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諮商與創傷事件治療規劃師手冊

危機諮商與創傷事件治療規劃師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Tammi D. Kolski
圖書標籤:
  • 危機諮商
  • 創傷治療
  • 心理諮商
  • 事件管理
  • 心理健康
  • 危機乾預
  • 創傷知情
  • 治療規劃
  • 專業培訓
  • 手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助人工作者麵對霸淩、自殺、傢暴、失業等重大壓力事件時,莫不希望能夠擬定適當且周延的治療計畫,計畫中能夠簡要地描述此事件、擬定介入目標及策略。本書就是針對上述目的撰寫的食譜型書籍。助人工作者可以像翻食譜一樣,擬定客製化的評估及治療計畫,並且快速地完成文書作業。

  .超過 1,000 個清晰的短句,描述瞭與每個創傷或危機有關的行為定義、長期目標、短期目標,以及經過臨床檢驗的治療策略。
  .具有易於使用的參考格式,可經由行為問題或 DSM-5 診斷定位治療計畫。
  .可依據個案的特性擬定個別化的諮商及治療計畫。
  .可大量減少撰寫報告的時間。
 
好的,這裏是為您構思的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危機諮商與創傷事件治療規劃師手冊》的具體內容,力求詳實且自然流暢: --- 書名:《心靈的迴響:當代敘事心理學與文化脈絡下的自我重塑》 簡介: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個體經驗著前所未有的複雜性與多重挑戰。我們如何理解自身的存在、定義價值,並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尋找穩固的立足點?《心靈的迴響:當代敘事心理學與文化脈絡下的自我重塑》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心靈建構歷程的專著,旨在提供一個跨越傳統界線的視角,解析個人如何在日常的溝通、記憶與社會互動中,編織齣獨特的生命故事,並探討這些故事如何形塑我們的認知、情感與行為模式。 本書的核心理念基於敘事心理學的深刻洞察:人類心靈並非被動地接收外界資訊,而是主動地將經驗組織成連貫的「故事」。這些故事,無論是關於成功、失敗、認同的追尋,抑或是麵對變化的韌性展現,都是我們與世界協商意義的工具。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著重於探討這些敘事在不同文化場景下的展演與變異。 第一部分:敘事的建構與認同的織就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敘事認同的形成機製。我們將細緻梳理經典敘事理論,從詹姆斯·菲利普·格林(James P. Gergen)的社會建構主義視角,到麥可·湯瑪斯(Michael J. Tomasello)關於共享意嚮性的研究,探討敘事如何從早期的語言習得中萌芽。重點章節深入分析「核心敘事」(Master Narratives)的運作方式,闡釋社會、傢庭結構如何潛移默化地提供敘事的腳本,而個體又如何在這些腳本中進行「改編」與「詮釋」。我們將呈現大量案例,說明個人如何透過重述過去的事件,來賦予當下情境意義,從而維持一種心理上的連續性。 對於「自我」這一概念的探討,本書主張它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建構的過程,而非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透過分析文學作品、口述歷史以及個人日記中的語言模式,讀者將能清晰地看見,每一次的「講述」都是一次「重塑」。 第二部分:文化語境下的敘事變遷 在當代全球化與資訊爆炸的背景下,文化語境對敘事的影響變得異常顯著。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視角轉嚮文化人類學與社會學的交叉領域。我們檢視在不同文化傳統中,何種「英雄之旅」被推崇,何種「遺憾」被視為可以接受。例如,集體主義文化中的敘事偏好與個人主義社會中的「自我實現」敘事之間存在的結構性差異。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數位敘事」的興起。社交媒體平颱如何改變瞭我們分享、儲存與編輯個人故事的方式?本書探討瞭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如何成為新的「公共記憶庫」,以及這種透明化對個人敘事完整性和私密性的挑戰。我們分析瞭「人設」(Persona)的建構如何成為一種社會生存策略,以及當「數位自我」與「真實自我」產生張力時,心靈將如何應對。 第三部分:從線性到多重:敘事的彈性與適應 麵對生命中無法預期的轉摺,傳統的、線性的敘事模式往往顯得僵硬。本書的後半部分著重於探討敘事的彈性與適應能力。我們探討瞭「多重敘事」(Multiple Narratives)的存在,即一個人可以同時持有,且在不同情境下激活不同的自我故事。 深入分析瞭「敘事轉化」(Narrative Transformation)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遺忘或壓抑,而是一種深層的、具有主動性的意義重組。我們探討瞭「韌性」(Resilience)在敘事層麵的體現:那些能夠成功地將逆境編織入整體生命故事,並從中提取意義與力量的個體,其敘事結構往往展現齣高度的靈活性與整閤性。 此外,本書也審視瞭在社會衝突與群體認同危機中,集體敘事如何被挑戰、瓦解或重建。當一個群體的共同故事不再具有說服力時,如何引導一個社群去共同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與前瞻性的未來藍圖,是本書實踐層麵探討的重點。 結論:敘事作為一種生活藝術 《心靈的迴響》最終將讀者的目光引導至一個實踐性的結語:理解敘事,就是理解生活的本質。它不僅僅是心理學的分析工具,更是一種生活藝術。透過有意識地覺察我們如何講述自己,我們便能掌握改變人生的主動權。 本書適閤對心理學、文化研究、社會學、文學理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以及所有緻力於探索自我、尋求更深層生命意義的個體。它提供瞭一種深刻的框架,幫助我們超越錶象的事件,去聆聽並重塑那些在我們心靈深處迴響的、關於「我們是誰」的永恆對話。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本聖


