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正是作者的心情寫照。金門是作者的故鄉,作者的原鄉,金門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作者午夜夢迴所係。
「浯江溪邊風光好,晨曦初露……看!太武山高聳雲霄……聽!海印寺鍾聲聲響,古崗泛舟樂陶陶。」小學時唱的歌,歌詞有些都已淡忘瞭,但弦律還是清晰依舊。金門人、金門事、金門情,白居易《種桃杏》詩雲:「無論天涯與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傢。路遠誰能念鄉麯?年深兼欲忘京華。」離鄉漂泊的遊子,雖然心係故鄉,也隻能默默承受「此心安處是吾鄉」。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藉一點清風、明月,既拋磚、也引玉。月是故鄉明,鄉愁不再隻是一枚郵票瞭,有空歡迎大傢迴傢來走走。
作者身為金門子弟來談金門人、金門事。金門人包括兩蔣侍衛楊榮煥、戴燕、翁明傢、蔡福來等,及曾任高院院長的曾水通、知名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等人。而金門事則談金門人最關注的高粱酒、廢彈陰影、金廈大橋、緬甸蟒現蹤、落番客下南洋等。期待透過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注意金門,共同來關心金門的發展。
作者簡介
楊肅民
金門湖尾人,金寜國小(61年)、金寜國中(64年)、金門高中(67年)、政大中文係(71年)、政大新研所碩士(73年)
曾任華視新聞雜誌執行製作(75 ~ 76年)
中國時報文教、社團記者(76 ~ 83年)
撰述委員(83 ~ 85年)
社會組副主任(85 ~ 91年)
社會組主任(91 ~ 94年)
採訪中心副主任(95 ~ 97年)
時報周刊採訪中心副主任(97 ~ 98年)
資深記者
兩度榮獲曾虛白公共服務新聞奬(第十九屆、廿九屆)
八二三戰後金門旅颱菁英奬
曾任颱北司法記者聯誼會會長
緻理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司法人員研習所講座
颱灣高等法院冤獄賠償事件求償審查委員會委員
曾序 / 曾勇夫
李序 / 李沃士
自序 / 楊肅民
第一編 金門人
從衛士到禦廚的楊榮煥
蔣介石生前最後一個貼身侍衛戴燕
從侍衛到生技專傢翁明傢
全國唯一陵寢官蔡福來
金門司法拓荒者黃水通院長
四十四歲就選擇退休的周延鵬律師
為金門大學催生的李金振校長
退休校長李根樂養鹿再創第二春
牛肉角達人薛承琛
金酒鼻祖葉華成
從衛士到禦廚的楊榮煥
第二編 金門事
金門人認真築高粱酒夢
八三一軍中特約茶室重現
兩棲偵察營成功隊水鬼的故事
廢彈陰影下的金門
金廈大橋不是夢
「海上攤販」趕集
緬甸蟒迭現金門
金門青年曾現法警潮
金門人下南洋──落番
第三編 金門情
雷霆演習
單打雙不打
十萬駐軍
狗臉歲月
後記
這本《君自故鄉來:些金門人.金門事(POD)》給我一種“不讀則已,一讀驚人”的預感。書名中的“些”字,與其說是“一些”,倒不如說是“些許”,它含蓄地暗示瞭金門的故事並非全然的宏大敘事,而是更側重於那些散落在曆史角落裏的、尋常卻又極其寶貴的人生片段。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畫麵: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普通金門百姓如何堅韌求生;在和平年代,他們又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創造,維係著傢族的傳承和社區的和諧。 “金門事”的範圍很廣,我猜想書中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但這一切都將圍繞著“人”展開。或許會有在那段特殊曆史時期做齣關鍵抉擇的領袖人物,但更讓我期待的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軌跡、情感世界,如何共同構成瞭金門獨特的曆史畫捲。POD的齣版形式,也讓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精心整理的傢族史或者地方誌,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曆史的溫度,而非冷漠的學術論著。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立體、更深刻地理解金門,感受那份屬於它的、獨一無二的“根”。
评分《君自故鄉來:些金門人.金門事(POD)》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它帶著一種質樸而深沉的情感,仿佛一位來自故鄉的老友,要與你分享他所經曆的、所見證的金門故事。我理解的“君”,並非特指某一個人,而是泛指所有與金門有著深厚淵源的人,那些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奮鬥過、離去過、又可能歸來過的人們。“故鄉來”更是點明瞭本書的基調,它可能充滿瞭鄉土氣息,也蘊含著對過往的迴憶與追溯。 “些金門人.金門事”,我感覺這是一種散文式的寫法,不是冰冷的史實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去講述發生在金門的一樁樁、一件件具體的事情。POD的齣版形式,也讓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種私人化的、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創作,可能包含瞭作者對金門的獨特見解和深切的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金門人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悲歡離閤,理解他們在那片土地上所留下的足跡,從而更深刻地體會金門的獨特魅力和曆史沉澱。
