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真

乾隆寫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朝
  • 乾隆
  • 曆史
  • 人物
  • 繪畫
  • 藝術
  • 傳記
  • 宮廷
  • 文化
  • 寫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大眾所熟悉的一個皇帝,也是在民間被誤傳誤解最多的一個皇帝。實際上他的一生,勤政愛民,關心民間疾苦,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要讓老百姓吃飽穿暖;整飭官場,痛懲貪官,皇親貪汙也殺頭,防止産生官逼民反;喜愛吟詩書畫,充實政餘生活,是我國曆史上傑齣的文武全纔、多纔多藝的皇帝。

  本書參考清代官私書檔及前賢時彥的著作,以真實的史料為本,就個人生平、治國理政、事功成就、曆史功罪等各方麵,剖析瞭一個個對乾隆的誤解,對流傳在民間的各式無稽之談給予正麵迴答。

  乾隆時代是清代曆史上的重要時代,也是中國帝製史上的重要時代,我們認識瞭乾隆的一生活動與政績,對於瞭解盛清時期的社會麵貌、帝製後期的中國曆史特點,以及圍繞在乾隆四周的許多問題,都是極有助益的。

作者簡介

陳捷先

  江蘇江都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六年畢業於颱灣大學曆史係,一九五九年獲颱大曆史研究所碩士,後應邀赴美加入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計劃研究,返颱後曾任颱大曆史係主任,曆史研究所所長等職。一九八○年應聘為美國麻州大學客座教授,一九九○年榮獲韓國圓光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現任颱灣大學名譽教授,中國南開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專攻清代史、滿族研究、方誌學、族譜學,著有《滿洲叢考》、《清史雜筆》(一至八輯)、《清代颱灣方誌研究》、《東亞古方誌探論》、《康熙寫真》、《不剃頭與兩國論》、《雍正寫真》、《乾隆寫真》、《努爾哈齊寫真》、《皇太極寫真》、《順治寫真》、《清史事典1.努爾哈齊事典》、《清史事典12.宣統事典》、《慈禧寫真》、《雍正:勤政的皇帝.傳奇的一生》、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The Manchu Palace Memorials及中英論文百餘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設的、不包含“乾隆寫真”內容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 《風雲際會:明清之際的社會變革與思想浪潮》 導言:曆史的斷裂與重塑 本書聚焦於明朝末年與清朝初年這一關鍵的曆史轉摺期,一個劇烈社會動蕩、思想碰撞與文化重塑的時代。我們試圖跳齣傳統史學中常見的“改朝換代”敘事框架,深入剖析驅動這一時期變遷的內在力量:經濟結構的深層調整、精英階層的價值重估,以及普通民眾在戰亂與轉型中所經曆的生存睏境與精神圖景。這是一個“舊秩序崩塌,新秩序尚未穩固”的時期,充滿瞭矛盾、張力與勃勃生機。 第一部分:經濟脈絡下的權力轉移 明清之交,經濟基礎的變動是理解政治劇變的關鍵鑰匙。我們首先探討瞭白銀貨幣化的深入影響,它如何重塑瞭地方賦稅體係、商業網絡乃至社會階層結構。 一、白銀的“雙刃劍”:賦稅、商業與流動性危機 明末的財政睏境,並非簡單的開源節流問題,而是白銀流入與流齣失衡的結構性矛盾。本書細緻梳理瞭海外貿易對國內白銀存量的影響,分析瞭“一條鞭法”在不同地域的實施效果及其引發的社會反彈。重點關注瞭江南地區的土地兼並現象,探討瞭富商與地主身份的融閤如何削弱瞭傳統士紳階層的政治韌性,為後來的農民起義與建州勢力的崛起提供瞭經濟上的土壤。 二、手工業與區域市場的再平衡 探討瞭鬆江棉布、景德鎮瓷器等標誌性産業在戰亂中的韌性與衰退。不同於以往強調的全麵崩潰論,本書指齣部分區域市場和手工業中心通過調整産品結構和貿易路綫,展現齣驚人的適應性。例如,徽商在戰亂時期如何利用傢族網絡和海外渠道,維持瞭部分商業活動的延續性,但這種延續是以犧牲傳統儒傢倫理中的“義利之辨”為代價的。 第二部分:知識分子的睏境與思想的突圍 社會動蕩必然帶來思想的震蕩。本書將重點放在知識分子群體,他們如何麵對國傢滅亡、身份重塑以及對傳統“修齊治平”理想的幻滅。 一、道學的衰落與“心學”的世俗化 王陽明心學的晚期發展,在明末呈現齣一種“空轉”與“濫用”的趨勢。當“知行閤一”不再能解決實際的飢荒與兵亂時,知識分子開始尋找新的精神支柱。本書細緻考察瞭以黃宗羲、顧炎武為代錶的實學思潮的興起,他們不再沉溺於本體論的探討,而是將目光投嚮“經世緻用”,對曆史、地理、水利、兵製等具體事務進行深入考察,標誌著學術重心的一次根本性轉移。 二、晚明遺民的“清議”與“藏拙” 對於明朝遺民的研究,本書超越瞭簡單的忠君情節,側重分析他們在清朝統治下所采取的復雜生存策略——從積極的“清議”(參與地方公共事務,試圖挽救民生)到徹底的“藏拙”(退隱山林,以保全性命與節操)。探討瞭“遺民文化”如何催生瞭獨特的文學藝術風格,如“性靈派”文學的興盛,反映瞭對個體生命體驗的極度關注。 三、從儒傢到耶蘇:跨文化接觸的哲學張力 清初的“會通”與“排斥”並存的局麵,是東西方思想激烈碰撞的縮影。重點分析瞭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帶來的西方科學知識(如曆法、幾何)如何被清廷吸收,以及這種吸收對傳統儒傢宇宙觀産生的衝擊。這種衝擊並非單嚮的,也引發瞭本土知識分子對“天道”與“機械論”的重新審視。 第三部分:日常生活與社會空間的重構 曆史不僅是帝王將相的舞颱,更是無數普通人生活軌跡的集閤。本書深入挖掘瞭這一時期日常生活細節的變化。 一、城市化的加速與市民文化的勃興 盡管戰亂頻繁,但江南、兩湖等地的城市化進程並未完全停滯。市民階層的壯大催生瞭更為世俗化、娛樂化的文化消費。研究瞭版畫、小說(如《金瓶梅》的後續影響)、戲麯在這一時期的傳播與影響,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套非官方的、反映市井欲望與社會現實的敘事體係。 二、環境壓力與災害記憶 本書采用瞭環境史學的視角,考察瞭明末小冰期帶來的氣候變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通過地方誌和賑災檔案,重構瞭飢荒、瘟疫在不同區域的連鎖反應,分析瞭地方精英、團練組織在災害麵前的應對模式,以及這些共同的災難記憶如何塑造瞭清初的社會心態。 三、族群邊界的模糊與重劃 清初的統治,本質上是一場“異族”對“華夏”的治理實驗。本書不局限於政治史,而是探討瞭滿漢在社會、習俗、婚姻等層麵的互動與滲透。分析瞭“剃發易服”等高壓政策下,不同社會階層對身份認同的調適過程,揭示瞭在宏大敘事之下,族群邊界的復雜流動性與個體認同的脆弱性。 結論:現代性初現的時代 《風雲際會》認為,明清之際的轉型期,雖然以血腥和混亂為代價,卻為近代中國的思想和製度變革埋下瞭伏筆。實學對經驗的重視、市民文化的興起、以及對傳統價值的反思,共同構成瞭一幅初具現代性特徵的社會畫捲。理解這個時代,就是理解中國在麵對全球化衝擊時,內在的適應與掙紮。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實用曆史叢書》齣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乾隆寫真》使你認識真實乾隆∕倉修良
□初版前言:文武全纔的傑齣帝王──乾隆
□再版前言:莫讓「戲說」誤導,學習一位被人塑錯瞭的形象

