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

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水庫
  • 地方創生
  • 鄉村治理
  • 區域發展
  • 生態文明
  • 水資源
  • 可持續發展
  • 新農村建設
  • 基層治理
  • 中國鄉村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 姚祥瑞著

  本書以民眾關心的三項議題為探討內容;包括:關係原水供應的水庫治理問題、大颱北地區的漏水與鉛管問題及馬祖的離島建設發展問題等,此三項議題,藉由大量的訪談資料,配閤理論建構分析,提齣研究發現及解決方法。訪談對象主要為政府機關首長,首長身處決策角色,負主要成敗責任,麵對市民期盼,固有理想願景推動,也須麵臨現實環境考量,從訪談內容可觀察齣政府首長的決策風格及觀點。

  本書內容點齣國內三大水庫永續經營,民生用水質量兼顧的癥結,亦還原民眾關切的北市鉛管及管綫漏水等問題,同時針對離島的建設計畫,結閤地方創生概念,提齣馬祖建設發展的期盼等。三個議題的研究,讓民眾瞭解議題的關切點,研究結論亦可供政府相關部門參考。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假設的、與《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無關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 書名: 《靛藍海的低語:古代航海術與失落的文明》 內容簡介: 引言:星辰、潮汐與被遺忘的邊界 本書深入探索瞭人類曆史上那些偉大航海時代的秘密,特彆是那些在地圖上早已消失的古老文明所依賴的導航技術。我們聚焦於那些在沒有現代精密儀器輔助下,僅憑天文、海洋學知識與直覺完成史詩級遠航的先驅者。這不是一本關於技術演進的枯燥編年史,而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探險,旨在揭示古人如何解讀星空、感知洋流、利用風嚮,從而構建起他們與海洋共存的生存哲學。 第一部分:天之羅盤——星象導航的精微藝術 在光學儀器誕生之前,星辰是海上旅行者唯一的可靠嚮導。本章細緻剖析瞭古代文明,特彆是波利尼西亞、腓尼基和古代中國水手如何利用特定的恒星和星座來確定緯度。 極星與地平綫: 我們將考察不同文化中對北極星(或南十字星)的觀測方法。例如,太平洋島民如何通過記憶中數以百計的“導航星”(Wander Stars)在浩瀚的無垠之海上保持方嚮感。我們將探討他們如何利用星辰的升起與落下的角度來修正航綫,以及這套復雜係統背後的數學原理。 陰影與太陽: 在白天,太陽取代瞭星辰的地位。書中詳細研究瞭古埃及、印度河流域文明如何使用簡單的日晷,以及更復雜的如“星盤”的前身工具,來測定正午時刻,並以此推算經度的粗略範圍。這部分內容著重於工具的極簡主義設計及其所蘊含的深刻的宇宙觀。 第二部分:海洋的脈動——感知洋流與風係 導航遠不止於指嚮正確的方嚮,它更關乎理解海洋自身的“呼吸”。本書的第二部分深入探究瞭古人如何像解讀一本活著的教科書一樣解讀海洋的物理特徵。 潮汐的語言: 在許多沿海地區,潮汐規律被視為神聖的知識。我們考察瞭凱爾特文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關於預測漲落的口述傳統。這些知識不僅用於航行,也決定瞭農業和漁業的周期。 風的肖像: 每一片海域都有其獨特的風型,被稱為“信風”或“季風”。本書通過分析曆史貿易路綫,重構瞭古代水手如何繪製並記憶這些無形的“風的地圖”。我們對比瞭地中海的“梅斯特拉爾風”和印度洋的季風轉換,展示瞭航海傢們如何規劃一年中的最佳航行窗口期。 生物指示劑: 一個常常被現代曆史學傢忽略的細節是生物的指引。書中探討瞭古代航海傢如何通過觀察海鳥的飛行模式、海藻的種類,甚至某些特定魚類的齣現頻率,來判斷自己與最近陸地的距離和水域的深度。這是一種融閤瞭生態學和直覺的“活體導航”。 第三部分:失落的航綫與文化交流的幾何 將技術分析置於曆史背景之下,第三部分重點考察這些導航技能如何驅動瞭人類文明的首次全球化浪潮,並探討瞭那些因技術失傳而沉寂的文明。 大洋洲的連續性: 我們花費大量篇幅討論瞭波利尼西亞人穿越廣闊太平洋的非凡壯舉。他們的“無圖地圖”(Wayfinding)不僅僅是一套技能,更是一種身份認同。書中援引瞭最新的考古證據和人類學研究,試圖重現他們如何在數韆公裏內維持航綫的高度精確性。 亞特蘭蒂斯的幽靈: 在探索理論與實際的交匯點時,我們審視瞭古籍中那些關於超前航海技術的記載,比如柏拉圖筆下的亞特蘭蒂斯。雖然我們不尋求證實神話,但我們會分析這些神話敘事中可能潛藏著古代失傳的高級地理知識的碎片。 技術斷裂與重構: 羅馬帝國衰落後,歐洲航海技術經曆瞭一段“黑暗時期”。本書對比瞭地中海與北歐維京海盜的導航方式,分析瞭技術知識是如何在不同文化間傳播、退化或被重新發明的。我們關注那些在知識斷層中幸存下來的手抄本和口頭傳承。 結論:重返與現代的對話 《靛藍海的低語》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代導航技術的依賴性,並嚮那些在沒有衛星、沒有雷達的時代,憑藉人類的智慧與勇氣徵服海洋的先驅者緻敬。本書不僅是曆史迴顧,更是一次對人類認知邊界的哲學思辨。它邀請讀者放下GPS,抬頭仰望星空,重新學習聆聽海洋低語的古老語言。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姚祥瑞


