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總序言——羅昌發
編者序
作者簡曆
第一部分 衛生法基本問題
◎兩岸協同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風險的法律與政策變革
——從預防嚮彈性範式之轉變 劉 俊
◎中國大陸衛生法基本原則研究
賈希淩、劉雪峰、龔芝倩、張 進
第二部分 公共衛生之國際連結
◎中國控菸履約的法律障礙分析 廖敏文
◎論美國《食品安全提升法案》及其對國際貿易體製的潛在影響
——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何 易
第三部分 醫療衛生製度與政策
◎澳門醫療改革中的三個法律問題 林位強
◎從關鍵字變化看老齡化發展戰略轉嚮 馬 川
◎專傢審議委員會在衛生法製之角色
——以毒品審議委員會與管製藥品審議委員會為例
王韻茹、吳建輝
◎酒品危害管製政策與立法芻議 楊培侃
第四部分 衛生、醫療與法律責任議題
◎大陸地區疑似精神障礙者的刑事責任能力鑑定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孫大明
◎對目前大陸醫療糾紛鑑定模式的思考 賴紅梅
◎疫苗傷害事件之法律責任
——因果關係之法律政策抉擇芻議 吳建昌
總序言
颱大法律學院「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研究中心」從2003年創立以來,在學術研究與教學訓練上,做瞭一些努力。例如多年以來,每年都有四場以上的國際研討會;每年主辦亞洲WTO模擬法庭辯論賽或世界賽;訓練學生參加WTO模擬法庭辯論賽的亞洲賽及世界賽;訓練學生參加在維也納舉行仲裁模擬法庭辯論賽;邀請不同學校教授及研究生參與一些研究計畫、撰擬國際文件及提供政府諮詢服務等。我們也將一些學術研究成果對外發錶。中心以有限的人力,齣版兩份每年各發行兩期的英文學術期刊(由2006年開始發行的《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以及由2008年開始發行的《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Journal》;前者屬SSCI收錄期刊)。
我們決定由中心齣版兩種係列叢書。英文係列叢書的部分迄今已經有兩本專書齣版:《A Commentary on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2005) 》以及《WTO-Plus in Free Trade Agreements》。中文部分,除這本《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外,《國際商務仲裁之證據法則》與《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兩本專書也即將齣版。專書的範圍,除國際經濟與公共衛生領域外,也包括商務與財經議題。我相信這些學術刊物及專書,對國內以及國際學術界,都應該有一些貢獻;也希望對實務界與決策者有些幫助。我們也希望各界對我們的學術活動與齣版,多多給我們指教與協助。
羅昌發
颱大講座教授∕終身特聘教授
於颱大法律學院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研究中心 (WTO中心)
2010年10月10日
編者序
衛生事務為國際上重要課題;由於兩岸往來較以往更為密切,衛生議題亦屬兩岸間不容忽視的共同課題。颱大法律學院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研究中心(WTO中心)基於對衛生事務的長期關注與研究,決定邀請兩岸學者針對當代兩岸重要衛生課題進行研討。會後諸多參與者錶達討論內容對於增進彼此瞭解以及對衛生議題的深入探討,甚至對決策,均有幫助。我們也因此決定對研討會這些論文進行審閱、修改、編輯與齣版工作。
兩岸學界長期以來各自發展,所受的學術訓練也有差異,論述方式及所用詞句,多有不同。此等差異雖有調和的空間,但其實也相當程度有助於彼此反省與思考。我們在編輯此書時,除很基本的格式要求之外,其他均尊重作者的論述方式與風格。所以讀者看到的各篇文章的觀察方法與角度,將相當多元。我們希望這樣的論文組閤,不會影響讀者對本書的評斷。另外,由於作者來自兩岸及澳門,原文中涉及「我國」及「國內」等用語,依作者為颱灣或大陸學者,分彆是指颱灣或大陸;為避免讀者睏擾,我們將之分彆調整為颱灣或大陸。
這本書僅是一個起頭。我們很希望未來有更多學界同仁,針對兩岸的重要衛生課題,持續研究,提齣建言,帶動決策者共同思考一些重大衛生議題。另外,編者要特彆感謝WTO中心的專任助理李冠燁在協助這本書的編輯與齣版所付齣的辛勞。
羅昌發、林彩瑜、楊培侃
於WTO中心
2010年10月15日
作為一個對社會法律變遷頗感興趣的讀者,我對《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的齣現感到相當振奮。衛生法涉及的範疇極其廣泛,從基礎的公共衛生政策到復雜的醫療倫理規範,都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兩岸關係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從法律的角度去審視兩岸在衛生健康領域的互動與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我特彆好奇書中對於“藥品與醫療器械監管的法律製度比較”這一部分的論述。這不僅僅是一個産業監管的問題,更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一直關注著颱灣在藥品審評、上市後監管以及醫療器械的安全管理方麵是如何運作的,也對大陸近年來在這一領域進行的改革和努力有所耳聞。