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文化創意産業與音樂産業
第一節 文化創意産業∕7
第二節 音樂産業∕12
第一項 音樂産業之範疇、供應鏈與價值鏈∕12
第二項 音樂産業市場之發展∕20
第三項 音樂産業新興趨勢∕24
第四項 兩岸音樂産業概況∕67
第三章 音樂産業在中國大陸組織 運作之法製環境
第一節 對外商從事音樂産業之限製∕75
第一項 三資企業法簡介∕75
第二項 針對音樂産業之特殊限製∕81
第二節 音樂著作權利與內容之審批製度∕86
第一項 著作權審核認證∕86
第二項 音樂內容審批製度∕89
第三節 網路音樂的管製∕94
第四節 小 結∕99
第四章 音樂智慧財産權在中國大陸之授權與發展
第一節 中國大陸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之發展∕102
第一項 中國大陸集體管理組織簡介∕102
第二項 中國大陸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之特色∕105
第三項 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發展趨勢∕109
第四項 兩岸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閤作情形∕113
第二節 中國大陸文化産權交易中心之發展∕116
第一項 文化産權交易中心的興起∕116
第二項 中國大陸主要文化産權交易中心簡介∕118
第三項 文化産權交易中心之發展趨勢∕132
第三節 小 結∕133
第五章 在中國大陸保護音樂智慧 財産之途徑與策略
第一節 智慧財産之雙軌製保護模式∕138
第一項 行政保護製度的意義與內涵∕139
第二項 雙軌製之立法背景及發展趨勢∕141
第三項 音樂著作之行政保護與實踐概況∕144
第二節 民事爭議解決機製∕151
第一項 訴 訟∕151
第二項 仲 裁∕157
第三節 地方保護主義對司法的影響與原因∕164
第一項 地方保護主義對智慧財産司法保護的影響∕164
第二項 司法受地方保護主義影響之原因∕167
第四節 小 結∕168
第六章 颱灣音樂産業在中國大陸麵臨的智慧財産問題與解決之道
第一節 音樂侵權案件損害賠償數額偏低∕172
第一項 中國大陸損害賠償之認定標準∕173
第二項 音樂權利人維權實務概況及因應∕176
第二節 智慧財産刑事立案睏難∕182
第一項 彆具中國特色的刑事製度∕182
第二項 盜版侵權刑事立案之概況∕185
第三節 未審批之音樂産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188
第一項 兩岸著作權法之主要差異∕189
第二項 中國大陸學說與官方見解∕192
第三項 2009年WTO裁決之後續發展及影響∕195
第四節 兩岸判決與仲裁判斷之承認及執行∕198
第一項 判決之相互承認及執行∕198
第二項 仲裁判斷的相互承認與執行∕202
第五節 小 結∕20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207
第二節 建 議∕212
參考文獻∕219
附 錄
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暨知識産權學院創始院長劉春田訪談紀錄∕235
二、颱灣唱片齣版事業基金會(IFPI颱北分會)執行長、中華民國錄音著作權人協會(ARCO)
董事、中華音樂視聽著作仲介協會(AMCO)董事李瑞斌訪談紀錄∕241
三、中華音樂著作權仲介協會(MUST)總經理硃程吾訪談紀錄∕249
四、環球唱片製作部總監、喜歡音樂唱片公司總經理陳子鴻訪談紀錄∕255
五、中國音著協音像著作權授權閤同∕259
六、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會員章程∕265
七、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項目掛牌申請錶∕275
八、《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意見》∕277
序
本書之開端,起源於身為樂迷的作者本身深感若無法在音樂上産齣曠世钜作,至少也應對颱灣音樂産業的發展略盡棉薄之力,適逢磐安智慧財産教育基金會劉江彬教授以及政大智財所所長馮震宇教授,給予作者前往上海錦天城律所見習的寶貴機會及奬學金等資助,使作者獲得全新的視野及方嚮,並因緣際會結識中國音樂著作權專傢蔣凱法務長、承辦中國大陸史上P2P第一案之戎朝律師等人,因此埋下本書研究的種子。
本書之完成,首先須特彆感謝北京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暨知識産權學院創始院長劉春田教授、IFPI颱北分會颱灣唱片齣版事業基金會(RIT)執行長李瑞斌先生、中華音樂著作權仲介協會(MUST)硃程吾總經理,以及環球唱片製作部總監、喜歡音樂唱片公司陳子鴻總經理等熱心協助,百忙之中願意撥齣寶貴的時間接受訪談,協助作者完成學術論著。最後尤須感謝章忠信老師、孫遠釗老師、蕭雄淋老師、陳傢駿老師、劉孔中老師、賴文平老師、李治安老師、王文傑老師、許曉芬老師等師長在智慧財産及中國大陸法領域帶給作者的啓發,以這些專傢學者們的真知灼見為基礎,作者方能在迷途於無數初級與次級資料之際,獲得珍貴的指引。
此外,作者的指導律師景玉鳳律師以及在著作權實務第一綫奮戰的智慧局謝宛蓁女士,對作者的影響至為深遠,硃仙莉律師、唐偉中先生、黃淑媛女士、史佩珊女士、林芝餘律師、盧美慈律師及其他政大智財所夙夜匪懈的同伴與親愛傢人的支持鼓勵,對本書之齣版均是功不可沒,併予緻謝。最後,智慧財産局局長王美花女士日理萬機,在奔忙於兩岸智財權保護閤作協議之際,仍願提攜後進,惠賜本書推薦序,作者謹於此緻上心中最高的敬意。
本書如有疏漏,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繼續予以提攜、賜教。
楊珮琪謹識
2010年12月
《文化創意産業與中國大陸法製:以音樂産業為中心》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大陸文化産業法製的刻闆印象。我一直認為,法律條文往往是枯燥且遠離現實的,但這本書卻用音樂産業這個充滿活力的載體,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選擇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音樂産業,從著作權、錶演權、錄音錄像製作者權等核心權益的保護,到音樂作品的傳播、交易、以及新興音樂業態的法律規製,都進行瞭係統而深入的探討。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簡單地描述“是什麼”,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為什麼”和“如何”。例如,它深入剖析瞭中國大陸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方麵所做的努力和麵臨的睏境,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如何隨著技術發展和産業需求而不斷調整的。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法律的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書中對大陸與颱灣在音樂産業法律實踐上的對比,讓我對兩岸文化交流中的法律障礙和潛在機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大陸音樂産業法律環境的窗口,更讓我認識到,一個健康的文化創意産業,離不開強大而靈活的法製保障。它鼓勵我們從法律的角度去審視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也讓我對未來兩岸在這一領域的閤作充滿期待。
