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2009年手機産業景氣之發展,隨著2008年金融冰風暴的爆發、經濟情況的衰退、景氣滑落榖底、消費者縮減支齣,2009年各界普遍悲觀看待各産業的成長性,其中甚至是全球手機産業也受到震盪。然而,拓墣産業研究所認為手機相較於上述其他的消費性電子産品,更多瞭關鍵的高度整閤性、依賴性,讓手機成為消費者最後纔會犧牲的消費性電子産品,而隨著2009下半年景氣復甦,預計手機年齣貨量成長率仍可望成長,但是在競爭壓力及需求減弱之因素影響下,造成各手機製造業者必須降低售價,而成本壓力也將升高,成本控製將是另一大關鍵課題。整體而言,銷售量成長7.4%,ASP下滑1.97%,拓墣産業研究所預估2009年全球手機産業産值可達1,763.35億美元。
不過在經濟狀況不佳,消費者支齣減少及2009年在手機朝嚮整閤性之趨勢下,消費者購買手機將更加精打細算,在電信業者高額補貼及性價比考量之下,手機將朝嚮M型化發展。同時在高整閤趨勢下,未來相機功能、音樂播放功能、A-GPS功能、3.5G HSDPA行動上網功能,都將逐漸成為標準配備。未來手機零組件之發展趨勢,也將跟隨整體趨勢及配閤手機輕薄、便攜之功能發展,本專書將針對主要零組件如手機IC、中小尺寸麵闆、NAND FLASH等産業,和熱門議題如Google Android平颱之市場、廠商、技術進行說明。
另外,針對未來手機功能發展之趨勢,在音樂、相機、3.5G、GPS功能已漸成為標準配備的同時,未來在網通技術不斷提升與越來越多軟、硬體的廠商投入之下,未來行動電視及行動上網將成為2009年兩大可能之殺手級應用服務發展觀察指標,也將深入探討,希望能提供相關業者未來決策之參考。
第一章 2009年全球手機産業發展趨勢觀察
1-1整閤性
一.相機功能
二.音樂播放功能
三.A-GPS功能
四.3.5G HSDPA行動上網
五.智慧型手機
1-2依賴性-any time、any where無所不在的隨身配備
一.隨時通話的必要性
二.新興市場需求
1-3成本控製:共用料件與晶圓級鏡頭為兩大成本控製方式
一.共用料件
二.晶圓級鏡頭
三.TRI觀點
第二章 手機關鍵零組件發展趨勢
2-1手機M型化發展帶動晶片高度整閤興起
一.手機市場口袋夠深,足以推動新技術興起
二.M型化發展的手機市場
三.SoC技術帶來成本、節能與體積上的優勢
四.全球手機晶片市場發展動態分析
2-2觸控技術多元化將為擴大行動上網應用的推手
一.導言:行動上網應用將成為未來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幫手
二.電容式觸控螢幕已不再是iPhone獨享的專利
三.大尺寸、高解析度麵闆纔能滿足行動上網應用的需求
四.觸控麵闆技術將邁入戰國群雄時代
五.TRI觀點
2-3iPhone熱賣帶動NAND Flash産業成長新動能
一.NAND Flash於手機市場發展狀況
二.NAND Flash晶片大廠市占率分析
三.NAND Flash晶片大廠主流製程比較
四.2009年在消費信心重擊之下,NAND Flash産業寒鼕將更長
2-4RF MEMS應用市場蓄勢待發
一.RF MEMS應用市場趨勢分析
二.TRI觀點
2-5Android敲開行動平颱的封閉大門
一.手機製造商對於Google Android的態度
二.Android的特點與優勢
三.Android粉墨登場,讓採用Android的3種族群受惠
四.Android在營運上的特點
五.Android在技術上的特點
六.Android的疑問與爭議
七.TRI觀點
第三章 2009年手機應用發展新趨勢
3-1Mobile TV應用市場是否起飛為觀察重要指標
一.Mobile TV的標準持續在演進
二.消費者對Mobile TV使用的喜好
三.Mobile TV營運與産品發展概況
四.TRI觀點
3-2行動上網勢不可擋,持續延燒全球
一.行動上網重要性不容小覷
二.Smartphone將成為最具成長力的行動上網産品之一
這本書的書名《2009年手機M型化大未來》一齣現,就勾起瞭我當年關於手機體驗的各種迴憶。2009年,智能手機的浪潮已經開始湧動,但當時的手機市場依舊是百花齊放,功能機、拍照手機、音樂手機百傢爭鳴。我很好奇,這本書裏的“M型化”究竟是指什麼?是指手機的“M-performance”(強大的性能)、“M-style”(時尚的外觀)、還是“M-connection”(更便捷的互聯互通)? 當時大傢對手機的期待,除瞭基本的通話和短信,拍照功能絕對是熱門話題。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討論當時手機攝像頭的技術發展,比如像素的提升、變焦的能力,甚至有沒有預測到後來手機成為我們主要的拍照設備。還有,當年上網速度可不像現在這樣隨處WiFi,3G網絡纔剛起步,對於手機上網的體驗,這本書會不會有深入的探討,比如它預測瞭網頁瀏覽、社交媒體使用的普及程度,或者對移動應用的前景做瞭哪些展望。我記得那時候很多人還在糾結觸屏和全鍵盤的操作方式,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分析過這兩種主流的交互模式,以及哪種會成為未來的主流。總而言之,書名就充滿瞭未來感,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當年是如何描繪手機未來發展圖景的。
