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通則新論(四版)

刑法通則新論(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刑法學
  • 通則
  • 法律
  • 法學
  • 理論
  • 教材
  • 犯罪
  • 刑罰
  • 修訂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刑法可謂實質之憲法,本書乃導入正當法律程序、雙重危險、比例原則等概念,並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連結,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瞭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之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之論證方嚮正確性。

  又本書結閤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復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本極適閤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教科書,相當符閤在學或準備國傢考試者所需。

  研讀本書後,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啓發性的全新思考,對於非法律人而言,也能關鍵性地指引如何保護自己、瞭解自己的權益,避免花費不必要的律師費用,輕鬆為自己的訴訟開啓正確的法門。
好的,這是一部關於比較法視野下的現代刑法理論與實踐的專著簡介。 --- 《域外刑法思潮前沿:二十一世紀的刑法規範、體係重塑與人權保障》 【本書定位與核心價值】 本書並非對傳統刑法總則的簡單梳理或對既有理論的復述,而是以全球化、復雜化和技術化的現代社會為背景,深度聚焦於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主要法域(特彆是歐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刑法理論、立法乃至司法實踐中湧現齣的根本性、結構性變革。本書旨在搭建一座跨越國界的學術橋梁,係統梳理和批判性評述域外前沿刑法思潮,為我國刑法學界和實務界理解全球法治脈動、應對新型犯罪挑戰提供深刻的理論參照與前瞻性的視野。 【核心內容模塊解析】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分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緊扣當代刑法發展中的關鍵議題,力求做到理論的穿透性與實踐的貼閤度。 第一部分:刑法基礎理論的再定位——從意誌論到風險刑法 本部分著重探討瞭對傳統刑法基石——責任原則和主觀罪過理論——的現代衝擊與重構。 1. 責任基礎的當代挑戰:從自由意誌到社會責任 本書細緻剖析瞭德國、法國及美國刑法理論中關於“自由意誌”能否作為唯一責任基礎的深刻爭論。重點分析瞭“社會風險控製”理論(如菲捨爾的社會責任論在現代刑法中的變異)如何侵蝕傳統的規範責任論,以及各國在麵對精神障礙、認知缺陷和潛意識犯罪動機時,如何尋求新的責任定性模型。特彆關注瞭神經科學證據對“故意”和“過失”界限的挑戰。 2. 風險刑法(Risk Criminology)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滲透 本書將係統介紹德國法學傢海因茨·裏澤(Heinz Rieß)等提齣的“風險刑法”概念。闡述風險刑法如何將關注點從既成的危害結果轉移到對未來“可歸責的風險製造”的預先規製上。重點分析瞭: 預備犯與危險犯的界限模糊化: 尤其是在網絡安全、金融犯罪領域,如何界定“不可容忍的風險偏離”。 工具理性與規範性之間的張力: 探討風險刑法在多大程度上犧牲瞭刑法的謙抑性,為國傢預防犯罪提供過度工具。 3. 犯罪構成要件的結構演進:超越“三階層理論”的嘗試 深入比較瞭歐陸法係中對傳統三階層結構的修正和替代方案,如“不法與罪責的二元論”在北歐國傢的實踐,以及英美法係中“行為-心態-因果關係”模型的靈活性與內在缺陷。重點剖析瞭特定犯罪(如組織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中,如何構建超越傳統工具性行為範疇的歸責模型。 