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海風雲見證錄:時事評論篇

颱海風雲見證錄:時事評論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海關係
  • 兩岸時事
  • 時事評論
  • 政治
  • 曆史
  • 軍事
  • 國際關係
  • 中國
  • 颱灣
  • 觀察記錄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颱海風雲見證錄》時事評論篇收集瞭作者30多年來有意識地收集、保存自己學術活動的相關資料,總計收文178篇,約37萬字。匯集瞭作者自1989年以來發錶的能夠收集到的對颱灣政局、兩岸關係、中美颱關係、大陸對颱方針政策等各類時事評論性短文。這些短文有彆於「政論篇」中學術性較強的大堆頭文章,其特點是短平快,緊跟颱灣政局和颱海形勢發展議題,一事一議,錶達當時作者對某一事件的觀察、體會和看法。
好的,這是一份為《颱海風雲見證錄:時事評論篇》所撰寫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力求貼近專業評論的筆觸與深度,且不包含該書的任何實際內容。 --- 圖書簡介: 《大國博弈的迷霧與航道:當代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度透視》 內容提要: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國際秩序經曆深刻重塑的當下,地緣政治的競爭與角力已不再是幕後的權謀遊戲,而是深刻影響各國國運與人類命運的顯性變量。《大國博弈的迷霧與航道:當代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度透視》匯集瞭多位資深國際關係學者與區域專傢對當前國際格局、核心衝突點及未來趨勢的精闢洞察與批判性分析。本書旨在撕開那些被官方話語與媒體喧囂所掩蓋的復雜現實,帶領讀者穿越多重迷霧,探尋驅動全球權力轉移的深層邏輯。 本書並非曆史迴顧,而是對“正在發生”的國際事件進行即時而深入的剖析。它聚焦於權力真空的填補、聯盟體係的重構、新興力量的崛起以及傳統霸權的衰落與調整等核心議題。全書結構嚴謹,從宏觀的戰略層麵切入,逐步細化至具體的區域熱點與關鍵議題的剖析,力求構建一個立體、多維的全球地緣政治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全球秩序的裂變與重塑 在這一部分,作者群深入探討瞭冷戰後單極時刻的終結及其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正目睹一個由多極化趨勢主導的復雜局麵,其中各國間的相互依賴性與競爭性並存,傳統國際法與主權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多極化時代的戰略睏境: 分析瞭新的權力中心如何形成,以及它們在維護自身利益與構建新型國際規範之間所麵臨的抉擇。重點討論瞭“全球南方”國傢集體聲音的崛起及其對現有國際治理體係的衝擊。 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的交織: 探討瞭在技術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不同政治哲學和治理模式之間的結構性衝突如何演化為實質性的地緣政治摩擦。書中審視瞭民主製度與威權模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適應性與挑戰。 技術霸權與數據主權之爭: 深入解析瞭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太空探索和關鍵礦産供應鏈等前沿科技領域如何成為新一輪地緣政治競爭的核心戰場。對數字基礎設施的控製權與信息戰的常態化進行瞭前瞻性預估。 第二部分:關鍵熱點區域的結構性矛盾 本書將焦點投嚮瞭當前全球安全架構中最具敏感性和爆發潛力的幾個關鍵區域。這些區域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重塑全球力量平衡。 印太戰略格局的演變: 側重於分析該區域內部錯綜復雜的安全循環。探討瞭海上通道的戰略價值、主要大國在該區域的軍事部署調整,以及區域組織如東盟在平衡大國影響力中的角色與睏境。分析的重點在於理解不同國傢基於曆史情結和資源需求所采取的“安全化”路徑。 歐亞大陸腹地的戰略博弈: 聚焦於中亞、高加索以及更廣闊的歐亞大陸腹地。探討瞭能源管綫、交通走廊的建設如何重塑區域經濟地理,以及域外大國在此地進行基礎設施投資與安全閤作的復雜動機。分析瞭後蘇聯空間內部民族主義復興對區域穩定的潛在影響。 全球能源轉型與資源安全: 將地緣政治的視角延伸至氣候變化與綠色能源轉型。分析瞭關鍵可再生能源技術供應鏈的控製權爭奪,以及對化石燃料依賴度高的國傢在轉型期可能麵臨的內部穩定風險與外部壓力。 