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是一朵情花

宋詞是一朵情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宋詞
  • 婉約詞
  • 豪放詞
  • 愛情
  • 詩詞
  • 古典文學
  • 文化
  • 情感
  • 文學
  • 宋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0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教授聯閤編審

  上至皇帝、士人,下至草寇、青樓女子的宋代眾生相,凝結在宋詞的篇章,情花般幽遠傳香。

本書特色:

  【由人說史】
  詞人軼事說齣宋代文化史,李師師串起皇帝、文人與山賊。

  【以今帶古】
  以熟悉的電影、戲劇及小說等現代語匯帶齣詞境,引人入勝。

  【從事觀詞】
  史學方法讀詞,還原當代文化;對照現代觀念,貼近詞人心境。

  詞人入題,由人說史,連綴成一幅清明上河圖、韆嬌百媚的宋世萬象。
  在宋詞的幽香縷縷中,深味人間悲歡離閤的愛憎。

  讀《聲聲慢》背後,李清照少女時期的青澀戀愛;看寫盡青樓繁華的柳永,何不求取功名;重溫讓人心碎的「紅酥手,黃滕酒」,陸遊與唐蕙仙棒打鴛鴦的悽美愛情;精忠報國的嶽飛,《滿江紅》憤慨與壯闊;金庸小說人物懸念著元好問的《摸魚兒》:「問世間,情是何物?」,詞香留頰之間,細品詞人的生命故事。

  在宋朝自由燦爛乃至於漸露腐敗的花園裏,最美的一朵情花莫過於宋詞。她佔盡園中風情,將「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末代帝王之殤與 「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江湖草寇的氣魄;「見客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士人韆金的羞怯與「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煙花女子之悽婉;亦或「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宋代文人之閑漫與「英英妙舞腰肢軟,章颱柳,昭陽燕」青樓文化的艷麗;甚至「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復國壯誌的愛國熱情及「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韆韆結」堅定愛情的不朽,都匯聚到詞人們的筆下,凝凍在一首首的詞作中。詞作裏綻開的幽冷香氣,曆經歲寒交替世代傳頌,芳美依舊、迴味雋永。

作者簡介

李會詩

  喜歡看書,寫毛筆。因仰慕魏晉風骨,沾染瞭北方粗獷氣息,樂天知命,開朗達觀,遨遊書海,始終堅持並執著相信「人為財死,我為情生」。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本書編輯委員與顧問名單》

《推薦序》 東吳大學中文係教授 林宜陵
宋詞如何成為一朵生命裏的花

(作者自序)
花至荼蘼

廟堂與江湖
居廟堂之高,不憂民;處江湖之遠,不念君。生在一個黑白顛倒的時代,為君,為官,為盜賊,都是一樣的深情和浪漫。
亡國之嘆如一江春水:李煜
隱士齣名也風流:林逋
不是個好皇帝:宋徽宗
淚為蒼生美人流:賀鑄
包黑炭,六親不認:包拯
那年山寨,草寇亦風情:宋江

宋代女子的現代生活
幸運的女人總是相似的,比如有纔華、有情趣、有品味、懂得浪漫,會享受生活。不幸的女人卻各有各的不幸,比如傢道中落、婚姻不幸,又或生逢亂世。
濃睡不消殘酒,宋代的布爾喬亞生活:李清照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李清照
從青樓齣走,在塵外謝幕:琴操
風塵難沒,俠女本色:嚴蕊
煙花深處有香軟的懷抱:李師師
斷腸女,妖風流:硃淑真

中國青樓文化的頂點
在中國妓女史上,宋朝無論如何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宋朝的青樓幾乎是「全民總動員」的行業:皇帝、達官顯貴、落拓文人、江湖大盜、市井小民,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自己靈魂的客棧。
大雅大俗,盡藏青樓:柳永
殊途同歸,生命輕與重:柳永
山抹微雲秦學士:秦觀
並刀如水,誰未曾年少:周邦彥
功名利祿如雲煙糞土:晏幾道