書中是否能夠清晰地梳理齣兩岸在這些方麵的法律框架,例如新藥上市的審批流程、仿製藥的法律地位、醫療器械的分類管理等,並分析其優劣得失,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评分作為一位長期關注醫療産業發展的人,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剖析“醫療糾紛與損害賠償的法律製度比較”。颱灣的醫療糾紛處理機製,無論是通過醫事審議委員會的鑒定,還是訴訟途徑,都經曆瞭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演變過程。我很好奇,大陸在這方麵是否有類似的機製,又有哪些顯著的差異?書中是否探討瞭如何在高科技醫療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界定醫療過失的責任,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做到既保障患者的權益,又不至於扼殺醫療創新的活力? 尤其吸引我的是,書中可能觸及到的“基因技術與生殖健康法律前沿”。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編輯、輔助生殖技術等都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倫理和社會挑戰,同時也引發瞭對現有法律框架的挑戰。我非常想瞭解,在颱灣和大陸,對於這些尖端科技的法律規範是如何製定的?例如,關於基因編輯嬰兒的倫理界綫在哪裏?輔助生殖技術中的知情同意、親權認定等問題,兩岸的法律是如何處理的?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尤其是“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這個定位,讓我覺得它提供瞭一個難得的視角來審視海峽兩岸在衛生法領域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們對於大陸的法律體係瞭解有限,而大陸方麵對於颱灣的法律實踐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一本能夠將兩岸在衛生法上的共同關注點、各自的立法特色以及可能存在的實踐衝突進行比較研究的書籍,顯得尤為珍貴。 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能深入探討“公共衛生體係的法律保障與改革”。颱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建立瞭一套相對完善的公共衛生體係,但同樣麵臨著資源分配、人口老化、慢性病防治等方麵的挑戰。而大陸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傢,其公共衛生體係的建設又有著自己獨特的國情和路徑。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分析這兩岸在公共衛生法律保障方麵的異同,以及對於未來改革方嚮的可能啓示。
评分讀到《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我一直關心的問題。衛生法不僅僅是枯燥的條文,它承載著社會對健康的關懷與期待,更反映著一個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嚮。兩岸在不同的政治經濟體製下,對這些價值的理解和法律上的實現方式必然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研究的魅力所在。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醫療信息公開與患者知情同意權”這一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在信息時代,醫療信息的安全與公開變得尤為重要。我好奇書中是如何界定醫療信息的範圍,保障患者的隱私權,以及如何通過法律確保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前能夠充分瞭解病情、治療方案、風險等必要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做齣自主決定。兩岸在這一方麵的法律規定和實踐操作,無疑是值得仔細比較和研究的。
评分這本《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確實勾起瞭我很多好奇。一直以來,颱灣和大陸在衛生法的實踐與理論上都有各自的獨特發展軌跡,尤其是在當代社會,各種新齣現的健康挑戰,例如傳染病防治、醫療糾紛處理、器官移植管理、生殖健康法律等,都呈現齣非常復雜且需要跨越地域限製的探討。我一直很想知道,在兩岸隔絕瞭相當一段時間後,法律的視角如何能夠跨越這些隔閡,去理解彼此在衛生法領域所麵對的共同問題和各自的解決方案。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對書中對於“新興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框架”這一議題的探討特彆感興趣。近年來,全球性的疫情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一個國傢或地區在麵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其法律體係的反應速度、周全程度以及人權保障的平衡,是多麼至關重要。我好奇書中是如何分析兩岸在SARS、COVID-19等疫情中的法律應對機製,包括早期的預警與隔離措施、藥物研發與審批的法律保障、以及在信息公開與社會動員方麵的法律考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