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躡跡:明清小説的文化闡釋

追蹤躡跡:明清小説的文化闡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明清小說
  • 文化闡釋
  • 文學研究
  • 文化史
  • 追蹤躡跡
  • 小說理論
  • 明代文學
  • 清代文學
  • 文本分析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所謂「類型錯誤」或「理念先行」是某些明清小說研究者對《西遊記》續書的提法,這種說法是朝嚮支持某種單嚮度的、有預設順序的理解方式,但是在明清小說的文化生産考察,卻可以清晰的發現通俗小說的經典化及其影響,在敘事傳統下,毫不含糊的支持我們多種理解方式,本書即處理瞭明清小說續衍的大文本概念及其相關論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桂惠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文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係主任和教授。學術專長與研究領域為明清小說、古典辭賦,著有《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左思生平及三都賦研究》等書。
 

圖書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孤臣殘史與詩禮中國:《水滸後傳》的曆史通感與傢國想像
一、前言
二、孤臣殘史
三、暹羅國/詩禮中國──海外乾坤的烏托邦意象
四、水滸餘黨的「徵東」
五、餘論

第二章 從蓼兒窪到軒轅井:《後水滸傳》的「妖魔」書寫與「國魂」重構
一、前言
二、托生與孿生子型文化英雄及其派生意義:綽號、神話、妖魔及罡煞
三、聖地幻化:水滸的消失與軒轅井的意象
四、世變淪胥,晦跡冥遁:近代俠從「社」到「群」的組織睏境與悲劇意識──代結語

第三章 「攘夷」還是「尊王」?:「皇化」文本《蕩寇誌》的理想秩序
一、前言
二、如何進入《蕩寇誌》?──從《英雄譜》的閤刻與《水滸傳》的腰斬談起
三、「官逼民反」:「官」與「民」關係的再檢視
四、「忠義觀」的辯證想像──「招安」的「真正法門」?
五、加冕的關鍵點:雲天彪的關公形象
六、官民相得?──意識形態和民間理念之間的關係
七、「虛假意識」與「有限空間」的言說──宗法父權下的女性主體
八、「殘形」閱讀下的「完形」心理
九、結語

第四章 重讀《水滸》:在水滸精神與意識形態之間

第五章 解碼遊戲:《後西遊記》的裝僧與扮儒
一、前言
二、「裝僧」──扮演的揭露美學
三、儒林的漫畫化──儒釋差異的固定與拆解
四、「無解」──「實錄化」的文體選擇
五、「天花」與「纔子」──代結語
附錄:《後西遊記》的魔難與結構

第六章 情欲之夢:《西遊補》的空間與細節的意涵
一、前言
二、由「齊天」、「鬧天」到「補天」與「求放心」
三、心與魔的關係
四、魔境的設計
五、情欲之夢──心學、救亡、贖罪的曆史反思
六、結語──霹靂弦開天地變,梵語唐言穿一綫

第七章 魔法無法:《 續西遊記》的魔境重遊
一、前言
二、「遊」的文化母題(motif)及取經係統的發展
三、《西遊記》的仙界、魔境與人間
四、《續西遊記》的魔境
五、餘論
附錄:《續西遊記》名色錶格

第八章 類型錯誤/理念先行?:由明末《西遊記》三本續書的「神魔」談起
一、前言
二、《西遊記》及其續書群中神魔世界的演義
三、情節、名色、證道操作下的神魔內涵
四、神話何為?──「理念先行/類型意識」轉化下的書寫
五、一種理解方式的反思──代結語

第九章 情欲變色:論丁耀亢《續金瓶梅》的德色問題
一、《續金瓶梅》的續書背景
二、「德/色」的開展:財貨與淫欲
三、貞勝?畸勝?──人性張力與因果報應
四、「主悟/主修」與「重情/重理」的調和與轉嚮
五、「妖書/善書」與「藏書/禁書」?
六、結語──知我者,其惟《春鞦》乎!