韆年不散的唯有愛情
上元夜燈火璀璨,汴京城接踵摩肩。轉動的花燈,舞動的銀龍,還有擦身而過的佳人。喧鬧的街市,繁華的夜晚,哪一雙情人可以白手相約,哪一對不過是露水姻緣?
不管肯不肯,那些青春年少的愛情狂歡,都深深地紮根在她們的心中。任憑年華老去,唯青春的宴席韆年不散……
一束梨花壓海棠:張先
鳳釵鈎沉,往事如風:陸遊
愛情是生命的一條麯綫:蘇軾
醉臥花市,月夜燈如晝:歐陽修
記否,那次銘心的迴首:辛棄疾
一碗湯圓一段情:薑夔

文人的天空
「一團和氣,兩句歪詩,三斤黃酒,四季衣裳。」傳統文化中理想的生活模式,在宋代文人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也正因如此,這裏開墾齣一片培養真正精神貴族的自由的沃土。
我為潭淵獻人生:寇準
世事洞明,人情未必練達:硃熹
當世不知我,後世當謝我:王安石
有情何似無情,水缸相公也風流:司馬光
傳統文人的理想生活:晏殊
我藉一生悟聰明:蘇軾

無望復中原
羸弱的宋朝,其實比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隻有他們的鐵血和熱情,纔能鑄造起一道堅固的長城,抵抗外族的騷擾。
然而 ,這似乎又是一個「英雄過剩」的時代。更多的時候人們聽到的都是朝廷的求和聲。軍歌異常響亮,將士摩拳擦掌,恢復中華的跡象卻日漸渺茫……
將軍白發徵夫淚:範仲淹
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嶽飛
隻恨堂堂中國空無人:陸遊
清明浩蕩,肝膽皆冰雪:張孝祥
儒冠誤身,英雄無路:辛棄疾
一葉扁舟,踽踽獨行:蔣捷
天地男兒的軍旅夢:劉剋莊
山河不在,早生華發:元好問

詞外談詩
幸福就是醉倒在旖旎的春色中
一生所求隻為「更上層樓」
長短各有,相輔相成
山河破碎,一塊烙在心底的傷疤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宋詞如何成為一朵生命裏的花

  南北朝開始小詩已經漸漸演變成可以吟唱的詞,到達唐代詩歌統一的格式已無法滿足文人對於韻文的需求,於是句式長短不一的詞發齣瞭光芒。

  南唐五代盛行之後,宋代重文輕武追求經濟繁榮的政策,使得文人著力於生活之美,為「詞」的興盛提供瞭客觀的條件,詞至宋發揚光大。

  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與月」;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柳永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韆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及至北宋周邦彥、秦觀、賀鑄、李清照等詞學大傢。南宋有硃敦儒、陸遊、辛棄疾、劉過、薑夔、史達祖、吳文英、周密的詞學成就,都寫齣瞭詞人最美麗與哀傷的生命情感。

  《宋詞是是一朵花》一書將宋詞與生活美學結閤,以短篇散文方式帶領讀者,飛越亙古時光感受宋代詞人生命中最美的感受,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在描寫〈亡國之嘆如一江春水:李煜〉一文中除瞭介紹其一生之外,更提及李煜對時代美學品評的影響,李煜所倡導的「三寸金蓮」捆綁瞭宋代的審美觀,這樣為美麗所要麵臨的犧牲,不能擺脫的及至今日仍舊深深影響今日的社會。

  在〈包黑炭,六親不認:包拯〉一文中,以生動的文筆帶齣瞭眾人所熟知的包拯,文中記錄包拯不懼權貴的精神,偵破「貍貓換太子」的韆古冤案,精彩的呈現在文筆之中,更影響曆代小說的撰寫與戲劇的展演。與〈那年山寨,草寇亦風情:宋江〉一文中引《水滸傳》中宋江所引〈念奴嬌〉詞作「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導引齣瞭韆古讀者義憤之情。寫〈我為澶淵獻人生:寇準〉貫穿史實,進一部說明金庸對於曆史事件的共同感動,創作齣《天龍八部》中,宋人與契丹人韆古的茅盾情感的,引領韆萬讀者聯想與感動。

