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這一生,似乎與「幼兒科學教育」結了深厚的緣分。1992年,學成歸國之後,整理了博士班期間與歸國後的研究,於1995、1997年相繼出版《幼兒數學新論:教材教法》與《幼兒自然科學經驗:教材教法》兩本教科書,奠定接續的研究生涯。此後數年,我將科學與數學所強調的探究精神,擴及運用於統整性的主題課程,陸續出版了數本相關書籍,例如:《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面向21世紀的幼兒教育:探究取向主題課程》、《遊戲vs.課程:幼兒遊戲定位與實施》等。 而在2015年,我開始注意到各國日益重視、涉及整合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幼兒STEM教育」,也發現主題探究課程其實充滿著STEM精神,於是2017年,在自以為是最後一本著作的《面向21世紀的幼兒教育:探究取向主題課程》一書中引薦STEM教育。沒有想到在與時俱進與自我成長要求下,即使在2019年於清華大學榮譽退休後,又持續在幼兒園現場繼續研究與輔導工作,至今又出版了三本STEM相關書籍。在閱讀文獻歷程中,我意識到STEM教育已經納入科學教育範疇中,培養STEM素養是當代各國的重要教育政策,並延伸至幼兒教育階段。職是之故,我興起重新改寫1997年《幼兒自然科學經驗:教材教法》專書之念,並認為是責無旁貸之務,這就是本書《幼兒科學教育:邁向STEM新趨勢》的由來。
雖然本書是集結歷年來幼兒園的輔導經驗、行動研究與文獻探討,然而體力已大不如前的我,在日夜撰寫下也持續近一年方才完工;整體而言,身心狀態極其虛脫,對於書的品質恐未完善,在此煩請幼教先進們不吝指教。本書共分九章,重點在提出幼兒科學教育的應然之道──包含教育目標、內容與方法,以及揭示科學教育的最新趨勢──邁向強調運用、解決問題、工程歷程與課程整合的STEM教育。全書涉及室內和戶外探索環境如何規劃、幼兒科學課程如何設計(含STEM)與幼兒科學課程如何實施(含鷹架引導)等面向。同時,本書也檢視當前幼兒科學教育之實然面貌,並建議因應實然與應然差距之策略。
全書的主要亮點是連結理論與實務,不僅說明為何做,而且也提供如何做、示例或實例,例如:提出幼兒科學課程(含STEM)之設計原則、步驟與示例,並佐以主題概念網絡活動圖、活動教案、STEAM分析表等;提出鷹架引導之理論與鷹架種類,並舉出運用鷹架的課程實例等。另一亮點則是提供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專章,以網絡圖呈現與說明重要的科學概念,俾利幼兒教師理解科學概念要義,以規劃課程。
每一本書從想法萌芽、現場研究、文獻閱讀,經歷撰寫與思考,到最後出版成書,都是嘔心瀝血的歷程。首先,感謝書中所提及各幼兒園的課程實例或環境照片,例如:新竹親仁科園、新竹天堂鳥、新竹高峰、杭州京杭、順德雅正、曉月湖家禾、西安交大、深圳南山、深圳盛世江南、莞城第一、昆明圓通等幼兒園;特別是大庄國小附幼李如瀅主任的課程實例,讓本書增色不少。本書得以完成,還要感謝我的先生李文政教授的電腦編修工作,並且毫無怨言地分擔家中事務;此外,特別感動的是,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親自辛苦的校編與潤飾,還有高碧嶸編輯的協助。感恩!
周淑惠
寫於2022年4月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