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莊子為核心進行當代視域的新詮釋。首先觸及形上學,筆者採海德格爾的存有論進路來詮釋;其次將存有之道落實於工夫實踐,具體分析心齋坐忘的喪我內涵,展開三重討論:實存是指齣文化習性的身心規訓,工夫則企圖轉社會為自然的身心解構,境界則關涉宇宙性的身心氣象。
另從冥契主義這一宗教性視域來檢視體道經驗,將「天地並生,萬物為一」視為冥契真理,使道傢哲學迴歸宗教經驗性。本書也從神話學和榮格心理學派的整閤角度,對道傢的神話原型象徵進行係統性的解碼與重建;又透過老莊和神話的同異關係比較,一則釐清道傢和神話間的連續與斷裂,再則分判道傢為基本教義和圓教型態,並以莊子所展示的圓教做為「當代新道傢」的哲學基型,迎嚮當代各種文化議題的挑戰。
書末便以生態倫理為例,試論當代新道傢如何迴應全球性環境危機。
作者簡介
賴錫三
颱灣宜蘭人,自然大地之子。中央大學哲學碩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暨南大學中文係助理教授,現任中正大學中文係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道傢哲學、內丹宗教學、神話學,目前對道傢的美學性與後現代性之詮釋有濃厚的興味,已發錶近三十篇期刊論文。
第一章 《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與存有論進路的指點
一、西方「形上學思考」的模式和「存在─神─邏輯學機製」
二、亞裏斯多德的「存有、實體、神學」係統
三、《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
四、《莊子》對存有論進路的指點
第二章 《莊子》工夫實踐的曆程與存有論的證悟
── 以〈齊物論〉為核心而展開
一、「齊物」論與齊「物論」的體用不二
二、「齊物」論的工夫與境界及其內部理論結構的展開
三、實存、工夫、境界的三重真實之結構與詮釋的循環
第三章 《莊子》的冥契真理觀與語言觀
一、語言是真理的牢籠還是橋樑
二、存有論層次與意識層次的相即相映之分析
三、存有、意識與語言的層次關係之詮釋
四、語言的靜默、魔力、氣氛和隱喻
第四章 《莊子》「真人」的身體觀
── 身體的「社會性」與「宇宙性」之辯證
一、實然的定性身體與工夫轉化的身體
二、實存情境中的身心處境:君臣父子的重重社會性場域
三、工夫曆程中的身心形象:文化習性下的身體符碼之解構
四、境界真實中的身心氣象:精神化的身體之宇宙嚮度
五、身體的社會性與宇宙性之辯證統閤
第五章 《莊子》精、氣、神的工夫和境界
── 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
一、從精、氣、神角度重探莊子身體觀之必要
二、形與精、氣的關係:從「場所的身體」到「流動的身體」
三、形與氣、神的關係:身體的精神化、宇宙化、形上化
四、精氣神的身體觀、心性論、工夫論、存有論之統閤關係
第六章 道傢的神話哲學之係統詮釋
── 意識的「起源、發展」與「迴歸、圓融」
一、渾沌神話與原始樂園
二、創世神話與意識起源的悲欣交集
三、黃帝四麵的文化英雄神話:意識、語言、文化的十字打開
四、黃帝與蚩尤的爭戰:從自然到人文的艱難過渡
五、道傢對文化聖王的解構和治療:
黃帝的離道、求道、得道之迴歸三部麯
六、結論:道傢的迴歸與道傢的圓融
第七章 神話、《老子》、《莊子》之「同」「異」研究
── 朝嚮「當代新道傢」的可能性
一、引論:本文的方法與企圖
二、「渾沌創世」與「鯤鵬變形」神話類型的爭議和整閤
三、道傢神話哲學的巨型模式之提齣
四、一切從此渾沌流:渾沌的兩種麵貌與評價
五、一切還歸此渾沌:道傢式迴歸與神話式迴歸的差異
六、住渾沌與不住渾沌:道傢的基本教義和道傢式的圓教
七、結論
第八章 「當代新道傢」與「深層生態學」的存有論基礎
一、「生態危機」、「文化危機」和「心靈危機」的三位一體
二、西方斷裂型文明與東方連續性文明的自然觀之差異
三、道傢存有論與深層生態學的對話
四、「當代新道傢」對「現代科技」的自由態度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幫助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一直以來,我對莊子的認知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庖丁解牛”的技藝,“莊周夢蝶”的虛實轉換,但總覺得這些故事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含義,而我卻始終未能窺其全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簡單地復述莊子的原文,而是通過一係列非常生動、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例子,來闡釋莊子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學概念。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同時也充滿智慧,他能夠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讓我仿佛置身於莊子所描繪的世界,親身去體驗那種“與道同遊”的境界。尤其是一些關於“順應自然”、“不強求”的論述,在當今社會,我們被太多的“目標”、“KPI”所裹挾,常常感到疲憊不堪,而這本書所傳達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是否可以嘗試一種更輕鬆、更自在的存在狀態。這種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睏境相結閤的解讀方式,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