  寫周邦彥與李師師「低聲問:嚮誰行宿?」的愛情故事,也寫周邦彥於詞學上「婉約」的代錶性。「鳳釵鈎沉,往事如風:陸遊」感懷陸遊與唐琬的淒美愛情故事,也思及〈孔雀東南飛〉中可歌可泣的愛情。作者能旁徵博引成就情感的共通性,牽引讀者的生命中感動。

  如同其中「記否,那次銘心的迴首:辛棄疾」一文,在夜闌人靜的午夜,一杯淡茶,一盞燈火,細細的閱讀此書,定能感受到韆年之間,飄越亙古時光所尋找的情懷,驚喜的感受到「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心靈的悸動。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林宜陵

作者序

花至荼靡

  這實在是一個自由、開闊、舒適的朝代!

  她如山間一縷白雲,如春天一絲晚風,撲麵而來卻又翩然而去,令人心生愛慕又徒增悵惘。這就是宋朝撩撥起的縷縷情絲,讓人欲罷不能。

  然而,現代的目光可以穿越時空,曆史的經驗卻無法重裝。宋朝的文化是中國最為燦爛的碩果,但也因 為熟得太透,而已經開始散發齣腐爛的氣息。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自由的朝代,而文人的自由,也培育瞭優質文化的佳釀。然而也是因為太過自由,而顯得淩亂、散漫,每每勵精圖治的最後都是人去朝空。

  如果非要為宋朝的曆史尋找一個可以匹配的標本,應該就是曾卓的那首詩,「一棵懸崖邊的樹」。她被曆史的風吹到懸崖邊,因為崖邊的晚照、晴空、如茵的綠草,奔流的小溪而變得綠冠成蔭。也因為這種滋養,宋朝的大樹生長得越來越豐盈。可惜枝繁葉茂的時候,它也負著危險。她總像是即將要展翅飛翔,又像是會傾跌進深榖裏一樣。「物極必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能夠明辨這一層,便會對宋朝的風華有瞭不同的理解。

  這是一個自由但也任性,開闊但也禁錮,舒適但也離亂的朝代。盛與衰在此交融,高雅與低俗在這裏磕碰,塵世的慾想與來世的幻想在這裏糾結。

  隻有美醜並立、雅俗同分的時代,纔能夠看到如此的妖嬈。猶如「絕情榖」的情花,因太過鮮艷、絢爛,所以含著深深的劇毒。很多人都中瞭宋朝的「毒」,受瞭曆史的蠱惑,受瞭前人艷羨評論的指引。而宋朝與生俱來的希望是平安,她隻願意在絕情榖底被世俗深深地遺忘,然後體味自己的綻放與凋零。

  在宋朝的花園裏,凝霜含露,最美的一朵情花莫過於宋詞。她佔盡園中風情,將塵世的浮名、仕途的追逐、江湖的殺氣、女子的嬌艷、愛情的甜美,都匯集在詞人們的筆下,凝結在一首首的詞作中。沒有人能夠給宋代的飄忽找到閤適的注腳,如果非要選擇一個具體的意象,那麼恐怕也隻有宋詞瞭。在宋詞中體會其韆嬌百媚的世間萬象,也在縷縷宋詞的芳香中,深味人間悲歡離閤的愛憎。

  宋詞裏有數不清的繁榮。當年的汴京城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勾欄瓦肆裏的說唱藝術,青樓女子倚門迴首的嬌媚,集市上的叫賣聲、吆喝聲、說笑聲此起彼落,連綿成一幅清明上河圖。

  宋詞裏遊走著各行業的精英。寇準、包公、水滸英雄的故事,連同人們的記憶與想像一起被保存下來,塵封在曆史的祠堂,活躍在21世紀的銀幕。琴操、嚴蕊、李師師們香艷的往事,隨著青樓娛樂業的鼎盛,氣韻悠揚。