第三部分:國內政治對外交戰略的迴饋效應 國際關係並非完全由國傢間的“理性”行為構成。本書特彆強調,國內政治的動蕩、經濟周期的起伏以及社會思潮的轉嚮,往往是塑造國傢對外戰略的最直接驅動力。 民粹主義與外交政策的短期化: 剖析瞭在全球範圍內興起的民粹主義浪潮如何侵蝕外交政策的長期規劃能力,導緻決策者更傾嚮於采取迎閤國內短期情緒的“交易型外交”。 經濟民族主義的迴潮: 審視瞭逆全球化思潮下,各國普遍采取的保護主義措施、産業迴流政策以及對供應鏈的“去風險化”戰略,及其對全球貿易體係和多邊閤作機製産生的實質性破壞。 信息生態與戰略誤判: 探討瞭社交媒體時代信息繭房效應如何加劇瞭民眾對外部世界的刻闆印象,從而提高瞭決策層在危機時刻發生戰略誤判的風險。 結語:在不確定性中尋找行動指南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一套更具批判性、更少教條主義的分析工具。作者群認為,理解地緣政治的復雜性,不是為瞭預測某一個精確的未來,而是為瞭更好地識彆風險,理解權力運行的底層邏輯,從而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中,為政策製定者、商業領袖乃至普通公民,提供審慎的觀察角度和必要的戰略韌性。 《大國博弈的迷霧與航道》是一部挑戰既有思維定勢的重量級作品,它要求讀者以開闊的視野和審慎的態度,直麵這個充滿競爭與閤作、衝突與融閤的“大變局”時代。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一 祝《颱海風雲見證錄》齣版    23
國務院颱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 唐樹備        23
序二 徐博東教授:大陸對颱「民間發言人」        25
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 張銘清        25
序三 從路邊攤到大飯店    29
颱灣世新大學教授 王曉波        29
序四 徐博東教授:比民進黨還瞭解民進黨的大陸學者        32
颱灣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周荃    32
序五 博東,從一隻孤鳥起飛    36
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 郭偉峰    36
自序 統一誌業,永不言退        40
我的30年學術生涯      40
「文集」的編輯方塊架與主要內容    43
感言與銘謝    45
「颱獨」思想産生的曆史淵源    47
試析「颱獨」運動的發展前景    51
民進黨「颱獨」聲浪為何升溫    56
統「獨」成為爭權的籌碼    56
「颱獨」從「說」到「做」        57
冷戰結束後的重點        59
颱灣要的是什麼「生存空間」    61
何謂「國際生存空間」        61
颱灣並不缺少應有的「生存空間」    61
外交空間當然不能給    62
統一是颱灣的唯一齣路        63
實行國共談判是促進統一的最佳途徑        64
一份難得的反麵教材    68
一、「對談錄」有助於認識李登輝「颱獨」麵目    68
二、李登輝的「颱獨」理念其來有自        69
三、李登輝的「颱獨化」絕非偶然    71
評李登輝的美國之行    72
美不願見中國強大        72
颱灣難辭其咎        73
李登輝將成為罪人        73
颱灣為何策劃達賴訪颱        74
「兩獨」相互勾結        74
精心策劃 一手導演    74
企圖利用達賴的國際關係    75
颱灣為何拒絕我入境    76
為何「現階段不宜研討」    76
「關鍵要看什麼單位邀請」        77
錯誤政策還能維持多久        77
「辜汪會晤」與颱灣「三閤一選舉」後兩岸關係展望    78
(一)    78
(二)    79
評李登輝的「新颱灣人主義」    81
堅持「颱獨」絕對沒有齣路        85
「颱獨」本質絲毫未變        85
掩人耳目騙取選票        86
首鼠兩端投機取巧        86
包裝修飾無濟於事        87
「一國兩製」適用於颱灣    88
澳迴歸對颱灣構成壓力        88
「一國兩製」將有颱灣模式        89
陳水扁何去何從 人們正拭目以待    90
當選感言露馬腳    90
改變策略以攻為守        91
是「前提」還是「議題」    91
李登輝在罵聲中下颱    93
挑戰人民身敗名裂        93
不修內政大搞「颱獨」        94
蓄意交權陳水扁    94
陳應以李為鑑        95
對陳水扁當選後兩岸關係的觀察與思考    96
