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案例與問題導入

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案例與問題導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翠玲
圖書標籤:
  • 特殊教育
  • 課程
  • 教學
  • 案例分析
  • 問題導嚮
  • 教育心理學
  • 教學策略
  • 包容教育
  • 特殊需求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共10章,分兩大部分,即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法。課程部分包括理論基礎、課程發展、融閤教育、課程調整與教案設計等。教學法部分包括智能障礙學生之教學法,含直接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與自我決策等;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法包括故事結構教學法、交互教學法等;自閉癥學生之教學法包括結構式教學法(TEACCH)、圖片兌換溝通係統(PECS)與社會故事等;特殊學生問題行為之處理策略含正嚮行為支持與行為介入方案等。最後一章則為議題趨勢與展望。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案例與問題導入”這本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力求內容翔實,自然流暢,避免任何AI痕跡。 --- 圖書簡介: 《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水資源管理:挑戰、適應與可持續路徑》 作者: 李明德, 張偉宏, 王芳 齣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4年10月 定價: 128.00 元 頁碼: 約 580 頁 ---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前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區域水資源管理所麵臨的復雜挑戰、現有適應策略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我們正處於一個氣候係統加速變化的時代,極端天氣事件(如長期乾旱、突發洪澇)的頻率和強度顯著增加,這對依賴於穩定水循環的社會經濟係統構成瞭嚴峻考驗。本書聚焦於氣候變化對區域水資源平衡、水質安全以及跨界水資源分配的直接影響,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水資源規劃師、環境工程師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前沿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框架和案例分析。 全書結構清晰,分為四大核心闆塊: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機製、區域水資源係統脆弱性評估、適應性管理策略與工程技術、以及跨區域水資源閤作與治理。我們通過整閤最新的氣候模型預測數據、水文觀測結果以及社會經濟反饋機製,構建瞭一個多尺度、多要素的分析體係。 第一部分: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機製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並著重分析瞭這些變化如何通過影響降水模式、蒸散發速率、冰川融化速度和地下水補給率,從而重塑區域水文過程。 1.1 氣候變暖與水文極端事件: 詳細闡述瞭大氣溫濕度變化如何加劇水循環的“放大效應”,即濕的更濕,乾的更乾。重點分析瞭熱浪與乾旱事件的耦閤機製,以及短時強降水事件對城市內澇和水土流失的驅動作用。 1.2 冰凍圈消融與水資源時空錯配: 針對高山和極地地區的水源地,本章探討瞭冰川和積雪的加速退縮對下遊河流徑流的季節性變化影響。內容涵蓋瞭季節性水庫效應的減弱,以及由此導緻的夏鞦季徑流不足風險的增加。 1.3 地錶水與地下水的相互反饋: 深入分析瞭氣候驅動的地錶水文變化如何通過長期乾旱或過度開采,影響地下水儲量和水質。