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i
第一章傳譯與逐步口譯
一、傳譯的發展………………………………2
二、傳譯的型式………………………………5
第二章逐步口譯的本質
一、溝通的本質………………………………10
二、口譯員──文化間的溝通者…………12
三、講者、譯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14
第三章逐步口譯的過程
一、逐步口譯的階段………………………18
二、聽………………………………………20
三、注意力……………………………………22
四、分析與理解………………………………29
五、記憶……………………………………31
六、錶達……………………………………36
第四章逐步口譯的筆記
一、逐步口譯筆記的特色……………………44
二、筆記記什麼………………………………44
三、筆記記多少……………………………49
四、用什麼語言記…………………………51
五、紙張空間的利用…………………………52
六、記號的使用………………………………60
七、時態和單復數…………………………69
八、連詞……………………………………70
九、可伸可縮的筆記…………………………71
十、數字………………………………………72
十一、專有名詞……………………………78
十二、筆記的教學……………………………80
第五章逐步口譯筆記問題解析
一、分析對象………………………………84
二、選材……………………………………84
三、記下的東西選擇不當…………………86
四、處理原文的睏難………………………92
五、忽視連詞………………………………97
六、縱寫式與內縮式使用不當……………103
七、反應原文語或擇文語的結構…………101
八、分隔法使用不當………………………110
九、重疊法的應用…………………………111
第六章逐步口譯筆記示範
一、演講原文聽寫稿………………………114
二、演講的逐步口譯筆記…………………123
結論……………………………………………139
參考書目………………………………………141
附錄
一、Transitionfrompreparatoryexercisestoconsecutiveinterpretation:principlesandtechniques………………146
二、口譯教學與外語教學…………………172
三、從描述翻譯學到建構主義:口譯研究與
教學的新思維…………………………192
自序
距離1993年這本書由輔大齣版社初次齣版,已有十五年。這期間不少人嚮我本人、輔大齣版社,以及書林齣版公司詢問這本書再版的情形。後來由於我赴美攻讀博士學位,改寫這本書的事就暫擱一旁。
四年多前,書林的蘇先生約我談這本書再版的事。當時雖然已著手進行改寫工作,卻又因為忙於翻譯人纔考試的研究計畫,以及赴美定居等公私事務,改寫工作又告停擺。去年年底,我返颱參加研討會,書林兩位蘇先生再度邀我討論這本書的前途。當時坐在書林位於公館鬧中取靜的辦公室裏,麵對二蘇,我感覺我們三人的共識不言而喻:現在不積極行動,這本書再版可能又是遙遙無期。於是我們決定先以初版為藍本,修改一些用語措詞,替換重新改寫過的第一章,並附上我談口譯教學的相關文章。這期間我將繼續逐章改寫,為將來全新的版本作準備。
當天下午走齣書林的辦公室,心中輕鬆無比,應該是我去年得到最好的心理治療。這本書初次齣版後被我棄置不顧十五年餘,終將重見天日,雖然一時還沒能盡善盡美,但是對於曾經讀過它的讀者們,或是企盼這類書籍的學子們來說,應該還是相當高興的吧。
最後,感謝書林的體諒和耐心,容忍我耗磨瞭這麼些年。也謝謝兩位蘇先生給我的專業建議,促成這本書的再刷,為全新版本立下根基。
劉敏華
2008年6月
《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但又對口譯充滿興趣的人來說,簡直是一份“量身定製”的寶藏。作者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口譯的復雜技巧一一呈現。他強調“逐步”的重要性,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精密的橋梁,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齣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語感培養”的章節。作者並不是讓你死記硬背單詞,而是引導你去體會不同語言的“韻味”和“節奏”,從而在口譯時能夠更加自然和流暢。 而“筆記”的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口譯的“幕後英雄”。作者非常詳細地講解瞭,如何通過筆記來“輔助記憶”,“梳理思路”,甚至“預見問題”。他提到的“結構性筆記”和“關鍵詞筆記”相結閤的方法,讓我眼前一亮。我嘗試著去運用,發現在聽取復雜信息時,自己能夠更清晰地把握主乾,並且在輸齣時也更加有條理。這本書讓我明白,口譯的成功,離不開紮實的基礎和精妙的技巧。
评分我一直認為,口譯是一項需要“天賦”的技能,但《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努力”和“方法”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作者以極其耐心和細緻的方式,將口譯的每一個環節都分解開來,並且提供瞭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聽力預判”的技巧。作者並不是簡單地說要“認真聽”,而是教我們如何通過一些綫索,比如提問者的問題、發言者的語氣、演講的結構等等,來預判接下來的內容,從而提前做好準備。 而“筆記”這個部分,更是讓我驚嘆於其精妙之處。我之前對筆記的理解非常片麵,隻知道記錄個彆詞語。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口譯筆記是一種高度濃縮的“思維圖譜”,它能夠幫助我們快速迴顧信息,並且保持思路的連貫性。作者介紹的各種符號、圖示的運用,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口譯場景來設計筆記的“可視化”程度,都讓我覺得耳目一新。我嘗試著去練習,發現自己在大段講話時,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記,而是能夠有條理地抓住重點。
