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子在美國被鑑定為資優(Gifted student),
她卻讓孩子走齣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
一位真誠內省,擁有深刻、經典教養見解的母親,
一本10年後,仍值得父母捧讀的教養書。
.全球華人部落格決選、《親子天下》嚴選優格、中時嚴選優格、PChome Kids親子窩精選部落格、《親子天下》部落客特約作者
.經曆颱、美兩地教育,曾是職業婦女,也曾是專職母親,更是孩子被鑑定為資優的母親,她的教養見解多元且深刻,更符閤生命本質。
太早或太過的掌聲,會讓你忘記成功背後的辛勤。此外,任何人都不能類彆你,尤其在你還小的時候。隻有你纔能告訴這世界:「我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些都是長大後去證明給彆人看的事情,現在又何必急著畫地自限?
人生有無數個可能,希望將來彆人問你記憶最深的童年往事時,你的迴答不是:「我曾經是個Gifted student!」而是:「我迴颱灣唸小學後,一學期參加五個社團!而且……每一個都好玩極瞭!」──張美蘭
原來美國孩子愛上學的理由,正藏在魔鬼般的細節裏;兒子從四歲打棒球,歡笑淚水餵養孩子的靈魂,更讓孩子學到麵對真實人生所需的能力。
她給颱灣父母的建議誠懇踏實,彷若定心丸,例如颱灣孩子自修、評量多到寫不完;要送孩子到安親班嗎,以及颱灣媽媽壓力破錶等等,她更期許媽媽先當一個快樂、有自己名字和嗜好的媽媽。
雖然孩子是資優,她卻引領孩子多學多玩多體驗,這份勇氣與見解讓人激賞,而讓孩子一生至少培養一個興趣或嗜好;讓從小衣食無虞的孩子不深陷物質泥淖,以及對母職的探討,這些即使10年後,仍是不敗的教養見解。
本書特色
◎資優是成長路上一個美麗果實,是學習路上一份肯定,卻不是全部。
一本從生命本質,去看待如何培育我們下一代的教養書!
◎作者作品持續發錶於《親子天下》雜誌及各親子網站。
作者簡介
小熊媽
「傢在婆娑美麗處:小熊部落」部落格主。本名張美蘭,O型水瓶座。畢業於國立颱灣大學心理學係、颱灣大學商學研究所MBA,由於對人類行為抱持高度興趣,主修為「消費者行為」與「行銷研究」,目前從事「兒童與小熊行為研究」。
畢業後闖蕩江湖,曾任職於花旗銀行、智威湯遜廣告公司、誠品書店企劃部、白蘭氏、天下雜誌社。2002年與先生赴美研究,在美國德州與肯塔基州共居住瞭七年。在美國時任教於萊城颱灣中文學校,同時進修粉彩畫技法;在自傢後院種瞭一大片菜園與花園。同步經營部落格,記錄鄉村農耕生活與育兒的有趣體驗。
部落格曾榮獲2006年樂多「第一屆部落格布剋賞」、Andyliu. Design部落格達人甄選大奬、2007與2008年全球華人部落格大賽「年度最佳生命紀錄部落格」、「最佳親子傢庭部落格」初選與決選;2009年獲選《親子天下》嚴選優格、2010獲選「中時嚴選優格」、《PChome Kids數位小天纔》親子窩精選部落格;現為《親子天下》部落客共和國特約作者。作品發佈於《親子天下》雜誌及親子網站。
目前在傢專職兒童文學創作。夢想是為颱灣與華人孩子創造一些幽默的、感動的繪本與小說。兩本童書繪本將於2011年上海發行。
部落格網址:constancec1.pixnet.net/blog
熊爸:
A型天秤座。駝客齣生、颱大微生物與生化學博士、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與肯塔基州大學醫學院研究學者;目前任教於颱灣某醫學院生命科學係。嚴以律己,嚴以待人,綽號「熊教官」,喜歡打籃球與棒球,曾擔任美國幼幼棒球隊的教練。
小熊:
A型天秤座,一歲半時赴美,八歲纔返迴故鄉寶島,學中文吃瞭不少苦頭。不擅言詞,但擅長體育:棒球、足球、桌球、遊泳、直排輪、街舞……是個運動型男孩。誌嚮未定,目前偏好當魔術師或棒球選手。
小小熊:
O型天蠍座,愛恨分明、開朗淘氣的小男生。美國德州齣生,目前六歲,熱愛颱灣美食與美景,誌嚮為:當火影忍者或跆拳道黑帶國手!
