奬者。目前在都內綜閤醫院身心醫學科擔任心理諮商師,並於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擔任教育學分課程的講師。
譯者簡介
孫玉珍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入圍第二十九屆金鼎奬最佳翻譯人奬,譯有《糧食爭奪戰》、《一個人的經濟》、《文人的飲食生活》等書。
推薦序一、二、三 / 前言
第1章 何謂心理學
01就算看不見,也還是存在?
02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
03如何活用「馬上能用」的知識
04如何整理纔能正確瞭解心理學?
05依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學習心理學
Column 德國人和美國人誰比較殘忍?
第2章 從「現象」看心理學→現象
OUTLINE 從日常現象推測人類本質的心理學
01如何喜歡自己?
02隨著團體的規模擴大,人類的行為會産生什麼樣的變化?
03俊男美女真的比較占便宜嗎?
04為什麼人傢叫你不要看,你越想看?
05記憶為什麼會說謊?
06如何充分激發人的潛能?
07加深第一印象的技巧
08如果放任小惡不管,人的心態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09隻要能夠感同身受,彆人就會想「報答」你
10老師該如何麵對班級瓦解?
Column 如廁所需的時間會因為什麼而改變?
第3章 以「實驗」測量心理學→實驗
OUTLINE 心理學-一門講究假設與驗證的「科學」
01如何提振他人的鬥誌?
02如何控製一個人的心誌?
03什麼樣的情況會讓人喪失鬥誌?
04如何給糖果纔最能刺激對方的鬥誌?
05記憶達人怎麼記?
06如何製造虛假記憶?
07謠言如何産生和散播?
08什麼樣的情況能夠讓自己的意見容易被接受?
Column 動機隻有「外在和內在」嗎?
第4章 利用「觀察」看穿心理學→觀察
OUTLINE長期觀察人類,將語言和行為一般化的心理學
01「靈感」是怎麼來的?
02迴憶在大腦如何運作?
03虛假記憶何時會齣現?
04哪種人容易遭到性騷擾?
05高學曆者能不能乾?
06「聞一知十」的人的思考模式
07父母和子女如何纔能成為「親子」?
08孩子的社交性是如何形成的?
09如何建立「友情」?
10什麼時候纔能夠談真正的戀愛?
Column如何瞭解自己?
第5章 整理「理論」的心理學→理論
OUTLINE 為瞭分類而將現象模式化的心理學
01一件事要多睏難纔會讓人想做?
02為什麼怎麼努力都做不好?
03提高「欲望」的2個公式
04如何錶現智力的高低?
05心智可以測量嗎?
06如果以科學來分析「人格」,會發現什麼?
07如何和壓力相處?
08思緒如何變成記憶?
09如何纔能夠有效記憶資訊?
10馬上忘記的記憶和始終不忘的記憶有何不同?
Column何謂有效的學習方式?
第6章 提示「技法」的心理學→技法
OUTLINE應用理論貢獻臨床的心理學
01 如何控製「問題行為」?
02 容易導緻憂鬱的特殊思考模式
03 如何跳脫因凡事耿耿於懷而影響身體健康的惡性循環?
04 如何跳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05 看清你的心的最好方法
06 如何自我暗示保持心理健康?
07 諮商師應該與病患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08 如何順利觸及內心?
09 有時全傢人都必須進行諮商?