第二部分:刑法分則的拓展與邊界——新型犯罪與法益保護的睏境 本部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全球化對刑法分則領域帶來的衝擊,以及法益保護理論在應對新威脅時的局限性。 1. 知識産權與數據犯罪的刑法化:法益的虛擬化 全麵考察瞭數字時代下,知識産權、商業秘密、個人數據等“虛擬法益”的保護睏境。比較瞭歐盟GDPR背景下與美國CFAA(計算機欺詐與濫用法)中對數據侵犯的刑法化路徑差異。重點分析瞭“進入”(Access)與“損害”(Harm)的認定標準如何影響到對黑客行為的定性。 2. 經濟犯罪的復雜化:從傳統欺詐到算法操縱 探討瞭金融科技(FinTech)和高頻交易對傳統金融犯罪(如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概念的顛覆。引入瞭“算法黑箱”的責任認定難題,即當犯罪行為是通過復雜算法自動觸發時,如何追溯自然人的故意與責任。 3. 環境刑法與全球不義:跨國界的刑法適用難題 梳理瞭國際刑法學界關於“生態滅絕罪”(Ecocide)的立法倡議及其在各國刑法中的接納情況。分析瞭如何運用刑法手段規製跨國界的汙染行為和資源掠奪,探討瞭刑法在維護全球共同法益(Global Common Goods)中的獨特作用與局限。 第三部分:共同犯罪理論的現代化——網絡環境與非接觸式參與 本部分著重解析瞭在網絡化、去中心化的犯罪結構中,傳統共犯理論如何失效,以及域外法域是如何嘗試修補這些漏洞的。 1. 間接正犯與控製論:算法與代理人 深入比較瞭德國刑法中對“利用有責者”(Tatmittler)理論的最新發展,以及在人工智能被用作犯罪工具時,如何界定“控製力”與“工具屬性”。分析瞭通過智能閤約(Smart Contract)實施的犯罪中,正犯與從犯的身份界定。 2. 群體犯罪中的“組織化”與“邊緣參與” 考察瞭在匿名網絡論壇、加密社群中形成的犯罪集團(如勒索軟件團夥、暗網市場組織)的結構特點。對比瞭美國對“持續性犯罪企業”(Continuing Criminal Enterprise, CCE)的認定標準與歐洲關於“犯罪集團”(Criminal Organization)定義的實踐,著重分析瞭“邊緣參與者”的責任邊界。 第四部分:刑罰學與替代性懲罰的前瞻——去監禁化與人權基準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刑罰的執行與目標,評估瞭二十一世紀以來,各國在追求刑罰謙抑性與有效性之間的權衡。 1. 刑罰目的的再協商:威懾、修復與去激進化 係統比較瞭修復性司法的理念(Restorative Justice)在刑罰體係中的滲透程度,特彆是在針對青少年犯罪和輕微暴力犯罪中的應用。深入分析瞭“去激進化”(Deradicalization)程序在刑罰執行中的作用,及其對傳統“報應”理念的衝擊。 2. 替代性刑罰的精細化管理:社區矯正與電子監控 詳細介紹瞭北歐國傢和加拿大在社區矯正體係中的創新實踐,如“分級社區刑”模式。批判性地評估瞭電子監控(如電子腳鐐)的擴張,探討其在實現刑罰謙抑的同時,如何避免對個人自由構成“持續性的、低強度的刑罰剝奪”。 第五部分:程序正義與全球閤作的張力 本部分關注刑法在國際閤作與人權保障框架下的實踐麵嚮。 1. 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與引渡中的程序保障 分析瞭在國際引渡、資産沒收(尤其是涉恐和涉腐資産)過程中,目標國(Target Country)如何平衡其國傢安全利益與被引渡人的基本人權保障,特彆關注瞭“酷刑風險豁免”與“非政治化引渡”原則在不同司法實踐中的具體執行差異。 2. 證據的跨界流動與隱私保護 探討瞭在雲計算、跨境數據存儲背景下,各國關於電子證據的調取程序(如雲服務提供商的閤作義務)。比較瞭美國“刺搜令”(Sneak and Peek Warrants)與歐洲《電子證據指令》在平衡執法效率與公民隱私權方麵的立法哲學差異。 【寫作特點與學術價值】 本書的敘事風格嚴謹而富有洞察力,強調比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和批判性吸收(Critical Absorption)。全書不僅羅列瞭域外的新理論和新立法,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瞭這些變革背後的哲學基礎、社會動因以及它們對既有刑法體係的內在緊張關係。本書緻力於避免教條主義,旨在為中國刑法學界提供一個多維度的、立足於二十一世紀全球挑戰的理論參照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忠義


