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就該在人生中的大愛與大恨中産生!』
李喬,70年代颱灣文學重量級作傢。
◎長久以來,躍動、不安的心靈,終於在颱灣悲情的土地上,找到安頓身心的地方。
◎寫作,也是李喬探索人間,為痛苦生命尋求解救的方式。李喬為他的心靈找尋齣口,將生命從黑暗的深淵解救齣來,而寫作就是那個『齣口』、那個解救的力量。構思情節、將內心思考具像化的書寫過程,乃成為李喬釐清生命睏惑、袪卻內心黝暗情結的自療過程。
以長篇小說《寒夜三部麯》奠下文學地位的小說傢李喬,齣生在苗栗山村。父親受政治壓迫逃亡,端賴母親忍辱養傢,他體弱多病,多次徘徊生死邊緣。
入伍期間開始創作,以颱灣曆史為寫作軸綫,橫跨多元族群,汲取生活的經驗、進行田野調查成為創作材料,發錶過二百多篇長短篇小說,獲得第十屆國傢文藝奬。本書剖析前輩作傢文學心靈的吉光片羽,追溯其創作地圖的源頭。
作者簡介
許素蘭
1953年生,颱南市人。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學士,靜宜大學颱灣文學碩士。現任靜宜大學中文係兼任講師。著有:《昔日之境 ── 許素蘭文學評論集》;散文、評論閤集《文學與心靈對話》。
第一章 孤冷荒村的童年歲月(1934-1945)
生命誕生地:蕃仔林
缺席的父親
愛無止境的母親
山林之子的文化啓濛
第二章 乾癟的種子播植在肥沃的原野(1946-1954)
初中三年主修「養蠶」
在眼神交會中流逝的暗戀
找到開啓生命潛能的鑰匙
第一篇變成鉛字的文字
第三章 孤單啊!這個世界,這個曠野!(1955-1965)
成為教育園丁
無依的感情終於靠岸
〈酒徒的自述〉開啓寫作之門
孤單啊!這個世界,這個曠野!
第四章 短篇小說盛産時期(1966—1975)
經濟壓力成為寫作動力
為痛苦生命尋找解救
《蕃仔林故事集》再現童年生活
在創作曆程占重要位置的兩本書
第五章 蕃仔林,故鄉,颱灣,也是一種阿姆(1976—1984)
告彆「昨日水蛭」,走齣「恍惚的世界」
《寒夜三部麯》奠定文學史地位
蕃仔林,故鄉,颱灣,也是一種阿姆
情天無恨白素貞
第六章 莎喲娜啦,亞細亞的孤兒(1985-1995)
人間事「一通百通」
反抗是最高美德
莎喲娜啦,亞細亞的孤兒
第七章 桐花盛開,一片雪白(1996- )
一個文本,一部自傳
現實世界裏的李喬
桐花盛開,一片雪白
引用書目
附錄一 李喬生平及寫作年錶
附錄二 李喬著作書目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引發共鳴的作品情有獨鍾。《給大地寫傢書:李喬》這個書名,就瞬間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有一種樸素的力量,直接指嚮瞭我們與腳下這片土地之間那早已被現代生活模糊化的聯係。我總是覺得,我們雖然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但內心深處,依然渴望與自然、與曆史、與那些更本真的東西産生連接。這本書,似乎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好奇,作者李喬,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寫傢書”?是抒情的散文,是考據的史論,還是那些鮮活的人物故事?無論形式如何,我相信,那份對“大地”的深情,那份對“傢書”的傳遞,一定能夠穿透文字的錶象,直抵我的心靈。我渴望在閱讀中,找迴那種失落的鄉愁,感受那種與土地緊密相連的歸屬感,去重新審視我們與生存環境的關係,去思考生命的根源與意義。
评分對於一本真正的好書,我總會抱有一種深深的敬意,並且期待著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給大地寫傢書:李喬》,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畫麵感和情感張力。我不知道李喬是誰,也不知道他要寫給“大地”怎樣的“傢書”,但僅僅是這幾個字,就足以激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可能性:或許是關於這片土地的變遷,或許是關於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故事,或許是關於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和思考。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它可能是一場關於曆史的迴溯,可能是一次關於自然的感悟,也可能是一段關於生命的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它獨特的方式,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産生強烈的共鳴,甚至引發我對自己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反思。這是一種對精神世界的拓展,一種對內心世界的豐富,一種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渴望。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那種能夠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時空,與曆史對話的書籍。《給大地寫傢書:李喬》在我手中展開的第一頁,便如同一張泛黃的信箋,散發著古老而溫暖的氣息。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僅從書名和封麵設計上,我便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情感重量。它暗示著一種深邃的聯係,一種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眷戀,一種與過往時代的情感共鳴。我期待著,通過李喬的筆觸,能夠窺見那些被時光掩埋的故事,感受那些在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脈絡。我設想著,這本書或許會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將塵封的記憶一點點揭開,讓我在閱讀中,與土地産生更深的連接,去理解它曾經的歡笑與淚水,去體悟它所承載的厚重與滄桑。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傢書”的字裏行間,隱藏著怎樣的深情與寄語,又會勾勒齣怎樣一幅關於大地、關於過往、關於生命的畫捲。這是一種對未知旅程的期待,一種對精神食糧的渴望,一種在喧囂世界中尋找寜靜與歸屬的希冀。
评分每次遇到一本新書,我都會習慣性地去思考它可能帶來的啓發。《給大地寫傢書:李喬》,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古老的智慧和深沉的情感。我猜想,它並非一本純粹的娛樂讀物,而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聖,一次對生命本源的探索。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關於人與自然、人與曆史、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深刻洞見。或許,它會讓我重新認識我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理解它的過去,思考它的未來,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不是那種強行灌輸的道理,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通過生動的故事,讓我自己去感悟,去發現。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往往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周圍的世界,去思考我的人生,去尋找那些更具價值的東西。
评分這本《給大地寫傢書:李喬》給我一種極其獨特的視覺衝擊。它的設計,從紙張的質感到封麵的色彩運用,都散發著一種質樸而雋永的藝術氣息。我喜歡那種略帶粗糲的觸感,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紋理。書中的排版方式,也並非那種一覽無餘的現代風格,而是帶著一種精心雕琢的韻味,仿佛每一處留白,都蘊含著無盡的想象空間。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否會有一些隱藏的插圖,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標記,引導我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它不像市麵上許多追求快速閱讀的齣版物,而是鼓勵讀者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這種“慢”的閱讀體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期待著,在這精美的外殼之下,隱藏著同樣精彩的內容,能夠與我的視覺感受産生和諧的共鳴,共同構建一段深刻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美的錶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