推薦序
有自己名字的部落格媽媽
比較認識美蘭,是在二○○九年兩次《親子天下》的題目會議上。先是做「網路小孩」的時候,美蘭提齣傢長偷偷拜訪自己孩子部落格,要有「潛水心機」,也就是名字要常變化、不要寫太長的留言、要故意寫些錯字等,纔不會被發現。她的網路經驗讓我這類「低科技歐巴桑」嘖嘖稱奇。
另一次在發想「0-15歲閱讀力專刊」的時候。我提到美國小學經常用所謂的「閱讀馬拉鬆」活動,一方麵鼓勵小朋友自己閱讀,一方麵發動傢長以贊助孩子閱讀時間的方式,替學校募款。美蘭也講到兒子在肯塔基州的小學,用閱讀飛行比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和動機,讓大傢眼睛一亮。會後,美蘭傳來她部落格裏的兩篇文章〈無策略少年閱讀飛行記〉、〈閱讀加速器,啓動〉給我參考,我纔開始「見識」到她的「部落格媽媽」特質。
原來,她在部落格上已經寫瞭這麼多,而且不像一些部落格媽媽,她不钜細靡遺的寫瑣碎生活,而是篇篇都有精采的觀點,且文如其人很幽默。這本書收錄的文章大概還不及她部落格的三分之一。看得齣來她認真生活、認真教養,但沒有「教育媽媽」的緊張和功利。讀她傢小熊打棒球的那幾篇,更讓隻有一個女兒的我對美國的男孩生活有更深的瞭解。想起一些在美國生活、有兒子的朋友,週末也幾乎以棒球場為傢,美國傢長對棒球的認真,其實完全不是我們以前認為的隻是休閑運動而已。
我尤其喜歡美蘭對全傢搬迴颱灣後適應過程的真實紀錄。她心疼小熊八歲生日那天的落寞,因為沒有朋友可以邀請,也必須麵對重讀二年級的挫摺;她掙紮於要不要送孩子去安親班;她擔心太多的反覆練習損害孩子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書中頭尾呼應,她期許自己,先當一個快樂、有自己名字和嗜好的媽媽,好好經營自己和婚姻,纔能培育快樂的孩子。陪伴孩子成長,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是親子互相支持、彼此影響的過程。小熊和小小熊很活潑、很擅長錶演,而且不怕照相機,經常是《親子天下》設計版麵攝影時的不二人選。我相信,他們有不停止反省的媽媽陪伴,到哪裏都會寬廣、快樂。
賓靜蓀(《親子天下》副總編輯)
作者序
路,豈隻最棒的一條而已?
外子在二○○二 ~ 二○○九年間在美國做研究,我也帶著孩子在美過瞭七年全職主婦的生活。為瞭讓遠在颱灣的老父母知道我們的狀況,我寫瞭將近七年的網路生命紀錄:從前幾年的德州海邊生活,到後幾年的肯塔基州鄉村生活。本書就是在肯塔基州的一些教育紀錄。
從小到大,我都是接受颱灣的教育,我的孩子卻有機會在美國接受基礎教育,由於水瓶座好奇的天性,我興緻勃勃的記下他們求學中有趣的、與我小時候不同的經驗。最有趣的,莫過於美國的資優教育經驗與小熊打棒球的紀錄吧!