李遠哲發揮關鍵作用    96
是「留校察看」非示弱        97
大陸有強烈危機感        98
列強曾將中國主權當議題談        99
其實是中美實力較量的問題        100
兩岸前景令人擔憂        102
評陳水扁的「五不」    103
迴避「一中」原則,何來「柳暗花明」    105
陳水扁應嚮朝韓領導人學什麼    109
陳水扁「新中間路綫」的破産    111
為贏「大選」不惜作假        111
漠視主流價值        112
民進黨急於「全麵執政」    112
評呂秀蓮承認「九二共識」        114
扁當局「西洋鏡」被戳穿    114
「倒退」之說荒謬至極        115
玩文字遊戲 無益於互信    117
「囂張」背後的「虛弱」與「無奈」        119
警惕美、日、颱反華勢力的新動嚮    121
這三副「藥方」真能救得瞭颱灣嗎    126
如此「聯閤政府」,難以穩定政局    126
挽救颱灣經濟,措施無的放矢    127
政治錶演,無助於打破兩岸僵局        128
阿扁近來為何「發飆」        131
選戰落幕後的颱灣政局和兩岸關係評析    134
「泛綠軍」實力增強,但選民基本結構未變    134
未來颱灣政局仍將持續動盪        136
李、扁閤流,未來兩岸關係堪憂        137
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等於選擇「戰爭」    139
陳水扁搞「颱獨」與「老母雞孵小雞」    143
「颱灣前途決議文」之路,就是「颱獨」之路        145
「一邊一國論」源自於「颱灣前途決議文」    145
接受「一中原則」,纔是唯一齣路    146
陳水扁走嚮「明獨」所為何來    148
「一邊一國」是兩岸的「政治現實」嗎    151
迴歸「四不一沒有」,兩岸關係就能穩定嗎    153
陳水扁是貨真價實的「賴政客」        156
陳水扁屬於哪一類的政客    156
從「大膽講話」到「一邊一國論」    156
「一軟一硬」,所為何來    158
兩岸關係還經得起考驗嗎    159
紀念「辜汪會談」,重啓兩岸對話    160
陳水扁的假「民主」、假「人權」    164
陳水扁推動「公投製憲」居心何在    166
扁李閤流掀「颱獨」惡浪    168
陳水扁背棄承諾    168
美國「教訓」陳水扁    169
「急獨」禍害颱灣        169
「颱獨」陰謀活動        170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簡評颱灣「公投法」        171
是「防禦性公投」還是「挑釁性公投」    173
拖延「三通」,失信於民    178
颱灣「大選」,鹿死誰手    182
大陸反製「公投」、遏製「颱獨」的戰略選擇        185
「獨派」藉「二二八」煽動兩岸對立        187
「手護颱灣」旨在拉抬選情        187
對二二八曆史的反動    188
二二八「手牽手」真的讓綠營翻盤瞭嗎    189
阿扁成也「公投」敗也「公投」        191
綁架民意 拉抬選情    191
民主其外 獨裁其中    192
評許信良批扁的政治意涵    193
加速颱灣沉淪        194
昔日「黨魂」不在        195
陳水扁兩岸政策的可能選擇        196
錶白藏玄機    196
仍將遊走於「戰爭邊緣」    197
颱灣「大選」後的政治效應        198
發展為政治、社會危機        198
泛藍陣營抗爭的目的有二    198
今後四年颱灣難有寜日        199
扁當局執政難度增加    199
「製度之爭」宣傳破産        200
扁呂勝選不代錶民心嚮「獨」    202
民意指導對颱工作        202
基本盤仍是「藍大綠小」    203
綠營之勝非「颱獨」之勝    204
阿扁真想解決族群問題嗎    206
當局操弄造成族群撕裂        206
族群操弄造成社會扭麯        207
扁不會捨棄這廉價工具        208
族群融閤可望而不可得        209
美颱為何頻頻提齣「二軌對話」        211
扁李閤流又搞「製憲運動」        217
陳水扁不敢公然推動「製憲」    217
李登輝為陳水扁解套    218
最終目標還是「颱獨」        220
颱灣成立「特調會」意欲何為    222
呂秀蓮「逼宮」的結果        223
介入「真相」調查,主導選戰議題    224
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依然嚴峻        227
大陸對颱工作重心轉嚮「遏獨」        227
島內政局的發展不利於兩岸關係的緩和    228
陳水扁的兩岸政策乃是「戰爭邊緣政策」        229
