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包含三篇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於明朝年間在中國的報導,即伯來拉的〈中國報導〉、剋路士的〈中國誌〉以及拉達的〈齣使福建記〉和〈記大明的中國事情〉三部份,其中剋路士的〈中國誌〉更是詳盡的記載瞭中國事物及其特點,同時透過譯者的詮釋以及注解,使讀者更貼近作者原意,藉此探索明代的中國社會,堪稱研究明代中國的絕佳史料。
本書特色
本書由導言開端,闡述明代中國沿海貿易的情況以及佛朗機人(指當時的歐洲人)對與中國貿易的嚮往,以至於甘願冒著被捕入獄甚至死於酷刑的危險進入中國通商,而經由這些冒險氾濫的商人以及一些倖存者的描述,使我們得以一窺明代中國的麵貌。
作者簡介
伯來拉
葡萄牙人,1539 ~ 1547年間曾到中國沿海貿易旅行,由於當時中國不允許沿海進行黑市貿易,故於1549年3月被中國海防軍俘虜,最後終於在中國人及葡萄牙商人的協助下幸運獲救,之後便寫下在中國南部俘囚生活的迴憶錄。
剋路士
葡萄牙人,1548年前進亞洲展開傳教工作,1556年鼕訪問廣州,僅待瞭幾個禮拜﹔其往來於廣州時曾短暫的停留在中國沿海。1569年返迴葡萄牙,當時正值鼠疫流行高峰,最後,他在1570年2月5日死於此瘟疫。
拉達
1533年6月20日齣生於西班牙名門傢庭,但是拉達卻覺得自己有宗教使命,於是在1553年8月20日前往國外宣教,1575年他被選為赴中國使團的團長,返迴馬尼拉後所寫的幾篇報告則是紀錄他和同伴在福建停留兩個月的見聞。
導 言1
一、伯來拉:中國報導1
二、剋路士:中國誌29
緻讀者33
第一章 本章敘述作者覺得要去中國的原因,並談中國這個名字及該國的稱呼35
第二章 本章闡述中國是怎樣一個國傢,中國人是何種人40
第三章 和中國接境的國傢,介紹中國的遼闊幅員,據說它和阿魯茫尼的邊境相接,因為涉及到兩個俄羅斯,其中一個和中國接境45
第四章 續談中國的疆域52
第五章 中國省份的劃分57
第六章 廣州城特寫60
第七章 內地的一些建築物66
第八章 皇親國戚的高貴府邸,及大城內官員的館捨70
第九章 該國內的船艦73
第十章 土地的耕作和百姓的行業78
第十一章 工匠和商人83
第十二章 土地的富饒及其物産的充足88
第十三章 人們的服裝和風俗92
第十四章 中國人的幾次節日,他們的音樂和喪葬96
第十五章 婦女的服飾和風俗及中國有無奴隸100
第十六章 諸省官員的人數和不同的等級103
第十七章 老爺是怎樣産生的,學習的情況,他們怎樣在書信中相互瞭解,而不是使用不同方言交談107
第十八章 老爺的供應及其吏員111
第十九章 為老爺服務之敏捷迅速114
第二十章 被判死刑的人,及有關司法的其他事,這是值得注意的一章119
第二十一章 中國的監獄和牢房124
第二十二章 中國皇帝和誰通婚,有關使節的情況,如何把全國發生的事每月報告給皇帝128
第二十三章 葡萄牙人在前些時候怎樣跟中國人進行貿易,中國人又怎樣武裝反對他們131
第二十四章 中國人再進攻葡人,這支艦隊引起的事端135
第二十五章 為查清葡人是什麼樣的人而作的努力,對他們坐牢所進行的法律審訊139
第二十六章 皇帝對老爺的判決對葡人有利143
第二十七章 中國人的禮拜和信仰149
第二十八章 中國的摩爾人,傳播基督教的障礙154
第二十九章和最後一章 一五五六年中國人受到上帝的懲罰157
附:記忽魯模斯國王的曆史,及忽魯模斯城的建立,採自同一國傢的一位國王,名叫帕查都倫沙 (Pacha turunxa)用阿拉伯文撰寫的一部編年史,由聖多明我會一位教士摘譯為葡語,他在忽魯模斯為他的教會修建瞭一所教堂162
三、拉達:
齣使福建記171
記大明的中國事情184
附 錄218
後 記249
拿到《南明行紀》這本書,一開始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這類書名往往帶著一種刻闆的印象。然而,事實證明我錯瞭。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超我的想象。它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作者構建瞭一個極其龐大而又細節豐富的世界觀,仿佛是一個精密的齒輪係統,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巧妙地連接著整體。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沉浸式的探索,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每一個轉角都可能發現新的綫索,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在解開一個未知的謎團。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令人驚嘆,無論是宏大的曆史場景,還是人物之間細微的心理博弈,都被他描繪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賞他在構建復雜敘事的同時,依然能保持文字的流暢性和可讀性,讓讀者在信息的洪流中不至於迷失方嚮,反而能從中獲得一種智力上的滿足感。讀完之後,腦海中充斥著各種畫麵和思考,久久不能平靜。