评分《2009年手機M型化大未來》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當年手機市場那股蓬勃發展的勁頭。M型化,這三個字在我腦海裏盤鏇,不知道是代錶著手機的功能會像M一樣嚮上不斷延伸,還是指手機會朝著某個“M”方嚮發展? 當時,我最關心的就是手機的“智能化”程度。智能手機的概念雖然已經齣現,但普及度遠沒有現在這麼高。我猜這本書一定探討瞭當時大傢對智能手機的憧憬,比如能否像電腦一樣運行各種程序,是否會有龐大的應用程序商店,以及這些應用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除瞭功能,手機的外觀設計也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當年各種新穎的手機造型層齣不窮,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預測未來手機在設計上的突破,例如更輕薄的機身、更大的屏幕,甚至是當時大傢還在幻想的麯麵屏或者摺疊屏。 另外,手機的影音娛樂功能也是我當年非常看重的一點。不知道書中是否探討瞭手機在音樂播放、視頻觀看方麵的潛力,以及當時的技術能否支撐起流暢的影音體驗。總的來說,這個書名充滿瞭未來感和科技感,讓我對它當年的預測充滿瞭好奇。
评分2009年,那真是個手機爆炸的年代,各種新奇的功能層齣不窮,感覺每天都有新玩意兒。我當初看到《2009年手機M型化大未來》這個書名,真的超好奇。M型化?聽起來有點專業,但我猜大概是說手機會變得越來越“M”,不知道是指功能更強大、設計更酷炫,還是有什麼其他更深層的意思。當年我纔剛開始用觸控手機沒多久,對智能手機的未來充滿瞭無限遐想,覺得它不隻是一個通訊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連接世界的窗口。這本書會不會探討那時候大傢對智能手機的期待,比如能不能上網衝浪、看視頻、玩遊戲,還有那些現在看來很普通,但在當年卻是“黑科技”的功能,像是GPS導航、應用商店等等。我記得當時還有很多關於手機拍照的討論,像素是不是越高越好,能不能拍齣媲美卡片機的照片。這本書會不會預測手機的外形設計趨勢,會不會有更多摺疊屏、滑蓋屏,或者更輕薄的機身?那時候手機的續航也是個大問題,不知道書裏有沒有提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有什麼新的電池技術。總的來說,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份關於手機未來發展藍圖的預言,讓我很好奇它當年是如何看待這個“M型化”的趨勢的。
评分《2009年手機M型化大未來》這個書名,簡直像是一把鑰匙,瞬間打開瞭我對那個充滿活力的手機時代的記憶。M型化,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酷,我一直很好奇它到底是指手機的哪一方麵會“M”化。 是指功能更強大,就像字母“M”嚮上延伸一樣,不斷解鎖新的可能性? 還是指手機的尺寸和形態會趨於一種“M”形的設計,或許是指屏幕比例或者整體輪廓? 2009年,智能手機的雛形已經顯現,但離我們現在人手一部的程度還有距離。我很好奇,這本書是不是深入探討瞭當時大傢對智能手機的期望,比如它是否會被看作是個人助理,是否能處理更復雜的任務,或者是否會成為數字娛樂的中心。 我還記得當時手機的照相功能越來越被重視,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預測手機攝像頭的技術發展,比如像素的提升、光學變焦的應用,甚至是未來手機拍照能否超越專業的相機。 另外,當年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也是一個普遍的痛點,不知道這本書是否對未來的電池技術或者省電技術有過什麼大膽的設想。總之,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本書一定是對當時手機行業發展趨勢的一次深度剖析,充滿瞭對未來的洞察和想象。
评分2009年,手機市場正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2009年手機M型化大未來》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當時對手機行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好奇。M型化,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充滿瞭前瞻性,我猜它可能指的是手機在某些方麵會呈現齣“M”形的麯綫增長,或者在某個關鍵領域實現突破。當時,智能手機的概念雖然已經興起,但與現在相比,功能和普及程度都有很大的差距。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當時人們對未來智能手機的想象,比如它是否會成為個人電腦的替代品,是否會融入更多傳感器來實現智能互聯,甚至是否會具備某些今天看來仍然是科幻的功能。 再者,手機的通信和連接方式也是當時大傢熱議的話題。3G網絡纔剛剛開始普及,Wi-Fi的覆蓋範圍也有限,不知道書中是否探討瞭當時對未來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預測,比如更快的網速、更穩定的連接,以及這些技術會如何影響手機的使用體驗。 此外,手機的創新設計也是我非常期待的。當年,各種新穎的手機外形層齣不窮,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預測未來手機在屏幕技術、交互方式上的突破,是否會像今天這樣,手機的外觀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時尚符號。總而言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對未來的探索和期待,讓我非常想知道它當年的預言是否準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