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理論、技術與實務(第四版)

諮商理論、技術與實務(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正德
圖書標籤:
  • 諮商理論
  • 諮商技術
  • 諮商實務
  • 心理諮商
  • 臨床心理學
  • 諮商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第四版
  • 個案研究
  • 督導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共分三篇。

  第一篇是理論篇—隙中窺月,內容包括:諮商的基本觀念與技術、諮商的目的與本質、諮商員的特質、諮商的理論,及諮商輔導人員的專業倫理等。

  第二篇是技術篇—庭中望月,內容包括:成為有反應的傾聽者、溝通與催化技術、感受的處理與練習、思考的處理與練習、行動的處理與練習、問題處理模式、生活技能訓練、危機調適處理,及專業技術的成長與發展等。

  第三篇實務篇—颱上玩月,內容包括:抗拒的認識與處理、心理防衛的認識與處理、曖昧訊息的認識與處理,及年長者的心理與輔導等。從內容來看,本書具備結閤傳統與現代諮商理論,反映時代與未來之需要,淬鍊理論與經驗之特色,是研習輔導諮商不可或缺的工具書之一,值得深入瀏覽,細心閱讀,反思自得。

 
好的,這是一本涵蓋廣泛心理學、教育學和應用社會科學領域的綜閤性教材的簡介。 --- 《人際效能:從理論到實踐的整閤式學習》 導論:重新定義有效溝通與關係建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化、整閤性的框架,用以理解和提升個人在復雜人際互動中的效能。我們超越瞭單一理論流派的局限,聚焦於跨文化、跨代際溝通的核心要素,以及如何在職業、傢庭與社會環境中建立和維護健康、富有建設性的關係。本書的核心理念是:有效的人際互動並非天生的能力,而是可以通過係統學習和刻意練習獲得的技能組閤。 本書特彆強調瞭“情境敏感度”(Contextual Sensitivity)的重要性,即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組織結構和個體差異如何影響信息編碼與解碼的過程。我們認為,現代社會對專業人士的要求已不再僅僅是掌握專業知識,更關鍵的是能否將這些知識有效地傳遞、協商並付諸實踐。 第一部分:人際互動的理論基石與心理學視角 第一章:溝通模式的演化與當代挑戰 本章追溯瞭人際溝通理論從早期綫性模型到後現代復雜性模型的演變曆程。我們將探討技術(如社交媒體、遠程協作工具)對傳統溝通模式的衝擊與重塑。重點分析瞭信息過載、注意力分散以及“數字鴻溝”如何成為當代人際交往中的主要障礙。我們引入瞭“共情帶寬”(Empathy Bandwidth)的概念,用以衡量個體在處理多元情緒信息時的能力閾值。 第二章:自我概念、身份認同與溝通風格 深入剖析瞭身份建構(Identity Construction)的社會心理學基礎。討論瞭“理想自我”、“現實自我”與“社會期望自我”之間的張力如何體現在日常對話和衝突管理中。本章詳細分類瞭五種主要的溝通風格(如被動型、攻擊型、自信型等),並提供瞭工具來幫助讀者識彆自身傾嚮,並學習在不同情境下靈活切換策略。 第三章:非語言溝通的深度解析 非語言綫索(Nonverbal Cues)是信息傳遞中常常被低估的部分。本章係統梳理瞭身體語言(Kinesics)、空間距離(Proxemics)、時間運用(Chronemics)和副語言(Paralanguage,如語速、音調)的跨文化差異。特彆關注瞭在視頻會議等虛擬環境中,非語言信號的失真與重建問題,並提供瞭識彆“微錶情”和評估“非一緻性信號”(Incongruent Signals)的實用方法。 第四章:認知失調與說服的倫理 本章聚焦於信息接受者的認知過程。詳細闡述瞭認知失調理論在態度轉變中的作用,並探討瞭如何通過結構化的信息呈現來引導聽眾的思考路徑。更重要的是,本章強調瞭說服的倫理界限,區分瞭“賦能式溝通”(Empowering Communication)與“操縱性溝通”(Manipulative Communication)。 第二部分:關鍵人際技能的培養與實踐 第五章:主動傾聽:超越“聽見” 本章將傾聽提升到一種積極、投入的實踐層麵。我們區分瞭被動傾聽、選擇性傾聽和反思性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提供瞭“澄清性提問”、“總結式迴應”和“情感確認”等核心技術。此外,還介紹瞭如何傾聽那些“未被說齣的話”——即沉默、猶豫和迴避背後的真實意圖。 第六章:建設性衝突管理與協商技巧 衝突是關係發展的必然階段。本部分提供瞭衝突解決的五種基本立場(競爭、逃避、遷就、妥協、閤作)的詳細分析。重點在於如何將衝突轉化為“共同問題解決”的契機。提供瞭“I-Message”的進階應用、焦點重構技術(Reframing)以及在團隊衝突中保持中立調解者的策略。 第七章:建立信任與維護關係邊界 信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纍積的過程,本章探討瞭“可靠性”(Reliability)、“真誠性”(Authenticity)和“能力感”(Competence)這三個信任維度。同時,深入討論瞭在專業關係中設定和維護健康邊界的藝術,包括如何禮貌而堅定地拒絕不閤理要求,以及處理關係中的權力動態。 第八章: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與適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維度對人際互動的影響至關重要。本章應用霍夫斯泰德(Hofstede)和特朗皮納斯(Trompenaars)等人的理論模型,分析瞭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之間的差異。提供瞭進行有效跨文化對話的具體策略,包括適應“時間觀”(單綫時間 vs. 多綫時間)和處理人際距離的調整方法。 第三部分:應用於專業場域的實務整閤 第九章:團隊協作中的溝通效能 本章將前述理論應用於工作場所。討論瞭高效團隊溝通的四個要素:清晰的目標設定、及時的反饋機製、開放的信息共享渠道和有效的會議管理。特彆關注瞭虛擬團隊中維持凝聚力和歸屬感的溝通挑戰。 第十章:反饋的藝術:給予與接受的平衡 反饋是人際成長的催化劑,卻常常引發防禦心理。本章提供瞭結構化的反饋模型(如SBI模型:情境-行為-影響),強調反饋必須具體、及時且側重於行為而非人格。同時,教授讀者如何以開放和成長的心態接受批評,並將其轉化為行動計劃。 第十一章:公共錶達與情境化演講 涵蓋瞭從小型小組匯報到大型會議演講的溝通技巧。重點不在於華麗的辭藻,而在於聽眾分析、信息結構化(“金字塔原則”)以及管理演講焦慮。強調瞭在不同聽眾麵前調整語言復雜度與情感投入的必要性。 第十二章:危機溝通與負麵信息傳遞 在組織或個人麵臨危機時,溝通的質量直接決定瞭後果的嚴重程度。本章提供瞭危機溝通的預案框架,包括“透明度原則”、“責任承擔”與“同理心錶達”的組閤應用。重點分析瞭如何有效地嚮利益相關者傳遞睏難或負麵的信息,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聲譽和關係。 結語:終身學習與人際效能的持續發展 本書最後總結瞭人際效能的螺鏇式上升路徑,強調這並非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持續反思、實踐和調整的過程。鼓勵讀者利用所學工具進行定期的自我評估,並將每一次互動視為提升自我效能的機會。 --- 目標讀者: 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社會工作等專業學生,以及所有緻力於提升個人領導力、團隊協作和人際影響力的專業人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正德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研究所輔導碩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係學士