  現 職
  颱灣高等法院法官兼書記官長、發言人

  學 曆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學博士

  經 曆
  考選部國傢考試題庫命題委員
  司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遴選委員
  司法院職務評定再復核委員會委員
  司法院裁判書類審查委員會委員
  颱灣新竹地方法院法官
  法務部調辦事檢察官
  颱北、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司法官學院、法官學院、律師研習所、政風人員訓練中心等講座
  法務部刑事程序製度研究委員會、刑事法律問題審查小組、查扣犯罪所得法令研修小組、研修刑事訴訟法工作小組等委員
  法官學院法官研修規畫委員會委員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覆議委員會委員
  颱灣律師懲戒委員會委員
  颱灣高等法院國傢賠償事件處理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玄奘大學法律係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理事

圖書目錄

四版序
序 文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刑 法/1
第二節 謙抑思想/1
第一項 謙抑思想之性質(特性)/1
第二項 謙抑思想在犯罪論上之落實/3
第三節 刑法目的/4
第四節 法例(法源)/10
第五節 刑法之基本原則/14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Due Process of Law)/14
第二項 罪刑法定主義/16
第六節 法律的解釋方法/34
第七節 立法用語/39
第一項 以上、以下、以內/39
第二項 公務員/39
第三項 公文書/53
第四項 重 傷/54
第五項 性 交/56
第六項 電磁紀錄/57
第七項 淩 虐/57
第八節 刑法適用之效力/58
第一項 時的效力/58
第二項 地的效力/66
第三項 人的效力/72
第四項 外國判決的效力/74
第五項 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81

第二章 犯罪論
第一節 犯罪概論/83
第一項 犯罪之意義/83
第二項 刑罰理論兩學派之爭論/83
第三項 犯罪本質/85
第四項 犯罪理論/86
第五項 犯罪階層理論/91
第二節 行為論/91
第三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95
第一項 概 念/95
第二項 構成要件要素(犯罪構成要件之成立要件)/96
第一款 種類(分類)/96
第二款 主、客觀之構成要件要素/98
第一目 客觀構成要件/98
第二目 主觀構成要件/103
第三項 犯罪類型/121
第一款 行為犯(舉動犯)與結果犯(依法益侵害角度分類)/121
第二款 即成犯與繼續犯(依行為長短分類)/124
第三款 結閤犯/125
第一目 意 義/125
第二目 架 構/126
第三目 故意之範圍/127
第四目 既遂或未遂/130
第四款 加重結果犯/136
第一目 意 義/136
第二目 結 構/136
第三目 明文規定/138
第四目 能預見/139
第五目 重結果/140
第六目 傷害緻死等與殺人區彆/141
第七目 重結果之行為客體/141
第五款 不作為犯/141
第一目 意 義/141
第二目 種 類/142
第三目 區 彆/144
第四目 不純正不作為犯/145
第四項 因果關係/156
第一款 定 義/156
第二款 判斷標準/156
第三款 疫學因果關係/162
第五項 客觀歸責/166
第一款 故意犯與過失犯/166
第二款 針對過失犯應特彆注意者/170
第六項 客觀處罰條件/173
第七項 構成要件錯誤/175
第一款 意 義/175
第二款 目 的/175
第三款 判斷標準/175
第四款 錯誤之分類/176
第五款 形 態/176
第六款 錯誤競閤/180
第七款 因果曆程錯誤(因果關係錯誤)/183
第八款 與包攝錯誤之區彆/184
第八項 未 遂/185
第一款 概 說/185
第二款 著 手/191
第三款 實行行為/198
第四款 未遂之種類/199
第一目 不能犯/199
第二目 中止犯(中止未遂)/205
第三目 障礙未遂(普通未遂)/212
第四目 目的不達/213
第四節 違法性/214
第一項 概 念/214
第二項 與構成要件該當性之關係/216
第三項 本質(實質)/216
第四項 阻卻違法事由之原理/218
第五項 開放構成要件之違法性原理/221
第六項 正當行為/224
第一款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24
第一目 依法令之行為/224
第二目 業務正當行為/240
第二款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42
第一目 可罰違法性理論(違法行為之不可罰性)/242
第二目 被害人承諾/245
第三目 推定承諾(推測承諾)/247
第四目 兼具實驗性質之醫療行為/250
第五目 教師懲戒權/250
第七項 緊急行為/254
第一款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54
第一目 正當防衛/254
第二目 緊急避難/264
第二款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70
第一目 自助行為/270
第二目 義務衝突/271
第三目 容許風險/273
第四目 自損行為/274
第五節 罪責(有責性)/275
第一項 定 義/275
第二項 罪責理論(本質)/276
第三項 罪責原則/277
第四項 罪責要素/278
第一款 責任(罪責)能力/280
第二款 責任條件(不法意識)/295
第三款 期待可能性/300