1 乾隆皇帝的生母∕五
2 乾隆齣生地之謎∕一六
3 幸運的皇子∕二九
4 新君乾隆是不肖子?∕三九
5 新人新政∕四七
6 強化專製政權∕五四
7 又見皇室操戈∕五九
8 皇權不容分享∕六七
9 三朝元老衣冠掃地∕七五
10 伴君如伴虎∕八三
11 整飭官場∕九三
12 乾隆朝貪案特彆多∕一○○
13 開始痛懲貪官∕一○五
14 高官庇護掀熾貪風∕一一二
15 內隱趨使的貪案∕一一七
16 貪官常在∕一二五
17 堪稱「奇貪」的甘肅捐監案∕一三五
18 皇親貪汙也殺頭∕一四三
19 學政與皇帝鬥法破貪案∕一五一
20 乾隆貪案的曆史教訓∕一五八
21 無非一念為民生∕一六四
22 飢寒起亂心∕一七二
23 官逼民反∕一七九
24 「十全大武揚」∕一九○
25 大小金川之役∕一九八
26 兩徵準噶爾∕二○六
27 統一迴疆∕二一三
28 四徵緬甸∕二二一
29 颱灣林爽文之役∕二三二
30 鞦後算帳∕二四一
31 颱灣赤崁樓邊的平颱紀事碑∕二五一
32 安南和戰略述∕二五九
33 廓爾喀之徵與西藏的安定∕二七一
34 乾隆的文治∕二八一
35 纂修《四庫全書》∕二八九
36 慘烈的文字獄∕二九八
37 乾隆對滿洲圖書文獻的貢獻∕三○五
38 行旅天子∕三一三
39 大興土木建離宮∕三二一
40 不光彩的生財之道∕三二八
41 大貪官和珅∕三三五
42 「一歲主、百歲奴」∕三四三
43 乾隆朝與英俄的關係∕三四九
44 馬戛爾尼有沒有磕頭?∕三五六
45 乾隆與西洋傳教士∕三六五
46 乾隆的妻與妾∕三七二
47 乾隆的子與女∕三八三
48 談乾隆的吃喝∕三九二
49 傑齣的文學傢與藝術傢∕四○一
50 乾隆之死及其身後劫難∕四○九

□結語:我論乾隆

圖書序言

〈初版前言〉

文武全纔的傑齣帝王──乾隆

  從傳說時代的夏朝,到清朝覆亡,中國帝製曆史四韆多年,其間存在過近一百個政權,約有一韆零五十位左右的君主,這是世界曆史上少見的。

  在這一韆零五十位君主當中,又有一位少見的著名傑齣君主,他不但執政時間長達六十三年,且享壽將近九十歲。他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很多建樹,在融閤民族與開拓國土上也貢獻良多,他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姓愛新覺羅,名弘曆,生於清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死於清嘉慶四年(一七九九),他的一生幾乎是與十八世紀相始終的。他是聖祖康熙的孫子,世宗雍正的愛子,死後廟號高宗,一般人常以他在位時的年號來俗稱他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年輕時接受過很好的儒傢教育,也受過騎射與西洋火器的訓練,堪稱文武全纔。他父親雍正在位時,又讓他參與國傢事務政策的製訂與執行,所以他繼承大位時確實是具有當一個皇帝的學識與能力的,也得到滿朝文武的擁戴。

  然而治理一個大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執政長達六十多年,他麵臨過無數的大小問題,真可以說是艱苦備嘗。他即位之初,盡管他父親為他作瞭妥善的安排,但是仍有宗室權貴覬覦皇位,滿漢權臣想分享他的政權,他沒有自己的人事班底,因而隻能在皇傢長輩、兄弟與前朝舊臣中奮鬥學習,容忍調和,逐漸培養自己的實力,伸張自己的皇權,終於消除瞭政爭,鞏固瞭統治地位。

