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到紐約留學?夢想進入世界級設計名校就讀?
先省下你的兩百萬學費!現在不用到紐約,就能透過《年輕人,我教你怎麼做平麵設計》,拜讀紐約視覺設計名師與國際平麵設計師的頂尖想法。
不能錯過的五大重點:
1. 亞馬遜五顆星最高評價!紐約設計師們口碑推薦。
2. 本書編著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是當代最重要的平麵設計理論傢!他同時擔任視覺藝術評論者,同時也是影響著全球平麵設計教育最钜的平麵設計老師!在搜尋引擎輸入他的姓名,會有超過二十四萬筆關於設計的評論與文章。就算不是平麵設計背景的人,也一定讀過他的文章,看過他的名字!
3. 史蒂芬.海勒有33年《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美術總監經驗,同時也為全球各大視覺設計雜誌的固定撰稿人,文章常見於《I.D.》、《PRINT》、《Design》、《Eye》、《Baseline》等雜誌;更在《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裏撰寫視覺設計專欄。
4. 史蒂芬.海勒編寫過超過90本平麵設計專書,並規劃紐約SVA大學平麵設計碩士課程,執教時間超過25年。
5. 本書作者邀請全球最重要的平麵設計師與平麵設計教育工作者,將他們的文章與訪談內容重整為現代平麵設計的精華論述。是設計工作者、設計教育工作者與設計學生們絕對不可能錯過的當代經典。
關於此書
本書將紐約設計師與在紐約SCHOOL of VISAUL ART的指導教授們所寫的散文、訪談錄、與課程教學大綱集結成的71篇文章。本書能協助平麵設計教師與學生,更快速的跟上世界頂尖城市間快速變遷的平麵設計領域。同時幫助世界各國的平麵設計師們,在埋頭工作之餘,能像重迴學校接受設計教育一樣,再度重新省視自己的工作內容,並抓到國際性的靈感思維。
本書在理論與實踐中找到完美的平衡。幫助平麵設計師與學生們掌握傳統媒體的領域、學習新的媒體的必要性,並且在變化多端的世界裏保持靈活性。討論範圍廣泛的議題,包括電腦科技和網絡的影響力,不斷增長的優勢與普及的數位媒體工具,以及平麵設計師經營自己品牌和營銷角色。
作者簡介
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身上有一大堆頭銜的全球頂尖平麵設計教育工作者。33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OpEd Page)視覺藝術總監,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視覺藝術學院設計係(MFA Designer as Author)係主任,編寫齣版過九十餘本關於視覺藝術與平麵設計的書籍。
NY TIMES, T MAGAZINE專欄:
tmagazine.blogs.nytimes.com/author/steven-heller/
第一章 設計怎麼學?設計學什麼?
01 尚未成熟的設計專業教育—凱薩琳麥考伊(Katherine McCoy)
02 再度提升的設計教育—梅莉迪斯戴維斯(Meredith Davis)
03 人文科學對設計的重要性—法蘭剋貝斯曼(Frank Baseman)
04 將平麵設計教育視為人文科學:大學設計教育與現實社會—剛納史旺生(Gunnar Swanson)
05 通識教育與平麵設計:六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剛納史旺生(Gunnar Swanson)
06 擔憂設計與齣版的未來嗎?—肯.嘉蘭(Ken Garland)
07 亡羊補牢:教學模式的轉換—萊斯力.貝剋(Leslie Becker)
08 1960年代信條的遺産—肯尼斯.海伯特(Kenneth Hiebert)
09 平麵設計的傢庭價值觀—保羅.尼尼(Paul J. Nini)
10 何謂專業教育的「專業」?—梅勒迪斯.戴維斯(Meredith Davis)
11 對於平麵設計教育的思考:放空,然後擁有—沃倫.勒萊(Warren Lehrer)
12 設計與搖滾主義—尼剋.柯裏(Nick Currie)
13 從造型到文化脈絡:不一樣的設計史—帕薩.普拉卡(Prasad Boradkar)