  現職:
  中國地方自治學會副秘書長
  颱北市立大學、國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學曆: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曆:
  颱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發言人、新聞聯係人
  颱大夏季學院講座
  離島建設計畫評估協同主持人

  研究領域:
  水資源政策、水庫治理、公共治理、政府危機管理、公共政策、地方政府、府際關係

  著作:
  六都與中央治理模式探微(2016,蘭颱齣版)
  颱灣的六都與中央權力互動-府際治理觀點(2016,蘭颱齣版)
  颱灣水庫治理-翡翠水庫的經驗(2018,蘭颱齣版)

圖書目錄

目 次
自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地方創生治理議題緣由 14
第二節 研究方法、名詞界定與研究範圍 16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9

第二章 地方創生治理理論建構
第一節 水庫跨域治理與發展建構 23
第二節 管網決策模式理論建構 28
第三節 我國地方創生課題建構 35

第三章 水資源治理-翡翠、石門及曾文
第一節 翡翠水庫治理 45
第二節 石門水庫治理 52
第三節 曾文水庫治理 58
第四節 跨域治理比較 65

第四章 公共決策:大颱北管網改善
第一節 管網議題與決策 72
第二節 鉛管汰換計畫製定與執行 77
第三節 決策者管網推動成效暨影響 81

第五章 地方創生:馬祖建設
第一節 連江縣離島建設基金建設類型 90
第二節 基礎建設部門執行現況 93
第三節 各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97

第六章 跨域治理模式與可能因素分析
第一節 深度訪談之運用分析 109
第二節 跨域治理模式之探討與比較 113
第三節 跨域治理可能因素之分析 118

第七章 管網決策因素之分析暨模式檢視
第一節 管網決策模式構麵暨訪談途徑 125
第二節 管網改善決策標準與可能因素分析 129
第三節 管網改善決策模式理論檢視 147

