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2
視覺影像影響當前社會生活的形構與認知,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所看到的事物,早已被意識形態所滲透,成為不同權力關係與美學相互角力的產物。
跨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方興未艾,研究對象與方法也各異,吸引眾多研究者投入。本書是台聯大國際文化研究中心所屬視覺文化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專書,集合了各種視覺影像模式以及視覺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現跨領域視覺研究的學術活力。
第一篇「文化視角:觀看台灣」從台灣電影、劇場、音樂舞曲展演,以及藝術與政治的辯證,討論台灣視覺文化的不同面向。
第二篇「美學視角:西方觀影」以「現代∕後現代主義」、「拉岡的精神分析」、「性別研究」,以及「時間哲學」等不同理論,分別討論四位歐洲導演的電影文本。「女性意識與女性∕怪物身體」、「街頭攝影與城市漫遊者」,以及「民族誌人類學」,則從不同面向進行攝影研究。
作者簡介
馮品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趙順良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校區,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馮品佳
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及國科會外門學門召集人。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以及比較文學學會監事。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謝世宗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台灣新電影、台灣戰後小說、文化研究理論與敘事學。目前從事的研究包含侯孝賢電影與文學的關係研究,以及台灣文學、經濟發展和殖民論述的關係研究。論文散見《中外文學》、《文化研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等期刊。
蘇子中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期刊主編
美國華盛頓大學(U. of Washington)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主編。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文系系主任與語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主要學術研究與教學興趣集中在戲劇劇場和文學理論兩大領域,特別專注於20世紀歐美劇場的演變與德法兩國從現代到後現代批評理論的流變。對歇斯底里與憂鬱症等精神分析議題頗多涉略。近年來則將研究焦點轉向劇場史、表演理論與表演研究。著有專書The Writing of the Dionysian: the Dionysian in Modern Critical Theory (1995), The Anatomy of Hysteria: What It Is, with Some of the Kinds, Causes, Symptoms, Representations, & Several Critiques of It (2004);其他相關著作、導讀及表演藝術之評論文字散見各期刊與雜誌。
顧正萍
輔仁大學中文系、跨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畢業於輔仁大學中文系、法國巴黎第十二大學法國現代文學所、法國第十二大學比較文學所。曾任職於醒吾技術學院,現職於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跨文化研究所(前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範圍包括比較文學、文學理論(尤其是敘事學)、電影理論、電影美學。曾獲香港大學九十周年紀念與黎青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獎第二名。曾任《輔仁大學國文選》編輯委員與撰稿人,以及其他編輯的論文集與期刊。目前研究楊德昌的電影作品。
林建廷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博士生
目前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博士班。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文化研究、全球化研究、(殖民)現代性與醫學/身體、亞洲研究、跨國文化與情感政治、酷兒/離散文學與族裔研究。
劉紀蕙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台灣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美國哈佛大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現代性問題、台灣文學與文化、當代歐陸哲學:政治-倫理-美學 、精神分析與文化研究、跨藝術研究。出版專書:《文學與藝術八論》(三民書局 1994)、《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症狀式閱讀》(立緒出版社、《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麥田出版社 2004),以及《心之拓樸: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行人出版社 2010)。
趙順良
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 (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陳建龍
台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生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英語研究所,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班。現為世新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曾獲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獎助金及楊景邁教授學術研究獎學金。論文曾發表於《英美文學評論》。目前主要研究興趣為幽默研究、禮物理論。
段馨君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及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劇場系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及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曾兼任於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短期訪問學人。研究範圍包括跨文化劇場、西洋戲劇、莎學、表演研究、女性主義及台灣現代劇場。興趣電影與舞蹈。著有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跨文化劇場》、《凝視台灣當代劇場》、《台灣當代劇場:跨文化、女性主義與表坊》, “A Hakka Musical.” Asian Theatre Journal (Fall 2011) (AHCI)。
賴雯淑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與藝術教育博士。曾於德州San Angelo市的州立大學擔任藝術與音樂學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攝影與電影的互文性研究、跨領域的藝術多媒體研究,創作則以複合媒材與影像探討關切的議題。著作除論文外,出版有《未完成的影像》(2007)與《內在之光》(2010)兩本創作專書。
劉瑞琪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聘副教授
台大外文系學士與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布林茅爾女子學院(Bryn Mawr College)藝術史系碩士與博士。曾任職於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目前為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聘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西洋近、當代藝術史與視覺文化,對性別與認同的議題、理論、與實踐涉獵尤深。最近十年專注於開拓西方女性攝影家的研究,成果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著有專書《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2004),並發表研究論文於英美與台灣的學術期刊,包括Woman’s Art Journ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等等,涵蓋了Diane Arbus, Claude Cahun, Helen Levitt, Sally Mann, Mary Ellen Mark, Cindy Sherman, Francesca Woodman等等攝影家。
曾少千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並參與臺灣電影《醫生》、《停車》、《第四張畫》的製作。曾任職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淡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與當代藝術,特別關注自然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攝影與風景再現、以及烏托邦主義、藝術機制、大眾文化、圖像和文本的運用等課題,發表多篇論文於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合輯,並主編展覽圖錄 。
林文玲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德國哥廷根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曾任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長,以及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研究領域包括視覺人類學、民族誌影像、原住民影像媒體與性別研究。主要著作包括期刊論文〈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2001)與〈翻轉漢人姓名意像:「請問『蕃』名」系列影片與原住民影像運動〉(2005)。專書論文部份〈轉化中的文化身份:以台灣原住民影片為例〉(2005)收錄於《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以及〈螢幕中的台灣原住民〉(2009),收錄於《異文化與多元媒體》一書。
序言
第一篇 文化視角:觀看台灣
馮品佳 拆一個家:《一一》中的國∕家族傳奇
謝世宗 後現代、歷史電影與真實性:重探侯孝賢的《好男好女》
蘇子中 尤金諾.芭芭與南管戲:劇場的第三類接觸?!
顧正萍 論張愛玲小說〈金鎖記〉及其改編的表演戲劇
林建廷 「台客」電子舞曲的文化政治再探──以「閃亮三姊妹」為例
劉紀蕙 後解嚴與後八九的倫理回歸:藝術─政治─主體,誰的聲音?
第二篇 美學視角:西方觀影
趙順良 (後)現代高達:《賴活》
陳建龍 禁忌的觀看──侷限的觀看:以拉岡式的第一人稱運鏡談《禁忌的女人》
段馨君 阿莫多瓦電影中的視覺影像與性別∕表演
賴雯淑 論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伊凡的少年時代》中的時間性
劉瑞琪 荻安.阿勃斯的驚異萬聖節:唐氏症女人的返魅與融聚
曾少千 維克多.柏根的攝影──文本:城市漫遊與地方靈性
林文玲 文化理解與視覺性:人類學知識的另類途徑
參考書目
索引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