评分讀完《文化創意産業與中國大陸法製:以音樂産業為中心》,我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窺探到瞭一個龐大且復雜的領域。過去,我對“文化創意産業”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藝術創作、設計、影視娛樂等錶層,而對於其背後龐大的法律支撐體係,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情況,則知之甚少。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個巨大的知識空白。作者的論述非常嚴謹,不僅梳理瞭中國大陸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立法背景,還重點聚焦於音樂産業,分析瞭從版權保護、市場準入、行業監管到新興業態(如直播、短視頻音樂)的法律規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這些法律條文是如何在中國大陸的音樂産業實踐中被應用、被解讀,甚至是麵對挑戰時如何被修改或完善的。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寫法,使得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書中提到的諸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運作、音樂版權交易平颱的閤規性問題、以及新興音樂形式如何納入現有法律框架等內容,都讓我受益匪淺。對於身處颱灣的讀者而言,瞭解大陸地區在文化産業法製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對於我們自身産業的發展方嚮以及與大陸市場的對接,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讓我意識到,一個繁榮的文化創意産業,離不開健全的法律保障,而法律的製定和執行,又必須緊密結閤産業的實際發展需求。
评分《文化創意産業與中國大陸法製:以音樂産業為中心》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關注著兩岸在文化産業上的交流與閤作,特彆是音樂領域,更是我個人非常熱衷的。以往總覺得大陸的音樂産業發展迅速,但其背後的法律體係總有些模糊不清。這本書就像一個細緻的導覽,為我清晰地勾勒齣瞭中國大陸在音樂産業方麵的法製圖景。 它沒有迴避復雜的法律術語,但又能用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進行闡釋,並且通過大量的音樂産業案例,讓這些法律規定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國大陸知識産權保護法律體係的深入解讀,尤其是針對數字音樂版權的保護措施,這對於身處數字時代、版權意識日益重要的我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另外,書中對於音樂産業的準入、經營許可、以及新興音樂業態(如網絡音樂、短視頻配樂等)的監管措施的探討,也讓我對大陸音樂市場的運作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這些內容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份“操作指南”,讓我明白在與大陸音樂市場互動時,需要注意哪些法律上的關鍵點。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層層遞進,從宏觀的法製框架到微觀的産業實踐,都覆蓋得相當周全。讀完之後,我對大陸音樂産業的法律環境有瞭更清晰、更深入的理解,也為我未來在這方麵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或閤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這本書《文化創意産業與中國大陸法製:以音樂産業為中心》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不同地區文化産業的發展模式和法律環境差異感到好奇,尤其是在中國大陸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這本書以音樂産業為切入點,提供瞭一個非常具體的視角來審視文化創意産業與法製之間的復雜關係。 它不僅僅是對法律條文的堆砌,而是通過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現瞭法律如何在實際的音樂産業活動中發揮作用,以及在産業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挑戰和演變。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音樂版權保護的章節,它詳細闡述瞭中國大陸在數字音樂時代的版權法律框架,包括著作權登記、侵權認定、以及法律救濟途徑等。這對於我們理解當前全球範圍內數字版權保護的難題,以及中國大陸的應對策略,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此外,書中對音樂産業的市場準入、行業監管、以及與國際接軌等方麵的論述,也讓我對中國大陸文化創意産業的整體生態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法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産業發展與法律互動的實踐指南。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大陸音樂産業法律環境,或是尋求兩岸音樂産業閤作機會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提供瞭非常豐富且有價值的信息。它讓我明白,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文化創意市場中,法律的健全與産業的創新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评分這本《文化創意産業與中國大陸法製:以音樂産業為中心》真是太讓我感到驚喜瞭!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音樂愛好者,我對音樂産業的生態以及它如何與法律框架互動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以往接觸到的相關書籍,往往聚焦在産業本身的商業模式、市場營銷,或是純粹的法律條文解讀。然而,這本書卻以一個相當獨特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討瞭中國大陸在文化創意産業,特彆是音樂領域,其法製建設的脈絡與實際應用。 它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麵,而是通過詳實的案例研究,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活生生的音樂産業實踐聯係起來。例如,書中對於知識産權保護在數字音樂時代麵臨的挑戰,以及中國大陸相關法律的演變和落實情況,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對於我理解盜版問題、版權授權、以及音樂人如何在法律保障下獲得應有的權益,提供瞭非常清晰且具操作性的視角。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相當瞭解颱灣音樂産業的發展,在比較大陸與颱灣在某些法律或産業政策上的異同之處時,非常具有啓發性,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思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音樂版權交易、演齣許可、以及網絡音樂平颱監管等方麵的具體論述,這些都是當前音樂産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能夠更全麵地瞭解這些,對我未來在音樂領域的任何設想都將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