14 設計史所學何事?—理查.荷裏斯(Richard Hollis)
15 批判性設計史課程—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16 評圖,也要評論—南西.邁耶(Nancy Mayer)
17 理論要重新做,實務要重新想—安德魯.布羅維特(Andrew Blauvelt)
18 談理論與教學實習—喬安娜.杜拉剋(Johanna Drucker)
19 寫作現在式:報導、評論、評論式報導—瑞剋.波伊諾(Rick Poynor)
20 在沙漠裏繞圈圈:設計教育進步的假象—威廉.朗豪斯(William Longhauser)
21 這個國傢需要一個為期五年的設計課程—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22 獨特的學習機會—奧馬.佛丕納利(Omar Vulpinari)
23 設計教育的「是」與真實世界的「非」—蘇珊.阿格雷.基彭哈恩(Susan Agre-Kippenhan)與 麥剋.基彭哈恩(Mike Kippehhan)
24 反彈評論:設計教學中的即興演齣—
羅伊.畢倫斯(Roy R. Behrens)
25 建立設計與個人背景的聯結—史考特.桑托羅(Scott Santoro)
26 自學成為設計教師—瑪莉安.班傑斯(Marian Bantjes)
27 混閤教學:從設計從業人員到設計教授—凱瑟琳.喬.艾許諾(Catherine Jo Ishino)
28 很多事情是會變的—剋裏斯.普爾門(Chris Pullman)
29 最後一場幻燈片秀—艾莉絲.湯蘿(Alice Twemlow)
30 互動效果設計—麥斯.布魯因斯馬(Max Bruinsma)
31 動態知識—揚.庫巴謝維奇(Jan Kubasiewicz)
32 電腦不會講話,但字體知道如何說話—麥可.沃辛頓(Michael Worthington)
33 寫給數位媒體的未來大—衛.沃麥剋(David Womack)
34 最基本的開端:設計師的寫作教育—沃倫.勒萊(Warren Lehrer)
35 學習設計是偷竊嗎?—羅伯特.阿普爾頓(Robert Appleton)
36 平麵設計創作權—麥可.洛剋(Michael Rock)
37 平麵設計師的部落格教育—阿曼.維特(Armin Vit)
38 設計師就是製作人—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39 曆史態度:美國平麵設計教育研究的主觀之旅—艾倫.馬祖爾.湯姆森(Ellen Mazur Thomson)
40 推翻它—維吉尼亞.史密斯(Virginia Smith)
41 如何教學、如何學習、教學內容—漢剋.理查森(Hank Richardson)
42 平麵設計課程:視覺化設計過程與技巧—米哈裏.契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與 托馬斯.布裏格斯(Thomas Briggs)
43 視覺素養:大學課程—理查.王爾德(Richard Wilde)與 茱蒂絲.王爾德(Judith Wilde)
44 一圖道韆言—布萊恩.路西德(Brian Lucid)
45 眼見為憑—伊莉莎白.瑞斯尼剋(Elizabeth Resnick)
46 一個設計人的冒險旅行—史蒂芬.史凱格(Stephen Skaggs)
47 保持自私—茂德.拉文(Maud Lavin)
48 懷疑會帶來好評—馬剋.金斯裏(Mark Kingsley)
49 從閤作案中學習經驗:視覺溝通個案研究— 海瑟.寇可朗(Heather Corcoran)
50 拼貼的教育—湯馬士.魏戴爾(Thomas Wedell)與 南西.史扣羅斯(Nancy Skolos)
51 學生如何從錯誤的訊息中學習—柯林.貝瑞〈Colin Berry〉
52 設計教育上的文化議題—艾倫.麥剋馬宏(Ellen McMahon)與凱倫.懷特(Karen White)
53 在美國的圖像設計教育裏尋找黑色美學— 席爾維雅.哈裏斯(Sylvia Haris)
54 為瞭人性:以經驗法則的質疑來探索多元文化—奧得利.貝尼特〈Audrey Bennett〉
55 訊息極大化:在多文化的年代裏,為你的目標群眾量身訂作設計—凱瑟琳.麥考伊〈Katherine McCoy〉
56 是誰在害怕品牌這個大野狼?—馬蒂.紐邁爾(Marty Neumeier)
第二章 設計怎麼教?設計教什麼?
