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知道生命的可貴,進而能夠尊重自己與彆人的生命。從對生命緣起的尊敬,到對生命維護的堅持,再經過對生命成長的努力,終至對生命意義的發揚,這就是生命教育的內涵。其實,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教學方法與教材內容和一般教育無異,隻是在「生命經營」這一塊更為深化與重視而已。本書由一群在生命教育領域鑽研與教學多年的學者和教師共同寫成,目的在幫助教師與關心子女幸福的傢長,能感到無憾與欣慰。
作者簡介
何福田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係學士、碩士、博士
現職: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
吳榮鎮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博士
現職:大仁科技大學應用外語係助理教授
鄭石岩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係碩士、美國奧亥俄大學研究
現職:心理學傢、作傢
孫效智
學曆: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陳浙雲
學曆:國立颱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颱北縣教育局課程督學
丘愛鈴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博士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助理教授
吳庶深
學曆:英國伯明罕大學教育學院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颱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麗花
學曆:颱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碩士
現職:花蓮縣北埔國小教師
紀潔芳
學曆: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
現職:吳鳳技術學院國際企業管理係教授兼係主任
劉可德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科技係博士肄
現職:國立颱中教育大學組員
張淑美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副教授
第一章
推動生命教育的必要與認識∕何福田
第二章
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吳榮鎮
第三章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鄭石岩
第四章
生命教育之睏境與推動策略∕孫效智
第五章
學習,從生命開始∕陳浙雲
第六章
綜閤活動領域「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與多元智慧教學設計∕丘愛鈴
第七章
生命教育:健康與體育的核心概念∕吳庶深、黃麗花
第八章
視聽媒體在生死教育教學運用之探討∕紀潔芳、劉可德
第九章
童繪本在生死教育教學中之運用∕紀潔芳
第十章
早知道早幸福?兒童死亡概念之發展與生死教育∕張淑美
第十一章
把生命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何福田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從一九九一年開始在小學推動,繼而擴至中學,到二○○一年更由時任教育部長的曾誌朗博士宣布為「生命教育年」,如今匆匆又過五年,從最簡單的推論方式—學生就學人數逐年遞減,學生自殺人數逐年攀升—即可知生命教育倡導尚未成功,國人仍需努力之處猶多。
為什麼我們大傢仍需努力呢?從錶麵看,提倡生命教育十幾年,學生自殺人數不減反增,不就說明生命教育應該改弦更張或乾脆廢棄嗎?我認為不對。問題不在生命教育本身,而是推動的時機太慢。換言之,生命教育的推動未在問題浮現前實施,已失預防的先機,等到問題嚴重纔大聲疾呼,已是在亡羊補牢,實施治療的工作。我認為假設若乾年前不力倡生命教育,今日嚴重程度何止如此!
我們雖然力倡生命教育,但是效果顯然不是十分令人滿意;連生命教育最基本的要求—防止學生自殺—都沒有改善,其他更高遠的目標就不言可喻瞭。處於這樣的情境,難免又會産生「生命教育何去何從」的迷惑。譬如:既不見明顯效果,何不放棄?學科已經多不勝數,何必再錦上添花,增加師生負擔?我以為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想法。
不可放棄推動生命教育之想法,前已略微述及,然生命教育實施績效未符各界之殷望則為不爭的事實。這就使我們想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既已對癥下藥,何以未見療效?對於這問題,首先,我們可能會想到藥劑的質與量:藥劑的質是否夠好?藥劑的量是否「過與不及」?然後,熟悉研究的人,也許會想到在用藥期間,是否有所謂「無關變項」(extraneous variable)的乾擾,緻使藥效大打摺扣或竟産生質變與量變?這些問題,研究生命教育的學者要嚴肅麵對。
至於生命教育是否為一新增學科,在當下師生負擔都感沉重的時刻湊上一腳,成為多此一舉的想法,顯然有澄清的必要。質言之,生命教育是「教育大觀園」裏麵的一塊或一景。換句話說,它不是新開發的處女地,它的立論基礎與教學措施都在「教育」的範圍內,一有悖離「教育」絲毫,它就不是生命教育。它是「教育大觀園」裏的一景,但是它的道路、溝渠跟彆的景點是互通的。難道您會堅持「自尊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理念,卻不是生活教育或一般教育的理念嗎?難道您會認為「教導學生認真過生命中的每一天」隻是生命教育的專利,而與其他各科的教學無關,甚至與此相反嗎?如此說來,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就是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各級學校的老師們,除非您不知道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否則,生命教育怎會是新增學科?又怎會增加師生負擔?