  經歷:
  中原大學教授兼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
  中原大學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中原大學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高教評鑑中心評鑑委員
  教育部統閤視導訪視委員
  《通識教育學刊》總編輯
  颱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監事
  光武工專學生輔導中心組長、主任
  天主教徐匯中學輔導教師

  現任:
  中原大學榮譽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係兼任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報》編輯委員
  國傢考試命題委員
  法務部矯正署輔導專題講座
  輔仁大學自我評鑑指導委員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豐盛生命學園專題講座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教牧輔導專題講座

  任教科目:輔導原理與實務、團體輔導、教牧輔導、壓力管理、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團體動力學

  研究專長:諮商輔導、團體輔導與歷程、焦點短期理論、教牧輔導、哀傷輔導、通識全人教育等

  學術著作:
  ● 期刊論文
  Pan, J. D. P., Deng, L.-Y. F., Tsia, S.-L., Jiang, J.-R. K., & Wang, Y. J. (2016). Qualitative study of a solution-focused training program for Taiwanese military instructor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18, 626-648.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Tsai, S.-L., & Yuan, S. S. J. (2015). Perspectives of Taiwanese pastoral counselors on the use of Scripture and prayer in the counseling proc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16, 543-563.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Tsai, S.-L., & Yuan, S. S. J. (2015). Using Kollar€舊 solution-focused pastoral counseling for bereaved clients: The process of empowerment from clients€?percep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116, 127-148.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Tsai, S.-L., Chen, H.-Y. J., & Yuan, S. S. J. (2014).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hristian-based Grief Recovery Scale.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42, 99-114.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Tsai, S.-L., Sue, I. R., & Jiang, J.-R. K. (2014). Effectiveness of an enhancement program on Taiw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self-concept. Psychological Reports: Mental & Physical Health, 114, 176-184.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Tsai, S.-L., & Yuan, S. S. J. (2013). Issues of integration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actice from pastoral counseling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32, 146-159. (Psychological Abstracts and Religion Index One) (PsychINFO)
  Pan, J. D. P., Lee, C. Y., Chang, S. H., & Jiang, J.-R. K. (2012). Using prayer and scripture in a Christian stress-coping support group for church attendances: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Pastoral Care and Counseling, 66, 1-13. (Scopus)
  Pan, J. D. P., Fan, A. C., Bhat, C. S., & Chang, S. H. S. (2012). Associations among self-concept, verbal behaviors, and group climate early in the group counseling proc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Mental & Physical Health, 111, 739-754.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Fan, A. C., & Yuan, S. S. J. (2012). Verbal interactions in Taiwanese group counseling process: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sychological Reports: Mental & Physical Health, 111, 349-363.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Chang, S. H. S., & Jiang, J.-R. K. (2011). Correctional officers€?perceptions of a solution-focused training program: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working with offen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55, 863-879. (SSCI)
  Pan, J. D. P., Deng, L.-Y. F., Tsai, S.-L., & Chang, S. H. S. (2011). Taiwanese members€?report of verbal intera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the group counseling proc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08, 779-790. (SSCI)
  Pan, J. D. P., Pan, H. M. G., Lee, C. Y., & Chang, S. H. S. (2010). University students€?perceptions of a holistic care course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ors and researchers.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1, 199-209. (SSCI)

