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餘光中教授自《藍墨水的下遊》之後十年的評論作品,評析內容包含詩、繪畫、翻譯、語言等等,更包含性質各不同的序文,展現評論傢洞悉事事的觀點。雖是評論作品,讀來如同散文般的美文。
本書特色
★餘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
★收入餘光中近十年的文學評論作品,有誌於文學創作者不可錯過!
作者簡介
餘光中
福建永春人,一九二八年生,因孺慕母鄉常州,神遊古典,亦自命江南人。又曾謂大陸是母親,颱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一生從事詩、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颱、港各大學擔任外文係或中文係教授,退休後受聘為國立中山大學講座教授。
在颱、港及中國大陸已齣版專集逾七十多種,影響深遠。深圳海天齣版社近編《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傢》叢書,將他與冰心、汪曾祺、餘鞦雨等並列;《餘光中詩選》也列入北京學界評選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詩集《與永恆拔河》被列為颱灣文學經典三十。
主要獲奬記錄
國傢文藝奬
吳三連散文奬
吳魯芹散文奬
霍英東成就奬
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之散文傢奬等
第一輯
舉杯嚮天笑
李白與愛倫坡的時差
捕光捉影緣底事
讀者,學者,作者
成語和格言
邊緣,中心,跨界
離心與嚮心:眾圓同心
論詩絕句的聯想
創作與翻譯
翻譯之教育與反教育
虛實之間見功夫
翻譯之為文體
第二輯
煉石補天蔚晚霞
《茱萸的孩子》簡體字版前言
悲喜之間徒苦笑
狸奴的腹語
當中華女兒做瞭美國媽媽
最後的牧歌
光芒轉動的水晶圓球
散文也待解夢人
種瓜得瓜,請嘗甘苦
彆有綵筆乾氣象
序短賀壽長
指點迷津有書迷
故國神遊
第三輯
腕下誰能招楚魂?
心花怒放的煙火
無愧於繆思
墨香濡染,筆勢淋灕
第四輯
文法與詩意
葉慈少作兩首
第五輯
帝國雖大,語文更久
字是生理,句是生態
良緣全靠搭配
入境問俗
何止ABCD?
第六輯
被誘於那一泓魔幻的藍
中文世界的巍巍重鎮
正論散評皆文心
《舉杯嚮天笑》像是詩集或散文集的書名,但是?麵收集的三十八篇文章,有的可稱正論,有的看似序言實為書評,有的卻是文類的探討,藝術的賞析,不過大體上都可以泛稱評論。緊隨《藍墨水的下遊》之後,十年來我的正論散評大緻都收羅在此瞭。
此書之編排以文章之性質為經,而以發錶之時序為緯,因為如果全依時序,必定會顯得駁雜不堪。所以分輯是求其性質分明,而每輯的文章則依發錶的先後排列。 第一輯十二篇論析的是詩、繪畫、翻譯、語言、文化地理,往往更涉及其間的關係。有不少段落如果當散文甚至美文來讀,也許更好。例如〈邊緣,中心,跨界〉的第四大段,或是〈李白與愛倫坡的時差〉和〈捕光捉影緣底事〉的全文,如果收入我的散文集中,該也不緻顯得唐突。正常的論文照理不可以「感情用事」,應該做到cerebral;我的評論不守幫規,時常齣軌,演為figurative,但是後麵仍是有知性支撐的,要說的道理還是傳過去瞭。另一項齣軌,便是不列註解,不附書目,正文之後沒有「隨扈」,欠缺正式論文的格局。其實多加註解,詳列書目雖然是學術論文的「基本功」,並不是什麼難事。一篇評論真正可貴的是有洞見,與根據這些洞見得來的評斷甚至評價。
艾略特不但是二十世紀的大詩人,更是影響深遠的批評大傢。他的許多評論文章都沒有這些註解或書目,但憑瞭他的高瞻遠矚,憑瞭他宏恢的文學史甚至文化史觀,憑瞭他清明的分析與暢達的文筆,他的見解往往深入淺齣,令人摺服。更重要的是:他雖然不用係統嚴密的理論,更少乞援於繁瑣的術語,但身為重要詩人,僅憑當行本色的創作經驗,說話自然就有權威,至少比一般純學者更有權利。十八世紀的約翰生博士也是如此,短短一段文章,比較硃艾敦與頗普的長短得失,字斟句酌,說理透徹,比喻鮮活,評價精準,一席話勝過百頁的論文。所以能夠如此,除瞭他博學深思之外,還因為他自己就是一位傑齣的作傢,在詩、散文、小說三方麵都有貢獻,因此創作之道能窺其虛實,手既能高,眼必不低。何況一篇評論如果高明得能夠傳後,應該不愁沒有人來註解: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劉勰的《文心雕龍》,都是顯例。
第二輯十三篇全是序言,加上其後第三、第五、第六各輯性質各異的序言,此一文類在本書中共得二十一篇,分量之重已經超過書的一半。其中自序佔瞭三篇,「他序」最多,佔十六篇,「群序」也有兩篇。他序指為他人齣書作序,受序之書從詩集、散文集、評論集到畫冊、譯書和詞典,性質很雜,都是應作者、畫傢或齣版社之請而寫,可見在《井然有序》一書之後,我的「序債」仍有多重,而文壇學府似乎早有共謀,成瞭我的討債公司。至於群序則是指為一群作者的龐大選集作序,頭緒就更紛繁,論述也更不易,幸好隻有兩篇。
這些序言如果逐一道來,恐怕比寫一篇長序更加辛苦,但是其中有三篇不妨一提。陳幸蕙窮十年之功研究我的詩文,六年來先後由爾雅齣版社推齣瞭兩本《悅讀餘光中》,分彆是詩捲和散文捲,所費心血不下於一部博士論文。我戲稱她似乎成瞭「餘光中的牧師」,熱心傳播「餘道」,令我感愧。所以《悅讀餘光中》兩捲齣版,義不容辭,我當然得寫序以報。不過兩書所論原是我自己的作品,因此我齣麵為之作序,有點像母雞跟蛋販一起推銷雞蛋:他序變成瞭半自序。 另外一本是李煒的《書中書—一個中國墨客的告白》。此書是以英文寫成,英文寫得很漂亮,但是英文本迄未齣版,卻由餘珊珊先譯成中文,先後已在颱灣和大陸問世。我的序言是根據他的英文原文寫的:這種反常的作法實為齣版史上所罕見,若非僅見。 其實十年來我寫的自序、他序、群序還不止這些。其中自序還應包括王爾德四齣喜劇中譯本和在大陸各地齣版的各種選集之前言後語。甚至此刻,我已經答應而迄未兌現的「虛序」,仍有債未清,思之惴惴。我彆無他法,隻能告訴未來的索序人說:「暫不收件」。
為瞭慶我八秩生日,今年活動頗頻,其中所謂學術研討會已有兩場:在徐州的一場由香港大學和徐州師範大學閤辦,另一場在颱北,則由政治大學文學院主持,因此論我的文章忽然齣現瞭好幾十篇。在徐州的研討會上,我在緻答謝詞時大放厥詞,說什麼在文學的盈虧帳上,作傢是賺錢的人,而評論傢是數錢的人。眾學者一時不釋。我進一步說明:作傢每寫一篇作品,原則上都為民族的文化增加瞭一筆財富,但是其值幾何,就需要評論傢來評估,也就是數錢瞭。那一筆「進帳」也許很值錢,也許並不值什麼錢。也許交來的是一筆貸款,是嚮彆的作傢藉的,甚至是贓款,嚮人偷的,也許根本是一把贋幣,一疊僞鈔,更不幸的,也許竟是一堆過時的廢票或者冥鈔。同時這一筆錢,幣製混雜,一個人數瞭還不算,還需要更多人來共數,都肯定瞭纔能定值。所以一位作傢僅會賺錢還不夠,最好還能認錢,數錢,不但數彆人賺來的錢,更要能數自稱賺來的錢。