  宋詞裏有沙場的英雄。嶽飛的怒發衝冠,辛棄疾的金戈鐵馬,陸遊的王師北定,文天祥的丹心汗青,楊傢將與楊門女將。連年的徵戰造就瞭時代的英雄,殺敵報國、馳騁疆場,為一朝安逸撐起瞭和平的天空。

  宋詞裏更有閑雅的情緻。文士們入則為官,體會紅塵的樂趣;齣則為仙,品味玄妙與高遠。廟堂上威風凜凜,大不瞭退守田園。詩詞歌賦,花前月下,任誰也無法否認:這是一段最會「談情說愛」的時光。

  宋詞像一部神奇的魔法書,輕輕翻開,所有的繁華、璀璨紛至遝先賢,甚至包括外國研究員,都得齣共識:願意用同樣的生命來交換那時流年。

  有的人願意把宋詞比為玉蘭,說她清幽、高雅、不染凡塵;有的人喜歡把宋詞喻為橄欖,初嚼生澀但迴味雋永。然而,更多的時候,宋詞確是一朵情花。

  她以絕色英姿深深地吸引人們,讓喜歡閱讀並欣賞她的人,全部中瞭宋詞的「毒」。但即便如此,卻有那麼多人前僕後繼地走在約會宋詞的路上。可見,唯有「情」字能讓世間人肝腸寸斷,卻始終執著追求。

圖書試讀

亡國之嘆如一江春水:李煜
南唐,在綿遠悠長的中國曆史上實在算不得甚麼。既沒有秦、隋短命卻亂世統一的功績,也沒有漢唐盛世的繁華命。 一段「四十年來傢國,三韆裏地山河」的短暫存在,實在是韆年歲月中的曇花一現。

可是,區區幾十年的光陰,她卻為中國文學史貢獻瞭三顆明珠:李璟、李煜、馮延巳。他們秀美精緻的詞風,已經有瞭宋詞的影子。而在這三顆明珠中, 最為璀璨的當屬後主李煜瞭。

嚴格意義上講,李煜應該算做南唐人。可他的確曾經在宋朝生活過,承濛皇恩浩蕩,被做瞭幾年宋朝的「侯爺」。所以後人每每提及宋詞,必會從他開始說起。「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皆枉然」,好像說宋詞不談李煜,也似乎有些不閤「學術規範」。後主在天有靈,不知是否願意依然和宋朝糾結在一起。

「違命侯」這三個字到底是殊榮還是羞辱呢?
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然而這個尷尬得有些卑賤的官職,好像並沒有為李煜帶來生的尊嚴。倒是人間的悲歡離閤、春鞦苦度,深深地紮疼瞭他的心。

林花謝瞭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花開花謝,時光匆匆,人世間最無常的就是自然的更迭,恰如晨起的寒雨夜晚的冷風。在苦雨淒風的歲月中,不禁想到瞭分彆時的場景。人生的哀痛莫過於「生離死彆」,嬌妻的淚水點點滴落,可惜連這樣傷感的時光都不知幾時還能再有?人生的遺憾猶如東流之水長綿不休。

這首《相見歡》, 初讀字字寫景,細品卻句句言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歲月匆匆,不僅有紅花凋落,也有國破山河碎的悲涼。「朝來寒雨晚來風」簡簡單單的七個字,既寫齣瞭晨昏的景緻,也寫齣瞭處境的淒苦。李煜被軟禁期間,雖然名為侯,實則與外界幾乎隔絕,恐怕除瞭自然的風雨,真的再也沒有甚麼來客瞭。

終於,有一天舊臣徐鉉來探望。
李煜拉著徐鉉的手悲切地哭瞭起來,感慨當初聽信讒言錯殺忠臣,撫今追昔,悔恨難平。不料,徐鉉是宋太宗派來的「眼綫」。貳臣終究是貳臣,被宋太宗一逼問,嚇得甚麼都說瞭,當然吞吞吐吐透露齣的還有李煜對近況的哭訴。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雖然李煜已經「虎落平陽」,但是他還懷念自己稱王稱霸的生活,這是宋太宗所無法忍受的。

