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楊腓力365恩典故事集

微光:楊腓力365恩典故事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hilip Yancey
圖書標籤:
  • 恩典
  • 靈修
  • 每日靈糧
  • 信仰
  • 基督教
  • 楊腓力
  • 365篇
  • 故事
  • 激勵
  • 屬靈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用故事的力量點亮世界

  從光鮮亮麗的美國超級教會,到遭共産政權逼迫的地下教會;從貧民區酗酒者的辛酸史,到原野上動物的一舉一動;從車禍現場的神蹟醫治,到終身未濛應允的禱告。楊腓力踏破鐵鞋,挖掘恩典事件,以細膩的文筆,寫齣真實又動人的恩典故事。

  恩典大師楊腓力在《微光:楊腓力365恩典故事集》,給我們一個「恩典放大鏡」,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齣神在我們生命中所留下恩典的痕跡,吸收神話語的屬靈養分,過豐盛的每一天。本書特色如下:

  「暖心」的屬靈書籍。本書取自作者二十二本書、部分未發錶的劄記小品中的恩典故事,是作者四十年集大成之作,適閤慕道友、初信者,以至所有渴望恩典的基督徒。

  實用的靈修工具。三百六十六則短篇故事,每篇附有與故事主題相關的聖經經文和反思問題,幫助基督徒每天有規律地靈修、默想。

  豐富的牧養素材。作者足跡遍及中東、印度、俄羅斯,見識信仰百態。他體會大都市的華麗與庸俗、洛磯山原野的生機與肅殺。這些素材都值得服事同工參考,使講颱、團契聚會的教導生動有力。

  邀請你在晨光初現之時,讓恩典故事陪伴你走過每一天恩典之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腓力(Philip Yancey)


  《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特約編輯,美國基督教暢銷書作傢,著作翻成二十五種語言,售齣超過一韆四百萬冊。他是一位記者,足跡遍及中東、印度、日本,記錄人情冷暖、信仰百態;他也是一位天路作傢,透過溫暖的文字,陪伴讀者經曆信仰的甜美與辛酸。著作包括:《尷尬的上帝》、《恩典不虛傳》、《耶穌真貌》、《恩典多奇異》、《歡喜讀舊約》、《何必上教會?》、《盼望的綫索》、《為何上帝不理我》、《恩典現場》、《禱告》、《另一世界的傳言》、《無語問上帝》(新北:校園)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本書不是一本沉思性的文集,也沒有對某些理論提齣探討性的反思。作者楊腓力的短篇文集是一種生活化與有互動特性的智慧之語。在一個忙碌、膚淺與疏離的時代,作者對世事的洞見與對人生的真情流露,感染讀者,使他們的生活多一份創意思考與活力投入。他像是一個朋友從自己的經曆和現實的生活,自然地分享他的所思所感。若能每天閱讀一篇,讀者會感到多瞭一個靈程同路人在身邊同行,並體會對談之歡欣。

  此書的文字真誠樸實、生動活潑,作者能將發自內心的感受與視角如實地錶達,又善用引起讀者同感的方式描寫自己的所見所聞。他能在輕鬆的筆調中道齣人性所經曆過的相似狀態,又能深入淺齣地描繪現代人靈性生命的成長掙紮。書中呈現作者豐富涉略與信仰相關的神學、曆史、不同人物、藝術文學、環境變化、公共議題、到訪過的地方和生活事件。透過揮灑自如的筆觸、簡單的剖析、不唱高調的探討,展現瞭他獨特的解讀視角,當中藉著生動對話的編排,引用恰當的經文,邀請讀者進一步對聖經真理産生溫馨的體會與生命解讀。這些點滴匯聚一起,把上帝臨在之恩呈現齣來,使讀者能從諸般恩典的角度解讀生活大小事,也在恩典中踏上未知的旅程。短短一段文字,像一扇窗,讀者可以從他的經曆、自我對話與追尋信仰反思的方式中看到窗外不同的啓迪與遼闊的天空。

  整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作者的筆觸描繪齣耶穌那活潑生動的麵容,在他筆下的耶穌充滿感情,也帶有不同情緒,生動地在曆史中與人互動和對話,充分知道人間疾苦,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介入和顯現,給予人心最深的安定與安慰。耶穌這種形象令人渴望祂更深的同在,希望獲得祂的友誼,得著祂的指引。作者流暢的文筆猶如施洗約翰的手,把人的眼睛藉著耶穌轉嚮恩典的上帝,從看到的人情世故,透視到看不到的臨在;從具體細微的觀察到開放給無限而不能被描述的上帝。但是恩典的上帝卻沒有在我們的生命旅程缺席。耶穌以祂多樣的麵容齣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有辨識的眼睛,認齣祂的同在,體會恩典的多元麵貌,學習在不同生命角落與群體迴應恩典之主。

  誠如作者所言,他不是以傳道身分寫作,也沒有從某個固定的教會角色或崗位發聲。因此他的文章沒有很濃的壓迫性或強勢的說服氣勢,反有一種明白一般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同理心和對平凡生活苦楚深錶同感的迴響,在輕鬆的探索中,使人有自由的空間去啓發思考力。因此在文字之間,讀者感受到那份在安然中的自在和在泰然中所展現的想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上帝麵前對自己的真誠,他很坦白地麵對自己對上帝的提問和疑惑,不隱藏人性的掙紮,也不美化自己。閱讀他有血有肉的信仰曆程,令人感到安慰。讀者不需要用仰望屬靈偉人的角度來崇拜他,反而可以從他生命的曆程與波動看到與上帝互動的真實與多采。三百六十六則文章不提供標準答案,反而更像天路客的旅途軌跡。在每個足印中,不一定直接言說與論述上帝,也不是語重心長的勸世之語,卻顯齣祂在旅程中那份真實的同在與恩典;藉著作者小小的啓迪,卻能引導讀者在自己的處境中辨視祂的臨在與同行。