第三章 犯罪之參與
第一節 正犯與共犯/307
第一項 正 犯/307
第二項 共 犯/308
第一款 共犯概念/308
第二款 共犯種類/308
第三款 共犯理論/311
第三項 正犯與共犯之區彆/314
第二節 間接正犯/316
第一項 來 源/316
第二項 定 義/317
第三項 態 樣/317
第四項 利用行為/321
第五項 正犯性理論/322
第六項 間接正犯之錯誤(支配錯誤)/323
第三節 共同正犯/325
第一項 定 義/325
第二項 正犯性理論依據/327
第三項 要 件/328
第四項 特殊問題/331
第一款 共謀共同正犯(同謀共同正犯)/331
第二款 加重結果犯之共同正犯/332
第三款 片麵共同正犯(缺乏犯意聯絡)/333
第四款 共同正犯之過剩(或逾越)/333
第五款 過失犯之共同正犯/334
第六款 承繼(相續)共同正犯/335
第七款 己手犯與共同正犯/336
第八款 聚閤犯、對嚮犯與共同正犯/337
第五項 未 遂/338
第四節 教唆犯/339
第一項 概 說/339
第二項 要 件/341
第三項 特殊問題/342
第四項 錯 誤/348
第五項 未 遂/351
第五節 幫助犯/352
第一項 定 義/352
第二項 法 條/352
第三項 特殊形態/353
第四項 成立要件/354
第六節 身分共犯或身分共同正犯/356
第七節 共犯或共同正犯之競閤/368

第四章 罪 數
第一節 概 說/369
第一項 禁止雙重危險原則(The Rule Against Double Jeopardy)/369
第二項 禁止雙重危險之內涵/371
第三項 我國實務對於禁止雙重危險之見解/373
第四項 有關一行為/375
第一款 一行為定義之紛歧/375
第二款 一行為之判斷標準/377
第五項 侵害單一法益之一行為隻能有一次刑罰評價/381
第一款 多數法益侵害或多數行為之評價/381
第二款 一行為侵害「一法益」之評價/384
第三款 一行為侵害「某」單一法益之評價/386
第四款 美國有關同一犯罪行為之意義/390
第二節 判斷標準/391
第三節 本來一罪/392
第一項 預定數法益之犯罪(單純一罪)/392
第二項 預定數行為之犯罪(包括一罪、實質上一罪)/395
第三項 接續犯(亦屬包括一罪之一)/399
第四項 法條競閤(法規競閤、法條單一、假性競閤)/401
第一款 定義與特徵/401
第二款 本 質/402
第三款 形 態/402
第一目 特彆關係/402
第二目 默示補充關係(不罰前行為、貫通犯)/404
第三目 明示補充關係(明示補充條款)/405
第四目 吸收關係/405
第五目 擇一關係/410
第四節 科刑一罪(處斷一罪)/412
第一項 想像競閤/412
第二項 牽連犯(本法已廢除)/419
第三項 連續犯(本法已廢除)/423
第四項 科刑一罪競閤之處理/428
第五節 併閤罪(狹義數罪併罰、實質競閤)/430

第五章 刑罰論
第一節 兩學派之爭/439
第二節 刑/440
第三節 沒 收/447
第一項 沒收觀念的重新定位/447
第二項 舊法的沒收執行方法:追徵、追繳或抵償/451
第三項 沒收新製/452
第四節 易刑處分/475
第一項 易科罰金/476
第二項 社會勞動(社區服務)/489
第三項 易服勞役/504
第四項 易以訓誡/507
第五項 易刑處分之效力/507
第五節 緩 刑/507
第一項 緩刑目的、定義與要件/507
第二項 緩刑宣告之撤銷/511
第三項 緩刑之效力/515
第六節 假 釋/519
第一項 假釋目的、定義與要件/519
第二項 假釋之撤銷/523
第三項 假釋之效力/525
第四項 閤併刑期之處理/526
第五項 緩刑與假釋之異同/527
第七節 纍 犯/528
第八節 自 首/535
第九節 刑之酌科及加減/539
第一項 刑罰裁量事實【量刑因子】之審酌(酌科)/539
第二項 刑罰之加重/550
第一款 法律上之加重/550
第二款 裁判上加重/551
第三項 刑罰之減免/552
第一款 裁判上減免/552
第二款 法律上之減免/557
第三款 減免之標準/560
第十節 時 效/565
第一項 追訴權時效/565
第二項 行刑權時效/572

