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論哲學係中國人特有之宇宙觀,身體意識則吾人生命最原初之焦慮,閤此二種關懷,本書擬從思想與文化的溯源入手,勾勒氣論哲學之理域與轉化,釐辨「氣」、「陰陽」、「五行」、「精」、「神」等概念之意蘊,終聚焦於中醫學寶典─《黃帝內經》與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之身體思維,以探究中國人特有之身體觀。
作者簡介
陳德興
現職: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學曆: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博士
經曆:天主教輔仁大學、颱南科技大學、長庚大學、高雄大學等校助理教授
著作:氣論釋物的身體結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從巫術到醫學:文化、思想史的溯源
第二節 秦漢之際的黃老學風
第三節 有關《黃帝內經》的幾個問題
第二章 氣論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 氣概念的原始形構
第二節 氣概念釋物的論域
一、從物象到形而上的超昇
二、從生理到倫理學精神的轉化
第三節 氣論釋物的形式要素
一、陰陽
二、五行
三、精氣思想
四、陰陽、五行、與精氣思想
第三章 《黃帝內經》氣論的思想內涵
第一節 氣─物
一、物象之氣
二、存有學意義的氣
三、生理之氣
四、氣概念的倫理學旨趣
第二節 氣─位─變
第三節 氣的綱紀
一、陰陽定位與圜道
二、五行分類與運化
三、陰陽、五行釋物的理論連結
第四章 《黃帝內經》氣論的發用
第一節 小宇宙的運化--「髒腑」與「經絡」
第二節 大宇宙的律動──五運六氣
第五章 精、氣、神的釋物
第一節 「精氣」與「神」
一、《黃帝內經》的「精氣」理論
二、《黃帝內經》中「神」之意涵
第二節 精氣釋物的形神結構
第四節 精、氣、神問題的開展:《周易參同契》的修真旨要
一、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
二、《周易參同契》對漢易的繼承及其形上學方法
三、《周易參同契》的宇宙模型
四、修真之學與丹道
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立刻被它那股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學術氣息所吸引。《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的身體形構》,這個標題本身就承載瞭相當多的信息量。我猜測,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試圖將這些古老的哲學思想,通過一種“身體形構”的方式,進行具象化和係統化的解讀。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陰陽”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身體特徵和生理活動?例如,身體的陽麵與陰麵,如何體現?“五行”的相生相剋,在人體內又是如何以一種動態平衡的方式得以體現,甚至影響到人的情緒和行為?而“精氣”理論,作為中國古代醫學和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書中又將如何深入剖析其物質基礎、運行規律以及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我設想,作者可能通過大量引證古代醫書、哲學著作,並結閤當代的生理學、解剖學知識,來構建一個既有曆史深度又不失科學嚴謹的身體哲學體係。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身心閤一”、“形神兼備”的更深層次的解釋,以及古人對生命整體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非常有吸引力,讓我對內容充滿好奇。《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的身體形構》,光聽名字就感覺這是一本從傳統文化視角切入,深入探討身體奧秘的學術著作。我特彆感興趣的是“釋物”這個詞,它意味著不僅僅是人體的結構,更是將自然萬物的運行規律與身體哲學相聯係,這種宏大的視角是很多現代醫學或哲學著作所缺乏的。我腦海中浮現齣作者可能是在追溯古人如何從觀察天地萬物,比如日月星辰的運行、四季的更替、水火的相生相剋中,提煉齣陰陽五行、精氣神等概念,並將這些概念內化到對人體的理解中。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例如“木”對應人體的肝髒,其發散的特性與生長的力量如何體現在人的肢體伸展和情誌活動?“水”的至柔至剛又如何解釋人體的柔韌性和腎髒的功能?“精氣”作為生命的基本物質和動力,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其生成、運行和損耗的機製,以及它如何影響人的體質、健康乃至壽命?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大量的時間去梳理和研究相關的古代文獻,並將復雜的哲學思辨轉化為清晰的身體形構理論,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啓發性的閱讀體驗。
评分光是看到《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的身體形構》這個書名,我的思緒就已經開始在古代哲學的海洋中遨遊瞭。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身體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身體哲學”的書,而且是以中國特有的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為基礎。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抽象而又博大精深的哲學概念,運用到“形構”身體的理解上的。這本書會講述,古人如何從自然界的萬物運行中,提煉齣陰陽的概念,並將其應用於解釋人體的寒熱、虛實、動靜等等?又或者,五行理論,是否會被用來解析人體內部髒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的復雜關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情緒波動甚至疾病的發生?更讓我感興趣的是“精氣”理論,這本書會如何深入探討精氣作為生命之本的物質屬性和運行機製?它是否會將其與人的體質、健康、疾病以及延年益壽等方方麵麵聯係起來?我猜想,本書的作者一定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跨學科的研究視角,能夠將這些古老的智慧,以一種清晰、係統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能夠更加全麵地理解古人對身體的獨特認識,以及這種認識如何塑造瞭他們的養生觀和世界觀。
评分《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的身體形構》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求知的目光。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醫學和哲學中那些充滿智慧的理論感到著迷,特彆是關於身體的解釋,它們往往蘊含著與西方科學截然不同的視角。《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這個名稱,就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理論的羅列,更是對“釋物”——即解釋和理解萬物,特彆是以萬物之理來闡釋身體——的一種深入探索。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陰陽”、“五行”、“精氣”這些概念,不僅僅作為醫學的理論,而是上升到“身體哲學”的層麵來解讀的。這本書是否會探討,陰陽的平衡如何體現在人體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上?五行的相互關係,是否被用來解釋人體髒腑器官之間的生理病理聯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的氣質和性格?而“精氣”理論,這本書又會從哪個角度去闡述?是將其視為一種生命能量,還是更具體的一種物質基礎?我希望,作者能夠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闡述這些理論是如何“形構”身體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如何影響瞭古人對於人體形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養生保健的認知和實踐。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古人關於身體的哲學思考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苦苦尋覓能夠係統解讀陰陽、五行、精氣理論如何構建身體觀的著作。《論釋物的身體哲學-陰陽、五行、精氣理論的身體形構》,這個名字本身就透露著一種深邃和嚴謹。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為我揭示,古人是如何通過一套獨特的認知框架,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身體現象聯係起來的。比如,陰陽的對立統一原則,是否體現在人體內部的寒熱、虛實、錶裏等關係上?五行的相生相剋,是否被用來解釋人體髒腑之間的生理聯係和病理傳變?“精氣”這個概念,更是我一直以來非常著迷的,它是否被視為構成生命、維持生理功能、支配心理活動的基礎物質和能量?書中是否會深入淺齣地講解,不同年齡、性彆、體質的人,其精氣的盛衰、運行是否有差異?我對作者如何將這些看似古老的理論,用現代的學術語言進行重新闡釋和論證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天人閤一”的理念,以及古人如何將人體視為一個與宇宙和諧統一的微觀模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