  清朝的邊疆地區原本是由多種民族高層人士割據治理的,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和平交涉與武力徵伐,基本上已形成國傢統一局麵瞭。但是到乾隆之世,準噶爾濛古又在帝俄的支持下從事瞭反清的活動,天山的迴部又被外國勢力唆使發動瞭騷擾,四川的大小金川、青藏的地方貴族以及颱灣的復明人士也都先後掀起離心的風潮,弄得國傢歲無寜日。乾隆皇帝為瞭國傢統一,政治安定,不得不以武力鎮壓或以其他手段平息紛爭,達成多民族國傢繼續發展的曆史任務。

  乾隆強調以「中道」治國,所謂「治天下之道,貴得其中,政寬則糾之以猛,猛則濟之以寬」。事實上官場玩惕之風會因中道而助長,思想界也會由於執政者寬仁而變得放縱任為。尤其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國,漢人的思想理念不能不防。因此我們看到乾隆朝的貪官汙吏與失職官員被誅殺的很多,而且不分滿漢,包括皇親宗室貴胄都有被處決的,顯然偏離瞭寬厚的中道。乾隆朝的文字獄案隨時隨地可見,並有因薄物細故,一字之微而使人入獄,甚至弄得大傢傢破人亡的。白色恐怖政策可謂發揮到瞭極緻。

  乾隆中期下令編纂《四庫全書》,這是一部包羅宏大,豐富浩瀚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總匯。這一巨著的編纂確實使許多有價值的古代典籍都被保存與流傳下來,乾隆皇帝對中華文化整理與發揚做齣重要的貢獻;但是他在編書的同時又指示銷毀掉很多「違礙」的書,或是刪改古書的若乾內容,為瞭「杜遏邪言」,或是消除所有「詆毀本朝之語」。他的這種行事,不但箝製瞭知識分子的思想,也在中國文化史上造成一次文物的大浩劫。乾隆真是一位譽毀難定的君主。

  乾隆對於人民的生活是非常關心的,尤其對農業的重視不遺餘力。他相信「民為邦本,食為民天」,「務本足國,首重農桑」。因此他注意提高耕作技術,推動農地墾拓,預防農業災害,興修各地水利,希望促進農業生産,增加經濟效益,讓人民生活安定,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他常對地方官員們說:「視百姓之飢寒為己身之疾苦。」因而當民間有災荒之時,他會以蠲免賦稅、賑濟銀米、發行平糶、藉種藉牛,幫助災民渡過難關,恢復生産。乾隆在顧惜民生的工作上做得很多也很好,但是國傢承平日久,人口滋生,到乾隆晚年,終於形成瞭社會嚴重的問題,地方動亂卻在官員腐化與財富不均的情形下發生瞭,也給清朝帶上瞭中衰之路。

  乾隆時代的對外交涉,分為陸疆與海疆兩方麵,陸疆以帝俄為主,海疆則以西歐列強為主。帝俄在康熙、雍正兩朝已與中國簽訂瞭條約,基本上處於和平交往的局麵,隻是他們侵略中國的野心未死,仍在西北邊疆慫恿少數民族高層分子發動騷擾。中國西南與東南邊疆在乾隆時代的問題比較復雜,像尼泊爾、西藏等影響中國的一些動亂,必須以武力去解決。英國在東南沿海的試探以及派專使來華,則讓乾隆皇帝考慮到閉關鎖國的政策是否繼續執行。由於國際知識的侷限,傲慢的乾隆堅持傳統的夷夏主張,導緻日後的中英交惡,甚至最終以兵戎相嚮的不幸。

  除瞭國事、天下事之外,乾隆皇帝本身與傢事也有很多值得一述的。他嚮慕風雅、寄情翰墨,學識淵博,著作等身,是一位難得的多纔多藝君主。他乾綱獨斷,權力無邊,使有清一代的集權專製統治到達登峰造極境地。他好大喜功,崇尚奢靡,多少影響到國傢的財用耗竭。晚年專寵和珅,造成吏治敗壞,政以賄成的貪風大行,從此大清朝也走嚮瞭「衰世」。乾隆對妻妾子女的愛恨分明,對生母則是竭盡孝道之能事。他確是一個有感情、有個性的人。

  總之,乾隆時代是清代曆史上的重要時代,也是中國帝製史上的重要時代,我們認識瞭乾隆的一生活動與政績,對於瞭解盛清時期的社會麵貌、帝製後期的中國曆史特點及圍繞在乾隆四周的很多問題,都是很有意義的,本書寫作的動機與目的也在於此。

  乾隆朝的史事紛繁復雜,史料浩瀚無涯,我除瞭利用清代官私書檔資料作齣個人一些想法之外,也參考瞭孟森、蕭一山、王鍾翰、戴逸、周遠廉、倉修良、馮爾康、郭成康、成崇德、趙雲田、劉鳳雲、李景屏、黃愛平、劉耿生、常建華、杜傢驥、莊吉發、王耀庭、馮明珠、洪安全、嵇若昕、林天人等前賢時彥的著作,我謹在此一併緻謝。另外,遠流齣版公司編輯部遊奇惠、陳穗錚、傅鬱萍三位小姐在本書齣版時賜助良多,也應該緻以謝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內子侯友蘭女士在我寫作期間給予的鼓勵與照顧,更應該感謝,否則本書是不能問世的。
 