第八章 地方創生因素檢視
第一節 訪談篩選與提綱設計 155
第二節 地方創生治理之因素分析 159

第九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8

圖 錶 目 次
一、錶目次
錶3-1 國內主要水庫設計容量及集水區麵積 44
錶3-2 2007-2011 石門水庫集水區水源維護巡查成效 56
錶3-3 翡翠、石門、曾文等跨域治理比較 66
錶4-1 鉛管長度統計數量 81
錶5-1 連江縣2017 年建設基金補助類型 91
錶5-2 2017 年連江縣符閤地方創生核心類型離建基金建設案數 92
錶5-3 2017-2018 各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92
錶5-4 基礎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93
錶5-5 産業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97
錶5-6 教育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99
錶5-7 文化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101
錶5-8 交通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102
錶5-9 醫療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104
錶5-10 觀光建設部門執行情形 105
錶5-11 社會福利部門執行情形 106
錶5-12 天然災害防製及濫葬、濫墾、濫建之改善(殯葬建設)類型 107
錶6-1 翡翠、石門及曾文等三座水庫治理訪談對象 110
錶6-2 水土保持及水源維護等治理麵嚮構麵及訪談提綱設計 112
錶6-3 翡翠、石門、曾文等水庫治理模式比較 117
錶7-1 管網決策訪談對象 126
錶7-2 管網改善決策構麵及訪談提綱 128
錶7-3 1995-2018 北水處決策者可能影響因素比較 146
錶8-1 連江縣訪談對象 156
錶8-2 決策構麵及訪談提綱設計 158

二、圖目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 22
圖2-1 公共議題的發生 34
圖2-2 地方創生計畫概念圖 38
圖2-3 地方創生推動戰略 42
圖4-1 管網改善計畫決策前後汰換公裏數比較 77
圖4-2 汰換鉛管計畫決策後成果比較 84__

圖書序言

自序

  「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一書共分九章,嘗試將三個各自獨立的研究議題閤而為一。

  第一個議題:水資源治理-翡翠、石門及曾文。主要為研究國內前述蓄水量前三大水庫,翡翠隸屬颱北市政府,石門與曾文則隸屬經濟部水利署,三座水庫分屬地方與中央管理。經比較研究後,可發現中央與地方管理水庫,其治理麵的思維不盡相同。從研究也可看齣中央治理水庫,預算來源較為充沛,以水利署立場言之,專業似為首要考量,不願看到水庫治理厚此薄彼現象發生;然而以國內政黨政治環境觀之,當颱北市主政者與中央分屬不同政黨時,衍生的競爭關係,將使水利署堅持的專業受到考驗,政黨考量恐成不得已的選項。隨著翡翠水庫的日益老化,預算的需求隻會愈來愈急迫。本研究以實際案例的數據,結閤理論之分析探討,提齣客觀的結論。

  第二個議題:公共決策-大颱北管網改善。鄰近的香港於2015 年7 月,因飲用水鉛含量超標引爆風暴,同年10月,媒體接續報導發生颱北市的鉛管事件,讓人驚覺到埋在地下管綫的重要性,2017 年9 月,颱北市政府記者會宣布鉛管汰換完成,引人好奇的是鉛管汰換的推動是新市長2015 年上任後開始的?同時令人思索的是日本時代設置的管綫,後續補製的藍圖準確度到底多少?本研究將以颱北自來水事業處(以下簡稱北水處)1998 年嚮行政院爭取預算為時間起點,並於關鍵的2003 年首次有係統的提齣汰換管綫中程計畫、2006 年提齣20 年長程計畫及2008 年鉛管汰換計畫等分彆探討。將其管綫改善後節水的成效及颱北市民關注的鉛管問題論述分析,讓讀者一窺颱北市政府曆任主政者推動重要施政情形,其中並對媒體就北水處的某位首長偏頗報導有不同看法,供各位思考。

  第三個議題:地方創生:馬祖建設。本議題主要研究連江縣(馬祖地區)的離島建設基金使用與地方創生的關聯性,以及其執行所碰到的問題。日本在地方創生的經驗,讓我們燃起師法日本振興地方發展的做法。馬祖以其擁有資源、所處環境及作者2018 年八次進入馬祖地區實際參訪建設進度的評估角度觀察之。由於觀光已為馬祖發展的主軸,馬祖地區離觀光榮景雖還有段路要走,然而連江縣政府多年的努力不容小覷,未來,我們仍有諸多正麵期待。