评分我一直覺得,口譯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一種將思想的火花在不同語言之間傳遞的藝術。《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恰恰讓我感受到瞭這種藝術的魅力,並且教會瞭我如何去“雕琢”這門藝術。作者在開篇就強調,口譯的核心在於“理解”,而“筆記”則是實現這種理解並將其準確傳達齣去的“工具”。他沒有上來就灌輸復雜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將我帶入瞭真實的口譯現場。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信號詞”和“邏輯連接詞”在筆記中的運用。作者詳細地講解瞭如何通過標記這些詞語,來把握講話者的邏輯脈絡,預測接下來的內容,從而更加從容地進行口譯。這對於我這種容易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嚮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嘗試著在自己聽力練習時運用這些技巧,發現自己不僅聽得更仔細瞭,而且在復述時也更加有條理,信息的遺漏率也大大降低。
评分接觸《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係統性的思維升級。我之前對口譯的理解,僅限於“會兩種語言就能做”。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口譯,需要的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種快速的思維轉換能力。作者在書中提齣的“信息解碼”和“信息編碼”的概念,讓我對口譯過程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將聽力理解的過程比作“解碼”,而將語言輸齣的過程比作“編碼”,並且詳細地講解瞭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挑戰,以及如何剋服這些挑戰。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筆記”的講解,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如此細緻和係統的方法。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記什麼,而是告訴你“怎麼記”纔能最高效地服務於口譯。作者引入的各種速記符號和縮略詞的運用,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講座主題和口譯場景來調整筆記策略,都讓我大開眼界。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進行練習,發現自己在大段的聽力材料麵前,不再感到手足無措,而是能夠抓住重點,並且在後續的復述中更加準確和流暢。
评分拿到《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但事實證明,我錯瞭。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口譯這個看似高深的技能,拆解成瞭一係列可以理解和掌握的步驟。作者並沒有迴避口譯中的難點,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每一個挑戰,並且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聽力策略”的講解,它不僅僅是讓你“聽”,而是教你如何“聽齣門道”,如何捕捉言語中的潛颱詞,如何理解說話人的真實意圖。 而“筆記”的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口譯員的“另一雙眼睛”。作者通過大量的範例,展示瞭口譯筆記是如何幫助口譯員“整理思緒”、“輔助記憶”,並且在關鍵時刻“捕捉遺漏”。他提齣的“信息可視化”的筆記方法,讓我覺得非常實用。通過簡單的符號和圖示,我能夠將復雜的聽覺信息轉化為視覺化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記憶和處理。這本書,讓我對口譯這個職業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有期待也有點忐忑的。畢竟“口譯”和“筆記”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高深的技巧和需要大量練習纔能掌握的硬功夫。翻開書的第一頁,撲麵而來的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作者以一種非常親切、循序漸進的方式,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手把手地將我引入口譯的世界。他沒有上來就拋齣一大堆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聽”開始講起,如何捕捉信息,如何區分主次,如何識彆說話人的意圖。這讓我這個之前對口譯一竅不通的人,也覺得門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在講到“逐步口譯”這個核心概念時,並沒有簡單地描述過程,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細緻地剖析瞭每一個環節。從聽懂原文,到在腦海中進行信息重組,再到最終用目標語言流暢地錶達齣來,每一個步驟都拆解得極其清晰。作者還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比如將口譯過程比作“信息的中轉站”或者“語言的橋梁”,這些比喻非常形象,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書中提供的練習題也非常有針對性,並不是那種韆篇一律的套路,而是涵蓋瞭各種場景,從商務談判到學術講座,從日常對話到技術交流,讓我覺得學到的知識能夠立刻派上用場,而不是紙上談兵。
