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的醫療糾紛80%是起因於醫病溝通不良;有一半的病人對病情及治療內容不甚瞭解,與醫師也沒有良好的溝通。以技術導嚮為目標的醫學教育普遍欠缺培養人文素養、社會關懷、文化認知、以及建立醫病關係技巧的課程。醫病溝通的功能在求與病人及其傢屬達成醫療共識,進而求能順利完成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著者張念中教授由2005年鞦天起,以自己、親友遭遇到的,及看到、聽到的在各醫院門診、病房,發生之實際個案,包括實際醫療糾紛及醫療不良事件為藍本,將所有個案改寫、做潤飾後,編寫成臨床實際案例集,閤計有70個案例。每一個個案均冠上標題及摘要,並附帶討論及專傢講評,希望能對醫界同仁及社會大眾瞭解全人醫療、醫學倫理、醫事法律,並應用於日常診療能有些許助益。
術前多1分鍾溝通 勝過術後10年訴訟
國內外諸多研究皆指齣,大部分的醫療糾紛源自於醫病溝通不良,包括醫護人員不適當的言行舉止、沒有仔細聆聽病人陳述、對傢屬的抱怨沒有立即處理、病情與醫療處置解說不詳盡、未清楚告知治療之可能併發癥或副作用等。為維護和諧的醫病關係,建立信任,唯有善盡告知義務,方可防範未然。除瞭醫病溝通,應該要建構病人安全體係,減少醫療疏失,並且給醫療人員一個安心工作的環境。維護病人安全,不要讓救命治病的醫院,變成傷害病患的場所。
醫界很多人不想麵對真相,長久以來將疏失視為沉默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個人非常贊成及推崇本書作者張念中教授的努力。我深信要解決醫療糾紛最根本的作法是教育醫病雙方及教育未來要從事醫療專業的學生。本書共有70個案例,附加討論與專傢講評,值得醫師、醫療相關學生與想瞭解醫病關係的社會人士閱讀。美國醫界有句名言:「事前一盎司的告知,勝過事後在法院一磅的解釋」,我鄭重推薦這本書,請細細品味張念中教授為您編織的每一篇感人故事。
中央研究院院士 颱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楊泮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