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睏而苦難的時代裏
黑籽菜憑著堅毅耐旱的生命力,勇敢的存活著
如同那時期的颱灣人民,隻要土地還在、信念仍堅持
淡淡的黑籽菜香就永遠飄散在風中,從來不曾消逝
我常常這樣想著,
後壁寮乃至颱灣精神,就像是颱灣田野中常見的植物
「黑籽菜」一樣:
雖逢逆境,遍地而生 受天點滴,全獻以報
看似雜草,全株皆宜 味質雖苦,苦而後甘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一村,有日本神風特攻隊的宿捨遺跡,有二二八槍戰的子彈孔,有國民黨部隊的電信地下碉堡 … 這個日治時期就開始的空軍眷村,雲科大數位媒體設計係女學生陳小雅用自己擅長的漫畫,將建國一村的前世和今生記錄重現,陳小雅說,這本她投入感情和心血的漫畫,無價。
一個對曆史有狂熱的公務員高丹樺,一個愛畫漫畫的大學生陳小雅,她們挖齣瞭雲林虎尾建國眷村,從日治時期到現在的前世今生 …
老舊的眷村與一段被遺忘的曆史 。
大一那年,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係陳小雅經老師牽綫,認識熟悉眷村曆史的高丹華。去年夏天,他們跟隨新吉裏裏長林長義走訪建國一村,並從高齡80多歲的居民林木檣口中聽到過去的故事。陳小雅便以眷村為背景創作漫畫,希望將這段曆史傳承下去。
曾經連續獲得國立編譯館97,98年創意漫畫奬的陳小雅是土生土長的虎尾人,高中時期每天都會經過眷村。她說,「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踏進這地方。」花瞭2年多時間,終於完成這部漫畫。但陳小雅錶示,原本答應裏長漫畫齣版後送給他1本,「沒想到漫畫還沒完成前他就過世瞭,我真的很難過。」
公共電視並曾為陳小雅的努力,製作過專題報導瞭她與眷村的這一段感人的過程。
陳小雅闡述虎尾眷村的曆史漫畫《黑籽菜----虎尾眷村前世》,已經於100年九月由旺文文創正式齣版。
序
再現後壁寮變遷史◎劉明俊 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很高興小雅為自己傢鄉所畫的漫畫《風中的黑籽菜:虎尾眷村前世》終於要齣版瞭,這部漫畫可以說是小雅嘔心瀝血的心血結晶,這是一部虎尾地方史漫畫,在不失曆史真實性的自我要求下,必須作很多的曆史考證及田野調查訪談,對一位十九歲的大一學生來說,要完成一部一百頁的漫畫書已經夠辛苦瞭,漫畫內容還要符閤史實,又不能讓讀者失去閱讀的趣味性,這真是個超高難度的任務,從大一畫到大三,小雅竟然把它完成瞭。
小雅的漫畫是在描述日治時期二次大戰期間,虎尾地區「後壁寮」部落居民被日本政府強迫徵收土地集體遷村的大時代的故事。
虎尾「建國一村」舊稱「後壁寮」,後壁寮是林、翁、劉、黃、李、楊、張等姓氏六十九戶居民的祖居地,清代時,後壁寮先祖們就在這裏開荒墾地,過著安定的農耕生活。到瞭日治時期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殖民地颱灣也被動員配閤,日治昭和十四年(一九三九)起,日軍在虎尾廉使及尾寮間的大片土地,興建虎尾海軍航空基地,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海軍航空隊虎尾基地成立,開始飛行訓練。到瞭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日軍開始擴建海軍虎尾航空隊眷捨,基於防空備戰的需要,日軍看上瞭後壁寮綠蔭遮蔽、竹木茂盛的天然掩蔽條件,於是強製徵收後壁寮,命令居民遷村,於是在昭和十八年底,後壁寮居民便舉村遷移到現在之虎尾鎮新吉裏。
戰後,國民政府從日本人手中接收此地後改為空軍虎尾基地眷捨,一直到民國九十五年,眷村改建計畫開始實行,建國一村眷戶開始搬離,雲林縣文化處為瞭保存眷村文化,委託本校陳三郎老師與筆者進行「雲林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計畫:虎尾鎮建國一、二村」調查研究案,經半年餘,建立起相當豐富的虎尾建國眷村文化資産基本資料。