很快,李煜四十二歲的生日到瞭。這個浪漫的皇帝恰恰生於中國最為浪漫的七夕。
明月當空,故國不堪迴首。後主的文人情思在這夜色和月色中被深深地喚起,「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硃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推杯換盞之際,竟然忘瞭寄人籬下需低頭的道理,酒入愁腸,一時興起。國仇傢恨噴薄而齣。

一首虞美人,成就瞭李煜個人詞史上的輝煌,也葬送瞭他寶貴的生命。
宋太宗被「小樓昨夜又東風」激怒,賜下毒酒一杯。相傳毒酒為中藥馬錢子,服後全身抽搐,頭腳蜷縮,狀極痛苦。李煜死後被追為吳王,愛妻小周後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美人香銷玉殞隨愛仙逝,空留一段《虞美人》孤獨遺世韆古傳唱。

李煜死後人們演繹齣不同的版本。
有人說是因為宋太宗自以為也會寫兩句「歪詩」,但無論如何也寫不過李煜,一生氣把他毒死瞭,有點「文人相輕」的意思。也有的人說,宋太宗看上瞭他漂亮的媳婦小周後,花轎抬走,旬日纔返;後來嫌李煜礙事,索性就宰瞭他,以絕小周後的情思。

無論如何,李煜被毒死瞭,追隨著先他而亡的國傢,一併煙消雲散瞭。留下綿綿的詞風和冤死的孤魂。
李煜是一個典型被曆史「玩弄」的人。

本來無心當皇帝,身為中主(李璟)六子,帝位無論如何也輪他不著。結果曆史開瞭一個莫大的玩笑,他的叔叔哥哥們,一個個全都死光瞭,偌大的場子就剩下他獨自來撐。

李煜不是寶玉,開心的時候可以躲在暖紗櫥裏吃姐妹們嘴上的胭脂,不開心瞭,頭發剃光光,跑去當和尚玩。畢竟,王府的公子哥兒和帝王的子孫總是有所差彆的。李煜沒處躲,隻好硬著頭皮當瞭這個皇帝。

假如落在手裏的是一個盛世王朝,估計李煜也會勵精圖治,說不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可惜,南唐到瞭他的手裏,氣數已盡。加上李煜主觀上也沒甚麼稱帝的精神準備,所以很快就被初起的北宋給滅瞭。

末代皇帝的曆史抉擇通常都彆有意味,自殺和投降都沒有甚麼好結果。正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作為一個國傢的代言人,曆史可以解散,但人生卻不能。所以,李煜終於還是決定活下來,哪怕沒有尊嚴,他也希望可以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縱觀李煜的一生,半是詞人,半是帝王。為詞,他香艷旖旎;為王,也多如此。這和趙氏兄弟截然不同,趙氏兄弟首先是帝王,其次纔是文人(不管是真文人還是裝文人)。文治武功、文臣武將,雖然可以並立而稱,但重心上還是有所不同。政治傢首先想到的是韜光養晦、運籌帷幄;而文人,清茶烈酒、風花雪月,最在乎的是纔情;這便是文武之道的不同。李煜文質彬彬,本無登基妄想,也無一統山河的野心;隻希望偏安一隅,有立錐之地可以吟詩作畫。但是,文人的夢想多半很難實現,何況他畢竟是一個皇帝。

然而,人算終究不如天算。宋太宗雖然毒死瞭李煜,但李煜所倡導的三寸金蓮,卻猶如曆史巨大的包腳布,牢牢地捆綁瞭宋朝的審美。宋朝理學對女人的迫害和禁錮,彷彿中瞭咒語,由腳到頭不斷蔓延,牢牢地裹住瞭人們的思想。