  現職
  東吳大學心理學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係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係兼任副教授

  學歷
  美國 Emory University 心理學博士
 

圖書目錄

簡介
1 急性壓力癥
2 焦慮▼EBT
3 霸淩事件的受害者
4 兒童受虐/忽視▼EBT
5 犯罪事件的受害者創傷▼EBT
6 緊急服務提供者(ESPs)的重大事件▼EBT
7 憂鬱▼EBT
8 大災難▼EBT
9 傢暴
10 失業▼EBT
11 醫療緻死(成人)▼EBT
12 醫療緻死(兒童)▼EBT
13 流產/死產/人工流產
14 畏懼癥▼EBT
15 創傷後壓力癥(PTSD)▼EBT
16 學校創傷(大學)▼EBT
17 學校創傷(小學)▼EBT
18 學校創傷(學齡前)
19 學校創傷(中學)▼EBT
20 學校創傷(員工)▼EBT
21 性侵
22 跟蹤受害者
23 猝死/意外死亡(成人)▼EBT
24 猝死/意外死亡(兒童)▼EBT
25 自殺(成人)▼EBT
26 自殺(兒童)▼EBT
27 工作場所暴力▼EBT
 
附錄 A 書目治療建議
附錄 B 證據為基礎章節的專業參考資料
附錄 C 客觀評估工具
附錄 D 復原模式的目標和介入策略
 
▼EBT符號錶示本書所選定的目標/介入與以證據為基礎的治療是一緻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492526
  • 規格:平裝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譯者序

  助人工作者在遇到霸淩、自殺、傢暴、失業等危機或重大壓力事件時,必須立即從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層麵評估案主的問題,決定介入的長期及短期目標,並且提齣相對應的因應策略,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上述任務實在不容易。在事件告一段落後要撰寫紀錄時,可能擔心報告不夠周延或是想不到如何描述用到的策略或技巧,也可能擔心申請醫療保險給付或社會救助時會漏寫或寫錯某個 ICD編碼及DSM的診斷名稱。

  《危機諮商與創傷事件治療規劃師手冊》就是一本針對上述任務,提供最佳資源的食譜型書籍。以傢暴事件為例,該章節列齣瞭9條傢暴的行為定義、5個長期目標、16個短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對應的39個治療介入策略,以及17個可能的ICD-9-CM、ICD-10-CM 診斷編碼及DSM-5診斷名稱。無論在評估、診斷、擬定目標及策略時都可快速地參考相關的章節達成任務。

  也許有讀者會擔憂本書所提的DSM-5是否與2022年齣版的 DSM-5 TR的編碼有差異?請放心,DSM-5用的編碼是ICD-9-CM,而 DSM-5 TR用的編碼是ICD-10-CM,本書都有列齣。

  DSM-5 TR的診斷名稱幾乎與DSM-5相同,但是DSM-5 TR針對哀慟及自殺/自傷修訂瞭一些診斷及編碼,這是本書沒有列齣的。DSM-5 TR 的第二篇「創傷與壓力相關障礙癥」章節新增加瞭一個診斷編碼及名稱「F43.8長期悲傷障礙癥」(Prolonged Grief Disorder),當喪親的案主超過一年以上仍處於哀慟狀態時,就需要考量案主是否符閤此診斷。此外,在「可能是臨床關注焦點的其他情況」章節中增加瞭「自殺行為」(Suicidal Behavior)及「非自殺的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兩個小段落。自殺行為有三個診斷編碼及情況:「T14.91A初次相遇」(Initial Encounter)、「T14.91D隨後相遇」(Subsequent Encounter)及「Z91.51自殺行為史」(History of Suicidal Behavior)。非自殺的自傷有兩個診斷編碼及情況:「R45.88 目前的非自殺自傷」(Curr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Z91.52非自殺自傷史(History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案主有自殺/自傷行為時,可能也需要考量上述診斷編碼及情況。

  讀者將會發現,本書可以幫助自己像翻食譜一樣,很快就可以擬定一份客製化的評估及治療計畫,並且快速地完成文書作業,為案主及機構完成最佳的服務。

張本聖
2022.7.12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