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小說傢寫完第一層,重現錶麵的聲光動作以後就會停筆,張愛玲可以繼續寫下去,寫進第二或三層,瀋從文、福樓拜、契訶夫、普魯斯特等則可入五、六、七等層。曹雪芹的筆氣特長,不慌不忙,慢陳細訴,進入瞭數不清的好幾層。
一件生活上的小事滉漾齣不止的漣漪,一種心情牽引齣另一種心情,一節感受醞生齣再一節感受,層層入裏,綿延不絕。這裏《脂批》「寫形不難,寫心維難也」,從第一層漸入許多層,正是從「寫形」到「寫心」的維難過程。──李渝,〈平兒理妝〉
這或是一個小說作者跨越時空嚮另一位優秀小說傢緻敬,並透過書寫進行更深刻觀想、理解、體味的美感旅程。
作傢李渝自六○年代開始小說寫作,《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金絲猿的故事》等幾部作品膾炙人口,與瀋從文的抒情風格一脈相承。作傢駱以軍有段話說李渝:她在招魂「渡引」人物進入故事隧道時,常不止是瀋從文黃昏河麵上的悲傷與抒情;且奇異地進入一個無比孤獨,他們內心的瘋魔旅程、疾病的長廊。
李渝同時又是學有專精的中國藝術史學者,是坐而言更願起而行的認真創作者;她讀紅樓,多幾分信手拈來、跨度上韆年對曆史、藝術的反思觀照,更在文字精鍊嫵媚如詩韻圓融流轉、又如戲劇情節舒緩鋪排般的構句中,蘊含一種將紅樓作者曹氏的創作意圖與學養,筆下人物的尊嚴、自由、美的靜謐時刻還原、超越、昇華的浪漫意誌。
小說傢李渝或者藝術史學者李渝感興趣的,不僅僅是《紅樓夢》展現各種虛實情況,大小場麵,悲喜情境,其所達緻的後人難以超越的高峰,書寫規模與深度;也不僅僅在於曹氏如何揉捏詞匯,翻轉句子,使文字發齣色彩和聲音,現齣紋路和質地,把讀者帶到感官和思維迴鳴,現實和非現實更疊交融的地步。她更關心的,毋寜是小說中人物所身在的,活生生的「人」的處境,展現齣怎樣復雜奧麗的風景與社會縮影,又怎樣牽動著彼此的命運?
於是,李渝眼中的大觀園,竟宛如她筆下的溫州街,禁錮、壓抑,卻又風華絕代;像一幅典麗的山水畫捲緩緩從眼前開展,呈現瞭通嚮浩浩耿耿紅樓夢輿的重要通道關竅。
◎本書第一部分「說故事的方法」共收四篇作品:或說遍布小說各處豐富豪艷的聲與色;或說曹氏彼時書寫與閱讀的文化、文本底蘊;或說紅樓的「淫」與「邪」,也說「夢」與「血」。
◎第二部分「精秀的女兒們」共收八篇作品,或述紅樓群釵的文藝學養;或分述平兒、熙鳳、賈薔、齡官、妙玉等角色最殊堪玩味、破譯的內心與言行機關;或說諸女如何護持寶玉,還報不盡的寶玉又如何展現中國古典小說難得一見的女性氣質。
◎第三部分「成長」共收三篇作品,則從更全方位視角關注紅樓的童年和成年兩大主題,如何涵蓋生命本質,更時時互動,為紅樓述事帶來無比勁力,而使之成為中文小說藝術裏最完整的一部作品。
◎本書更以全書約五分之二篇幅,介紹清代乾、嘉、道、光至民初以來,對於繪作紅樓故事用力最深的代錶性畫傢如改琦、費丹旭、孫溫、吳友如等以及流傳甚廣的楊柳青年畫,並選錄多幀精采圖版,既供讀者玩賞紅樓人物的造型姿態,並進一步理解、感受圖繪紅樓的發展曆程與係譜,也極富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李渝
颱大外文係畢業,美國伯剋利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博士,現任教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研究係。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賢明時代》,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藝術評論《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行動中的藝術傢》,畫傢評傳《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畫傢》;譯有《現代畫是什麼》、《中國繪畫史》等。
一、說故事的方法
1 顔色和聲音
2 小說傢的書房
3不管道德的小說傢
4神話和儀式
二、精秀的女兒們
5 不是那輕薄脂粉
6 平兒理妝
7 難為王熙鳳
8 畫薔和放雀
9 荒原上的篝火──妙玉情迷
10 探春去南方
11守護著的姊妹們
12 寶玉的報答──寜作女孩兒
三、成長
13 賈政不作夢
14 夢裏花兒落多少──童年和成長
15 庭園子民
紅樓圖錄
1 乾隆五十六年 「程甲本」《紅樓夢》
2 嘉慶三年 仲振奎填詞《紅樓夢傳奇》
3 嘉慶二十年 吳鎬填詞《紅樓夢散套》
4 道光十二年 王希廉《新評綉像紅樓夢全傳》
5 光緒五年 改琦《紅樓夢圖詠》
6 道光二十一年 費丹旭《十二金釵圖》
7 汪惕齋《手繪紅樓夢》
8 孫溫《全本紅樓夢》
9 清人,《大觀園圖》
10 《紅樓夢版刻圖錄》
11 吳友如《紅樓金釵》
12 年畫
拾花入夢記
編輯手劄
這真是一次纏綿的編輯經驗,因為圖片和版麵與文字的尋找更改都花費瞭不少時間,一張圖一張圖一個字一個字的修整,還有顔色和版本等圖樣細節,李渝老師以極精準的文字說明紅樓造景與圖畫龐大復雜的來源流變,也不時說到紅樓人物心坎裏的愛憎情思轉化,並放到現代社會價值觀來看,更添趣味,纔讓我看到個個紅樓人物如現代偶像劇明星的風采,有文字有畫麵的;還有中國文化文學裏豐富充滿底蘊勝過《追憶似水年華》的時代;也不得不愛上賈寶玉或想要有賈寶玉「愛得很寬」的性格,他是那麼「花心」而「癡情」,並且獨一無二。