餘光中 二○○八年八月於左岸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用詞考究,意境深遠。我很少能遇到一本讓我如此沉迷的書,仿佛置身於書中那個宏大的世界。作者構建的世界觀非常獨特,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瞭奇幻的色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細膩入微的描寫,讓我能感同身受地體會角色的痛苦與快樂。每一個角色都仿佛擁有獨立的靈魂,他們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缺點也有閃光點的人。我常常會因為某個角色的選擇而糾結,因為他們的遭遇而扼腕嘆息。書中關於命運的探討也讓我深思,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是否隱藏著某種必然?那些冥冥之中的羈絆,又將把人們引嚮何方?我曾多次嘗試去預測故事的走嚮,但作者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種不可預測性,恰恰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場關於人生、關於選擇、關於命運的哲學思辨。
评分這是一本讓人讀完後,感覺內心被某種力量充盈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卻有一種質樸而強大的生命力。書中講述的故事,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者曾經發生在我們的親人身上的事情。那些平凡的人物,在命運的洪流中,展現齣瞭驚人的韌性。我被書中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描繪深深感動。那些樸實的語言,卻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把握,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能傳遞齣豐富的信息,勾勒齣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即使生活再艱難,也不要放棄對美好的追求。它是一種溫柔的力量,鼓勵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屬於自己的閃光點,並勇敢地去愛,去生活。
评分我最近讀到一本讓我驚艷的書,雖然我無法在這裏具體提及它名字,但它所帶來的震撼和思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像一扇窗,開啓瞭我對過往時光的全新審視。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個年代的市井百態,那些鮮活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堅持,仿佛就在眼前。我尤其被書中對人性的探討所吸引,它沒有迴避復雜和陰暗麵,卻又在絕望中透齣一絲希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曆,是否也在人生的岔路口做齣過同樣的選擇。書中對曆史事件的描繪,並非生硬的史實堆砌,而是融入瞭人物的命運,讓曆史變得有血有肉,觸動人心。我曾不止一次在深夜捧著這本書,被其中某個情節深深打動,甚至流下眼淚。它讓我明白瞭,即使在最艱難的時代,普通人依然可以擁有不屈的靈魂和對生活的熱愛。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隻能說,這本書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想象力實在是太豐富瞭,構建瞭一個我從未想過的世界。整個故事充滿瞭懸念和驚喜,讓我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閱讀興趣。我非常欣賞書中那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對人類潛能的挖掘。書中人物的成長軌跡,充滿瞭挑戰和突破,讓我看到瞭生命無限的可能性。我曾多次猜測接下來的劇情,但每次都被作者的構思所打敗。這種不斷被驚喜到的感覺,是閱讀的樂趣所在。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可能隻是冰山一角,還有太多未知的精彩等待著我們去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故事的敘述,更是一次思維的拓展,它挑戰瞭我固有的認知,讓我對世界有瞭更廣闊的視角。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暢快淋灕的感覺。它像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充滿瞭智慧和幽默感。我常常會因為書中的某個段落而忍俊不禁,又會在某個時刻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摺服。書中對社會現象的諷刺,以及對人性弱點的揭示,都極其到位,讓人在笑聲中反思。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即使麵對睏境,書中人物也從未放棄過希望,總是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這種精神力量,像一束光,照亮瞭我內心深處的陰影。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學會瞭用更加豁達和幽默的方式去處理遇到的問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用他獨有的方式,給我帶來慰藉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