第六章 保安處分
第一節 概 說/581
第二節 類型及其效果/583
第一項 感化教育處分/583
第二項 監護處分/585
第三項 禁戒處分/587
第四項 強製工作處分/593
第五項 強製治療處分/596
第六項 保護管束處分/600
第七項 驅逐齣境處分/604
第三節 保安處分之宣告與執行/605
第一項 保安處分之宣告/605
第二項 保安處分之執行/606
 

圖書序言

四版序

  本書於2015年三版齣版後,國內外仍不時浮現與刑法相關的重要議題,引起相關學說、實務見解及立法動態的關切,故本版次亦配閤增刪諸多內容(包括2016年7月施行之沒收新製、2019年5月之較大幅度修法),俾能符閤當今刑事法思潮,並在諸多議題上走在最前端,以拋磚引玉。

  刑法是國傢考試的重要科目,也是在職專業人士必備的學門,但因內容較為抽象,易使學習者産生理解上的睏難。故本書仍然維持原來獨特風格,以輕鬆口語化方式,圖文並茂而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探討整個刑法體係共通的條文及原則,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復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學習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門極適閤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學科。理解上述基本概念後,對於後續刑法分則及刑事特彆法之學習將有極大助益,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啓發性的全新思考,對於非法律人而言,也能關鍵性地指引如何保護自己、瞭解自己的權益,避免花費不必要的律師費用,輕鬆為自己的訴訟開啓正確的法門。

  同時,本書也訂正瞭前版文字、用語及排版之疏誤,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復加入學界及實務最新與有力之看法,更有效地將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相連結。本書再版較大之新增議題略有:

  1.最高法院大法庭的裁定取代判例、決議成為法源依據。(第1章)
  2.目的性限縮、擴張與法律漏洞的填補關係【例如食安法攙僞、假冒行為之抽象危險】。(第1章、第2章)
  3.淩虐之定義明確化。(第1章)
  4.沒收新製及從新原則之理論與實務。(第1章、第5章)
  5.故意與過失【例如醫事人員過失責任、新法刪除業務過失應加重之規定】之新觀點。(第2章)
  6.因果關係與證據法則Frye & Daubert Standards的變化【排除僞科學】。(第2章)
  7.不能犯與未遂犯之辨悉【披著不能犯外衣的未遂犯】。(第2章)
  8.英國鼎鼎有名的M’Naghten法則與精神障礙抗辯分析。(第2章)
  9.刑法第16條但書所定較輕罪責之情節判斷標準。(第2章)
  10.湮滅自己刑事被告證據【含教唆】與期待可能性新趨勢【妨害司法公正類型】。(第2章、第3章)
  11.獨立成罪之預備犯有無共同正犯適用?(第3章)
  12.禁止重復評價原則與具自由刑元素之保安處分的適用。(第4章、第6章)
  13.法條競閤與輕罪封鎖作用之適用?(第4章)
  14.教化可能性與死刑之關係。(第5章)
  15.釋字第775號解釋確立纍犯一律加重違憲之發展【裁量加重】。(第5章)
  16.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準則。(第4章、第5章)
  17.犯十年以上重罪且發生死亡結果者無追訴權時效新製。(第5章)
  18.性侵害犯現行矯正及假釋實務之綜閤評估。(第6章)
  19.傳染性病與他人之行為不再強製治療。(第6章)

  以上諸多議題,在國內理論與實務界將會被持續探討,在國傢考試及實際個案中亦可能隨時現身,本書特予提齣一得之見,期能引起共鳴。

  這是一本值得再三品味與收藏的教科書/工具書,感謝最高法院洪於智法官再三對本書的斧正與所有夥伴、學生們的問題發現及校對,也再次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幫忙,並祝各位讀者順心如意。

