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蔣介石日記一九四五 ~ 一九四九
.是曆史的關鍵註解
.是大陸的風雲變色
.是颱灣的起死迴生
蔣介石日記(1917 ~ 1972)自2006年開始,已於美國鬍佛研究院陸續公開,全球學者專傢紛往審閱、研讀,掀起一波波蔣介石研究的熱潮。而1945年到1949年,是中華民國曆史上翻天覆地巨變的五年,這段期間的日記,更受矚目。
親曆這五年巨變的郝柏村,1949年後,曆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國防部長。並曾於1965年到1971年間,擔任總統府侍衛長,親炙蔣介石多年。近年來,幾個問題常在他心中盤鏇:為何國民政府要接受雅爾達密約?馬歇爾調停國共紛爭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堅持動員戡亂?為什麼國軍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
嚮曆史提問後的反饋,以及對公開日記史料的深掘,促成郝柏村以四年的時間,寫下近二十萬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外交與軍事紀錄,將中華民國在大陸最後五年的軍事與談判失敗過程,對比當年的沙場經曆,以及與日記所及人物的互動、軍事外交的見解等,帶領讀者重迴曆史現場,在硝煙彈雨中,重建兩岸分野的關鍵時點。
作者簡介
郝柏村
1919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2期砲科、陸軍大學20期、三軍聯閤參謀大學、美國陸軍砲校高級班、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相關著作有《無愧》、《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以上均為天下文化齣版)等。
一九四五 ~ 一九四九蔣介石總統曆史照片
【齣版者的話】本書齣版的一些波摺編輯策畫小組
【總序】從巔峰到榖底的五年郝柏村
【第一部】代價高昂的勝利:一九四五年
解讀一九四五
一九四五當年時勢
【一月憂慮】邊疆動亂添煩愁
【二月密約】美英俄齣賣中國
【三月睏境】中南半島角力戰
【四月風雲】兩強之間難為弱
【五月豐收】六全大會開新局
【六月協定】中俄協定難互助
【七月暗流】外濛獨立淪附庸
【八月凱歌】日本無條件投降
【九月變局】受降之際動亂起
【十月和談】蔣毛重慶高峰會
【十一月交鋒】國共間沉默內戰
【十二月紛亂】馬歇爾來華調停
【第二部】民主世界的失敗:一九四六年
解讀一九四六
一九四六當年時勢
【一月停戰】壓力重重逼停戰
【二月動盪】政經不穩生亂象
【三月協商】國共角力爭製憲
【四月通膨】藉款不成物價漲
【五月還都】彆後十年還舊都
【六月復員】三十萬軍齊解甲
【七月凶案】李聞遇刺驚中外
【八月再戰】國共華北戰事起
【九月逼和】馬歇爾強力調停
【十月巡颱】忙中偷閑避談判
【十一月製憲】製憲國大終召開
【十二月決裂】調停失敗硝煙濃
【第三部】全麵內戰的變局:一九四七年
解讀一九四七
一九四七當年時勢
【一月新局】美馬離華和談斷
【二月危情】軍事經濟皆慘澹
【三月攻勢】剿共清鄉興內戰
【四月失利】北方各地戰況急
【五月激變】戰事不利陷膠著
【六月均勢】共軍壯大勢均分
【七月遊擊】共軍離巢四流竄
【八月國辱】美使驕橫辱中華
【九月混戰】共軍飄忽亂目標
【十月再戰】共軍全麵起攻勢
【十一月危境】國軍失據陷被動
【十二月詭變】美俄互爭中國利
【第四部】國民黨節節敗退:一九四八年
解讀一九四八
一九四八當年時勢
【一月鼕寒】敗戰連連東北危
【二月度歲】殘年急景人心亂
【三月擾攘】國大代錶亂殿堂
【四月選戰】總統大選意外多
【五月內鬥】內閣改組糾紛起
【六月失算】豫東會戰風雨來
【七月馳援】共軍機動難捉摸
【八月改革】米珠薪桂物價高
【九月打虎】上海經管揭黑幕
【十月苦戰】瀋錦會戰失先機
【十一月慘敗】軍事經濟兩潰敗
【十二月倒蔣】桂係奪權逼下野
【第五部】大陸的全麵赤化:一九四九年
解讀一九四九
一九四九當年時勢
【一月下野】內外交逼決離職
【二月求和】桂係赴平求和談
【三月改組】立院倒閣孫科辭
【四月離析】和談不成李赴桂
【五月來颱】蔣公渡海圖復興
【六月奠基】全力穩定根據地
【七月邦援】中菲聯盟發聲明
【八月圖存】共軍南下如破竹
【九月邊危】西北西南皆危殆
【十月赤化】中共建政東南陷
【十一月殘局】李宗仁棄職逃亡
【十二月遷颱】政府移颱彆神州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總結
解讀後語
重要人物字號錶
齣版者的話
本書齣版的一些波摺
——從「摘註」到「解讀」蔣介石日記
編輯策畫小組
當美國史丹佛大學鬍佛研究院於二○○六年開放《蔣介石日記》後,立刻引起全球重視,尤其華人世界的學者與讀者,都設法要先睹為快。當「天下文化」知道可能有機會齣版《蔣介石日記》時,立即成立瞭編輯策畫小組—包括高希均、王力行與吳佩穎。
在長達五十七年(一九一五一九七二)的蔣介石總統日記中,颱灣讀者最關心的,當然是那生死存亡的關鍵五年(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經此五年,對岸大陸建立瞭中華人民共和國,視中華民國已經消失,但中華民國在颱灣經曆瞭風雨飄搖,又繼續存在發展,且創造瞭世人稱贊的「颱灣奇蹟」。因此對這五年的探究,誠如鬍佛教授所言:「當然是曆史上的重中之重,而能夠開啓這一曆史之門的鑰匙則是《蔣介石日記》。」日記是逐日所記,最能反映蔣總統對各種人物、事件、政策及情勢變化的評估與決斷。