评分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好奇,尤其是對莊子哲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它沒有試圖將莊子的思想“現代化”,而是以一種非常尊重原著精神的方式,去挖掘和呈現其恒久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自然”的探討,莊子所說的“自然”,並非簡單的環境保護,而是一種宇宙的運行規律,一種生命本真的狀態。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這種“自然”的智慧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麵麵,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和迷茫,恰恰是因為違背瞭這種天然的秩序。書中對“德”的闡釋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狹義的道德規範,而是指代一種內在的生命力量,一種與天地萬物和諧共存的能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活在當下”、“順其自然”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蘊藏在最簡單、最樸素的道理之中。這本書讓我對莊子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瞭新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一種古樸而又充滿現代感的結閤,仿佛預示著內容會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道傢思想情有獨鍾,但常常覺得那些古老的文字有些晦澀難懂,理解起來總是隔著一層紗。莊子,更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峰,他的思想深邃而又充滿詩意,卻又常常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到迷失。因此,當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立刻被它所承諾的“當代詮釋”所吸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盞明燈,照亮我理解莊子思想的道路,讓那些精妙絕倫的譬喻和寓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能夠在我心中激起共鳴的活潑的生命。我渴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那些關於逍遙、關於齊物、關於無為的討論,看看它們在現代社會是否依然能夠給予我們啓示,幫助我們在這個充滿喧囂和壓力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和平衡。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像我這樣渴望親近傳統文化,卻又受限於時代背景的讀者,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貼近當下生活的方式,去感受和領悟莊子思想的獨特魅力。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捧著一杯熱茶,靜靜地品讀一本老友的書信。它沒有刻意去追求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生搬硬套那些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真誠、樸素的語言,與讀者進行著一場心與心的交流。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莊子“逍遙遊”的解讀,作者沒有把“逍遙”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放浪形骸,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中蘊含的自由精神和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他通過對不同人生境遇的分析,告訴我們,真正的逍遙並非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清明和獨立,不被外界的評價和得失所左右。這種解讀,給瞭我很大的鼓舞。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感到被各種無形的力量所驅使,追求著一些並非真正需要的東西,而莊子的“逍遙”恰恰提供瞭一種掙脫束縛的可能性。書中很多關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論述,更是讓我對人生的選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明白瞭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也要懂得適時放手,順應自然。
评分坦白說,我起初對這本書的期待並不是很高,因為市麵上關於莊子的解讀很多,有些甚至流於錶麵,或者過於學術化,讓我望而卻步。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看法。它並沒有迴避莊子思想的復雜性,而是選擇瞭一種更加深入、也更加個人化的方式來呈現。作者在解讀時,仿佛是一位知己,能夠敏銳地捕捉到莊子文字中那些不易察覺的情感和意圖。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齊物論”的闡釋,作者通過分析不同的生活場景,說明瞭我們如何被固有的觀念所束縛,而莊子的思想則提供瞭一種破除藩籬的可能。讀到這些部分時,我常常會陷入沉思,迴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執念和偏見,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的不足,也指明瞭前進的方嚮。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莊子“靈光”的詮釋,它不僅僅是某種頓悟,更是一種與世界萬物融為一體的感應,一種超脫於語言和邏輯的智慧。這種對“靈光”的細膩描繪,讓我對莊子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是停留在智力層麵,而是觸及到瞭心靈深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