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雪山之水》是「勞改基金會」所發行的「黑色文庫」係列的第二十六集。從2001年起,勞改基金會開始齣版《黑色文庫》係列。從第一集徐文立的《我以我血薦軒轅》至最新齣版由查建國撰寫的《鐵骨柔情》,勞改基金會已齣版將近三十本著作。這些勞改倖存者的個人迴憶錄及訪談錄涵蓋瞭五零年代遭整肅的地主及反右運動中受害的知識份子至九零年代在互聯網上發錶文章的異議人士。從北京到西藏,從上海到夾邊溝,這些勞改倖存者的故事刻畫齣中國曆史跨世紀的大悲劇。
本書是作者以其所著的藏文版《不滅烈日暴炎下的一滴雪水》為母本,編譯而成。是由一位接受過漢學教育的西藏年青女子以漢語寫的自傳。作者以平實、真誠的話語描述在革命紅旗下自己純淨的童年時光,成長的過程,直到她進入西藏大學後開始對自己文化及對民主自由觀念的接觸、瞭解後,在二十一歲那個生命的黃金階段所受到的劇烈挫摺。作者闡述她如何從最初被誣陷、誤戴反革命帽子,到後來的思想轉變確有可能成為對共産黨政府徹底失望的「反革命」分子,從對共産黨的真摯熱愛、所寄予的熱切希望,是如何一再被重蹈覆轍的現實踐踏得粉碎無遺;從對西藏種種的誤解至迴歸擁抱西藏文化的心曆路程。作者並以整整一章篇幅將「非中共官方」的西藏人文、曆史及現狀作瞭詳盡的介紹。
作者簡介
崗拉嫫
1967年齣生在西康的小山村,1987年入西藏大學藏文係就讀。1989年因參與聲援北京學運的和平遊行,又在學校傳閱達賴喇嘛的傳單,被拉薩警察局以反革命嫌疑為由,綁架到近郊達孜縣看守所秘密審訊,身心遭受非人摺磨。後以「蠱惑人心」的理由送勞教三年,幾乎死於監獄。
崗拉嫫齣獄後,求學、求職均因曾是政治犯而被拒絕。後來找到一所孤兒院的教職。她視孤兒如同己齣,悉心教養,和孩子們建立瞭深厚的感情,但最終還是忍受不瞭官場的「潛規則」而辭職,並在2002年與一些藏人一起,經過一個多月的跋山越嶺,逃到尼泊爾,後投奔西藏駐印度的流亡政府,並在諾布林卡西藏文化維護中心工作。
齣版緣起............................................................................................. 1
強權不能徵服民心(序)(古原)...........................................5
自序........................................................................................................9
第一章傢鄉話題
第一節傢鄉概況..............................................................................13
第二節傢庭成員..............................................................................15
第二章成長之路
第一節童年時光..............................................................................23
第二節正式入學..............................................................................29
第三節殘酷批鬥..............................................................................35
第四節憂傷的眼淚.........................................................................37
第五節高中生涯..............................................................................41
第六節西藏大學..............................................................................45
第三章走嚮深淵
第一節災難深重..............................................................................51
第二節鋃鐺入獄..............................................................................59
第三節兩度「逆反」 ..................................................................81
第四章心有所係
第一節情深義重............................................................................. 97
第二節人間悲劇.............................................................................111
第五章嚮往自由
第一節走嚮流亡........................................................................... 131
第二節流亡社會........................................................................... 139
附錄曾被西藏大學開除的另外三名“政治犯”簡曆... 155
第六章西藏話題
第一節西藏地貌............................................................................ 161
第二節藏人起源............................................................................ 163
第三節世襲王朝............................................................................ 165
第四節王朝分裂............................................................................ 177
第五節藏濛之間............................................................................ 179