說實話,我一直對《紅樓夢》裡的一些情節和人物感到有點睏惑,例如晴雯的剛烈,或者探春的精明,總覺得書中描寫的「好」與「壞」似乎有些模糊不清。但是,拜讀瞭「拾花入夢記 李渝讀紅樓夢」之後,我茅塞頓開。李渝老師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她並不是簡單地將人物劃分為善惡兩端,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生存邏輯和情感需求。 她對於王熙鳳這個角色的分析,更是讓我耳目一新。以往我總覺得她是一個精明強幹、心狠手辣的管傢奶奶,但李渝老師卻點齣瞭她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她在那個男權社會裡,不得不採取的一些極端手段來維持自己地位的無奈。她形容王熙鳳的「權謀」與「悲情」並存,這種解讀讓我對這個角色產生瞭複雜的情感,不再是單純的討厭,而是多瞭一份理解和同情。書中對賈母這個角色的描寫也同樣精彩,李渝老師沒有將她視為一個單純的慈祥長輩,而是揭示瞭她在維護傢族體係和個人情感之間所做的掙紮,每一個選擇都充滿瞭時代的印記。
评分「拾花入夢記 李渝讀紅樓夢」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有點忐忑。畢竟《紅樓夢》太過厚重,光是讀懂書裡的各種隱喻和人物關係,就已經是一項大工程。更何況,李渝老師在書裡還要加入自己對這部經典的詮釋,我心想,這會不會變成一本讓我更加摸不著頭緒的書呢? 然而,一翻開,我就被李渝老師流暢而富有感情的文字給吸引住瞭。她不是那種冰冷地分析學術理論的學者,而是像一位同行的旅人,帶著我們一起走進大觀園,重新體驗那些年輕生命的喜怒哀樂。她對於寶黛釵之間細膩的情感描寫,那種欲語還休、剪不斷理還亂的牽絆,用詞精準到位,讓我這個讀瞭無數遍《紅樓夢》的讀者,竟然又讀齣瞭新的況味。尤其是她對林黛玉那份敏感、孤傲又極緻的愛情的解讀,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何這位薄命佳人,能讓那麼多人為之扼腕嘆息。她沒有放大黛玉的缺點,而是挖掘齣她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渴望被理解,讓我對這個角色有瞭更為立體的認識。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於《紅樓夢》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愛情的悲劇」這個層麵。然而,透過「拾花入夢記 李渝讀紅樓夢」的引導,我纔發現這部巨著所承載的,遠遠不止於此。李渝老師在書中,將《紅樓夢》的宏大敘事,巧妙地與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甚至一些現代社會的現象連結起來,讓我看到瞭這部經典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她探討瞭賈府由盛轉衰的必然性,將其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歷史和社會脈絡下進行分析。她用瞭很多篇幅來闡述「情」與「理」、「虛」與「實」的概念在書中的運用,這讓我對書中人物的行為動機有瞭更深的理解。例如,她對於甄士隱和賈雨村的對比,讓我意識到故事開篇就埋下的哲學命題。更重要的是,李渝老師的文字中,充滿瞭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這種情懷,讓整本書讀起來,既有理性的思辨,又有感性的共鳴,是一本非常耐讀的作品。
评分這本「拾花入夢記 李渝讀紅樓夢」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不隻是一本讀書心得,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李渝老師的筆觸,帶著一種對生命的體悟和關懷,她寫的不僅僅是曹雪芹筆下的故事,更是她在字裡行間,與自己、與過去、與人生進行的一場溫柔的梳理。 書中有一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探討瞭《紅樓夢》裡那些「不完美」的女性形象,比如迎春的懦弱、惜春的冷漠,她並沒有以批判的態度去審視,反而用一種同理心去理解她們各自的遭遇和局限。她寫道:「她們的脆弱,也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縮影,她們的無奈,也映照齣我們自身在麵對睏境時的相似掙紮。」這句話讓我感觸良多,彷彿看到瞭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片段。讀她的書,就像在深夜裡,與一位知心的朋友,坐在暖爐旁,緩緩地訴說著那些藏在心底的細膩情感。
评分我不得不說,「拾花入夢記 李渝讀紅樓夢」真的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觀園之門。作為一個長年在颱灣生活的人,我對《紅樓夢》的接觸,或多或少受到瞭一些西方文學和社會思潮的影響,有時候會覺得書中的某些價值觀與現代社會有些隔閡。但是,李渝老師用一種極為細膩、貼近東方情感的方式,重新詮釋瞭這部經典,讓我找迴瞭與這部作品之間最原始、最深刻的連結。 她對於「美」的定義,不僅僅是外在的風花雪月,更是內在的修養、氣質和智慧。她探討瞭許多書中女性角色的「纔情」,並將其與她們的命運緊密相連,這讓我思考,在那個時代,纔華對於女性來說,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她對詩詞、對戲麯、對服飾的細緻描寫,都讓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情趣。這本書的文字,就像一首首優美的詩篇,又像一幅幅精緻的畫捲,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我極力推薦給所有熱愛《紅樓夢》的朋友,尤其是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