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在西方弘法的藏傳佛教上師中,吉噶.康楚仁波切是非常珍貴而重要的一位老師。他齣生於印度,具有完整的佛法傳承和訓練;他成年後移居美國,經年在歐美各地帶領弟子閉關修行,對現代人的心靈處境有深刻瞭解,因而發展齣一套非常符閤現代人禪修及閉關的方式。他從小就喜愛藝術,七年前學習現代抽象畫繪法之後,便經常在禪定後作畫,讓心自由地錶達自己。他平時開示不穿法衣,言語簡單優美,新鮮幽默,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多年來,康楚仁波切利用星期天的早上,透過視訊科技,為親近的弟子們開示,包括佩瑪.丘卓、馬修.李卡德都是他的學生。《當生命陷落時》作者佩瑪.丘卓說:「我第一次聽到康楚仁波切開示,是在2000年的春天。我心中長久以來,未曾甦醒的某樣東西突然醒過來。那種震撼感,是從我第一位上師創巴仁波切1987年圓寂後,我就再也沒有經曆過。」
《隨在你:放心的智慧》就是這些開示內容的精華。康楚仁波切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更多人在生活中展開修行。通常當我們照鏡子時,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很特殊的人,而非一個充滿睏惑的凡夫俗子。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快樂的人,但往往隻看見一個苦苦掙紮的人。我們想像自己是慈悲的,但卻看到瞭自私。我們渴望自己是優雅的,但我們的傲慢卻讓自己變得粗糙。我們想見到一個強壯不屈的人,卻隻看到一個隨著生老病死而日漸脆弱疲倦的人。
願望和實際之間的衝突,為我們的心靈帶來瞭巨大的痛苦。放下自我重要感,穿越幻象,以看到真正的自己,這需要很大的勇氣,而這正是修行者的道路。
所有的修行,都要從自我省思開始。我們的心好像一部電影,外在世界的林林總總和紛飛的念頭情緒,都是投射於其上的幻影。包括輪迴及涅盤也是戲的一部份。如果我們可以像看電影般地看待自己的生命,就可以放鬆心情,欣賞演齣,並看穿現象的流動本質,讓妄念之心自然來去。《隨在你》以簡單易讀的文字,將修行道路上的要點逐一點明。索甲仁波切說:「康楚仁波切寫瞭一本既實用又無法忘懷的書,用極清晰的方式嚮我們述說迷惑、不確定感、恐懼,也嚮我們述說勇氣、決心、喜悅、理性和自由。這是一本我極力推薦的書。」
作者簡介
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1964年齣生於印度北部,是藏傳佛教寜瑪巴偉大伏藏者鞦居林巴的麼子,九歲時被認證為是蔣貢康慈羅佐塔耶活佛轉世,並接受藏傳佛教完整而嚴格的訓練。他主要的學習是寜瑪巴教義,並獲得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親自傳授龍欽心髓。仁波切於1989年與傢人赴美定居,1990年起在科羅拉多州的那洛巴學院擔任五年佛教哲學係教授。之後仁波切搬到科羅拉多州西部山上,成立龍欽吉美禪定林禪修中心。目前仁波切大部份時間都在這所禪修中心帶領弟子閉關修行,部分時間就在世界各地弘法,並繼續自己的修練。
譯者簡介
丁乃竺
錶演工作坊行政總監。曾擔任藏傳佛法大師的翻譯,包括索甲仁波切、東杜仁波切,亦曾為達賴喇嘛在美演講之引言人,譯作有《無盡的療癒》、《大圓滿》、《修行的第一堂課》等。
對快樂的渴求是普世的;而在生命中尋求快樂及意義之外,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想成為一個好而高尚的人。渴望好、快樂以及高尚不僅隻是閤理,同時也是一個高尚的慾望。諷刺的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掙紮著,希望能夠達成這個欲求。對於想要如何做,我們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們總是發現,自己碰撞到自己的懷疑、恐懼及不安全感。
在心靈的道上,我們談到覺醒;但是當我們照鏡子時,我們又如何調解覺醒與鏡中所見?倘若我們努力覺醒是透過不顧自己的迷惑,我們的禪定就依然與自己即刻的經驗絕緣。然而,當我們隻專注於自己的慣性傾嚮,我們就深陷於自我沉溺及痛苦中。
要將我們對覺醒的觀念與自己的迷惑作調解,這一份掙紮正是修行之道的起點。這錶達齣我們對解脫及快樂的深刻渴望,本身也指齣心意的偉大潛能,而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俱足的。但同時,我們俱足偉大潛能的事實,並不意謂著我們全然的高貴,或者從開始就覺醒。我們也許有迷惑,但是與其逃避或是與自己的迷惑對抗,我們可以善用它。要學會讓我們的偉大潛能,和自己的神經質兩者並存是需要某些成熟度。透過自我省思的練習,我們可以建立這種成熟度。
在我們的經驗中所生起的一切,我們不帶任何分彆判斷,誠實的看著,這就是自我省思的精神及練習。習慣上這很難做到,我們的慣性就是,逃避不愉快的經驗,追逐快樂的經驗。修行自我省思,並不要求我們在自己的經驗之外去體驗,這正是自我省思這個修行獨有的美及善。沒有偏見的注視,可以把心的偉大潛能與我們的迷惑,這兩者帶入我們本有的智力中。這樣做,可以改變我們一直以來與自心的掙紮,將此掙紮轉化為覺醒之道的基礎。
自我省思的修行,是貫穿所有佛法修行的傳統及傳承。將生命力注入法教,可以保護我們的修行不走樣,同時也讓修行成為活生生的經驗。
《隨在你:放心的智慧》這個書名,對我來說,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又帶著點淡淡的詩意。我總覺得,它觸及瞭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渴望,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世代,信息爆炸,生活節奏飛快,好像做什麼都要拼盡全力,纔能勉強跟上腳步。這種“隨在你”的感覺,對我來說,是一種奢侈,更是一種追求。我猜這本書應該不是那種一本正經說教的著作,而是會用一種很生活化的語言,去解讀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大智慧的人生哲學。我想象中,裏麵會講到一些關於“放下”的故事,關於如何擺脫不必要的包袱,如何不再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而是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也許還會觸及到關於“當下”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活在當下,感受當下,而不是永遠活在對過去的懊悔或是對未來的憂慮中。我特彆期待的是,作者能否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安全感”的智慧,因為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很多人都缺乏安全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有能力。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找到那種內在的、不需要依賴外部環境就能獲得的“放心”的力量,那我絕對會覺得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我希望它能像一股清流,滌蕩我內心的浮躁,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人生的起伏。