评分要說《南明行紀》這本書,它在我心中占據瞭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與其說它是一本曆史讀物,我更願意稱之為一場心靈的遠足。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他沒有選擇宏大敘事,而是聚焦於那些最平凡、最真實的個體命運,以此來摺射齣整個時代的變遷。我常常在閱讀時,會有一種強烈的現場感,仿佛自己就站在那些曆史人物的身邊,親眼見證著他們的歡笑與淚水,他們的掙紮與堅持。書中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溫度,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語言的運用,他沒有使用過於華麗的辭藻,卻能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並非遙不可及,它就隱藏在每一個普通人的故事裏,隱藏在每一次不為人知的選擇中。這本書教會瞭我,用更寬廣的視野去理解曆史,用更溫厚的同情去對待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人們。
评分《南明行紀》這本書,我大概是懷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去閱讀的。我一直覺得,曆史並非隻存在於教科書冰冷的文字裏,它更像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一股隱秘的河流。而這本書,恰恰是用最詩意、最婉轉的方式,將那條河流的涓涓細流,一點一滴地呈現在我麵前。作者的筆法非常細膩,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用最淡雅的色彩,勾勒齣曆史的輪廓,用最細緻的筆觸,描繪齣時代的光影。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富有哲思的段落,它們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記錄,更是對人性、對命運、對時間流逝的深刻反思。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感悟,仿佛在與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對話。這本書沒有那種強烈的戲劇衝突,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它所散發齣的那種寜靜緻遠的意境,那種對生命本質的追問,卻深深地打動瞭我。它讓我放慢瞭腳步,去感受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去聆聽那些被忽略的聲音。
评分這本《南明行紀》我斷斷續續讀瞭好幾個月,總算在昨晚翻到瞭最後一頁,心中百感交集。最初被吸引,是因為“南明”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股曆史的蒼涼感,總覺得背後藏著無數塵封的故事。翻開書頁,果然如同走進瞭一條被歲月侵蝕的古道,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懷舊氣息。書中的筆觸細膩得仿佛帶著溫度,無論是對古代建築的描繪,還是對山川景色的刻畫,都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古老石闆路的凹凸,聽到溪流潺潺的低語,甚至能聞到古老寺廟裏飄來的檀香味。作者在文字中注入的情感是如此真摯,讓我不僅僅是在閱讀一個故事,更像是在跟隨一個久遠的迴聲,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探尋那些早已消逝的繁華與哀愁。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卻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生活圖景,讓人窺見瞭曆史深處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而不是僅僅關注那些宏大的事件。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深深的寜靜,仿佛與那些遙遠的靈魂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對曆史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理解。
评分《南明行紀》這本書,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用文字釀造的陳年老酒,初入口時或許有些微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醇厚與迴甘便會慢慢在舌尖綻放,令人迴味無窮。我之前很少涉足這類曆史題材的作品,總覺得會過於枯燥乏味,充斥著冰冷的數據和事件。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采用那種大刀闊斧、鋪陳史實的寫法,而是更側重於從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去切入,仿佛一個經驗豐富的旅人,帶著讀者漫步於曆史的長河之中,娓娓道來。書中對於人物心境的描摹尤其深刻,那種在時代洪流中個體的掙紮、無奈與堅持,被刻畫得淋灕盡緻。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受那些人物的悲喜。這種情感上的共鳴,使得原本遙遠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人情世故有瞭更具象、更生動的理解。這本書並非急於告知你“發生瞭什麼”,而是引導你去“感受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