〈再版前言〉

  莫讓「戲說」誤導,學習一位被人塑錯瞭的形象

  以往學者常說:人應多讀曆史,多讀偉人傳記,如此可以增長應付未來生活的能力,可以提升人的高尚情操與完美心靈智慧。這一說法並非無因,因為人是人類社會的主體,一切曆史活動都是由人策劃的,由人參與行動的,由人進行工作的,沒有人,可以想見曆史的一切建樹與成就都無法完成,都不能創造。特彆是偉人的生平與事功,可以為後人學習的很多,又能給後來者很多啓示,人更應該閱讀。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偉大君主,也是中國曆史上少見的偉大人物,享年近九十歲,他一生可述的史事實在不少。先以他的生平、生活方麵看: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他的生母族籍有問題,齣生地有異說。他對三位皇後有著愛恨分明的不同待遇,第一位早死的孝賢皇後令他終生抱憾,至死不渝的對她有著真情的懷念。

  第二位那拉皇後卻不為他所喜愛,甚至最後被打入冷宮,孤獨的死去,皇帝還下令降格為她辦理喪事,夫妻恩情可謂斷絕無餘瞭。第三位皇後魏佳氏,有人說她是漢族女子,死後二十年纔被追封為後,如果不是她的兒子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相信她是不會得到皇後榮銜的。乾隆還娶瞭不少妃子,有漢族的、朝鮮族的、迴族的,據說乾隆愛新奇,若無儒傢教條的束縛,他也可能挑選一些東西洋女子入宮,也未可知。不過,乾隆倒也不是位昏君,他並不沉溺女色,也從不酗酒,吃喝相當有節製,他的飲食講求品味,注重食補。他的藝術修養很深,能書能畫,而詩文創作尤多,現存詩章有近五萬首,真是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多産作傢。他對戲劇、玉器、銅器等也有極高的鑑賞能力,稱贊他是多纔多藝的君主,應該不是誇張之語。

  再就他施政成就看:他在寬仁康熙與嚴厲雍正兩朝之後為君,採取「寬猛並濟」政策是閤時的。他重視農業、顧惜民生、蠲免錢糧、賑卹災民,使人民能得到安定的生活。他又懲治貪官、嚴禁「四惡」(盜賊、賭博、打架、娼妓)、消滅反動、加強文網。這種種寬猛不同的措施,確為他統治的帝國帶來一段時期的安定。

  在乾隆年間,皇帝還下令纂修並齣版瞭《四庫全書》,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部叢書,也是世界文化史上僅見的大盛事。這部叢書的問世,對日後學者在箋釋群經、蒐補史料、辨證僞書、搜輯佚冊以及文學、訓詁、音韻、算學、地理、金石、方誌等等學科上,作齣補充與發明的?益與貢獻。

  乾隆皇帝統治的時間共六十年,後來傳位嘉慶又當瞭三年的太上皇,在這段期間中國各地發生過不少民變,每次戰役都有不少兵民死亡,國庫與民間也都耗損極多的財物。尤有甚者,乾隆又在他在位之時,花瞭四十多年的時間,對外國與邊疆地區發動過十次大戰役,他自己誇耀的稱為「十全武功」。這十大戰役的規模、費用、動員的人力、死傷的生命,絕非民變所能比擬。是乾隆為保衛國傢領土主權而作戰的呢?還是他的窮兵瀆武、好大喜功的錶現呢?至今仍為學界所爭論。

  後人對乾隆評論的事還有很多呢!例如修纂《四庫全書》時對滿清稍有不利的文字都全數銷燬,形同秦始皇時代的焚書,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大浩劫。慘烈的文字獄案,更使得人民思想被禁錮,言論被鉗製,影響到文化的活力與創造。乾隆晚年寵幸和珅,無異是庇護貪官。倡議「自行議罪銀」,確是皇室不光彩的生財之道。皇帝不斷的舉行「木蘭行圍」,又經常有「東巡」遼瀋,「南巡」江浙等京外之行,成為「行旅天子」,還有大興土木造離宮等等,對國傢財用來說,都是重大的負擔。乾隆的奢靡無度、好大喜功,實在可怕!他晚年體力衰退,記憶力差,讓他幾乎變成一個心理失常、行為怪異的人,以緻理政不像早年一樣的勤勞,用人也做不到明察,判斷事件當然難以準確,加上昧於世界事務,仍以天朝大帝自居,清朝怎麼能不踏上中衰之途呢?

  以上隻是乾隆朝史事的犖犖大者,相信大傢已經看齣清朝乾隆時代以及這位主政的帝王有其特殊並重要的曆史地位瞭。然而近代不少野史、小說、電影、電視卻以「戲說」的手法描寫瞭乾隆,傳布瞭不少不正確而且有害的知識,因此我在八年之前就寫成《乾隆寫真》的小書,希望以中外可信的史料,特彆是清宮中珍藏的第一手原始資料,給乾隆的生活、道德、心靈、感情、纔能、貢獻等作一些深入並可靠的報告,好讓有心讀名人傳記的人不緻被誤導,不緻於去學習一位被人塑錯瞭的形象。

  前些時我接到遠流編輯部遊奇惠主編的電話,告知公司即將再版《乾隆寫真》,要我寫些感言,我很高興,因草成此文,作為再版前言。

  二○一○年四月於加拿大西溫哥華山邊小築

〈推薦人的話〉

《乾隆寫真》使你認識真實乾隆 倉修良

  我的朋友陳捷先教授,其著作之多這裏我且不必說,近兩年齣書之神速,實在令人敬佩:去年初曾收到寄贈大著《康熙寫真》,下半年又收到寄贈新著《雍正寫真》,而近來《乾隆寫真》又問世瞭。其著述速度之快捷,不能不說神速,可見作者學識之淵博,根柢之深厚,否則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收到《康熙寫真》的時候,我正在為山西大學朋友的《山西曆代紀事本末》一書寫書評,因而想到《康熙寫真》所用的也正是紀事本末之體,所以在該文中就寫瞭這樣一段話:「近日接到颱灣著名學者、前颱灣大學曆史係主任陳捷先教授寄贈的新著《康熙寫真》一書,看瞭真是喜齣望外。這是一部康熙的傳記,按照『常規』,無疑都是用章節體編寫,而該書卻完全例外,全書用五十個題目,將康熙的一生寫完,實際上竟也採用瞭紀事本末體,其篇目如:〈康熙繼承之謎〉、〈康熙皇帝的相貌〉、〈康熙的血統〉、〈君臣翰墨因緣〉、〈康熙對西藏的經營〉、〈康熙與颱灣開發〉,最後以〈康熙之死〉一篇而告終。通過五十個問題的敘述,將一個真實的而不是虛構的康熙皇帝展示在讀者麵前。」(此文發錶在《山西大學學報》二○○一年第四期)當然,《雍正寫真》、《乾隆寫真》也都採用瞭同一體裁。這正是陳教授為瞭普及史學、把史學著作推嚮人民大眾所作的可喜的努力。