話雖如此,擔任「生命教育」學科的老師,以及將生命教育融入各科教學的全體老師,卻不能不在「生命教育」這個園區、這個景點多加觀察、欣賞、研究與體悟。您可以謙稱不是生命教育的專傢,但您不能推卸責任說您不懂生命教育為何物,更無任何理由在適當的情境下不進行生命教育。這也是本書各位作者想為您略盡棉薄之力的主要想法。
何 福 田 二○○五年十一月
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我最近在書店閑逛,隨手翻瞭一本《生命教育》,結果一不小心就陷進去瞭。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坐在窗邊,慢慢地品一杯茶。它的文字樸實無華,但每一個字都像是被精心打磨過一樣,很有力量。我最震撼的是它對“無常”的描繪,我們總是習慣於規劃未來,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這本書提醒我們,生命中最美的風景,往往就在那些不經意間。它沒有試圖給你雞湯,而是讓你去感受生命的脆弱與珍貴,去理解那些看似苦難的經曆,其實也蘊含著成長的契機。書裏麵有很多關於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探討,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於關注自我,而忽略瞭周圍的世界。讀完之後,我感覺整個人都變得平靜瞭許多,不再那麼焦慮,而是更願意去珍惜當下,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這本書真的值得靜下心來慢慢讀,你會發現很多自己從來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评分最近剛讀完《生命教育》這本書,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旅行。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空洞的理論,卻用最樸素的語言,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作者對於“恐懼”的解讀,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並沒有教你如何去剋服恐懼,而是讓你去理解恐懼的來源,並學會與它共處。這種方式反而讓我覺得,恐懼並沒有那麼可怕瞭。書裏有很多關於“和解”的思考,無論是與自己和解,還是與他人和解,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放下過去的包袱,纔能更好地走嚮未來。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溫柔的指南,在人生的岔路口,它不會直接告訴你往哪走,但它會給你指明方嚮,讓你自己去探索。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朋友。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生命教育》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現在市麵上這類主題的書太多瞭。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吸引住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特彆,它不像一般的勵誌書那樣給你灌輸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悟。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裏對“選擇”的探討,它不是告訴你哪個選擇是最好的,而是告訴你,無論你做齣什麼選擇,都要為之負責,並從中學習。它讓你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的體驗和成長。還有關於“死亡”的篇章,一點也不恐怖,反而讓你覺得,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旅程的終點,但也是另一個開始。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睏惑,也給瞭我一些新的啓發。
评分天啊,最近翻到一本叫《生命教育》的書,我隻能說,這真的是一本很觸動人心的作品。一開始我以為會是什麼說教式的讀物,沒想到它以一種非常溫和、但又極其深刻的方式,探討瞭生命中最本質的一些問題。書裏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許多貼近生活的小故事、小小的觀察,甚至是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片段,慢慢地滲透進你的內心。我特彆喜歡作者描述親情的部分,那些細水長流的感情,不是轟轟烈烈,卻讓人感受到一種紮實的溫暖。還有關於成長,它不是一味地告訴你怎麼成功,而是教會你如何去麵對失敗,如何在跌倒之後重新站起來,並且從中汲取力量。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沒有給你直接的答案,但他的話語會讓你自己去思考,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感覺那些曾經睏擾我的事情,好像都沒那麼重要瞭。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的書,你會時不時地迴想起其中的某些句子,它們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力量。
评分最近讀完《生命教育》這本書,真的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他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最微小的細節,並賦予它們深刻的意義。我尤其喜歡他關於“失去”的篇章,不是那種催人淚下的悲傷,而是一種淡淡的憂傷,讓你懂得,有些東西的失去,恰恰是為瞭讓你更懂得珍惜。它教會你接受生命的缺憾,懂得那些不完美,也是構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書裏有很多關於“愛”的闡述,不是狹隘的男女之情,而是那種博大、無私的愛,對傢人、對朋友、對陌生人,甚至是對這個世界。這種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是理解,是包容。讀這本書,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參加一場與自己的對話,作者隻是一個引子,真正讓你成長的,是 libro 激發齣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