毫無疑問,宋朝重文輕武,文人們都過得十分瀟灑;有的官至宰相,直接影響政治的走嚮;有的匹馬戎裝,馳騁沙場守土固疆。假如李煜不是一個皇帝,而隻是宋代一個普通的文人,或許他會活得非常愜意:郎情妾意,提筆成文,拈花醉酒,一幅人生寫意。但是轉念一想,假如他一生都不過是浪蕩纔子,輾轉於軟香溫玉之中,恐怕詞作就會是另外一副模樣瞭。

李煜實在沒有柳永「淡掃蛾眉」的福氣,估計也不願意體會「天上人間」的巨大反差,「詞帝」的稱呼恐怕也未見得心裏受用。但無論如何,「國傢不幸詩傢興」的論斷在他身上得到瞭充分的印證。

李煜走後,世間留下瞭他的詞作。人們記不得他當皇帝時候的詞,卻感慨他階下囚生活的無盡心酸,「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字字看來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斷腸。所以王國維評價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李煜的謝幕和趙宋的華麗登場,都是曆史的巧妙安排。

李煜雖死,但綿綿詞風卻在宋代詞壇依然綻放,他的清麗、灑脫、落寞和深情,都在後世詞人的血脈裏不斷延展,並內化為一種超拔、俊秀的力量,繼而溫婉、狂放。

用户评价

评分

**【情感的韆絲萬縷,盡在詞句間流淌】** 第一次翻開《宋詞是一朵情花》,我就被書名深深吸引。一個“情”字,就足以勾勒齣無數動人的篇章。這本選集,與其說是宋詞的集錦,不如說是宋朝文人心底最柔軟、最細膩情感的縮影。它沒有教科書式的枯燥講解,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而是將一首首飽含深情的詞作,如同精心挑選的花朵,呈現在讀者麵前。 書中的詞,有的是初遇時的羞澀與試探,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那種淡淡的憂傷和隱約的期待,仿佛能觸碰到指尖的微涼。有的是相思的纏綿與煎熬,如“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字裏行間都是無法言說的思念,讓人忍不住輕嘆。更有的是離彆的淒涼與無奈,如“念去去,韆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句都仿佛在描繪那遠去的背影,留下一片空寂。 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選詞之外,還巧妙地穿插瞭一些對詞人創作背景的簡述,讓這些冰冷的書本文字瞬間有瞭溫度。我們得以窺見李清照在國破傢亡後的悲痛,得以理解蘇軾在貶謫中的曠達,得以體會柳永在市井風塵中的無奈。這些故事,讓詞作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有瞭血有肉的生命,它們的背後,是真實的情感,是跌宕的人生。 讀著這些詞,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宋朝的文人墨客,在月光下,在燭影裏,將心事化作筆下的文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在這些短短的詞句裏得到瞭永恒的定格。這不僅僅是一本宋詞讀物,更是一本關於情感的書,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感受,如何去體會,如何去珍藏那些生命中最寶貴的情感。 《宋詞是一朵情花》,就像一壇陳年的佳釀,初嘗微澀,細品則醇厚迴甘。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情感,也讓我更加理解瞭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有這樣一本書,靜靜地陪伴,細細地品味,實在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评分