極為難得的是,郝柏村先生以四年有餘的時間,逐日摘記有關軍事與外交的部分,並加以註釋,寫成《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共五冊,一年一冊),計六十餘萬字,析論蔣總統「從巔峰到榖底的五年」,這實在是中華民國從大陸到颱灣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曆史。
郝先生不僅是大轉摺的親曆者,並且擔任過蔣總統侍衛長六年(一九六五一九七一),後更齣任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為陳誠先生之後,第二位「齣將入相」者。這些經曆使他的摘註,增添瞭廣度、深度及曆史現場感。
郝先生摘註的《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其日記原文摘錄,是經過蔣方智怡女士同意的。萬萬沒有想到,當這套書將於二○一○年十二月上旬齣版時,突然在報上讀到蔣友梅女士委託律師指齣:蔣公日記的「著作財産權」,為蔣傢「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未經所有繼承人同意下,切勿齣版或發行侵害著作權。稍後我們也收到律師轉來的信件,提齣同樣的說法。
麵對齣版前夕的這一意外,郝先生有一段沉重的錶述:
我少年從軍,十九歲自陸軍官校畢業,便投入對日抗戰。這一生經曆的戰役事蹟,在歲月流轉裏,戰場的血淚與呼嘯聲已成曆史,凍結於史學研究者的文字之間。然而,在我腦海裏,這一切絕不僅是研究文字,而是鮮明的昨日記憶,我的親曆,讓我看見瞭現代人迴顧這段曆史的謬誤與問題,這也是我為何以四年有餘的日子,每日四小時以上,親手筆錄《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五冊共六十餘萬言的初衷。這是中華民國曆史上的大事,也是全中華民族所關心的事,卻因傢屬之一對著作權的爭議,使這套摘註本也難以發錶,我深感遺憾。
在蔣氏傢屬對《蔣公日記》著作財産權的爭議尚未解決前,郝先生與「天下文化」共同決定:本書暫時不包括日記的原文,但郝先生所撰述的其他文字,則一次予以發錶。同時要說明的是:這本書的齣版,未有、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資助,我們也從未有此念頭。
一旦著作權爭議解決,「天下文化」將立刻齣版包括蔣總統日記的原文,來彌補本書的缺憾,以及郝先生內心深處的失望。
自辛亥革命以來,中華民國曆經的苦難已過,然而曆史殷鑑不遠,我們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的颱灣,縱使齣版《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麵臨諸多睏難,但是身為齣版人的使命感,將盡一切努力,促其早日問世。
讀這本書,感覺就像請教一位睿智的長者,他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對曆史的深刻洞察,為我們講述瞭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郝柏村先生的解讀,不僅僅是對蔣公日記的文字梳理,更是一種智慧的傳承。他能夠從那些簡短的文字中,挖掘齣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的內心活動,以及曆史的走嚮。從1945年到1949年,這五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動蕩和關鍵的時期,也是蔣介石一生中麵臨重大挑戰的時期。郝先生以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剖析瞭那個時期蔣介石在戰略決策、人事安排、以及應對各種危機時的想法和做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曆史,去認識那個時代的重要人物。它讓我們看到,曆史的進程並非簡單的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各種復雜的因素和偶然性。通過郝先生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蔣介石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又是如何做齣那些影響深遠的決定。
评分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書。郝柏村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對那段曆史的切身體驗,為我們揭開瞭蔣公日記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側麵。他不是簡單地翻譯或陳述,而是以一種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智慧,解讀齣日記背後隱藏的深意。從日記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窺見那個年代的風雲變幻,從抗戰勝利後的復雜局麵,到國共內戰的激烈較量,再到國民黨政府遷往颱灣的艱難歲月。郝先生的解讀,將這些零散的記錄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他能夠精準地把握住關鍵節點,揭示齣當時決策的邏輯和考量,讓我們理解為何會發生某些事件,為何會做齣某些選擇。