  正如他在《康熙寫真》的〈前言〉中所說:「我深信純學術的史學钜著固然高深雅緻;有價值、有貢獻:但是短篇的史學小品,隻要作者能嚮錦心綉口的方嚮努力,也並非全無品味。相反的,可能會有雅俗共賞的妙用,甚至還能産生極大的社會教育功能。與其麯高和寡,作品被人閱讀的不多,不如寫齣人人可讀,人人能讀,並可深入人心、龍蟲兼雕的讀物,不也更好嗎?」可以肯定,陳教授的目的通過這三部寫真,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因為這三部書從形式到內容,直到文字的錶述,都做到瞭「人人可讀,人人能讀」,可以預言,也必然是人人愛讀。如果能在大陸齣版發行,不僅會成為暢銷之書,而且將會齣現「洛陽紙貴」的現象。因為「寫真」所採用的紀事本末體形式,比較靈活,便於在茶餘飯後或休閑時閱讀,不受時間長短限製,不受前後排列順序的約束,加之文字錶達確實做到瞭深入淺齣,而講的又都是真實事情。閱讀以後,既可以增長知識,又豐富瞭生活內容。尤其是在目前「戲說」曆史的泛濫,使得許多曆史和人物都變得似是而非,對此現象有識之士都深感憂慮,《人民日報》今年二月三日刊登瞭南帆文章,建議「戲說」曆史勿用真名。指齣「這些電視或者電影的虛構愈來愈大膽,『戲說』堂而皇之地成為曆史中的敘述方式」,而所講的某些人物某些事件,「均似是而非,或者無可稽考。那沒有機會閱讀曆史著作的人──尤其是少年兒童──很可能因為電視或者電影形成先入之見。」可見人們希望得到的是真實的曆史。如今有瞭「寫真」這類通俗的曆史讀物,顯然會受到讀者的歡迎。況且這種寫作又起到雅俗共賞的作用。

  在清代的帝王當中,乾隆皇帝在民間影響要算最大,而近年來社會上銷售的清代帝王之書或電視電影作品中,有關乾隆的也特彆多,但是其內容大都是傳說的乾隆,虛構的乾隆,編造的乾隆,而不是曆史上真實的乾隆。因而就形成瞭一種假象,在人們的心目中,乾隆乃是一位「風流天子」,給人的印象就是整天陪著幾個貌美的女子遊山玩水,風花雪月,沉溺於女色之中。其實這些都是被人虛構齣來的,而不是真實的。《乾隆寫真》一書,通過對乾隆一生重大事件和瑣碎生活的係統敘述,都從正麵迴答瞭這些問題。全書分列五十個問題,從正反兩方麵進行論述,使一個真實的乾隆皇帝展現在讀者麵前,它告訴人們,乾隆是中國曆史上少見的文武全纔的君主,在政治上、軍事上、文化上都有建樹的一位皇帝。

  社會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乾隆的生身父母與齣生地問題,尤其在江南一帶更是如此,加之民國以來「演義」小說的渲染,於是乾隆原是海寜陳閣老所生之子便被視為真實可靠的瞭。為此,陳教授在書中首先列齣〈乾隆皇帝的父母〉與〈乾隆齣生地之謎〉兩目,用大量的史實,特彆是皇傢《玉牒》的記載,加上許多專傢的考證,證實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將乾隆的生母和齣生地如實地告訴瞭讀者。乾隆一生稱帝六十年,執政六十三年,如果真的像有的人所說是位「風流天子」,恐怕大清王朝早就垮瞭。陳教授書中告訴我們,乾隆實際上是位「文武全纔的傑齣皇帝」。乾隆自己就曾講過「無非一念為民生」,「他完全贊同孟子的看法,人民必須有『恆産』,因為有瞭恆産,纔能産生恆心。百姓有吃有穿,纔能「知禮義」,如此民心纔能安順,天下纔能太平。」這就是說,乾隆很懂得如何纔能治理好國傢,那就是要讓老百姓吃飽穿暖,纔不會起來造反,國傢纔能安寜,經濟纔能發展。這自然也是古代所有傑齣政治傢、史學傢的共識,「衣食足,知榮辱」,這個至理名言看來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因此,乾隆經常告誡大臣,「食為民天」,必須「重本務本」,能夠做到「耕九餘三,雖遇災年,民無菜色。」惟其如此,生産得到發展瞭,人民生活安定瞭,因而人口得到迅速的發展。康熙後期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朝推行攤丁入畝政策,人口統計的真實性相對可靠瞭。乾隆初年人口普查時是一億四韆萬,比康熙時七韆萬已是增加一倍。到瞭乾隆二十七年,已突破兩億大關,到瞭乾隆末年,全國人口已達到三億之眾。數字是最容易說明問題的,如此眾多的人口,要吃要穿,就是頭條大事,沒有相應可行的政策,沒有一定的駕馭能力,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民族復雜的大國,一個「風流天子」能夠統治得好嗎?乾隆六下江南,自然就成為宣傳「風流天子」的重要口實。為此,陳教授特在書中專門立瞭〈行旅天子〉一目,說明乾隆南巡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上的目的與作用。他既然注意農業生産,因而水利也就成為他注意的內容。他自己就曾講過,「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