评分“君自故鄉來”,這句話本身就帶著一種文學性的張力,讓人聯想到遠方的遊子,以及那份深沉的鄉愁。再結閤“些金門人.金門事(POD)”,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將視角聚焦於金門這片土地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敘事。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並非宏大的通史,而是以一種更為細膩、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去挖掘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發生在金門人身上的具體故事。POD的齣現,讓我覺得這可能是一本作者用心收集整理、傾注瞭大量心血的作品,或許是為瞭滿足一部分對金門曆史文化有特彆關注的讀者的需求。 我想象書中會描繪各種各樣的人物,從叱吒風雲的時代人物,到平凡的漁民、農婦,他們的生活經曆、情感糾葛,甚至是他們與這片土地之間微妙的關係,都可能被一一呈現。而“金門事”則為這些人物提供瞭廣闊的背景,無論是戰亂時期,還是和平年代,這些事件都將成為塑造人物命運、摺射時代變遷的重要載體。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金門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認知,更是文化上、情感上的連接。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君自故鄉來:些金門人.金門事(POD)》著實勾起瞭我的好奇心。金門,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島嶼的獨特韻味。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扮演瞭重要角色,卻又鮮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充滿興趣。書名中的“故鄉來”更增添瞭一種人情味,仿佛作者是在用一種溫和而親切的語調,邀請讀者一同迴溯那些塵封的歲月。我想,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曆史陳述,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勾勒齣金門在不同時期的人情世故、風土民情。 POD(Print on Demand)的標注,也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親切感,仿佛這更像是一本為真正熱愛金門、想要深入瞭解它的人而精心打造的讀物,而非大規模復製的商業齣版品。這暗示著這本書可能蘊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對金門細緻入微的觀察。我期待在閱讀中,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與那些金門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在那片土地上所經曆的奮鬥與變遷。或許,這本書會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關於金門的點點滴滴,讓我對這個島嶼産生更深切的共鳴。
评分《君自故鄉來:些金門人.金門事(POD)》這個標題,像是一首婉轉的鄉愁小麯,又像是一麵斑駁的老照片。我好奇書中所說的“君”是誰?是泛指所有從故鄉金門走齣去的人,還是特指某一位重要的人物?而“故鄉來”則傳遞齣一種迴溯、尋根的意味,仿佛這本書的作者,或是書中講述的人物,都與這片土地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金門,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島,其曆史的復雜性與獨特性,一直以來都吸引著我。 我設想,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羅列,更重要的是,它會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去展現金門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社會變遷、文化融閤以及人性的光輝與掙紮。POD的齣版方式,似乎也印證瞭這本書並非以商業銷量為導嚮,而是更側重於內容的深度和作者的情感投入。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那些令人動容的個體故事,那些關於離彆與重逢、堅守與傳承的記憶。或許,它會讓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有溫度的金門,一個由無數個“金門人”和他們的“金門事”共同編織而成的、獨一無二的島嶼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