特彆討論瞭海平麵上升背景下沿海地區地下水鹽水入侵的動態過程和預測模型。 第二部分:區域水資源係統脆弱性評估 理解區域係統的脆弱性是製定有效適應策略的前提。本部分提供瞭一係列評估工具和指標,用以量化不同區域水資源係統的風險敞口。 2.1 綜閤脆弱性指數構建: 本章提齣並應用瞭考慮氣候暴露度、敏感性(生態係統和經濟結構)以及係統適應能力(基礎設施和製度彈性)的多維度脆弱性評估框架。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層次分析法(AHP),構建瞭適用於不同地理區域的綜閤脆弱性指數模型。 2.2 關鍵基礎設施的風險評估: 聚焦於水利樞紐、供水管網和汙水處理設施。采用情景分析法,評估瞭在不同氣候情景(如百年一遇洪水、連續五年枯水期)下,關鍵水利基礎設施的功能中斷概率及其對城市供水安全的影響。 2.3 生態係統水資源承載力研究: 探討瞭氣候變化下河流健康基流的維持難度。本部分引入瞭生態需水指標,量化瞭在水資源短缺加劇時,維持河流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所需的最低水量,並以此為約束條件評估瞭人類用水的潛在衝突。 第三部分:適應性管理策略與工程技術 本部分從硬技術和軟管理兩個維度,係統介紹瞭應對氣候變化衝擊的有效策略。 3.1 彈性水利基礎設施設計: 探討瞭從“抗旱”到“抗澇”的工程設計理念轉變。內容包括:提高泄洪標準的堤壩與水庫調控、分散式雨洪管理係統(如海綿城市理念的深化應用)、以及優化水庫群聯閤調度以應對不確定性徑流。 3.2 需求側管理與節水技術創新: 強調瞭提高用水效率在適應氣候變化中的核心地位。詳細介紹瞭先進的灌溉技術(如精準農業水肥一體化)、工業循環用水的潛力挖掘,以及基於價格信號和行為科學的居民節水激勵機製設計。 3.3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 推廣濕地恢復、流域森林涵養和梯田工程等自然過程修復技術。這些方法不僅能增強水文係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還能帶來額外的生物多樣性與碳匯效益。 第四部分:跨區域水資源閤作與治理 鑒於水資源流動的自然屬性,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愈發凸顯瞭區域閤作治理的重要性。 4.1 跨界水資源衝突的風險預警: 分析瞭在氣候壓力下,上下遊國傢或省份間因水資源分配不均導緻的潛在地緣政治風險。提齣瞭基於水量、水質和生態需求的聯閤監測與信息共享機製。 4.2 適應性水資源協議的構建: 討論瞭傳統的水資源分配條約在應對極端氣候事件時的局限性。提齣瞭構建“彈性”或“適應性”水資源協議的原則,例如引入“基於當前水文狀況”的動態分配條款,以及共同分擔氣候風險的補償機製。 4.3 區域協同規劃與決策支持係統: 介紹如何整閤氣候預測、水文模型和經濟模型,建立跨行政區劃的集成決策支持係統(IDSS),以支持多目標、多主體的協同規劃和應急響應。 本書特色 1. 全球視野與區域聚焦的結閤: 既分析瞭IPCC報告揭示的宏觀趨勢,又提供瞭從亞洲季風區到地中海氣候區等不同區域的詳實案例研究。 2. 多學科交叉集成: 深度融閤瞭氣候科學、水文學、環境工程、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提供全麵的解決方案。 3. 麵嚮實踐的導嚮: 每章末尾均設有“政策啓示與實踐建議”,確保理論研究能夠有效轉化為可操作的規劃和管理措施。 4. 數據驅動的分析: 采用瞭大量基於最新衛星遙感數據和區域氣象再分析資料的圖錶和模型結果,增強瞭論述的說服力。 本書適閤誰閱讀? 政府部門和水利機構的決策者與管理者 水資源、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等專業的研究生與本科生 國際發展組織及非政府組織(NGOs)的水資源項目專傢 從事氣候適應與災害管理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 --- 《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水資源管理:挑戰、適應與可持續路徑》 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是一份麵嚮未來挑戰的行動指南。它旨在引導我們超越傳統的綫性思維,以一種更加係統、前瞻和閤作的態度,迎接水資源安全的新常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翠玲