  發錶於國內外TSSCI及SSCI等學術期刊48篇,其中單篇論文至2022年5月被引用最高達90次。

  ● 專書
  潘正德(2022)。諮商理論、技術與實務(第四版)。新北市:心理。
  潘正德(2021)。輔導手劄:一位助人者的心靈嚮度。新北市:心理。
  潘正德(譯)(2018)。悠哉樂活:壓力管理的八把金鑰(原作者:E. A. Scott)。新北市:心理。(原著齣版年:2013)
  潘正德(2012)。團體動力學(第三版)。颱北市:心理。
  潘正德(2007)。諮商理論、技術與實務(第三版)。颱北市:心理。
  潘正德等人(譯)(2005)。心理疾患臨床手冊(原作者:D. H. Barlow)。颱北市:心理。
  潘正德(譯)(2000)。壓力管理(第二版)(原作者:J. S. Green-berg)。颱北市:心理。(原著齣版年:1993)
 

圖書目錄

理論篇:隙中窺月
第一章 諮商的基本觀念與技術
第二章 諮商的目的與本質
第三章 諮商員的特質
第四章 諮商的理論
第五章 諮商輔導人員的專業倫理
技術篇:庭中望月
第六章 成為有反應的傾聽者
第七章 溝通與催化技術
第八章 感受的處理與練習
第九章 思考的處理與練習
第十章 行動的處理與練習
第十一章 問題處理模式
第十二章 生活技能訓練
第十三章 危機調適處理
第十四章 專業技術的成長與發展
實務篇:颱上玩月
第十五章 抗拒的認識與處理
第十六章 心理防衛的認識與處理
第十七章 曖昧訊息的認識與處理
第十八章 年長者的心理與輔導
附錄:實用量錶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744965
  • 叢書係列:輔導諮商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第四版序

  學術研究一日韆裏。新技術、新理論的問世,一來顯示學者專傢的努力,再則反映時代的問題與需要。在後現代(postmodern)強調多元思考的今天,人類社會的問題層齣不窮,其複雜化與睏難度猶勝往日。常見現象是,舊有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呈現眼前,令助人專業工作者忙於亡羊補牢,疲於奔命。因此,有所謂的後現代取嚮諮商學派,例如:閤作取嚮治療、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敘事治療、正嚮心理學等。身為助人工作者,恐無能也無法置身於外,視而未見。另從諮商服務的對象言,弱勢與靈性關懷、上癮行為、情緒創傷受害者之心理需求,明顯加劇,且數倍增長。這正是本書第四版修訂的起心動念之緣由。

  本書第四版的修訂,有下列調整與改變:

  1. 嶄新編輯風格:每一章主題下均增加輔導小語及引言,使全章內容清晰,提綱挈領易於閱讀,且增加可親性。

  2. 增刪參考文獻:刪去舊有文獻資料,增加晚近研究成果,使之與時俱進。

  3. 豐富實務應用:為迴應弱勢關懷的需求,在實務篇部分,增加「年長者的心理與輔導」篇章以饗讀者。

  輔導助人生涯中,要感謝許多貴人相助。他們是:臺灣師大心輔係陳秉華教授與張世華副教授、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係林繼偉副教授、高雄師大諮復所夏允中教授、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蔡秀玲副教授與前輔導中心主任鄧良玉教授等。由於他們在專業上的風格與學養,相互扶持與勛勉,豐富我的輔導知能,開闊我的視野。本書第四版的問世,要感謝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及陳文玲編輯的熱心協助及專業提點,本書纔得以付印。設計師潘以恩小姐的封麵設計,增添本書不少色彩。最後,要特別感謝內人林薇女士,在每篇文稿裡都融入她多年學校輔導工作的智慧與心血,她是第一位讀者,也是品管的終結者。
 
潘正德 謹識於
2022夏日颱北寓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