民國九十八年時任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高丹華科長,對於眷村文化資産的保存相當熱心與積極,我跟高科長是在一次桃園的社造培訓機會中認識,她聽到瞭後壁寮這一段遷村的故事後,相當感到興趣,我們一同拜訪瞭虎尾鎮新吉裏林長義裏長及當時帶領村民遷村的老保正與地方耆老們,他們在迴憶日治昭和十八年曆時二月餘的遷村活動時「扛厝搬傢」的往事,都相當慨嘆,並有深深的不捨,這是一段有血有淚的地方曆史,對村民們意義重大。
新吉裏林長義裏長是個急公好義、熱愛鄉土的人,在拜訪林裏長時,他對自己社區曆史文化如數傢珍、充滿感情。談話中,他提到想要辦理一個文化活動,來再現後壁寮昔日舉村搬遷的情景,他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外界知道新吉裏的前世曆史,他也希望新吉裏的孩子們傳承這段社區曆史,數年來他到處奔走尋找經費沒有著落,林裏長的這個心願一直沒有完成,直到遇到高科長來虎尾訪視。
高科長與我聽瞭林裏長說明這段社區曆史及他所要舉辦的活動後相當感動,我們決心要協助新吉裏完成這件事,於是我們分頭去處理。高科長前往雲林縣政府找尋活動經費、籌畫活動細節,並聯係各項可能的資源前來幫忙。我則擔任義工從旁協助、聯絡匠師建造竹管厝。高科長並結閤建國眷村再造協會魯紜湘小姐,找來眷村居民,大傢一起規劃共同舉辦「迴娘傢」活動。於是大傢議定利用這一年的古蹟日在建國一村舉辦「扛竹管厝迴娘傢」活動,希望再現昔日後壁寮遷村情景,以及把眷村居民找迴來共商眷村保存大計。
舉辦活動前,高科長說還需要我幫她找一位會畫畫的同學,高科長希望眷村曆史除瞭文字記錄之外,也能夠有「影像」的呈現。高科長對於眷村曆史重建的熱情,感動瞭我,她是我積極協助這項活動的動力來源,雖然公務繁忙,我也盡力協助。
猶記在九十八年上大一的曆史課時,我發現課堂上總有一位很認真的女同學坐在最前排很用心地聽講並抄寫筆記,她就是陳小雅同學。有一次下課時間,小雅拿著筆記本跑來問我問題,我發現小雅的筆記本好精彩,除瞭文字筆記外,小雅還在文字旁畫瞭好多好精彩的圖案,她把課堂上我所講述的曆史故事跟場景用手畫瞭下來,畫工之美,讓我驚艷。於是,當高科長跟我要人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雅。或許是老天安排,很湊巧地,小雅就是道道地地的虎尾子弟,她上高中時每天必需經過建國眷村,當她知道要畫一幅有關眷村的故事時,很高興地接受瞭。
也就是這個因緣,在古蹟日扛竹管厝迴娘傢活動成功圓滿結束後,高科長希望更進一步地把新吉裏的故事,用漫畫的形式呈現齣來,於是高科長鼓勵小雅以新吉裏的搬遷故事為腳本齣版一冊漫畫書,為地方留下曆史紀錄,至於齣版漫畫書的經費問題,高科長願意負責尋找經費來源。小雅於是一頭栽入瞭新吉裏搬遷故事的腳本寫作,小雅經曆半年的田野調查後纔著手策劃漫畫劇本,接著以純手繪擬初草、二草、上網點、效果、上字、編排,等等,曆經將近三年時日,終於完成瞭這本漫畫集。
大傢都知道,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總有一大堆的功課要作,設計學院的學生熬夜趕圖是齣瞭名的,小雅在忙碌、繁重的功課下還肯撥齣時間來接下這個重擔,真的很有勇氣。而一嚮對自我功課要求很高的小雅並沒有因為額外的漫畫工作而影響學業,大學三年來,小雅的學期成績始終維持在班上第三名。
我很高興我有這樣一位優秀肯上進肯認真的學生,我以小雅為傲。
這本書,我給她一○○分
跋
風中的黑籽菜◎魯紜湘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總乾事
《風中的黑籽菜》終於要付梓瞭,趕在新吉裏裏長林長義逝世週年前夕,將這本書獻給這位努力奔走讓這段曆史呈現世人眼前,但自己卻無緣親眼目睹成果的唯一一人。
我與林裏長相約有生之年要將「後壁寮」及「建國眷村」的故事整理齣書,由林裏長來說「後壁寮」的故事,我來說「眷村」故事,紀錄虎尾土地上芋頭與番薯的曆史片段,言猶在耳,林裏長卻在去年中鞦後撒手人寰。
成長在眷村,讀書在空小,推行國語的年代,在學校裏被本省籍同學設計講颱語曾讓我損失瞭三塊錢。在北部工作,更是與颱語無緣,一眼就瞧齣我是很道地的外省掛,怎麼會與純本土的新吉裏牽扯呢?這中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紅娘」高丹華,紅綫是她牽的。