第十章 未竟之事──紅樓夢續書群的赤子情懷與場式效應
一、未完成:殘缺美學的變形
二、一種選擇:自我、組織、群集、完形
三、中國文學的「赤子之情」
四、補恨天宮──逆子(女)的妥協
五、結語

第十一章 廣場狂歡:明清小說中英雄與神魔譜係之大眾化闡釋
一、戰爭、身體、傢國:有關「英雄譜」幾個問題的提齣
二、英雄譜:一種文化選擇
三、身體的想像與消費:怪誕的、變身的意涵
四、加冕與脫冕:逾越、食色受阻及復調
五、如何理解中國式的「大眾性」?──代結語

第十二章 《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續書中「擬唐」與「擬晉」的承衍
一、前言
二、《聊齋誌異》與《閱微草堂筆記》的「擬唐」與「擬晉」
三、「擬晉」視角──以「醫案」型故事的知識衍化為例
四、打造論壇──以《醒夢駢言》與《聊齋誌異》的對話為例
五、《聊齋》、《閱微》續衍中審美意趣與書寫性質之摶化──代結語
結 論
徵引書目
後 記
 

圖書序言

後記

  本書部分章節撰寫過程承濛科技部與中央研究院補助,先後以單篇論文發錶:

  〈情欲之夢:《西遊補》的空間與細節的意涵〉,《情、欲與文化》,餘安邦主編,颱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年12月齣版。

  〈類型錯誤/理念先行?──由明末《西遊記》三本續書的「神魔」談起〉,《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蒲慕州編,麥田齣版公司,2005年6月齣版。

  (NSC89-2411-H-004-027)

  〈《西遊記》續書的魔境──以《續西遊記》為主的探討〉,《中國文哲專刊第27期──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李豐楙、劉苑如主編,颱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齣版。

  〈未盡之事:明清小說「續書」的赤子情懷〉,《情欲明清:遂欲篇》,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會」主編,麥田齣版公司,2003年12月齣版。

  (NSC90 -2411-H-004-006)

  〈英雄譜:試由明清神魔小說之「大眾化」中尋找近現代性〉一文,於2004年3月6日在「第一屆大眾文學與文化研討會:大眾性與(反)全球化」宣讀。

  這些文章都經過修訂改寫與擴充,為本書的重要基礎。至於「水滸世界」編以及各編中的一些章節則為本書的新作,試圖邁嚮問題的整全關懷,以及補足論文架構的完整性。

  特彆要感謝本人先後參與的三個學術團隊的知識社群:
  中央研究院熊秉真以及「情欲與禮教」工作坊;
  政治大學陳超明以及「大眾文學與文化」研究沙龍;
  中央研究院蒲慕州以及「鬼與怪跨文化研究」工作坊。

  這本書曾經在2005年於大安齣版社齣版,如今,五南圖書齣版公司再版,增列文言小說的部分,感謝黃文瓊小姐、吳雨潔小姐的細心編務工作,使本書有瞭更為完整的風貌。作為中國小說研究的諸環節,誠如之前所言:小說續衍仍有許多現象尚待掘發,尤其在後現代學術處境中,擴大文本的研究,仍是值得嘗試與重構的盛事。
 

圖書試讀

緒論

可不可以有新的觀點來閱讀與理解?

可不可以有更多的資料供我們辨識時代的風貌,連係曆史的發展?


對於「續書」的切入,從一開始,我就不斷的提齣上述問題來作為小說研究的思辨。當然,無可避免的,總是有人不斷的懷疑這隻是自己在製造價值的想當然耳;也有人覺得這是對經典的褻瀆、對「偉大」問題的迴避。就像有些學者麵對諸如張愛玲那種早期被認定為鴛鴦蝴蝶派的「不入流」小說,當它們成為一種文學時尚甚至文化現象時,發覺可以「時代的總量」來貞定其價值,無形中吻閤當代「通俗化」、「大眾化」的視角,但是這種解釋還是無可避免的以「價值論」為前提,在大量、快速的文化生産機製下,「質」的生産如何呈現呢?「量」又如何化為「質」,並進而形成曆史的脈動?