01 平麵設計師的聰明生存十五堂課—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與 阿勃特米勒(J. Abbott Miller)
02 超建築文本:標記文字編排和超文本景觀—凱蒂沙倫(Katie Salen)
03 視覺素養—理查王爾德(Richard Wilde)與 茱蒂斯王爾德(Judith Wilde)
04 讓設計師學習寫作—寶拉柯倫(Paula J. Curran)
05 走齣書本而且上街去:溝通和行動主義—莎琳歐馬拉(Sharyn O'Mara)
06 綠色平麵設計專題—麗莎方登(Lisa Fontaine)
07 時間、空間、律動及聲音設計入門—傑伊查普曼(Jay Chapman)
這本書簡直是讓我醍醐灌頂!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平麵設計是個高深莫測的領域,好像隻有天生有藝術細胞的人纔能玩轉。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那些復雜的理論和技巧拆解得明明白白,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樣,沒有絲毫的距離感。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基礎概念時的循序漸進,從色彩理論到字體排印,再到構圖原則,每一步都踩得非常紮實。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一味地灌輸知識點,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教我如何“思考”設計。它會引導你去分析成功的海報、廣告、Logo,讓你不僅知道“是什麼”,更知道“為什麼”。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講如何用簡單的圖形元素創造齣強大的視覺衝擊力,那簡直是打開瞭我的新世界大門。以前我總想著要用多麼華麗的素材,多麼復雜的軟件功能,看瞭這一章纔明白,有時候最簡單的,反而最能直擊人心。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教程,不如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引領我一步步走進設計的美妙世界,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信心倍增,敢於動手嘗試。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位妙語連珠的引路人,讓我這個對設計一直“隻聞其名,未見其貌”的門外漢,也能輕鬆入門,並且愛上瞭這個充滿創造力的領域。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幽默風趣,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他善於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比喻復雜的概念,讓我瞬間就理解瞭那些原本覺得高不可攀的設計理論。我記得有一段關於“留白”的講解,作者竟然把他比作“音樂中的休止符”,一下子就把那種重要的、但又容易被忽略的藝術感點齣來瞭。而且,這本書並沒有把我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白,而是把我放在瞭一個平等的交流者位置,用一種鼓勵和啓發的姿態來引導我。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嘗試錯誤”原則,它讓我不再害怕犯錯,反而覺得每一次的嘗試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甚至開始主動去找一些需要設計的小任務來練習,比如幫朋友設計生日賀卡,或者為自己的博客製作封麵圖。看著自己從最初的磕磕絆絆,到逐漸能設計齣一些小小的、讓自己滿意的作品,這種成就感真的難以言錶。這本書讓我相信,隻要有熱情和正確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在平麵設計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創造力。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平麵設計”的理解非常片麵,總覺得是那種需要專業軟件和高超技巧纔能玩轉的東西。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平麵設計其實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們每天看到的廣告牌,到手機上的APP界麵,再到我們閱讀的雜誌,背後都蘊含著精妙的設計智慧。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教你“為什麼這麼做”。作者在書中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許多優秀設計的案例,讓我得以窺探到設計背後的思考過程。他會引導你去分析一個Logo的象徵意義,一段廣告文案的排版選擇,甚至一張海報的色彩搭配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購買欲的。這種“拆解”和“反思”的過程,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學會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審視周圍的設計,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去理解和欣賞。這本書讓我對“美”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更是一種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情感共鳴的力量。我感覺自己的審美能力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也開始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有瞭更多的關注。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我之前嘗試過一些設計類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教你如何操作軟件,如何套用模闆的層麵,用完之後你會發現,一旦脫離瞭模闆,自己還是寸步難行。但《年輕人,我教你怎麼做平麵設計》完全不一樣,它更側重於培養我的設計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設計目標”和“受眾分析”的概念,對我來說是巨大的啓發。我明白瞭,好的設計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為瞭解決某個特定問題,觸達特定的群體。書中提供瞭一套非常清晰的設計流程,從需求分析、概念構思,到視覺呈現和最終反饋,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讓我知道在設計過程中,應該關注什麼,以及如何有效地推進項目。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設計中可能遇到的睏難和挑戰,反而鼓勵我們去擁抱它們,並提供瞭一些實用的策略來剋服。這本書讓我真正理解瞭,平麵設計不僅僅是“把圖 P 好看”,它是一種溝通的藝術,一種解決問題的邏輯。我感覺自己的設計視野被大大拓寬瞭,不再局限於錶麵的美觀,而是開始思考設計背後的深層含義。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以前我總覺得設計是件很隨機、很憑感覺的事情,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其實設計是有章可循的。作者用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將平麵設計中的各種要素和原理娓娓道來,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擁有瞭一套清晰的工具箱和方法論。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視覺層次”的講解,它就像一個法寶,讓我能瞬間理清畫麵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從而更有效地引導觀眾的視綫。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能輕鬆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用“建築的骨架”來比喻構圖,用“畫龍點睛”來形容重點突齣,這些都讓我印象深刻,並且能立刻應用到自己的實踐中。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給瞭我實踐的勇氣和信心。我開始敢於嘗試一些自己以前覺得不可能完成的設計任務,並且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進步。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技能,更是在培養一種解決問題和錶達思想的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