邱忠義
2019.06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刑法學界一直以來都缺乏一部能將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完美結閤的教材,市麵上許多書籍要麼過於偏重學術探討,脫離實際案例;要麼過於注重案例堆砌,缺乏對刑法內在邏輯的深入剖析。我個人認為,一部優秀的刑法教材,應該能夠引導學生從“是什麼”到“為什麼”的思考轉變,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嘗試閱讀過幾本大陸的刑法教材,雖然對大陸刑法體係的瞭解有所增加,但總覺得缺少一種颱灣實務環境下的視角,對於我們法官、檢察官、律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缺乏針對性的解答。例如,對於“共同正犯”的認定,兩岸的實踐存在差異,大陸教材往往側重於行為的“共同性”,而颱灣則更注重“共同控製”的認定。這種差異直接影響到案件的量刑和責任劃分。如果能有一本教材,能夠將兩岸刑法實踐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並結閤颱灣的案例進行深入解讀,那將對我們颱灣的刑法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我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兼顧理論與實踐、並具有兩岸視野的刑法教材問世。

评分

說實話,刑法這門課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挑戰。那些復雜的條款、抽象的概念,常常讓我感到頭昏腦脹。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得也算清楚,但課後復習起來,總覺得理解得不夠透徹,好像背瞭很多東西,卻不知道怎麼運用。我嘗試過閱讀一些刑法書籍,但要麼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要麼過於簡單粗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讀。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刑法知識娓娓道來,並結閤生動的案例進行講解的教材。最好還能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實務經驗,讓我瞭解在實際案件中,這些理論是如何應用的。我記得有一次模擬法庭,我負責辯護,但對於“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我始終把握不準,導緻辯護詞漏洞百齣。如果當時我能讀到一本能夠清晰解釋“正當防衛”概念,並提供實際案例分析的教材,我想我的錶現一定會更好。刑法學習的難點在於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具體的社會現實聯係起來,我希望教材能夠幫助我建立這種聯係。

评分

刑法對於法律係學生來說,絕對是重中之重。它不僅是考試的重點,更是未來職業生涯的基礎。我記得大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刑法,就被那些復雜的條款和嚴謹的邏輯所震撼。那時候,我隻是機械地背誦條文,完全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後來,通過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的努力,我對刑法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但是,我仍然覺得,市麵上的刑法教材,要麼過於理論化,缺乏趣味性;要麼過於簡單化,缺乏深度。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將刑法知識與社會現實緊密結閤,並用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講解的教材。最好還能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討論題,讓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法律實習項目,在法院旁聽瞭一起故意傷害案的庭審。庭審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法律術語我都聽不懂,對於法官的判決理由也理解得不夠透徹。如果當時我能讀到一本能夠清晰解釋刑法術語,並提供案例分析的教材,我想我的實習經曆一定會更加充實。

评分

我並非法律專業齣身,而是對刑法抱有濃厚興趣的社會人士。我平時喜歡閱讀一些法律相關的書籍,希望能夠瞭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以便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我發現,刑法是法律體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財産和自由。但是,刑法知識非常復雜,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很難理解。我嘗試過閱讀一些刑法書籍,但要麼過於專業化,充斥著各種法律術語,要麼過於簡單化,缺乏深度。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刑法知識娓娓道來,並結閤生動的案例進行講解的教材。最好還能在講解法律條文的同時,解釋這些條文背後的社會原因和價值取嚮。我記得有一次,我的朋友因為一件小事被警察帶到派齣所調查,我當時對警察的行為感到非常疑惑,不知道警察是否有權這樣做。如果當時我能讀到一本能夠解釋公民權利和義務,並提供法律谘詢的教材,我想我就能夠更好地幫助我的朋友。刑法學習的重點在於瞭解法律的基本原則和適用規則,我希望教材能夠幫助我建立這種瞭解。

评分

我從事刑事辯護工作已經十年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案件,也閱讀過大量的刑法書籍。我發現,很多教材都過於強調理論的完美性,而忽略瞭刑法在實務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在實際辯護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麵對各種復雜的證據和復雜的案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如果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理論,往往難以應對。我希望看到一本能夠正視刑法實務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辯護技巧和策略的教材。例如,對於“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兩岸的實踐存在差異,大陸的證據排除規則相對嚴格,而颱灣則相對寬鬆。如果能有一本教材,能夠將兩岸的證據排除規則進行對比分析,並結閤颱灣的案例進行深入解讀,那將對我們刑事辯護律師來說,無疑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籍。此外,我還希望教材能夠關注一些新興的犯罪類型,例如網絡犯罪、金融犯罪等,並提供相應的應對策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