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序
生活裡,無論是從飲食、衣著、建築物、交通工具、音樂、玩具與娛樂設施等面向來看,或是在大自然裡,都可以看到多元的特質。從各式之課程模式也看到課程發展結果的多元性,我不禁想深入探究這些課程發展過程多元性間的異同,這個問題是我在第三版寫作中想呈現的。在本書第一版寫作中,我關心的焦點在探究一個課程從開始到完成,會經歷的過程步驟以及過程裡應該完成的工作項目;第二版增加了課程發展涉及之相關議題,做較深入的探究;而本次第三版的改變包括:
1. 提出以幼兒園班級為主之課程發展的模式:第三版刪除了一些比較複雜的模式,並增加了幸曼玲等學者2018年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第二版)裡提到的課程發展步驟,以及Fink整合取向的課程發展程序、做法與內容。提供多元課程發展路徑作為參考,以協助幼教工作者發展出更能提升教育品質的內容與策略。
2. 探究三種課程取向的課程發展案例:第三版特別針對蒙特梭利、主題式方案取向與學習區遊戲取向課程,分別探討其課程發展的程序,在設計、運作與評量階段裡的著重點,以及它們與「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間互動後的反思。藉此,對蒙特梭利、主題式方案與學習區遊戲取向課程產生過程、課程發展及教學間的互動關係、教師角色的重心做深入的了解;同時,分享應用近年來政府推動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的經驗與感受。
3. 從四個方向提出校本課程多樣性面貌的案例分享(詳見第十一章)。
4. 提出老師是遊戲與課程關係的第三者,強調教師角色的關鍵性。
本書重點在「課程發展」的過程與程序,書中內容強調的是一種程序性知識與技能,內容關注的焦點比較偏於「know how」的問題;與筆者另外一本書《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的不同點在於,該書的內容重點在課程模式的基本內涵,以及不同課程模式間的比較,書中內容強調的是一種敘述性知識,內容關注的焦點比較偏於「know what」的問題。
本書第三版得以出版,要特別感謝聖母無原罪方濟傳教修女會附設高雄市私立樂仁幼兒園暨臺南市私立樂仁幼兒園督導吳昭蓉修女以及園長、帶班老師的協助,讓我進班觀察一週,每日放學後吳修女都會與邱美煥園長、主教老師──潘菡亭老師、黃琬婷老師、林秋敏老師、吳欣怡老師、劉佳綺老師一同與我開會,為我解惑;感謝本書一起合作的三位老師──張淑敏老師、王儷蓁老師、王令彥老師,在寫作中,一起走過反覆討論、探究與修改的過程;感謝王令彥老師及同班搭檔老師在教學與課程發展過程中的分享;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與本書編輯林汝穎的費心,協助本書的校對與出版。
本書的論述如能引發不同觀點或是引用文獻有疏漏、錯誤之處,均祈讀者先進,不吝賜教。
簡楚瑛 謹誌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