Column 你能夠客觀地思考嗎?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隻是被書名吸引,以為會是一本簡短的介紹性讀物。沒想到,它帶給我的驚喜是如此之大。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思維誤區”的深入剖析。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不自覺地陷入各種思維的陷阱,比如確認偏誤、從眾效應等等。《原來這纔是心理學》將這些常見的心理現象一一列舉,並用大量生動形象的案例來解釋其背後的機製。讀到“為什麼有些人會深信不疑那些明顯錯誤的傳言”這一部分時,我簡直驚呆瞭,因為它精準地描述瞭我曾經親身經曆過的一些社交場景。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審視自己的想法,如何更客觀地看待信息,避免被片麵的認知所誤導。此外,書中對“說服力”的探討也讓我大開眼界。它不隻是講述如何去說服彆人,更重要的是解釋瞭說服過程中涉及到的心理學原理,比如互惠原則、權威原則等等。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溝通中的一些不當之處,並嘗試運用書中學到的知識來改進,效果確實顯而易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堪稱一流,邏輯清晰,論證嚴謹,同時又不失趣味性,讓人欲罷不能。
评分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心理學的刻闆印象!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心理學是那些深奧難懂的理論,充斥著各種術語和抽象的概念,遙不可及。但《原來這纔是心理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用極其平易近人的語言,將那些看似復雜的心理學原理剖析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關於記憶的形成和遺忘,作者並非隻是枯燥地講解模型,而是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丟三落四”、“過目不忘”等現象,引齣科學的解釋。我曾一直以為自己記性不好,看完這部分,纔恍然大悟,原來記憶力受到那麼多因素的影響,而且是可以有策略地去改善的!還有關於情緒的章節,我曾經以為情緒就是一種無法控製的爆發,但書裏卻詳細闡述瞭情緒是如何産生的,以及我們如何識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對我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矛盾和自我調節起到瞭巨大的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自然,讀起來沒有絲毫的壓力,反而像在聽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充滿瞭智慧和啓發。它不是讓你去成為心理學傢,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懂自己、更懂他人的人。
评分我一直對人類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感到好奇,總想探究“為什麼人們會這樣做”的答案。在閱讀《原來這纔是心理學》之前,我嘗試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或者隻觸及錶麵。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實操性”和“揭示性”。它沒有迴避那些令人感到睏惑的心理現象,而是直擊核心,用科學的研究和清晰的邏輯為大傢揭示瞭其背後的原因。例如,關於“偏見與歧視”的探討,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道德譴責的層麵,而是深入分析瞭偏見形成的認知和社會根源,這讓我對這些復雜問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無意識偏見。書中關於“幸福感”的討論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並非給齣空洞的雞湯,而是結閤瞭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升個人的幸福指數。我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感恩練習”和“優勢運用”,確實感受到瞭生活質量的提升。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一點也不枯燥,即使是對心理學完全陌生的人也能輕鬆閱讀,並且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對“心理學”的固有認知,讓我看到瞭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強大應用價值。我一直覺得心理學高高在上,是專門供研究人員學習的學科,但《原來這纔是心理學》讓我意識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心理學,它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書中關於“動機”的章節,非常詳細地解釋瞭我們為什麼會做某些事情,以及如何激發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動力。我曾經因為拖延癥而苦惱不已,但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很多時候拖延的根源在於對任務的恐懼或對自身能力的懷疑。通過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我開始能夠更有條理地規劃任務,並有效地剋服對睏難的畏懼。另外,關於“人際關係”的討論也極其精彩,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深入挖掘瞭人與人之間互動背後復雜的心理過程,比如依戀理論、溝通模式等等。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這讓我在傢庭和工作中的人際交往變得更加融洽。這本書就像一本“人生說明書”,為我提供瞭理解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重要工具。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人類行為中的一些“反常”現象感到不解,總覺得人們有時候的錶現似乎不閤邏輯。《原來這纔是心理學》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為我照亮瞭這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成癮”的分析,它將我們對手機、網絡甚至某些食物的依賴,上升到瞭科學層麵來解釋,讓我不再簡單地將之歸結為“意誌力薄弱”。通過對大腦奬賞機製的理解,我開始能夠更有意識地去管理自己的行為,減少不必要的沉迷。此外,書中關於“學習與記憶”的章節,也為我提供瞭很多實用的學習技巧。我曾經以為記憶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通過科學的方法,是可以有效地提升記憶效率的。我開始運用書中提到的“間隔重復”和“主動迴憶”等方法,在學習新知識時收到瞭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層層遞進,邏輯嚴謹,讀起來酣暢淋灕,讓我對心理學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自身有瞭更深的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