  所以視察黃淮治理工程就成為他南巡的第一要務。眾所周知,在曆史上黃河下遊是經常決口,一旦決口,就泛濫成災,大量流離失所的災民,必然要影響到國傢統治的安全,自然不能掉以輕心。特彆要指齣的是,乾隆對於黃河的治理,並沒有僅停留在視察上麵,甚至還親自參與工程的研究策劃。他曾「命令增建儲水壩,編為仁義禮智信五座。他主張在徐州一帶改築石壩,以保工程經久耐用。他也決定用以工代賑,動員災民築堤,因為這樣『於窮黎有益,而於工程亦易集其事』。」可見他在南巡中確實為治河工程做瞭事情。由於他六次南巡四次去瞭海寜,這也就成為有些傳說的有力根據,因為不僅四次駐蹕海寜,「並為陳傢花園隅園改作安瀾園,又賜陳傢『愛日堂』與『春暉堂』匾額兩塊,認為是乾隆有報答父母深恩之意。」對此,陳教授在書中不僅用具體史料給以批駁,而且說明同樣是為水利工程海塘建築而去。事實上,康熙、雍正時也都很重視海塘工程,因為萬一發生水災,受害的都將是富庶的魚米之鄉。

  所以乾隆在即位之後就曾命令:「海塘工程,著動正項錢糧辦理其事」,足見他的關心程度與決心。在他的關心與督導之下,「先後修建瞭二百多裏的魚鱗石塘,代替瞭原有的土塘,防堵瞭吳越平原遭受水災的襲擊。」這都是有據可查的。所以「清史名傢孟森先生也稱贊乾隆在海塘工程上,『謀國之勤,此皆清代帝王可光史冊之事』。當然,陳教授在書中還指齣乾隆南巡之勤,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爭取廣大民心」。明末清初,浙江沿海一度成為抗清鬥爭的根據地,後來又先後發生瞭「韆古悖逆之人」呂留良、「名教罪人」錢名世、莊廷鑨的《明史》案等等,故在乾隆心目中是浙江「民情狡詐」。另一方麵,浙江又素稱「人文淵藪」,好多學者在國內影響很大,加之催交積欠,嚴重影響瞭江南富戶利益而産生不滿,種種因素,使中央與南方的關係逐漸産生瞭問題,而浙江畢竟是全國賦稅的重地,作為皇帝自然不能不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單用硬的一手,又顯然不能解決,這就需要軟的一手自己親自去安撫籠絡瞭。於是他在南巡過程中,「對所經之地的人民蠲免錢糧、舉辦平糴,赦免犯人,以博取人民對他的擁戴與對中央政府的支持」。「單是免除經過的各州縣積欠錢糧就高達兩韆萬兩之多」;對於官吏、鄉紳、士商,則採用接見、賞飯、賜人參或貂皮等,有時還晉封官爵、賜他們子孫功名;而對地方讀書人中傑齣者,便召來麵試,成績好的賞給功名,還有帶迴京城做官的。總之,從各方麵施以不同籠絡手段,以取得對他的好感。可見齣巡也是其加強統治的一種方法。

  我們再看乾隆的武功與文治。乾隆晚年,談到武功時,他就會舉齣「十全武功」,實際上就是指在他統治時期所發生的十次規模較大的戰役,在八十二歲時還親自寫瞭《十全記》,以記述他的「十全武功」。文中所說:「乃知守中國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之不已,必緻棄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這個觀點自然是有相當道理。應當說他的十全武功是起到瞭保衛國傢領土與主權,維護邊疆安全,鞏固政權統治的作用。而在文治方麵,錶現得就更為突齣瞭,首先注重培養人纔,可以看齣,在乾隆時期,學術界確實湧現齣一批著名的學者,無論是經學、史學還是文學都有,這批學者在繁榮學術文化上都起到瞭重要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乾隆朝進士。其次則是嚮全國徵訪遺書,對獻書者給予奬勵,結果徵集到一萬三韆多種宮中缺少的圖書。

  第三,編修大型圖書和叢書,乾隆十二年設立三通館,編修《續三通》和《清三通》;乾隆三十八年設立四庫全書館,編纂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組織瞭三百六十人的龐大機構,當時著名學者紀昀、戴震、邵晉涵、翁方綱、姚鼐、周書昌等均在其中。到乾隆四十七年全書告成,共收錄圖書三韆四百五十七種,七萬九韆七十捲。存目之書六韆七百六十六種,九萬三韆五百五十六捲。書成後,先後繕寫七部,分存於北京、承德和江南等處。編纂《四庫全書》,乾隆是有其政治目的,想通過這一措施,對全國所有書籍來一次大搜集、大審查、大刪改、大燒毀,以達到加強文化專製主義的統治。但是它的客觀效果我們必須承認,《四庫全書》畢竟是我國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叢書,也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圖書大集結,對於圖書的保存還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給學術研究提供瞭方便條件。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乾隆本人也確實是文武全纔,他實際上是一位傑齣的詩人和藝術傢,他一生寫詩多達四萬三韆六百多首,稱得上我國曆史上高産詩人,比《全唐詩》所收唐代詩歌總量還多,不能不說是奇蹟。他是位書法傢,大傢都會相信,因為如今在許多風景名勝之處,都還留下他的眾多手跡,真可謂隨處可見。他還是一位畫傢,知道的人就很少瞭,為此,陳教授在書中特地列瞭〈傑齣的文學傢與藝術傢〉一目。告訴大傢,乾隆的文學藝術生活是相當豐富的,是常人難以想到的。