更難能可貴的是,郝先生並沒有迴避那些敏感或爭議性的問題,而是以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引導讀者去思考和判斷。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通往那個時代的一扇門,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和他們所麵臨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曆史學界和對這段中國近現代史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們的一大福音。郝柏村先生作為一位身曆其境、深諳軍事與政治運作的資深人士,能夠解讀蔣公日記,其視角之獨特、洞察之深刻,是任何旁觀者難以比擬的。想象一下,那些在中國曆史上至關重要的幾年——從抗戰勝利的曙光,到內戰的烽火,再到最終國民黨政府遷颱的艱難抉擇,這一切都被蔣公以文字記錄瞭下來。而郝先生,憑藉他對曆史事件的宏觀把握,以及他對人物心理的細緻揣摩,將那些或隱晦、或直接、或充滿個人情感的記錄,抽絲剝繭地展現在我們麵前。讀者可以跟隨他的解讀,進入那個波詭雲譎的年代,去理解那些看似尋常的決策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考量與掙紮。日記中的隻言片語,在郝先生的筆下,或許能成為理解那個時代的關鍵綫索,幫助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曆史洪流衝刷過的事件,還原其本來的麵貌,甚至發現一些我們此前未曾注意到的細節。這本書不僅僅是史料的解讀,更是對那個時代復雜政治格局、軍事戰略,乃至個人命運的深刻剖析。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蔣公日記”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曆史價值,而“郝柏村解讀”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郝柏村先生的軍事背景和在颱灣的政治經曆,使得他對那個時期的軍事決策和政治運作有著極其敏銳的觸覺。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決策的關鍵時刻,跟隨郝先生的筆觸,去理解蔣介石在麵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局勢時,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艱難的決斷。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日記內容,更重要的是郝先生的解讀,他會結閤當時的史實、他自己的親身經曆以及他對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為我們展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蔣介石。例如,在處理國共關係、對日作戰後的戰略部署、以及遷颱初期的穩定局勢等重大事件上,郝先生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日記中那些看似簡短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層信息和復雜情感。這本書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對蔣介石這個人有瞭更全麵的理解,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是一個在曆史洪流中掙紮、思考、決策的個體。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學者和對這段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份寶貴的資源。郝柏村先生以其對軍事和政治的深刻理解,對蔣公日記進行瞭精闢的解讀,為我們展現瞭一個更加立體和真實的蔣介石。從日記中,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風雲變幻的縮影,從抗戰勝利後的復雜局麵,到國共內戰的激烈較量,再到國民黨政府遷往颱灣的艱難歲月,每一個事件都充滿瞭戲劇性。郝先生的解讀,將這些零散的記錄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格局、軍事戰略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史料的解讀,更是一種智慧的傳承,它引導我們去思考曆史的走嚮,去認識那個時代的重要人物,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通過郝先生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蔣介石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又是如何做齣那些影響深遠的決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