我們所居住的肯塔基州萊辛頓市,水草豐美、丘陵起伏、氣候溫和,是個全世界知名的馬之都(Horse City of the world),以齣産高級賽馬及全國馬賽聞名(Kentucky Derby)。當地白人很多,政府設有專責的資優教育計畫服務部門「Gifted / Talented & Magnet Service」。孩子們從幼稚園大班開始,政府就計畫性地評估每一個人資優的可能性。
小熊在傢雖以中文為母語,但是他在學校漸漸被追蹤為有「閱讀」與「數理」方麵的天賦,經過政府派員多次檢定後,小二上學期末被正式評定為資優兒童(Gifted / Talented Student),當地政府希望他能轉到一所特彆的學校,接受資優生教育,同時接受政府的學習狀況追蹤。
說實話,萊辛頓市當地的亞洲父母(以中國人與印度人居多),莫不互相較勁拚命希望自傢孩子通過此一資優鑑定,到師資優異的資優學校就讀。
而我們收到通知時,卻有許多猶豫。
如果一直待在颱灣,我們可能也會很驚喜這結果。問題就是:美國的生活經驗,讓我領悟到資優的多元可能性。
我發覺:當地美國白人父母,對這項檢測結果,未必領情。即使孩子被檢測為資優生,他們拒絕就讀特殊學校的比例,約有六、七成以上。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去個以學科為主的資優學校。孩子的前途其實是寬廣的,不是隻有會唸書而已;打棒球、踢足球、拉小提琴、學跆拳道、田徑、遊泳……這些非學科好的錶現,未來都是去優秀大學的助力。
收到通知時,外子剛好在颱灣有個大學教職的機會。雖然我們在美國有房子、有綠卡,但一直很想為自己的故鄉貢獻心力,更想念颱灣的親人。不過有許多颱灣友人勸我:為瞭孩子,一定要留在美國!可以夫妻分開,先生負責賺錢,我留在美國負責教育兩個孩子(就是所謂的「內在美、外在颱」,有不少人做此選擇!)。
他們告訴我:颱灣的教育環境,被眾人公認為毒蛇猛獸、唾棄到不行……迴颱灣去,必定會抹煞掉孩子們的快樂童年與天賦優勢!
但是我們還是放棄瞭這個資優教育的機會,也放棄瞭綠卡。因為我認為:比起資優生的教育,健全的傢庭教育對孩子有更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英國密德塞剋斯大學一份長達三十六年的追蹤調查顯示:每一百個天纔當中,隻有三人終能發揮潛能,展現天賦異稟。其餘大多數的資優生,終其一生沒沒無聞,成就平平。調查中追蹤瞭兩百一十名資優生發現,隻有3﹪資優生的生涯發展與最初天賦相關聯,符閤一般世俗認定的「成功」定義。
研究錶示,資優兒的未來之所以失敗,多與大人施以高期待高壓力,以及童年受到剝奪有關。
資優,該是全麵性而非單一學科。對我而言,小熊們能好好的練打棒球,比去跳級提早學高年級的數學,要重要多瞭!運動裏可以學到的做人態度、運動傢精神,豈是高等幾何學可以教導的?
當然,孩子們轉學迴颱灣後,我們在東西教育差異的衝擊下,有許多感觸。颱灣的教育的確有其問題,我不美化、但也不妖魔化現實狀況。
我不諱言:小熊周圍也有許多待在補習班(安親班)到八、九點的小學生!我常在想:小學就補成這樣,國高中不是要補到深夜?有必要讓唸書成為被動的苦差事嗎?雖然我知道颱灣雙薪傢庭父母有許多苦衷,但這些都不是孩子自願的選擇。
說真的,颱灣的教育真是恐怖地獄嗎?也不一定。目前小三的小熊(我們讓他降級一年),是個有五個以上社團活動的快樂孩子!他參加過的學校社團可真多,有:圍棋社、棒球社、直排輪、動高動力機械人、街舞社、弦樂社、桌球社……同時他也是學校的足球校隊成員之一。他還告訴我:接下來想去試試陶藝社與跆拳道社!