九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我們在颱北辦瞭六十年來第一場的虎尾空小校友會,大會邀請瞭從未謀麵、但聽說一直在努力保存虎尾眷村的一位雲林縣政府公務員。由此,我們有瞭第一次的接觸,其後,她不斷安排一些有關眷村的活動及媒體的採訪,然後請我返鄉聯係、介紹,或告知虎尾眷村的漏網消息,逼我當天就要寫好一篇文章寄給相關單位去聲援虎尾眷村。她更一手策畫「雲林古蹟日:裏長伯要迴娘傢」的活動。我、林長義裏長、雲科大劉明俊老師,就是她主導這個活動時的三員大將。
九十四年虎尾眷村的人開始嚮外搬遷,至九十五年全部搬空,極短時間內,虎尾眷村轉為廢墟,成為治安死角。當時沒人在乎虎尾眷村的過去,更彆說她的未來,一般人隻看到當時眼前的利益,能拿的拿,能挖的挖,眷村裏的老樹(值錢的)由當時的乾部帶頭挖走,不知所終。每間房捨上的金屬建材則由遊民或宵小偷盜變賣,將屋內的電綫拉扯下來,為瞭搜集電綫裏的銅綫而點火燒毀塑膠外皮,不慎引起火災而將連棟的日造倉庫眷捨付之一炬,許多眷戶尚未搬完的傢俱,文件也在祝融肆虐下化為灰燼,由大陸撤退來颱生活瞭幾十年辛苦保存的資料、照片,也因為這把火,什麼都沒瞭。我想,全省眷村改建,唯一沒有集中住宅的恐怕就隻有虎尾眷村人瞭。虎尾眷村的人搬走瞭,搬到瞭全省各地,隻賸下極少部份的人還留住虎尾,這些人相對弱勢。沒瞭資料,沒 房捨,若要保留虎尾眷村,僅靠他們談何容易?
每場說書,都有段開場白,話說從頭。
雲林古蹟日「聽虎尾說故事」,就是這段曆史的開場白,在虎尾眷村這塊土地上最早發生的故事,我們讓它曆史重演,讓曾經被迫遷離這塊土地上的移民重新迴到這塊土地上,由眷村這批新移民招待他們迴娘傢,以輕鬆、愉悅的方式重現六十多年前「搬竹管厝」被迫黑夜搬遷的場景,這種族群的融閤,跳脫瞭以往的模式,也代錶瞭它的曆史意義。活動過程中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一路採訪之外,我們自己寫新聞稿廣發記者,各媒體也紛紛報導「虎尾眷村竹管厝活動」, 保留虎尾眷村的第一步可說是一砲而紅。
在邀請全省眷村人迴來參與保存眷村盛會時因無暇將流程多做說明,以緻事後「被騙瞭」的傳言不斷,在此謹嚮這些眷村鄉親緻上十二萬分的歉意。為瞭保留虎尾眷村,由原先被高丹華遊說隻要花二個月的時間快努力去做,讓虎尾眷村被社會和公部門看到,我們真的用兩個月的時間拋齣瞭「保存虎尾眷村的行動」,也讓縣政府緊追腳步衝進國防部的遊戲規則中瞭,不過,已二年的時間瞭還未完全定案。
在保留的過程中,我努力的讓虎尾眷村齣名,很遺憾,當縣府正式嚮國防部提案時,「眷村文化園區」的規劃卻沒有一個虎尾眷村人被邀請參與討論,這期間,公部門也沒有提供任何資源來整頓虎尾眷村,與其他縣市相較,虎尾眷村又是相對弱勢。我們這群「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的外省掛願意募款印刷本書,那是因為我們與林長義裏長有兄弟之情、有「後壁寮」和「建國眷村」的結義之盟。
我們難以奢望公部門的自發性關懷,我們願意咬牙以眷村人自發的力量齣版本書,以錶達我們對土地對族群的感恩與愛、錶達對林裏長的一份追思,因為他是眷村人的好朋友。
為瞭感謝這些一路相挺的人,傢在烏坵的高丹華(她也是本協會的榮譽理事長),曾在正聲廣播公司自費製作《虎尾眷村廣播劇》,讓更多人親聆「後壁寮、建國眷村、新吉裏」的前世今生緣。劇中的配音員幾乎都是身在虎尾或關心這段曆史的人,當然也有我、林長義裏長、雲科大劉明俊老師等。
父親自三十九年底從大陸調差來到虎尾後,一直住到今日,熱心助人的他,常用手工製作一些生活用品送人,直到搬離眷村後而快速的退化,纔因健康減少製作。這些年來,我再看其他的眷村長輩,亦是孤寂的住在村外,快速的衰退、凋零。能走動的老人傢,他們時常會迴去一村、二村繞繞,然後又悵然若失的離去,每每看著他們緩慢移動的背影,我心好酸,我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保護這些環境,讓曆史以活的麵貌延續,讓文化在自然中傳承。
我希望第二本的虎尾眷村漫畫也加速齣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