美國的颱海政策無助於兩岸和平        230
「統一時間錶」是如來佛手掌心        232
「時間錶」清晰化        232
三大特點仔細思索        232
「戰略機遇期」是「鬥」來的    234
李傢泉新著《陳水扁主政颱灣總評估》讀後    235
颱灣攻擊阿妹,背後有陰謀        239
張惠妹事件被「颱獨」分子操弄        239
攻擊背後的陰謀    240
颱灣朝野反彈強烈        241
呂秀蓮鼓吹「準戰爭」意欲何為        243
「準戰爭狀態」說引起朝野反彈        243
呂秀蓮此番並非「大嘴巴」亂講話    243
「憨人說憨話」,呂秀蓮給「颱獨」幫倒忙    245
颱灣為何又操弄族群議題    247
瀋富雄成瞭族群對立祭壇上的犧牲品        247
陳水扁鼓吹「本土意識」繼續撕裂颱灣    248
颱灣政壇「隻為權力不問是非」        250
陳水扁空言建立「兩岸和平穩定架構」    252
「和平」的橄欖枝和「準戰爭狀態」        252
陳水扁不走「陽關道」,偏走「獨木橋」        252
陳水扁堅持「颱獨」,颱海形勢堪憂        255
陳水扁裝扮成「和平鴿」    255
意在推卸責任、討好美國    256
颱海形勢依然嚴峻,令人擔憂    257
叩關聯閤國,再次暴露陳水扁「颱獨」嘴臉    259
堅持颱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傢」        259
公然說謊,欺騙國際社會    260
以和平、民主、人權為幌子,博取同情    261
妄圖使颱灣問題國際化        262
颱諜案重創不瞭「美颱關係」    264
美國意圖警告颱灣        264
「美颱關係」不會有根本性變化        265
國民黨發展論述對颱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的影響        266
國民黨的發展論述嚮右轉    266
國民黨的發展論述對島內政局的影響        268
國民黨的發展論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270
混淆視聽的「雙十講話」    272
布希新任期美颱海政策趨「策略清晰」    274
選戰落幕後的颱灣將走嚮何方    276
從「立委」選舉看颱灣民意的變化    276
立委選舉對颱灣政局的影響        277
立委選舉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279
迴歸「九二共識」,重啓兩岸談判    281
春節包機雙飛,兩岸「三通」仍難    284
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緩和        284
多種因素迫使颱灣讓步        285
與全麵「三通」相差甚遠    286
「不預設前提」是假,圖謀分裂是真        290
阿扁真的承認「一中架構」瞭嗎        293
親民黨竊喜,「急獨派」抓狂    293
仍是貨真價實的「颱獨論」        294
論調和「颱灣前途決議文」如齣一轍        295
欺世盜名,療傷止痛    295
宋楚瑜會不會又被阿扁「放瞭鴿子」        296
「扁宋會」:阿扁「麯綫颱獨」的新戲碼        298
紓解睏境        298
互相利用        299
癥結猶在        300
簡析新的「鬍四點」    301
令「颱獨」膽寒的《反分裂國傢法》        304
民進黨當局執政前景蠡測    307
反分裂法具長遠全域戰略意義    310
非齣於應急之需    310
以「閤法」製「非法」        310
增颱胞「國傢認同感」        311
《反分裂國傢法》頒布:颱海博弈的新起點    312
大陸搶占戰略製高點    312
能否維護兩岸穩定,球在颱北    315
中美在反「颱獨」問題上有利益共同點    316
和平統一事業的主導權必須掌握在大陸手中    318
大陸已掌兩岸關係主導權    321
大陸調整對颱政策策略        326
進一步強化反「颱獨」的立場    326
為兩岸關係迴暖留下轉圜空間    327
迫使扁當局嚮「中間路綫」移動        327
做颱灣人民工作「入島入耳入心」    328
陳水扁為何焦慮    330
論民意是「解扣化獨」之本        333
建立兩岸反「獨」戰略聯盟        337
中國發展與統一的動態平衡        340
和平與發展是中國的長遠核心戰略    340
中國統一戰略以和平為基點        341
發展與統一的理論是動態的平衡        341
民族的光榮 曆史的警策    343
極大地振奮瞭中華民族精神        343
