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何謂修行?《尋找心的傢》告訴你 本書萃取自心道法師一路菩薩道的實修經驗談,有自述、問答、訣要、開示、故事等形式,娓娓道來、機鋒峻峭,則則直擊心坎、抖落塵垢,導引讀者在平常心中迅速契入佛法對生命、對宇宙的全麵視野,解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的多種難題與糾結煩惱,指點如何調伏思緒、轉化執念。
心道法師以親身曆經的苦修、一步一腳印的願行為眾生作前導,以禪的靈明通透照亮人們內心的幽黯,深入淺齣地引導現代人走上一條入佛知見的大道。
編者
作者序
發菩提心 學佛不能有偏見,應該從整體性的角度來認識佛法,如果不是廣學多聞,就會造成執著,譬如︰念佛的人認為念佛最簡單,彆人的法都不行;學禪的人認為禪最好……
這種知見上的差彆,就如同瞎子摸象。有的人摸到象耳朵,說佛法像扇子;有的人摸到象鼻子,說佛法像管子;有的人摸到象腳,說佛法像柱子。如果學佛和瞎子摸象一樣,摸到哪裏算哪裏,這種片麵的佛法,是無法讓智慧圓滿的;不圓滿的智慧,自然會造成爭執,摸到象耳朵的說:這明明像扇子,為什麼說是柱子?……發生諸如此類不必要的爭執,最後一定會造成無謂的煩惱。
我們要明白,佛法要義不離空性。空性,就是佛法的整體,而各種不同的法門,就像大象的耳朵、鼻子或尾巴,佛說種種法門隻是幫助我們從各種麵嚮去瞭解空性。
當認識到哪裏,生活空間就有同等的大小:認識不到,知識領域小,生活空間就小。我們每天處在種種恐懼中,如何能瞭解這些道理呢?學佛,學佛能使我們的生活空間愈來愈大,因為佛法是生命真正的財富。錢財、名利隻是無常之幻,不久都將失去。
學習佛法最重要就是發菩提心,時常在現象上去明白,瞭悟菩提心能成就我們及一切眾生的覺性。
其實,我們的本心就是菩提心。未認識本心以前,常常覺得是還有什麼值得去修、去學習的,其實所有的修學都是為瞭增長我們的菩提心,而「發菩提心」的重點就是要我們徹底覺悟—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性即是自心。這本心不是彆人告訴你纔有的,而是自己本來具足的,明明白白、確確實實的,沒有任何迷惑。如同現在,你們聽師父講這一切,都能夠清楚,這就是因為你本自具足這個心的能力;我告訴你們,一切因緣和閤的東西都是空的,你們能瞭解;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你們都知道;因為你們能夠覺悟!我告訴你們這個道理以後,也許你們永遠記得,也許聽過就忘瞭。但是,如果你們能真正體悟自己本來就是如此,那就可以不必修覺悟瞭。所以說每個人都有佛的智慧德相,隻因妄想執著而迷惑,學佛隻是去清除這些執著迷惑,讓自性顯露。
人生難得,無常迅速,要好好把握短暫的人生,走嚮智慧、慈悲之路。
釋心道
編後語 此套「般若三書」,《行深—尋找心的傢》、《般若—菩薩活在人間》、《波羅密—快樂生活禪》,精選自心道法師曆年來本地風光的菩薩道實修紀實。
心道法師將身心作供養,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以其行深般若波羅密的曆曆體會,為遭遇種種生活睏頓、人生迷障的現代佛子揭示一條朗朗心途,娓娓道來,款款善慰,令迷惘的心一一得獲清涼解方,尤其鮮活師徒逗教,令心轉業轉。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