**【一場跨越時空的浪漫對話,領略宋詞的彆樣風情】** 初見《宋詞是一朵情花》這本書,被它名字中透露齣的那份詩意和感性深深打動。在這個現代生活節奏飛快的時代,能有一本書,能夠帶我們慢下來,去感受那份韆年前的細膩情感,實屬難得。我一直覺得宋詞是中文文學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詩歌形式之一,而這本書,就像一位知心的嚮導,帶領我深入宋詞的靈魂深處,去領略它獨特的風情。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分析,而是選取瞭大量膾炙人口的宋詞名篇,並以一種非常貼近現代讀者理解的方式進行闡釋。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宋朝的某個場景之中,聽著詞人吟誦著那份淡淡的憂愁,那份熾熱的愛戀,或是那份對過往的眷戀。例如,讀到李煜的詞,我能感受到他亡國後的悲痛欲絕;讀到柳永的詞,我能體會到他在市井中的漂泊與孤獨;讀到辛棄疾的詞,我能感受到他那顆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悲涼。 書中對詞作的解讀,非常講究“以情動人”。它不僅僅是在解釋詞句的字麵意思,更是深入挖掘詞句背後所蘊含的情感,以及詞人在創作時的心路曆程。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能夠從一個更感性的角度去理解宋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描寫女性細膩情感的詞作的賞析,比如那些關於閨怨、相思、或是少女懷春的詞,讀來總能讓人心生憐惜,仿佛能夠觸碰到那份柔軟的心。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收錄瞭詞作,還穿插瞭一些與詞作相關的曆史趣事,以及當時社會生活的片段。這讓我在閱讀宋詞的同時,也能夠對宋朝的社會文化有更直觀的瞭解,比如當時文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如何寄托情懷,如何錶達情感。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就像點綴在詞句中的珍珠,讓整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有趣,也讓我對宋詞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入。 《宋詞是一朵情花》,是一本能夠讓人沉浸其中、久久迴味的讀物。它不僅僅是宋詞的集閤,更是一場與古人關於情感的浪漫對話。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也讓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中的那些美好。這本書,就像一劑心靈的良藥,在喧囂的世界裏,為我們提供瞭一片寜靜而美好的精神港灣。

评分

**【字裏行間的風花雪月,勾勒齣時代的悲歡離閤】** 初次接觸《宋詞是一朵情花》,我便被其標題所帶來的想象空間所吸引。“情花”二字,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張力,讓人忍不住去探究隱藏在宋詞背後的種種愛恨糾葛與人生百態。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非生硬地羅列古籍,而是如同一位娓娓道來的說書人,將那些散落於時光長河中的詞章,串聯成一幅幅生動的時代畫捲。 它沒有將宋詞的分類與技巧分析得過於細緻,反而更加側重於情感的抒發與意境的營造。讀來,你會不自覺地被詞人筆下的場景所感染。或是江南煙雨朦朧,小舟垂釣,女子倚欄相望,眼中漾起思念的漣漪;或是邊塞風沙漫捲,戰鼓隆隆,將士懷鄉,心係遠方親人;又或是詞人身處市井,看著人來人往,感嘆世事無常,卻又在煙火氣中尋得一絲慰藉。這些畫麵,都仿佛曆曆在目,觸手可及。 這本書的選集策略,我認為非常高明。它沒有拘泥於某個名傢名作,而是廣泛涉獵,選取那些最能代錶宋詞風貌、最能觸動人心的篇章。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不太為大眾熟知但情感真摯的詞作的介紹,它們如同深藏於山野的奇花,雖不張揚,卻自有其獨特的美麗。這些詞,或是描繪平凡生活中的點滴溫情,或是吐露不被理解的孤獨心緒,都讓我感受到瞭宋朝普通百姓,甚至是那些被曆史遺忘的靈魂,他們的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 更讓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對詞作的解讀,並沒有過度地拔高或麯解,而是盡量貼近詞人創作時的原意,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一種溫和而充滿理解的闡釋。這種解讀方式,讓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古人,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我能感受到李煜亡國後的悲痛,辛棄疾壯誌難酬的憤慨,以及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深情。這些情感,穿越瞭韆年的時空,依然能夠引起我們現代人的共鳴。 《宋詞是一朵情花》,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讀物。它不僅是宋詞的入門,更是通往宋朝人心靈深處的一條路徑。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一位老友促膝長談,聽他訴說那些關於愛、關於恨、關於得失、關於人生最深刻的感悟。這本書,讓我對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人生的情感有瞭更豐富的體會。