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抗戰的結果    343
恢復中華文化在颱灣的主體地位        344
颱海經濟浪潮勢不可當        346
四次大的浪潮        346
颱海經濟新特點    347
兩岸經濟交流閤作空間廣闊        348
兩岸攜手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349
對颱政策的重要裏程碑        349
兩岸關係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349
反對「颱獨」、促通、促統任重道遠        350
評陳水扁「廢統事件」        352
一、陳水扁公然「毀諾」    352
二、陳水扁「廢統」隻為一己之私    353
三、「廢統事件」的影響    355
一次精心算計的冒險行為    357
美國因何為陳水扁「終統」放水        359
從態度強硬到最終「放水」        359
美國為何要給陳水扁「放水」    359
「放水」對美國並無好處    361
嚮布希叫闆 陳水扁自取其辱    363
布希修理陳水扁    363
陳水扁叫闆布希    364
以「過境事件」牟取政治利益    364
為糾纏不清的弊案脫睏        365
島內呈現兩岸關係「利多」情勢        366
陳水扁「放權」內藏玄機    366
對於兩岸關係是利多    368
凝聚兩岸同胞,遏製「法理颱獨」    370
颱海局勢愈加錯綜復雜        370
發揮中華文化整閤功能        371
要增強兩岸同胞凝聚力        372
兩岸關係危機與契機同在    374
政治對立進一步加劇    374
經濟關係進一步發展    375
民間交流進一步擴大    376
「去蔣化」包藏「颱獨」禍心    378
「去中國化」是「颱獨」的危險步驟        378
「去蔣化」意在為「法理颱獨」掃清障礙        379
謀求「颱灣獨立」野心難以得逞        380
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耐人尋味    381
提齣解決颱灣地位問題的10種模式  381
耐人尋味的信號    382
春江水暖鴨先知    383
「決議文」是「颱獨」重大步驟,肯定是禍    385
「決議文」將深刻影響民進黨的政策        385
民進黨已浪子難迴頭    385
對「決議文」不可等閑視之        386
淺析中共十七大報告對颱政策的五大特點        388
扁謝互嗆是「路綫之爭」還是「分進閤擊」    391
陳水扁槓上謝長廷        391
「扁、謝互嗆」是一齣「政治雙簧」戲    392
如意算盤未必能夠得逞        394
扁瘋狂演齣的最後機會        397
選舉攸關陳水扁身傢性命    397
颱灣經濟復甦睏難重重        398
美國將繼續介入颱海事務    399
兩會復談打通兩岸關係的「堰塞湖」        401
民進黨煽動、縱容暴力必將付齣代價        404
簡評陳雲林會長拜會辜嚴倬雲女士    407
兩岸同胞攜手「拚經濟」    408
陳雲林會稱馬英九為「總統」嗎        409
重上街頭救得瞭民進黨嗎    411
正確領會「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關係        413
電視文獻片《海峽春潮》觀後感        417
一、「文獻片」形象、準確地詮釋瞭鬍總書記的「講話」精神    417
二、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偉大構想的創立者        418
三、江澤民——「豐富和發展瞭對颱方針政策」    420
四、鬍錦濤——「賦予對颱方針政策新的內涵」    421
綠營「國是會議」透露何種訊息        424
警惕陳水扁的司法「暗樁」        426
是「颱灣獨立黨」還是「颱獨挺扁黨」    428
馬當局挑起爭議很不妥        430
如何解讀溫總理的「三個適應」        433
經濟交流與閤作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鏇律        433
溫總理的「三個適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33
「先粗後細,先易後難,分兩步走」        434
蔡英文的「新本土觀」救得瞭民進黨嗎    436
「範蘭欽事件」值得反思    439
宋楚瑜能否齣綫考驗國民黨        441
馬英九兼黨魁是「餿主意」        443
蔡英文漫天要價    445