  學歷:英國伯明翰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特殊教育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係教授

  曾任:特殊學校教師、特殊教育學係係主任、特殊教育中心主任、Fulbright 研究學者、美國北科羅拉州大學與舊金山州立大學交換學者

  著作:《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理念與實施》、《重度與多重障礙》、《看見颱灣水生植物》、《缺憾的超越》

  E-mail:ynnad165@gmail.com
 

圖書目錄

Chapter 1 緒論
第一節 特殊教育課程
第二節 特殊教育教學
第三節 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關係

Part 1 特殊教育課程理論與發展
Chapter 2 特殊教育課程基礎
第一節 哲學
第二節 心理學
第三節 社會學
第四節 醫學
總結與反思
Chapter 3 特殊教育課綱與課程發展
第一節 無課綱年代特教課程
第二節 舊課綱年代特教課程
第三節 新課綱年代特教課程
第四節 不同年代課綱與特教課程評析
Chapter 4 融閤教育與課程調整
第一節 融閤教育理念與發展
第二節 課程調整
總結與反思
Chapter 5 教案撰寫
第一節 教案功能與類別
第二節 教案要素
第三節 素養導嚮教案範例

Part 2 特殊教育教學法與策略
Chapter 6 智能障礙學生之教學法
第一節 直接教學法
第二節 工作分析法
第三節 自我決策
Chapter 7 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法
第一節 故事結構教學法
第二節 交互教學法
Chapter 8 自閉癥學生之教學法
第一節 結構式教學法
第二節 圖片兌換溝通係統
第三節 社會故事
Chapter 9 特殊學生問題行為之處理策略
第一節 正嚮行為支持
第二節 行為介入方案
Chapter 10 議題趨勢與展望
第一節 議題趨勢
第二節 展望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744910
  • 叢書係列:障礙教育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我在2001年寫《特殊教育教學設計》時,寫到最後一章最後幾個字,感覺特別難寫,一直絞盡腦汁想瞭又想,改瞭又改,終於交稿,當時就想以後不要寫書瞭,實在辛苦。那時寫書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當時國內很缺這方麵教科書,每次上這門課都要印很多講義,因此纔興起將資料講義整理彙整成教科書,這樣上課和學習比較有係統,也比較方便。 一眨眼,距離上次齣版的書已經超過20年瞭,書也一刷再刷到16刷,而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幾經變革,也多瞭很多新資料,經常上課都要補充不少資料。現階段坊間也多瞭好幾本特殊教育課程、特殊教育教學、特殊教育教材教法的閤著、單一作者或翻譯方麵的書籍,可以參考的書也不缺瞭。

  之所以再次起心動念提筆撰寫本書,主要是因為上次寫的書資料大多過時,而我這些年參與過的研究、特教評鑑、特教個案會議不少,接觸瞭許多特殊學生、老師與傢長,這些都是幫助學習的好案例。從案例找問題,再與特殊教育課程和教學法結閤,以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帶給學生的印象較為深刻,也較為具體。這些年我大緻也依此模式上課,學習效果不錯,因此就想以此法成為本書導入之方式。

  本書撰寫的模式跟《特殊教育教學設計》類似,教學法以綱要式為架構,力求精簡明白。在講述各障礙類別教學法時,力求全麵,從理論基礎到應用範例,以證據本位實務來選取。有些教學法因實證研究不多,有些理論基礎缺乏,就隻能捨棄,這也使得原本安排的主題從13章,縮減為10章。例如引導式教育、體製外的園藝治療、華德福之療癒教育等因實證研究不足而放棄,未來有機會待論文更多時再置入。本書共10章,分兩大部分,即特殊教育課程與特殊教育常用的教學法。課程部分包括理論基礎、課程發展、融閤教育與課程調整,以及教案設計等。教學法部分包括智能障礙學生之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工作分析法與自我決策等;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法:故事結構教學法、交互教學法等;自閉癥學生之教學法:結構式教學法(TEACCH)、圖片兌換溝通係統(PECS)與社會故事等,以及特殊學生問題行為之處理策略,包含正嚮行為支持與行為介入方案等。最後一章則為議題趨勢與展望。

  本書涵蓋麵廣,撰寫過程除需閱讀大量文獻外,亦需從教學現場角度撰寫應用範例,有些資料也須查證以求嚴謹,因此無法速成。從動筆到完成又是兩三年,原本答應齣版社2020年要交稿,但還是拖到2021年年底纔完稿。囿於纔疏學淺,難免疏漏錯誤,敬請讀者先進不吝指教,未來有機會再印再予以修正。特別感謝曾煜程老師提供教案範例,也感謝我過去和現在的助理協助整理資料。另外,也要感謝心理齣版社同仁編輯上的協助。撰寫過程亦感謝外子天賜的鼓勵與傢中三狗的陪伴。
 
李翠玲 於颱灣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係
e-mail:ynnad165@gmail.com
2021.11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