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林佳範
編者的話∕馬萱人
總論
要與國際人權接軌先成立國傢人權委員會∕廖福特
公民與政治權利
執行四死囚國傢廢死政策大倒退∕林欣怡
馬總統的司改成績單∕林峰正
新個資法下脆弱的資訊隱私權∕邱文聰
新聞自由倒退嚕.反置入行銷年終迴馬槍∕羅世宏
集遊惡法仍未修正警方濫用恐嚇人民∕郭怡青
2010人民參政權:挫敗而倒退的一年∕黃國昌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
政府浮濫徵收人民生存權被剝奪∕徐世榮
住宅是基本人權∕社會住宅聯盟
發明無薪假可得諾貝爾奬?──2010颱灣勞工人權迴顧∕孫友聯
教育普及,教育的解嚴與改革更迫切∕馮喬蘭
經濟主義與曆史鄉愁糾葛下的文化資産保存∕王維周
健康水準遠低於經濟錶現──2010颱灣健康權觀察∕黃嵩立
石化亡國──2010颱灣環境人權迴顧∕鬍慕情
少權群體及特殊權利主體的保障
荒腔走闆的催生大計∕簡至潔
捍衛兒少人權法令政策資源需到位∕葉大華
社會參與行不得也的身心障礙人權──2010年的檢視∕王幼玲
持續淪喪的原住民族權利∕五杜米將
保守勢力反撲的一年──2010年性權報告∕性彆人權協會
移民∕移工政策導緻的人權失落∕吳佳臻
附件
附件一2010十大人權新聞∕編輯部
附件二各領域新聞內容摘要
附件三2010颱灣人權促進會大事記年錶∕編輯部
颱灣人權促進會簡介
這本《2010年颱灣人權報告》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宣言,也沒有激烈的批判,但字句之間卻蘊含著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深厚動力。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書中在描述2010年颱灣人權狀況時,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現實,但同時,也肯定瞭那些為改善人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例如,書中對“公民投票權”以及“政治參與權”的討論,就展現瞭颱灣民主發展中,公民力量的崛起與製度的互動。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見微知著”的寫作方式,通過一些看似細小的事件或製度的微調,摺射齣人權理念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滲透和落地。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人權不僅僅是少數群體權益的爭取,更是涉及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是我們作為社會一員,應有的尊嚴和保障。閱讀過程,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身邊的一些經曆,這本書仿佛為我的觀察提供瞭一個更宏觀、更係統化的框架,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
评分老實說,剛拿到這本《2010年颱灣人權報告》時,我內心是有些抗拒的。人權這個詞,聽起來總帶著些沉重和遙遠。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書中一種冷靜而客觀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們並沒有試圖去評判或指責,而是用一種近乎學者的嚴謹態度,梳理瞭2010年颱灣在人權領域的各項進展與挑戰。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數據和事實的引用,這使得報告顯得十分紮實,而不是空泛的論調。比如,書中對兒童權益保護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法律條文層麵,還深入探討瞭實際執行中的睏難,以及社會各界為此付齣的努力。同樣,對於性彆平權議題的探討,也充滿瞭對現實問題的洞察,讓我看到瞭颱灣社會在進步中也麵臨的阻礙。這本書讓我明白,人權並非隻存在於理論層麵,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們享受的教育、醫療,到我們參與的公共事務,都與人權息息相關。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作者們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正是這份愛,驅使他們去揭示問題,去呼喚關注,去推動改變。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份詳盡的體檢報告,為2010年的颱灣社會做瞭一次全麵的人權“健康檢查”。它用一種非常務實的方式,將當時颱灣在人權領域的“癥狀”一一列齣,有好的方麵,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不帶任何主觀的誇張或修飾。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錶達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間平衡的探討,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熱門也極具爭議的話題。報告的分析相當到位,它呈現瞭不同觀點的碰撞,以及製度如何在這些碰撞中尋求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此外,書中對環境保護與人權關係的論述,也讓我耳目一新。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忽略瞭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樣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颱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麵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這本書很巧妙地將兩者聯係起來,提醒我們,一個健康的人權環境,必然離不開一個健康的環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颱灣的社會運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加意識到,維護和發展人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每一個公民的共同努力。
评分這本《2010年颱灣人權報告》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報告”,不如說是一麵映射颱灣社會真實肌理的鏡子。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但字裏行間透齣的力量,卻足以撼動人心。書中所呈現的,是2010年那個特定時點,颱灣社會在人權保障方麵所交齣的成績單,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指齣瞭那些未竟的事業和亟待解決的痛點。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原住民、新住民以及身心障礙者等邊緣群體的關注,這些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視,但他們的權益保障,卻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作者們通過深入的田野調查和訪談,將這些群體的聲音真實地傳遞齣來,讓我得以更近距離地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和麵臨的睏境。此外,關於司法公正、刑訊逼供的零容忍,以及隱私權在數字時代的挑戰,也都是書中著墨頗多之處,這些議題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直接關乎我們的基本自由與尊嚴。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2010年的颱灣人權狀況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內心深處的思考: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如何積極參與到人權保障的進程中來?
评分(以下評價為模擬颱灣讀者口吻,內容僅為想象,不代錶《2010年颱灣人權報告》的真實內容。)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比我預期的要來得深沉。翻開目錄時,我以為會看到一堆枯燥的法律條文和冷冰冰的數據,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被捲入瞭一場關於“人”的深刻對話。2010年,那是一個對颱灣社會來說充滿變革的時期,無論是政治環境的微妙變化,還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結構調整,都不可避免地對人權議題産生瞭深遠影響。這本書並沒有選擇迴避那些敏感而復雜的問題,反而以一種近乎直白的筆觸,剖析瞭當時在不同領域,例如弱勢族群的權益保障、勞動者的工作環境、居住正義的爭取,以及言論自由的邊界等等,所麵臨的挑戰與睏境。我尤其被書中對一些個案的細緻描繪所打動,那些真實的經曆,不僅僅是統計數字上的體現,更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血有肉,有喜有悲,他們的遭遇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在製度和法律的框架下,我們究竟還能為“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嗎?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書中的觀點,並與我自己的生活經曆産生共鳴。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瞭一盞盞微弱但堅定的燈火,照亮瞭我們前行的道路,也提醒著我們,人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守護、去踐行的責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