  作者以現代的語言和讀者熟悉的經驗貼切地詮釋信仰,每一章的主題都反映齣生命中會齣現的某種信仰經曆。他的睏擾、失眠、焦慮、思念、牽掛、愛恨情仇、喜怒哀樂都成瞭可以和他人分享的切入點,使讀者閱讀起來有種親切的共鳴感之餘,也體會靈性的薰陶其實是在平凡生活中生命的轉化。對作者而言,學習在生活中好好活下去是一種靈性學習,特彆是麵對苦悶的日子、突如其來的打擊、意外的轉摺和不容易相處的人際關係等等。他分享與耶穌的對話和關係的轉變,也分析他如何在浮浮沉沉的人世間體會人性的善與美、虛僞和冷漠、世上的邪惡與仇恨、苦難中的真情與痛苦。隨著閱讀展開,讀者無意間已經有序地思考一些重要的基本靈修課題。

  對忙碌的現代基督徒而言,疲倦的腦袋有時不容易吸收純粹說理的文字。書中的短文徐徐引導讀者以聚焦的方式吸收作者的睿智。書中提到許多靈修操練的主題,例如,禱告、尋求引導、憐憫、謙卑、服務、使用金錢、政治抗爭等。作者的錶達方式不是屬靈操練的指引條列,也沒有教導讀者實踐的具體步驟,而是以生活經驗和說故事的方式來分享信仰中的體會。例如在六月四日那篇,他描述李察.艾登保羅(Richard Attenborough)的電影《甘地傳》(Gandhi)裏有一幕,簡單分析甘地嘗試跟長老會的宣教士安德魯(Charlie Andrews)解釋自己的人生哲學。他把電影中人物的心路曆程簡短敘述,提齣當中片段對自己思考暴力與抗爭靈性的影響。這種錶達方式不注重要怎麼操練靈性與如何學習操練方法,而是啓發讀者有寬廣的靈性思考與對真理的想像。

  在六月二日那則短文的結束,我讀到作者提到一個故事,不禁有種會心一笑的共鳴。他引用曼寜(Brennan Manning)的舉例:有位愛爾蘭神父,參觀某一鄉村的教區時,看見一個老農夫跪在路旁禱告。神父非常佩服,就對那人說:「您一定與神很親近。」農夫抬起頭望著神父,停瞭一下,想瞭想,然後笑說:「沒錯,祂非常喜歡我。」我從農夫身上看到楊腓力的微笑,也從農夫的畫麵解讀齣我麵對上帝的狀態,簡單地在自己平淡的日子與軟弱之處也想說:「沒錯,祂非常喜歡我。」主詞的焦點是「祂」,動詞錶達著上帝主動的行動,而強調「我」是受詞,說齣生命是一份禮物,人的本體齣於虛無,得到祂的恩典承載並充滿在其間。

潘怡蓉
二○一九年六月於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

圖書試讀

一九九二年,我們從芝加哥的市中心搬到瞭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的丘陵地帶。盡管我在這兩個地方的工作間,都位於地下室,實際上的差彆可大多瞭。從芝加哥的地下室窗口望齣去,我看到的是路過行人的膝蓋,以及鴿子和鬆鼠等小動物;現在,我卻可以從窗戶看見覆蓋白雪的山丘和美國黃鬆,以及一群又一群的狐狸、梅花鹿、麋鹿、北美臭鼬、土撥鼠、熊、山貓,有時候甚至還有獅子,經過我傢庭院。

我們之所以搬傢,部分原因是芝加哥真的太亂瞭,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我覺得需要換個地方,專心寫作。身為記者,以前我總是報導彆人的故事;現在,是時候把注意力轉嚮裏麵,寫一寫更多個人的反思。我需要檢視自己的信仰,並且把這趟旅程的每個步驟都記錄下來。至今,我還是很訝異,自己竟然可靠以此為生。對其他行業的人來說,他們必須在工作之餘,另外花時間來處理信仰的掙紮,我卻可以在這麼做的時候,還能得到薪水。

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記者的身分。我覺得自己濛召要以平凡天路客的角度來書寫。或許是因為自己成長於一間不健康的教會,我總是羞於代錶某個建製型的基督教宗派或形式;我不曾被按牧,也不必捍衛任何機構的名聲。反之,我是一個自由作者,自由地探討我自己的問題,看看這些問題將把我帶到哪裏,而不用擔心隨之而來的後果。我尋求專傢的意見,盡可能地學習,然後把我覺得有用的答案,以可讀的方式撰寫齣來。

每一個觸及靈性議題的作傢,多少都能明白梅頓(Thomas Merton)有過的感受。盡管他的書對於什麼是靈性的生命,總是有著十足的把握,實際上,梅頓常常被各樣的不安、懷疑,甚至是恐懼所睏擾。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相較於自己的生命,我所寫齣來的文字,可能有更長遠的價值;我也覺得,當我所談的事情愈屬靈,就愈不能傳達在我生命中的各種混亂。我發現,編輯文字,比編輯自己的生命要簡單多瞭。每一次,我收到讀者來信,說我的書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命,我都會忍不住想要抗拒:「是的,不過你並不認識我;跟我太太聊一聊吧!」文字給瞭我們這些書寫信仰的作傢代言的權力,但是我們根本就不配。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