這些課外活動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在颱灣讀小學的他,每天忙得不亦樂乎,跟在美國一樣快樂。
從資優生變成降級生,小熊求學的起伏其實不小。不過最近我問已經搬迴颱灣快兩年的小熊說:
「當年你通過美國的資優生計畫,我們卻沒讓你去讀……如果時光倒流,讓你自己選:是要迴颱灣和爸爸及全傢人在一起?還是在美國接受資優教育、與優秀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但是不能常看到爸爸……你選哪一個呢?」
小熊想瞭一分鍾,很自然的說:
「我希望一傢人都能在一起……我選擇迴颱灣!」
要讓孩子有快樂童年,其實事在人為;許多孩子的壓力都是父母給予的。西諺不是有雲:「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仔細思考,一點也沒錯。
希望更多在颱灣的孩子,都能走齣比資優更寬廣的路。當然,這需要父母的努力與支持纔是。
小熊媽
寫於2010年11月11日深夜
這本《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實在是太及時瞭!我一直都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迷茫,總覺得彆人傢的孩子那麼優秀,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平平無奇。看完這本書,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在走一條錯誤的道路。書裏沒有那種讓你立刻就能學會的“秘籍”,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它讓我理解到,孩子的成長並非一場短跑衝刺,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鬆,並且這條賽道還可以有很多分支。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慢教育”的理念,它強調的是尊重孩子的個體發展節奏,而不是強行催促。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是否過於功利,總是想著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綫上,卻忽略瞭他們作為個體的情感需求和內在驅動。書中提到瞭很多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這些比單純的知識學習更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特彆是關於如何讓孩子麵對挫摺和失敗的部分,寫得非常細膩,讓我學會瞭如何用更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讓他們把失敗看作是學習的機會,而不是終點。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真正的教育是陪伴,是引導,是讓孩子學會如何成為自己。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以為它又是一本講如何培養“學霸”的書。但讀瞭幾章之後,我發現完全不是那麼迴事!《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這本書,它真的就像書名一樣,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的成長世界的大門。我之前總覺得,孩子學習好、成績優異就是一種成功,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生還有很多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它提到瞭很多關於“軟技能”培養的重要性,比如溝通能力、團隊閤作能力、批判性思維等等,這些恰恰是現在社會越來越看重,但很多學校教育卻又相對忽視的方麵。書中的很多觀點都非常接地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結閤瞭真實的傢庭教育場景,讓我覺得很實用,也很有共鳴。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允許孩子犯錯”的章節,它讓我明白,錯誤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催化劑,我們不應該過度保護,而應該教會他們如何從錯誤中學習。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孩子的未來有瞭更長遠的規劃,不再隻盯著眼前的考試,而是著眼於孩子一生的幸福和發展。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徹底地“解構”瞭我對“優秀”的刻闆印象。我曾經深受“贏在起跑綫”和“雞娃”潮流的影響,總覺得一旦孩子在學業上落後,未來就會一片灰暗。然而,《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卻用一種極其溫暖而有力量的方式,嚮我展示瞭成長的無數種可能性。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教育類書籍那樣,給你羅列一堆方法論,而是更側重於引導傢長去理解孩子,去看到他們內在的閃光點,去發掘那些不被傳統教育體係所看重的“纔華”。書裏的一些案例,讓我看到瞭孩子在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韌性,以及在探索未知時流露齣的好奇心,這些纔是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作為父母,更重要的職責是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是“指揮官”。我開始學習如何放手,如何信任孩子,如何鼓勵他們去嘗試,去跌倒,再去爬起來。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用一種平和卻深刻的語言,告訴我,真正的成功,是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獨立、有愛、有創造力、並且能夠為社會做齣貢獻的人,而不是僅僅成為一個考試機器。
评分讀完《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我感覺自己像醍醐灌頂一樣,之前的很多教育焦慮一下子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成功”和“優秀”的認知。它沒有販賣焦慮,也沒有提供那些看起來很美卻不切實際的“速成”方法。相反,它用一種非常溫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引領我重新審視孩子的成長。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全人教育”的理念,它不僅僅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更注重培養他們的品德、情商、體魄、藝術修養等等。書裏有很多生動的案例,讓我能夠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它教會我如何發現孩子隱藏的天賦,即使那些天賦在我們看來可能不那麼“主流”。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成長軌跡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讓我從一個“望子成龍”的心態,轉變為一個“伴子成纔”的心態。我不再強求孩子成為某個特定領域的第一名,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成為一個快樂、健康、有責任感、並且能夠找到自己熱愛事物的人。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一直以為“資優”就是成功的代名詞,仿佛孩子天生就該在某個領域閃閃發光,不然就是“沒天賦”。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觀念。它講的不是如何把孩子打造成“彆人傢的孩子”,而是如何引導他們走上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更寬廣的成長道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為瞭追求那個耀眼的“結果”,而忽略瞭孩子在學習和探索過程中付齣的努力、剋服的睏難,以及從中獲得的寶貴經驗。書裏舉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孩子第一次嘗試做手工,即使成品不完美,但那種專注和創造力纔是最值得鼓勵的。它教會我如何去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而不是一味地糾結於他們的“短闆”。讀完這本書,我不再焦慮於孩子的成績排名,而是更願意去傾聽他們的想法,支持他們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內驅力。它讓我重新思考瞭“成功”的定義,不再是狹隘的學術成就,而是成為一個獨立、有思想、懂得愛與被愛、並且能找到自己人生意義的人。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和人生哲學的書,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