  由於長期以來,「風流天子」的桂冠因「戲說」關係一直戴在他的頭上,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乾隆肯定是一個好色之徒。其實不然,「他平時早睡早起,幾乎不見有徹夜宴樂之事。他從不酗酒,在他數萬首詩中,絕少將『酒』字入詩。他雖然講究吃喝,但是他始終以『食少病無侵』作為『養心養身』良方。他的後宮確有後妃等四十多人,但並不沉溺於女色,後人有說他是『風流天子』的,應該不是公正的評論。」乾隆自己曾經講過:「幾物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為詩、賦、文,賦不過數十篇,詩則托興寄情,朝吟夕諷。」作為皇帝的乾隆,富有四海,空閑時可供娛樂的事情可以說應有盡有,然而他卻以寫詩自娛,調劑生活,可見其愛好並非女色,這是一般人都想像不到的。為瞭讓大傢真正瞭解乾隆,陳教授在書中還列有〈乾隆的妻與妾〉、〈乾隆的子與女〉、〈談乾隆的吃喝〉等目。並且還列瞭幾天乾隆用膳的飯菜單,其中還有兩次是在杭州的虎跑和行宮用膳的飯菜單。每頓飯也不過就五六樣菜而已,很難說他奢侈吧。

  乾隆皇帝是中國曆史上為人民大眾最熟悉的一個皇帝,也是在民間被誤傳誤解最多的一個皇帝。實際上他的一生,勤政愛民,關心民間疾苦,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要讓老百姓吃飽穿暖。整飭官場,痛懲貪官,皇親貪汙也殺頭,防止産生官逼民反;喜愛吟詩書畫,充實政餘生活。是我國曆史上傑齣的文武全纔、多纔多藝的皇帝。《乾隆寫真》,正是用大量的真實史料,剖析瞭一個個對乾隆所加的各種誤解,正麵迴答瞭社會上流傳的各式各樣的無稽之談,恢復瞭乾隆的本來麵貌,讓人們看到瞭真正的乾隆皇帝的模樣,這就是《乾隆寫真》的貢獻。

  當然,作為封建君主的乾隆,必然具有君主們的另一麵,關於這點,〈前言〉已經講瞭,而為瞭反應乾隆朝貪賄之風盛行,全書五十個題中,涉及貪官話題的就達十個之多,盡管乾隆大殺貪官,但「高官與貴族仍然勇敢的貪,不畏王法的貪」。為什麼會如此,答案都在書中。

  陳教授的《乾隆寫真》,實際上是用中國傳統史學中紀事本末體撰寫而成,也許這是陳教授沒有想到的。但是經過陳教授的努力,使這種古老的史體「返老還童」,富有瞭新的生命力,成為使史學走嚮通俗化,走嚮人民大眾闖齣瞭一條通道,開創瞭曆史人物採用紀事本末體的先河,這是可喜而成功的一舉。可以肯定,《乾隆寫真》不僅會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廣為流傳,而且所使用的體裁與形式也會很快得到推廣和使用。在史學通俗化方麵將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推薦人簡介

倉修良

  一九三三年齣生於江蘇泗陽,一九五八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學院曆史係,一直留係任教至今。現?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方誌協會學術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事蹟被收入三十多種中外名人辭典,收入《學林春鞦》。主攻中國史學史、曆史文獻學、方誌學、譜牒學。著有《中國古代史學史簡編》、《章學誠和〈文史通義〉》、《方誌學通論》、《章學誠評傳》(兩種)、《史傢.史籍.史學》;古籍整理:《爝火錄》(閤作)、《文史通義新編》;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三捲)、《史記辭典》、《漢書辭典》等。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乾隆寫真》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乾隆皇帝這位曆史人物。我讀過不少關於乾隆的書籍,大多圍繞著他的功績和生平事件展開,但總感覺少瞭一點“人味兒”。我希望《乾隆寫真》能夠深入挖掘他性格的形成、心理的活動,以及他做齣某些決策時的真實想法。 我想象中的《乾隆寫真》,會詳細描繪他年輕時的成長環境,比如他是如何受到他父皇雍正的影響,又如何在宮廷政治的漩渦中學會生存和權謀。書中是否會展現他與漢族文化的融閤,以及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崇是如何體現在他的統治和個人生活中的? 此外,我對乾隆皇帝的巡遊經曆也充滿瞭興趣。那些浩浩蕩蕩的南巡、北巡,不僅僅是帝王的遊樂,更是他瞭解民情、鞏固統治、展現國威的重要方式。《乾隆寫真》能否生動地描繪齣這些旅程的細節,他沿途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對各地風土人情的感悟? 我也希望《乾隆寫真》能夠探討乾隆皇帝在位後期的一些爭議性事件,比如他對臣子的任免,他對某些政策的調整,以及這些決策背後所隱藏的考量。這會不會是一本能讓我們對乾隆有更深入、更批判性理解的書籍? 總的來說,我渴望《乾隆寫真》能夠讓我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乾隆,而不是一個冰冷的曆史符號。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他那個時代的中國,以及他本人對這個時代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评分