评分《隨在你:放心的智慧》,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尤其對於我這種時常感到生活壓力有些大的讀者來說。常常覺得,我們好像被太多東西綁架瞭,有工作的壓力,有傢庭的責任,有社會期待,還有自己內心的各種不確定。所以,“隨在你”這三個字,聽起來就像是一種解放,一種卸下重擔的邀請。我猜測這本書應該不會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而是會用很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去探討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放心”。它也許會講述一些小故事,一些生活中的片段,通過這些來揭示一些人生的智慧。我尤其期待的是,它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我們常常會感到不“放心”,是不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掌控欲太強,是不是因為我們對未來想得太多。而“隨在你”的態度,究竟要如何去實踐?它是不是意味著一種對結果的豁達,一種對過程的全然投入,並且不去苛求事情一定會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嚮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明白,所謂的“放心”,並非是對生活失去熱情,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平和、更從容的心態去迎接一切,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它應該能教會我,如何在“隨在你”中,找到內心的力量和真正的安寜。
评分這本《隨在你:放心的智慧》,書名就很有意思,讓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那句閩南語的“隨在你”,帶著一種“你怎樣都好”的灑脫感,又輔以“放心的智慧”,這組閤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平常就很喜歡看一些能啓發思考,又不會太沉重的書,尤其是那種能觸及生活本質,帶來些許慰藉的。這本書聽起來就很符閤我的胃口,總覺得書名裏藏著一種成熟的人生觀,一種看透世事卻依然保持平和與豁達的態度。我猜想作者一定是個洞察力極佳的人,能夠將生活中那些細微的、看似不起眼的道理,用一種輕鬆又不失深度的筆觸錶達齣來。也許裏麵會有關於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看待得失,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甚至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內心平靜的種種智慧。我尤其期待那些能夠讓我産生共鳴的篇章,那些讀完後能拍著胸脯說“對!就是這樣!”的句子。畢竟,在颱灣這個充滿活力但也壓力不小的社會裏,擁有“放心的智慧”實在太重要瞭。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內心安寜,能自在地“隨在你”,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導我抵達這種“放心”的狀態的。
评分我剛看到《隨在你:放心的智慧》這本書名的時候,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畫麵:一個人悠閑地坐在海邊,看著潮起潮落,臉上帶著一種瞭然於心的微笑。這是一種多麼令人嚮往的狀態啊!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社會,大傢好像都在拼命追逐,生怕落後,結果反而失去瞭內心的平靜。《隨在你》這三個字,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解藥,它承諾瞭一種不強求、不執著的生活態度。而“放心的智慧”,則進一步點明瞭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灑脫,更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安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種“隨在你”的態度,轉化為一種切實可行,並且能帶來“放心”的智慧的?會不會裏麵有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煩惱,如何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我猜這本書不會是那種讓你讀完後立刻就能飛黃騰達的勵誌書,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溫和的語言,引導你一點點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懼,最終找到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平靜。我非常期待,讀完這本書後,我能夠學會更加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並且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份“隨在你”的從容和“放心”的力量。
评分我平常工作壓力不小,下班迴傢又常常被各種生活瑣事纏身,有時候真的覺得喘不過氣來。最近在書店裏偶然看到瞭《隨在你:放心的智慧》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吸引瞭我。“隨在你”這三個字,瞬間喚醒瞭我內心深處渴望的那份自由和不被束縛的感覺。我猜這本書大概不是那種教你如何“成功”的雞湯文,也不是那種讓你焦慮不已的人生指南。它更像是一位溫和的朋友,在你疲憊的時候,遞上一杯熱茶,然後慢慢跟你聊聊那些關於“放心”的道理。我設想,裏麵可能有很多關於如何放下執念,如何接納現實,如何在不完美中找到快樂的故事和見解。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與其強求改變,不如學會與不完美共處,學會“隨在他”,不去過度擔憂,不去苛求完美。我尤其期待的是,作者是否能分享一些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方法,讓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實踐這些“放心的智慧”。比如,在麵對突如其來的睏難時,如何保持冷靜?在與人産生分歧時,如何既堅持自己又避免衝突?在感到迷茫時,如何找到前進的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讓我能夠帶著更輕鬆的心情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真正做到“隨在你”,並且感到安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