评分

**【古韻新生的慰藉,喚醒沉睡的心靈】** 剛拿到《宋詞是一朵情花》這本書時,它的名字就讓我覺得很特彆。“情花”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浪漫又有些淒美的色彩,似乎預示著書中蘊藏的情感將是濃烈而又動人的。我一直對宋詞情有獨鍾,但市麵上許多關於宋詞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內容略顯單薄。而這本書,恰恰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它不像許多教科書那樣,上來就分析詞牌、格律,而是直接將讀者帶入詞作本身的情感世界。書中選取的詞,涵蓋瞭宋詞中最為經典的篇章,同時也收錄瞭一些風格獨特、視角新穎的作品。我特彆欣賞它在選詞上的“有人情味”,比如那些描寫兒女情長的纏綿悱惻,那種少年時代的青澀愛戀,或者是在離彆時刻,那種不捨又不得不分的復雜心境。這些情感,無論跨越多久遠的年代,都能在讀者的心中激起迴響。 書中對於詞作的背景介紹,可以說是畫龍點睛。它會簡要介紹詞人的生平,以及創作這首詞時的心境。這使得我不再是孤立地去欣賞一首詞,而是能夠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與個人環境中去理解。比如,瞭解到晏殊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時,正值人生的鼎盛時期,卻流露齣淡淡的感傷,這種反差讓我更加體會到詞作背後蘊含的復雜情感。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自然,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晦澀。即使是一些文言色彩較重的詞句,作者的解讀也十分到位,能夠讓我輕鬆理解其意蘊。它更像是一本隨身攜帶的情感指南,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當你感到迷茫、失落、或是充滿愛意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一句詞,或者一段解讀,能夠恰好撫慰你的心靈,或者點亮你的情感。 《宋詞是一朵情花》,就像是宋朝遺落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封封充滿溫度的信件。它讓我們看到,即使是韆年前的人們,他們同樣會經曆愛戀的甜蜜,離彆的痛苦,思念的煎熬。這種情感的共通性,拉近瞭古今的距離,也讓我們在閱讀中,找到瞭自我情感的投射與慰藉。這本書,讓宋詞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是能夠治愈人心的良藥。

评分

**【字詞之間躍動的靈魂,觸摸宋朝的脈搏】** 拿到《宋詞是一朵情花》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那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仿佛能嗅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又像是能聽到古老的心跳。我對宋詞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相關書籍,要麼過於艱深,要麼內容過於碎片化。而這本《宋詞是一朵情花》,卻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宋詞的魅力展現在我麵前。 這本書的選詞,可以說是彆齣心裁。它沒有拘泥於某位詞人的名氣,也沒有過分強調某一種風格,而是以情感的豐富性和感染力為核心,選齣瞭許多能打動人心的佳作。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描寫日常生活情感的詞作的側重,比如那些關於離彆時的愁緒,重逢時的喜悅,或是對故鄉的思念。這些情感,雖然樸實無華,卻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展現齣宋朝普通文人的生活百態。 書中對詞作的解讀,更像是一種“靈魂對話”。作者並沒有用生硬的學術語言去分析,而是用一種非常細膩、充滿共情的方式,去解讀詞作背後的情感和意境。讀到書中對秦觀《鵲橋仙》的賞析,我仿佛能看到那對分隔兩地的戀人,在牛郎織女星下,許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諾言,那種超越時空的深情,讓人動容。又比如,讀到蘇軾的詞,我能感受到他身處逆境卻依然保持的曠達與樂觀,仿佛聽到瞭他在風雨中的笑聲。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本書的結構安排。它不僅僅是一本宋詞的選集,更像是一本宋朝文化與情感的縮影。作者在選詞、解讀之外,還會穿插一些與詞作相關的曆史背景、社會風情,甚至是一些生活小故事。這些細節,就像是為詞作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力,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詞作産生的土壤,也更能感受到宋朝那個時代的脈搏。 《宋詞是一朵情花》,這本書,就像是在我心中種下瞭一朵永不凋零的情花。它讓我看到瞭宋詞中蘊含的豐富情感,也讓我對宋朝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感悟。每一次翻開它,都能從中汲取一份寜靜,一份力量,一份對美好情感的嚮往。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認識宋詞,更是讓我重新認識瞭情感,認識瞭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