初次看到《乾隆寫真》的書名,便被它所蘊含的厚重感和藝術氣息所吸引。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位曆史人物,不能僅僅停留在他做瞭什麼,更要去探究他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內心感受。《乾隆寫真》這個書名,仿佛預示著它將帶我走進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去體會他作為一位帝王所肩負的重任。 我猜想,《乾隆寫真》可能會從乾隆皇帝早年的成長經曆入手,描繪他如何在這種特殊的成長環境中塑造瞭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與父皇雍正的關係,他在宮廷中的學習和曆練,這些都將是他日後統治的基石。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這些早期經曆的細緻刻畫,從而理解他日後行為的根源。 其次,乾隆皇帝的統治時期,恰逢大清王朝的鼎盛時期。我想象中的《乾隆寫真》,會詳細描繪他如何鞏固中央集權,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傢的關係,以及他如何通過一係列的文化政策來彰顯大清的國威。這不僅僅是政治層麵的分析,更希望能看到他對這些決策背後所付齣的努力和思考。 此外,我一直對乾隆皇帝對藝術和文化的癡迷感到好奇。他作為一位集大成的君主,他對詩詞、書畫、園林藝術的熱愛,都為他的統治增添瞭幾分文采。《乾隆寫真》能否深入挖掘他對這些領域的貢獻,他如何利用藝術來錶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這些愛好如何影響瞭他的統治? 最後,作為一個讀者,我更希望《乾隆寫真》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乾隆皇帝。它能否打破一些固有的曆史評價,揭示齣乾隆皇帝不為人知的一麵?我期待它能引發我對曆史人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並從中獲得對人性、權力以及時代變遷的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翻開《乾隆寫真》這本期待已久的書,我懷揣著對那個輝煌時代的無限遐想。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頗有幾分意境,一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能穿越時空的阻隔,與那位偉大的帝王進行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我一直對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他的宏偉藍圖和他的藝術品味深感著迷,因此,這本書對我來說,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閱讀,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探索。 我特彆希望《乾隆寫真》能夠帶領我走進乾隆的內心世界。要知道,身處皇權的金字塔尖,他的每一個決策都牽動著整個國傢乃至世界的格局。這本書能否揭示齣他在做齣重大政治決策時,是如何權衡利弊,又是如何平衡各方勢力的?我想,這背後一定隱藏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智慧與掙紮。 再者,乾隆作為一位極其熱愛文化的皇帝,他對藝術、文學、古籍的熱情,以及他如何通過這些愛好來展現他的個人魅力和治國理念,都是我非常期待的方麵。《乾隆寫真》能否描繪齣他與文人墨客的交往,他收藏的奇珍異寶,以及他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到他的統治之中? 同時,我也很好奇,這位被後世評價為“承平盛世”的締造者,在他輝煌的背後,是否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煩惱與挑戰?《乾隆寫真》能否挖掘齣他晚年的一些思考,他對國傢未來的擔憂,以及他對人生的一些感悟? 總而言之,我希望《乾隆寫真》能為我呈現一個豐滿、立體、充滿人情味的乾隆皇帝形象,讓我不僅僅看到他作為君主的威嚴,更能感受到他作為一個人,在曆史長河中所經曆的波摺與選擇。

评分

作為一個對清朝曆史,尤其是乾隆皇帝那個時期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讓我身臨其境的書籍。《乾隆寫真》這個書名,在我心中勾勒齣的是一幅宏偉的畫捲,仿佛能看到那位意氣風發的皇帝,在他的時代留下的深深印記。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史料,更希望能捕捉到人物的靈魂,去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身處權力頂峰的帝王,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 我猜想,《乾隆寫真》可能會從他年輕時的成長經曆入手,講述他如何一步步登上皇位,又如何在鞏固權力的過程中展現齣非凡的政治智慧。這其中,必然少不瞭那些權謀鬥爭,朝臣間的爾虞我詐,以及他對國傢治理的獨特理念。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他對國傢疆域的開闊,對民族文化的融閤,以及他對藝術、文學的喜愛是如何在他的人生中留下痕跡的。 當然,對於一位皇帝而言,他的生活細節同樣引人入勝。《乾隆寫真》或許會描繪齣他作為丈夫、父親的角色,他與後宮佳麗的情感糾葛,以及他在處理傢庭關係時所麵臨的挑戰。我也很好奇,這位被後世稱為“十全老人”的乾隆,在他漫長的一生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那些他鮮為人知的愛好,他的日常起居,甚至是他的養生之道,如果能在書中得到細緻的展現,那將是我閱讀的最大驚喜。 我堅信,偉大的曆史人物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們成就瞭什麼,更在於他們是如何成為那個樣子。《乾隆寫真》如果能深入挖掘乾隆皇帝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他成長環境、教育背景以及個人經曆對他思想觀念的影響,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視角,讓我們擺脫一些固有的刻闆印象,去理解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更加有血有肉的乾隆。 最終,一本好的曆史讀物,應該能引發讀者的思考。《乾隆寫真》如果能引導我們去反思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以及它們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那麼它就不隻是一本傳記,而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挑戰我的認知,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並從中獲得對曆史和人性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

《乾隆寫真》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勾起瞭我對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無限遐想。作為一個對清朝曆史,特彆是乾隆皇帝那段時期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身臨其境、深入瞭解這位傳奇帝王的書籍。我期待《乾隆寫真》不僅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更希望它能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將乾隆皇帝的形象、他的時代、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他對國傢和民族的貢獻,他的治國理念,以及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所推行的政策。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他對邊疆的治理,對民族文化的包容與融閤,以及他對整個大清版圖的鞏固和拓展。我希望《乾隆寫真》能夠讓我感受到他作為一位雄纔大略的君主,是如何將一個王朝推嚮鼎盛的。 除瞭宏觀的治國方略,我也對乾隆皇帝的個人生活充滿瞭興趣。他作為一位皇帝,其生活方式、情感世界、興趣愛好,都與普通人截然不同。《乾隆寫真》能否描繪齣他與後宮佳麗的相處之道,他與子女的關係,以及他那些鮮為人知的愛好,比如他對藝術、詩詞、戲麯的喜愛?這些細節的展現,無疑能讓人物更加鮮活。 我也很好奇,這位被譽為“十全老人”的乾隆,在他的晚年,是否有著對人生、對曆史的深刻反思?《乾隆寫真》能否捕捉到他晚年的一些心境,他對自己一生功過的審視,以及他對未來王朝走嚮的擔憂?這些內心的獨白,或許更能觸動人心。 總的來說,我希望《乾隆寫真》能夠為我呈現一個立體、真實、有血有肉的乾隆皇帝。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曆史人物的傳記,更是一扇讓我能夠窺探那個時代、理解那個時代、並從中獲得啓迪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