 

用户评价

评分

《追蹤躡跡:明清小說文化闡釋》這個名字,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我一直覺得,文學作品,尤其是像明清小說這樣體量龐大、內容豐富、反映社會生活極其生動的作品,本身就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隻是這些信息有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模糊不清。這本書的齣現,恰好給瞭我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那些我們可能已經司空見慣的故事。我想,作者的“追蹤”過程,可能就像是在一片廣闊的森林中尋找那些被落葉覆蓋的古老路徑,需要耐心、細緻和敏銳的觀察力,纔能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而“文化闡釋”則是在找到路徑後,對這條路徑所指嚮的文化目的地進行深入的解讀。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欣賞明清小說。

评分

讀到《追蹤躡跡:明清小說文化闡釋》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它的學術性。作為一個對古典文學研究略有涉獵的讀者,我深知“文化闡釋”絕非易事,它需要研究者具備深厚的學養、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嚴謹的邏輯。明清小說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更是復雜而豐富。作者的“追蹤”之法,我想必然是經過一番精心的理論構建和細緻的文本分析。我設想,他可能從某個特定的文化維度齣發,比如社會階層、宗教信仰、民間習俗,或是士人階層的思想意識,然後將這些維度與明清小說中的具體作品、人物、情節進行一一對應,找齣其中的關聯性與變異性。這種層層剝繭、抽絲剝繭的研究過程,無疑能夠極大地拓寬我們對明清小說的認知邊界,讓我們看到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背後,原來還隱藏著如此多的文化細節與社會意義。

评分

“追蹤躡跡”這個詞組,帶給我一種偵探般的神秘感和探索的衝動。仿佛我拿到這本書,就像拿到瞭一份藏寶圖,而作者就是那個經驗豐富的嚮導,指引我一步步去發掘隱藏在明清小說文本深處的寶藏——那些閃耀著文化光芒的“躡跡”。我一直覺得,古人的文字,尤其是小說這種更貼近市井生活和民間敘事的文本,其價值不僅僅在於故事本身,更在於它所摺射齣的時代精神和文化底蘊。這本書,似乎就是要幫助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去“追蹤”那些構成明清小說文化基石的種種綫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會選擇哪些經典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他又是如何從這些作品中“追蹤”到那些細微的文化痕跡的。我期待著一場與作者一同進行的、充滿智識挑戰的文學之旅。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追蹤躡跡:明清小說文化闡釋》就足夠吸引人瞭,讓人好奇作者究竟要如何“追蹤”那些古老故事背後隱藏的“文化”印記。我一直對明清時期的小說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些描繪人間百態、世情百味的文字,不僅僅是簡單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社會肌理、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的生動寫照。這本書似乎就是為我這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不是簡單地梳理情節、介紹人物,而是要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去挖掘那些不易察覺的文化密碼。我期待著作者能夠帶領我“追蹤”到那些被曆史煙塵所掩蓋的“躡跡”,通過精妙的“文化闡釋”,讓我得以窺見明清小說創作的深層動因,以及這些作品如何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思想潮流相互作用,最終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這種研究方法,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人文的關懷,讓我對即將翻開的書頁充滿瞭期待,仿佛能看到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在眼前徐徐展開。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追蹤躡跡:明清小說文化闡釋》給我的感覺,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有學術的深度。我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對明清小說有著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的學者。在我看來,明清小說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並且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觸及瞭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核心命脈。這些小說不僅僅是故事的載體,更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人際關係、價值觀念的縮影。作者的“文化闡釋”,我想必然是立足於對文本的精讀,並結閤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去揭示小說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內涵。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巧妙地將“追蹤”這一動作與“文化闡釋”這一研究方法相結閤,從而構建齣一套具有說服力的理論框架。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學術上的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