  前述三項議題均曾於國內及境外陸續期刊個彆發錶,本著作整理時曾將各議題隨時間進展補充;其中水資源治理-翡翠、石門及曾文部分,另補充相關業務機關首長的深入訪談,以增加研究的說服力。公共決策-大颱北管綫改善部分,則強化鉛管的論述,地方創生:馬祖建設部分,則將2018年12 月行政院核定的「地方創生國傢戰略計畫」重點內容納入。三項議題均隨各議題內容,採取深入訪談方式,連同理論模式進行研究分析;最後整閤為「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一書。謹此感謝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紀俊臣博士為本著作定名,使書名與內容貼切結閤,本著作為探討政府推動公共事務現況,齣版後可提供有司及後續研究參考。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讓我覺得相當有份量,封麵的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都透著一種沉穩與深度,好像在訴說著一個關於土地、水以及人們如何與這片土地共生共榮的故事。我一直對我們寶島颱灣的地理環境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社會議題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像是水源的保護、水庫的管理,這些都不是什麼遙遠的大事,而是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天。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就覺得它可能觸及到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好奇和關切。颱灣作為一個島嶼,水資源是我們的命脈,而水庫又是這命脈的關鍵節點。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水庫”這個具象的工程,與“地方創生治理”這個相對抽象的社會概念巧妙地結閤起來。究竟是單純的技術性探討,還是包含著深刻的社會學、經濟學甚至是人類學的觀察?從書名的“治理”二字,我預感這本書不會隻是簡單的知識科普,而是會深入到實際操作的層麵,探討在地方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纔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可持續的治理。這本書讓我對未來颱灣地方發展有瞭更多的期待。

评分

讀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關於“水庫”的印象,大多是那些宏偉的混凝土建築,是解決灌溉、發電、供水問題的工程奇跡。但“地方創生治理”這個詞,則讓我聯想到更有人情味、更貼近基層生活的內容。將這兩者放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這本書會如何描繪水庫與地方居民之間的關係?是單純的技術指導,還是會深入探討社區參與、利益分配,甚至是生態保育的議題?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一些實際的案例,例如某個地方如何通過整閤水庫的周邊資源,發展齣具有地方特色的産業,或是如何通過提升水庫管理的環境,吸引更多人口迴流,讓地方重新煥發生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讓我們這些身處地方、關心地方發展的人們,能夠獲得一些啓發,甚至是可以藉鑒的經驗。如果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一種“水庫不隻是水庫”的全新視角,那將是我非常大的收獲。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它對於“地方”這個概念的重新詮釋。我一直以來對於“地方創生”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一些比較錶層的概念,比如觀光導覽、特色文創、或是吸引年輕人迴鄉創業等等。但這本書似乎想要更深入地挖掘“地方”的本質。水庫,往往被視為是純粹的工程設施,是水利部門的管轄範圍,與地方居民的生活似乎有著一層隔閡。然而,作者卻將它置於“地方創生治理”的核心位置,這讓我耳目一新。這是否意味著,水庫的建設、維護、乃至其周邊的生態環境,都與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力、社區凝聚力,甚至是文化傳承息息相關?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如何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水庫在地方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儲水的容器,更可能是一個地方活力的源泉,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節點。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擺脫“地方”的固有思維模式,看到更多未被發掘的可能性。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主要來自於它所提齣的“治理”這個概念。在颱灣,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關於地方發展的討論,但“治理”這個詞,卻似乎更少被提及,尤其是在與水庫這樣具體的工程項目結閤的時候。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定義和實踐這種“地方創生治理”?它是否涉及到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多方力量的協同閤作?在水庫的管理和利用過程中,如何平衡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社會公平?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以及實際可行的操作模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我們對於地方發展模式的深入反思,不僅僅是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而是更注重長期的、可持續的、以及更具包容性的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設我們傢園的啓示錄。

评分

我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是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一直以來都很關心的話題:我們與土地的關係。颱灣這片土地,承載瞭我們祖輩的辛勤耕耘,也孕育著我們未來的希望。水庫,作為我們與水資源互動的重要載體,它的存在本身就有著多重意義。這本書將“水庫”與“地方創生治理”並置,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和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聯的。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水利工程的技術性探討,更可能深入到如何利用水庫作為地方發展的契機,如何通過科學的治理方式,讓水庫的效益最大化,同時又能促進地方的經濟繁榮、文化的傳承,以及社區的和諧發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思路,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與土地、與水資源之間的關係,並思考如何在當代社會,通過有效的治理,讓地方煥發新的生命力,實現真正的“創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