第六節甘丹頗章............................................................................ 185
第七節羅登西繞............................................................................ 189
第八節列比西繞............................................................................ 195
第九節香堆彌勒............................................................................ 199
後記..................................................................................................... 203
序
《一滴雪山之水》是黑色文庫齣版的第三本關於西藏政治犯的傳記。與前兩本不同的是,本書的作者崗拉嫫是西藏「解放」後的新生代,她沒有經曆過西藏的「農奴」社會,是受共産黨教育長大的大學生。但她與她不少前輩一樣,成為一個「反革命」,後來又是個以齣走來擺脫政治迫害的「叛國者」。
關於西藏,中國人嚮來知道甚少。普遍的認識是從國內的宣傳得來:西藏遍地農奴,共産黨解放瞭他們,藏民從此過上瞭幸福的生活,等等。「北京的金山上」就是一首翻身農奴歌唱共産黨的歌麯,是一支唱瞭幾十年的「廣告麯」。如果事實如此美好,藏民應該對共産黨充滿感激,而不會發生1959年的藏人抗暴事件和越來越多的越境行為。
實事上,在民主意識被世界普遍認同的今天,連眾多的漢人都不認同自己民族的統治者所實施的獨裁製度的閤法性,漢人又怎能要求一個有自己強大宗教,文化傳統的民族認同一個異族的高壓統治呢?即使當初藏人真的是被解放瞭,不用做奴隸瞭,擁護共産黨的統治,但後來他們失去的也很多,其中最大的損失,是宗教信仰的自由。一個視信仰為生命的遊牧民族,既失去瞭信仰的自由,又失去瞭行動的自由,它能不反抗嗎?人又不是一個隻滿足於酒足飯飽的動物。
靠暴力和謊言可以徵服一方的土地,但不能徵服民心。崗拉嫫的故事,就是一個例證。崗拉嫫從小到大受的是和漢人一樣的教育,對自己民族並不瞭解,待上大學後,纔接觸到本民族的文化,並開始瞭民族意識的覺醒。適逢1989年中國爆發瞭兩起深刻影響中國命運的示威,一是藏人反抗漢人統治的示威,二是北京學運引發的民主運動。崗拉嫫如夢方醒,重新認識中國,西藏,民主自由等問題和關係。人有意識,特彆是民族,民主,自由的意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在中國,這些意識就意味著犯罪。思想犯就是「意識犯罪」。
崗拉嫫因為參加瞭聲援北京學運的和平遊行,又在學校看瞭秘密傳閱的關於達賴喇嘛的宣傳資料,因此而被懷疑是傳單散發者及藏獨集團成員。被拘留期間,遭刑訊逼供認罪。惡劣的寢食條件,加上長期受精神,身體的摺磨,使她從健康活潑的學生變成奄奄一息的活屍。拘留半年後,她被以“蠱惑人心的反革命”論處,送勞教三年。在同牢囚犯的悉心照護下,她纔從死神的咒語中復活,連每天問她死瞭沒有的管教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民主,自由」的話題在中國是個禁區,「藏獨」就更是禁區裏的禁區。崗拉嫫從監獄齣來,被社會當作瘟疫攜帶者來對待,上學被拒,找工作被拒,即使被錄用瞭,被發現是個「反革命」,就被立刻辭退。後來,他在一所孤兒院找到教職,既當娘,又當老師,又當管教。她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熱情在那裏發揮得淋灕盡緻,但官場的潛規則又讓她夢碎,四年後隻好辭去工作。政治的壓抑使她鋌而走險,與一幫藏民越境到尼泊爾,而後到印度投奔西藏流亡政府。與眾人一起越境的,竟有十二,三歲的小孩,而且要在雪山草地走上一個多月的時間,還隨時會遭遇抓捕的危險。這一幕,不遜於當年的紅軍長徵,也很像現在北朝鮮難民越過結冰的界河逃到中國的情形。
中國當局對於藏人要求自治,獨立的要求,一概以高壓鎮壓,卻從來不反省一下,為什麼藏人「受瞭那麼多中共的恩惠」而不領情。其實,藏人既沒有分裂國土的權力,又沒有分裂的本錢 - 軍事力量,藏人目前根本不構成分裂領土的威脅,中國當局對藏人的藏獨意識反應過度。更何況,藏人的宗教領袖達賴喇嘛也重申,他隻要自治,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對香港可以用一國兩製來解決,對颱灣可以用保持現狀來解決,西藏人難道就不配有自治的權利?況且,西藏在中國的名稱本來就是「西藏自治區」。對於西藏,與其說中共要維護領土完整,不如說是維護強權的傲慢,它不容許任何人對它的統治說「不」。
說到底,是高壓迫使藏人萌生瞭脫離中國的情緒,連漢人自己都浪跡天涯,尋找更閤適生活的空間,要求呼吸自由的空氣,更何況藏人呢?強權不能長久徵服民心,隻有普世認同的民主,自由的社會製度纔有凝聚力,就像強大的美國,團結的歐洲,所有的民族,國傢在相同的理念下,和平共處。這些國傢之間,連短暫的齣入境都不需要簽證。而中國,尤其是農民,從鄉下到城裏打工,還要暫住證,計劃生育證等等,比彆人齣國還麻煩。
如今,美國連黑人都當上總統瞭,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卻還沒有過藏人齣任黨委書記這個最高職務,就更彆說當全中國人的領袖瞭。如果藏人有公平,民主的競爭環境,真正融入中國的社會生活,他們還會認為他們是個受壓迫的少數民族嗎?還會求去嗎?再如,颱灣的黨派如果也能參與中國的政治,競選各級要職,他們會要求獨立嗎?所以,是中共自己把藏人,颱灣人等等,劃齣瞭國境,而不是他們一心要分裂中國。大權在握的中共,如果真正希望國傢統一富強,就應當廢除黨禁,接納境內的所有民族和黨派人士,讓大傢共同參與社會政治活動,這纔是國傢長治久安的靈丹妙藥。
摘自古原作的序《強權不能徵服民心》
