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最近為瞭孩子上學的事情真的傷透腦筋,總覺得現在的教育方式對小孩的壓力太大瞭,常常看到他們下課迴傢,臉上就掛著一副纍垮的樣子,好像大人還要加班一樣。我們這一代小時候哪有這麼辛苦,那時候放學就是迴傢玩,頂多幫忙做點傢事,哪需要補東補西的。現在的傢長,個個都像在打仗一樣,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要不要送去纔藝班、安親班,每個都說不補不行,不補就好像對不起孩子一樣。但我心裡總有個聲音,覺得這樣真的好嗎?孩子不該隻是學習的機器,他們也需要時間去發呆、去探索、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看到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為瞭考試焦慮,真的好心疼。這讓我想起以前,我們總覺得父母那輩的教育方式比較輕鬆,雖然嚴格,但至少給瞭我們很多自由發展的空間。現在的社會,好像把「競爭」兩個字刻在瞭每個傢長的腦門上,搞得大傢神經兮兮的,連週末都不能好好放鬆。
评分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不少媽媽們在抱怨,說現在的小朋友社交能力好像退化得很快,隻會低頭滑手機,跟人麵對麵講話都結結巴巴的。這點我真的深有同感,我兒子就是這樣,有時候約瞭同學來傢裡玩,兩個人就默默地各自滑自己的平闆,一句話都沒說上幾句,真不知道是網路太吸引人,還是他們真的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瞭。以前我們小時候,大傢都是在外麵跑跳、玩「鬼抓人」、「跳房子」長大的,那時候吵架也吵,和好也快,人際互動的技巧都是在那些打打鬧鬧中學會的。現在的小孩,很多活動都是在室內完成,像是看影片、玩線上遊戲,雖然好像有互動,但少瞭那種真實的肢體接觸和眼神交流,人跟人之間的連結感就變得很薄弱。說真的,看到他們這樣,我真的很擔心他們未來進入職場或建立親密關係時會遇到睏難,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不會「好好說話」真的會吃大虧的。
评分欸,說到現在的親子關係,我感覺跟我小時候很不一樣。我們以前跟父母的關係比較像「服從」,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太敢頂嘴,傢裡氣氛比較嚴肅一點。現在的傢庭,大傢好像都強調要「民主」、「尊重孩子」,這當然是好事啦,畢竟誰不希望孩子有主見呢?但問題是,有時候界線好像變得模糊瞭。我發現有些傢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過寬鬆,好像什麼都能讓,結果孩子就變得很有自己的想法,但那個「想法」有時候是建立在不負責任的基礎上。比方說,答應的事情說反悔就反悔,或者對父母的付齣視為理所當然。當然,我們也希望跟孩子當朋友,但朋友跟傢長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吧?父母的職責除瞭愛,還有引導和規範,如果一味地順從孩子的意願,那他們怎麼學會承擔後果和尊重權威呢?這中間的拿捏,真的是一門大學問,感覺比我當年學的任何科目都難。
评分最近有個熱門話題是關於「情緒管理」,這點我真的覺得現代父母需要好好學習。我發現很多大人自己在麵對壓力或不順心時,處理方式都很粗暴,不是大吼大叫就是冷戰,結果孩子就默默地在旁邊學去瞭。你看新聞上那些社會事件,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情緒失控造成的。我們常常教導孩子「生氣要說齣來」,但如果大人自己都示範得很差勁,那孩子學到的很可能隻是「生氣就是要爆發」。我個人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對他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我們能先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用平靜的語氣去處理衝突,孩子自然也會慢慢養成好的習慣。這不是要父母變成聖人,而是要意識到,我們自己的內在狀態,直接決定瞭傢裡的空氣品質,影響深遠啊。
评分我最近在規劃暑假活動,看到外麵各種主題營隊的廣告,真是眼花撩亂,每個都說能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未來領袖氣質。說真的,光是挑選這些活動就夠讓人焦慮瞭。好像隻要這個暑假不安排滿,孩子就會比別人落後一大截。但仔細想想,那些被過度安排的行程,真的能讓孩子快樂嗎?我更傾嚮於讓孩子有大塊的「空白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決定要做什麼,也許是搭公車去圖書館看書,也許是自己鑽研組裝樂高,或者就隻是在傢裡發呆。這種自發性的探索,對培養他們的內在驅動力比任何昂貴的營隊都來得有用。畢竟,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能獨立思考、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人,而不是隻會乖乖完成製式任務的「乖寶寶」。如何平衡「學習新知」和「保有童真與自由探索」這兩者,是我目前最頭痛的課題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