评分《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把開啓口譯“智慧之門”的鑰匙。我之前一直以為口譯就是“翻譯”的口頭版本,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口譯更是一種“瞬間思考”和“臨場應變”的綜閤能力。作者在書中對於“信息壓縮”和“信息重組”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他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口譯員是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大量的原始信息進行篩選、提煉、概括,並且用目標語言重新組織起來的。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語境化筆記”的講解。作者強調,筆記不是孤立的符號堆砌,而是需要結閤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和運用。他舉瞭很多例子,說明同一個符號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能代錶著不同的含義,口譯員需要根據整體的語境來做齣判斷。這讓我意識到,口譯筆記的本質,是口譯員與聽眾之間的一種“默契”的溝通方式,它能夠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我所傳達的信息。
评分這本書,我必須說,它觸及瞭口譯學習中一個常常被忽視,但又至關重要的環節——“筆記”。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口譯的難點主要在於語言本身,在於對兩種語言的熟練掌握。然而,《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高效的筆記方法,是口譯員能否準確、流暢地完成任務的關鍵“助推器”。作者在書中不僅僅介紹瞭基礎的筆記符號,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地講解瞭如何根據不同的講話者、不同的語速、不同的主題來靈活運用筆記技巧。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動態筆記”的論述。他不是教你死記硬背一套符號係統,而是強調筆記的“流動性”和“適應性”。他舉瞭大量的例子,展示瞭同一個信息,在不同的語境下,口譯員會如何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筆記方式。這讓我意識到,筆記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口譯員在進行信息處理和輸齣過程中的一個“思維外化”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為何會卡頓,為何會遺漏信息,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去改進。
评分我之前一直以為口譯就是把一種語言變成另一種語言,但讀完《逐步口譯與筆記》之後,我纔意識到,口譯的精髓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門關於“理解”和“轉述”的藝術。作者在書中花瞭很大的篇幅來強調“理解”的重要性,並且詳細地闡述瞭如何通過傾聽、分析、預測等多種方式來深入理解原文的含義,包括言外之意、文化背景等等。這一點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因為我常常在實際交流中因為隻關注字麵意思而忽略瞭更深層次的溝通。 而“筆記”這個部分,更是讓我驚喜。我一直以為口譯筆記隻是簡單地記錄一些關鍵詞,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介紹的筆記方法,完全是為口譯量身定製的,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對信息的梳理、提煉和預判。我學到瞭如何使用符號、縮略語,如何根據語境快速標記關鍵信息,以及如何通過筆記來輔助記憶和組織思路。書中還分享瞭一些自己獨特的筆記技巧,這些技巧既實用又靈活,我嘗試著用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發現效率確實提升瞭不少。
评分《逐步口譯與筆記》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在口譯學習道路上遇到的一個“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我之前在參加一些國際會議的同傳誌願服務時,常常會因為聽不清、跟不上而感到非常沮喪。這本書就像及時雨,它係統地解答瞭我一直以來存在的睏惑。作者在講解“逐步口譯”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實戰案例,模擬瞭真實的口譯場景,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口譯的難點和技巧。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信息記憶與提取”的部分。口譯員需要在大腦中同時處理多條信息,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準確地提取所需信息。作者在這方麵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記憶輔助技巧,包括如何利用邏輯聯想、空間記憶等方法來增強記憶力。我按照書中的方法進行練習,發現自己的短期記憶能力有瞭明顯的提升,這對於口譯工作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