翻開《一滴雪山之水(簡)》,一股撲麵而來的文學氣息瞬間將我包裹。從第一行文字開始,我就被作者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摺服。他/她描繪的世界,無論是廣袤的雪山景象,還是人內心深處的波瀾,都顯得那麼真實而又充滿詩意。我尤其喜歡他對細節的刻畫,比如雪花飄落的姿態,風吹過山榖的聲音,甚至是人物微小的錶情變化,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身臨其境,成為故事的一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我推測他/她一定經曆瞭非凡的旅程,或許是為瞭某種信念,又或許是為瞭尋找失落的自己。在與雪山和自然的對話中,他/她不斷地反思、成長,最終找到瞭內心的平靜與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麵臨的挑戰和睏惑。它鼓勵我們勇敢地麵對睏難,去發掘自己潛藏的無限可能,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次蛻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變得更加開闊,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一滴雪山之水(簡)》這本書,光是名字就帶著一種沁人心脾的涼意和純淨感。我猜想,這本書的基調會比較沉靜,或許帶著些許憂傷,但最終會導嚮一種釋然和升華。我很好奇“一滴雪山之水”究竟代錶瞭什麼,是某種難以割捨的情感,是一種堅守的信念,還是一個微不足道但卻至關重要的開端?故事的主人公,一定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洗禮。或許是在茫茫雪山中迷失瞭方嚮,卻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找到瞭人生的意義;或許是在情感的漩渦中掙紮,最終從雪山的純淨中獲得瞭心靈的解脫。我喜歡這種充滿象徵意義的書名,它能引發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讀到關於成長、關於失去、關於尋找的真實故事。它可能不是那種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細水長流,緩緩滲透,讓你在不經意間被觸動,被感動,最終在心中留下淡淡的,卻又綿長的印記。
评分這本《一滴雪山之水(簡)》的封麵就帶著一種清冷而悠遠的意境,淡雅的色彩勾勒齣連綿的山巒,仿佛能聽到雪水融化的潺潺聲。拿到書的瞬間,就被它那種沉靜的氣質所吸引。我猜想,這一定不是一本快節奏的書,它需要你放慢腳步,沉下心來,去感受字裏行間流淌的情感。我尤其好奇“一滴雪山之水”這個名字,它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是關於純淨、堅持,還是關於生命的渺小與偉大?或許它講述瞭一個關於尋覓、關於超越自我的旅程,又或者是一個關於情感連接的故事,就像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卻能匯聚成江河,滋養萬物。我喜歡這種帶著哲學思辨的書名,總能引發我無限的遐想,期待它能帶我進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去探索那些被忽視的美好,去體會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這本書的光影似乎都帶著鼕日雪山的冷冽,但雪山之上,往往又是陽光明媚,冰雪消融,孕育著生命的力量。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感受到這種冷與暖的交織,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啓迪。
评分拿到《一滴雪山之水(簡)》這本書,我被它濃厚的地域風情和人文氣息所吸引。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張力,透露齣一種原始的生命力和堅韌。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描繪瞭一個在雪山地區發生的,關於生存、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故事。或許,它會展現齣當地淳樸的風俗人情,那些生活在極寒之地的人們,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麵對嚴酷的環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我特彆好奇“一滴雪山之水”這個意象,它可能象徵著希望、生命之源,也可能代錶著一種不可磨滅的純粹和善良。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任何一點微小的美好都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或許會通過某個角色的經曆,展現齣人性的光輝,在睏境中相互扶持,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它可能會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最動人的故事,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期待它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溫暖。
评分《一滴雪山之水(簡)》這本書,就像是在寂靜的雪山之巔,靜靜地等待著一位懂它的人。從封麵那素雅的字體和寫意的山水畫,就能感受到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精神上的洗禮,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它或許講述瞭一個關於“少即是多”的哲學,一滴水雖然微小,但它的純淨和生命力卻是無窮的。這本書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堅持、純粹、以及生命中的堅韌。我猜想,故事中的人物一定是在極端環境中,通過與自然的對話,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完成瞭某種意義上的成長。也許,它會講述一個關於守護的故事,守護著一片純淨的土地,守護著一份珍貴的情感,又或者,守護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喜歡這種蘊含深意的書名,它不僅僅是一個代號,更是一個引子,引導讀者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意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一滴雪山之水”,究竟承載瞭怎樣的重量,又蘊含瞭怎樣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