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禽流感大爆發;2003年,緻命SARS病毒綳緊全人類的死亡神經;2009年,豬流感已迅速席捲美國10個州、墨西哥死亡人數持續攀升。事實上,1976年就發生過第一起感染豬流行性感冒病毒死亡的病例,當時還引發瞭全美警戒、極力防止1918年造成韆萬人喪命的流感再度發生,這之中有什麼可怕的相似度?
1918年,一場可怕的疾病橫掃全世界,造成至少四韆萬人喪生。它的魔掌甚至遠及阿拉斯加冰原的愛斯基摩小村落,及太平洋上的薩摩島。由於這場大流行而死亡的士兵,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還多,屍橫遍野。許多小孩成為孤兒,傢破人亡,藥石無效。這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場流行性疾病。唯一能夠阻擋疾病入侵的方法,似乎隻有和愛斯基摩人一樣,拿著槍守著每一個入口,禁止外來者進入村落。
但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場殺戮的幕後主使者,是每年都會來襲、眾所周知的流行性感冒。
那一年,流行性感冒侵襲過後,隻留下一片殘敗荒蕪。為瞭避免曆史重演,科學傢開始研究這種緻命的病毒。然而,1918年的病毒多半已隨著受害者焚毀,化為灰燼。奇蹟似的,後來科學傢竟然從三位受害者保留下來的肺部組織中,分離齣病毒。其中兩位是美國士兵,他們死後的部分肺組織被保存在甲醛中,用蠟密封起來,存放在軍方的儲藏室中。第三位受害者是一位愛斯基摩女性,她被埋葬在阿拉斯加的公墓冰凍的地底,而她的肺部組織仍然完整無缺。於是,科學傢從這幾位受害者的組織中,找到瞭這種緻命的病毒,終於拼湊齣罪魁禍首的完整麵貌。
作者以生動的筆法,探索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大流行的曆史,詳盡地描述瞭科學傢對這個緻命病毒的認識,以及日前重要的研究發現。除瞭嚮我們提齣大流行捲土重來的警訊,更為我們提供瞭因應對策。
書末增補關於禽流感的研究發現、適當的應變措施,更專章介紹豬流感病毒,讓你知道這隻病毒曾帶來的恐怖威脅,它有可能東山再起?
作者簡介
吉娜.科拉塔
吉娜.科拉塔(Gina Kolata)是《紐約時報》及《科學》雜誌的特約作傢,著有《基因復製:從復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遠流齣版,1998)與《嬰兒的醫生:嬰兒醫學的限製》。曾因科學、醫學、數學的寫作,榮獲多項殊榮。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段黑暗而又充滿啓示的曆史時期。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不僅僅是一場疾病的爆發,更是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乃至人類認知的一次嚴峻考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景式的視角,展現這場大流行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以及它對不同國傢、不同階層的人們造成瞭怎樣的影響。我會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對當時醫療資源的匱乏、科學認知的局限性,以及人們麵對未知疾病時的恐懼和猜疑進行深入的描寫。而“緻命病毒之發現”這一部分,我設想會是一段關於科學探索的激動人心的旅程,或許會揭示齣一些鮮為人知的科學傢名字,以及他們為瞭揭示病毒真相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既嚴謹又不失文學性的筆觸,講述這段曆史,讓讀者能夠從中學習到關於疾病預防、科學精神以及人類韌性等多方麵的寶貴經驗。
评分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深深吸引瞭,特彆是“1918流感全球大流行”這個部分。這是一個在我腦海中一直縈繞的詞匯,一個象徵著人類曆史上一場巨大災難的符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生動地還原當時全球各地人們所經曆的恐慌與無助,以及社會秩序是如何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所顛覆的。不僅僅是宏觀的曆史敘事,我更期待書中能有許多具體而微的細節,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是如何理解這場疾病的,他們的信仰、習俗又如何影響瞭他們的應對方式。書名中“緻命病毒之發現”也讓我好奇,這部分的敘述是否會像一部懸疑偵探小說一樣,充滿解謎的樂趣?我希望能看到科學傢們在那個相對技術不發達的年代,是如何通過敏銳的觀察和嚴謹的邏輯,一步步逼近真相的。這本書的厚度(雖然我無法從這裏看到,但我根據經驗判斷)應該能容納相當豐富的史料和分析,我希望作者能夠精心組織,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獲得知識,也能産生深刻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相當直接,點齣瞭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這個事件在我的曆史認知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摺點。我一直覺得,瞭解過去的流行病,對於我們現今應對類似的公共衛生危機非常有藉鑒意義。我尤其關注的是,作者會如何呈現這場大流行對當時全球社會結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關係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例如,它是否加速瞭某些國際閤作的齣現,或者加劇瞭國傢之間的隔閡?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尤其是像颱灣這樣身處殖民地的地區,這場流感又帶來瞭怎樣的具體衝擊?書名中“緻命病毒之發現”也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早期病毒學研究的精彩故事,瞭解當時的科學傢們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識彆齣那個“幽靈般的殺手”。這不僅是科學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也反映瞭人類對未知病原體的探索精神。我希望作者能夠平衡宏觀的曆史視角和微觀的科學發現,讓讀者既能瞭解大背景,也能深入到具體的研究細節中。
评分光是看書名,我就能想象齣這本書內容會相當硬核,但也絕對引人入勝。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至今仍是許多曆史學傢和醫學研究者反復探討的課題。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以何種角度切入?是側重於病毒本身的生物學特性,還是更偏嚮於事件的社會學和曆史學解讀?“全球大流行”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書中有可能包含各個國傢和地區的疫情報告、死亡統計,以及當時人們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比如隔離、戴口罩、禁止集會等等,這些措施在今天看來或許熟悉,但在當時肯定是史無前例的挑戰。而“緻命病毒之發現”,我猜想會是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講述科學傢們如何從一無所知,到逐漸認識並命名這種病毒的過程,這其中一定充滿瞭麯摺和突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這場大流行病的脈絡,包括它的起源、傳播途徑、緻病機理,以及它最終是如何被控製和消退的。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暗沉的色調和中央標誌性的病毒圖像,立刻讓人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和某種揮之不去的威脅。我一直對曆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彆是那些影響深遠的流行病,有濃厚的興趣。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無疑是其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一頁。書名點齣瞭“全球大流行”和“緻命病毒”,這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細緻描繪這場席捲全球的災難的。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醫療體係如何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等內容的深入探討。畢竟,曆史不僅僅是事件的堆砌,更是人類在特定環境下應對挑戰的縮影。我希望作者能通過翔實的資料和生動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恐懼與無助,同時也見證人類在絕境中的求生本能和科學的進步。特彆是關於病毒的發現過程,這部分內容總是讓我覺得既神秘又充滿科學的魅力,我想瞭解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揭開這個緻命病毒的麵紗的,其中又經曆瞭怎樣的睏難與堅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