民進黨得瞭嚴重的「自閉癥」    447
民進黨做不到的,馬英九為何做到瞭        449
謝長廷的奇怪邏輯可以休矣        451
民進黨由「自閉」走嚮「自殘」        453
颱版「文革」還需陸客「見證」嗎    455
民進黨為何無法與扁「切割」    457
蔡英文民調滿意度「慘不忍睹」        457
無法與扁「切割」難以挽迴民心        457
無法與扁「切割」關鍵原因何在        458
民進黨不再「屁股」麵對大陸    459
「形勢比人強」    459
「鴕鳥政策」已難以為繼    459
「側身」對大陸比「屁股」對大陸有進步        460
短期內難望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        461
民進黨早已墮落成「兒戲黨」    463
阿扁上颱,民進黨墮落成「兒戲黨」        463
民進黨依然故我,繼續「兒戲」        463
民進黨何以會變成「兒戲黨」    464
馬英九第一任內「馬鬍會」登場難實現    465
兩岸關係發展「欲速則不達」    467
馬英九必須警惕「黑白臉論」    469
「黑白臉論」真的有那麼好嗎    469
鼓吹「黑白臉論」,把兩岸關係引嚮何方        469
「黑白臉論」是對抗性舊思維下的産物    470
李登輝的「朋友論」是新版「兩國論」    471
肯定李登輝「朋友論」,筆者不敢苟同    471
李登輝的「朋友論」,是新版的「兩國論」    471
李登輝的「有條件朋友論」不具實際意義        472
建議給「國共論壇」正名    473
達賴訪颱,民進黨是「大贏傢」嗎    475
吃定大陸的錯誤思維要不得        477
批準達賴訪颱「方嚮正確」嗎    479
馬當局切勿助「獨」為虐,一錯再錯        481
「達賴模式」不可再重復    483
禁熱比婭入境,為馬當局喝彩    485
孔傑榮又在鬍言亂語    487
關於兩岸政治對話的六點建議    489
和平發展尚處於低階階段    489
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490
幾點思考和建議    491
阿扁「永遠爭第一」    493
民進黨人的奇怪邏輯    495
美國吃定颱灣        497
颱北的「政治水溫」很冷    499
許信良「狗吠火車」    502
民進黨導演的又一齣「愚民鬧劇」    504
輕舟已過萬重山    506
曹興誠的主張豈隻「違憲」        508
陳一新教授親美太超過        510
替馬英九當局把脈        512
蘇貞昌下瞭一步險棋    514
民進黨的「政治泡沫」        516
呂秀蓮「九六共識」玩得下去嗎        518
「讓利說」何妨改成「迴饋說」        520
辯論ECFA,蔡英文底氣不足      522
趙建民的「解釋」避重就輕        524
中央日報社論在詭辯    526
社論在為錯誤說法背書        526
馬當局部分官員想法令人憂        527
須盡快化解負麵影響    527
楊鞦興的「參選」與民進黨的「假民主」        529
民進黨轉型,需中共配閤    532
三黨互動現狀令人擔憂        532
不必過分擔心民進黨鬧「分傢」        532
民進黨轉型,需中共配閤    533
民、共改善關係,國民黨應支持        534
「九二共識」名詞的由來及其意義    536
附錄:關於「九二共識」名詞由來的三份資料        538
一中解套:迴到國統綱領及九二共識        538
徐博東指大陸可接受颱灣迴到國統綱領一中內涵    539
對颱學者:阿扁模糊承認一中北京可接受        540
簡評蔡英文「十年政綱」中的兩岸政策    542
一、蔡英文「十年政綱」的性質        542
二、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六大新意」        542
三、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六大特點」        543
蔡英文的「颱獨」立場無任何鬆動    546
蔡英文莫讓吳湯興濛羞        548
馬若敗選,老宋收拾得瞭殘局嗎        549
颱灣選舉的「八大看點」    551
兩岸議題蔡英文迴避得瞭嗎        553
三套「劇本」,宋楚瑜會選哪一套    555
第一套「劇本」    555
第二套「劇本」    556
第三套「劇本」    557
老宋何去何從,人們拭目以待    558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像四川「變臉」絕活    559
宋楚瑜參選,2012「大選」結果的四種可能    561
否認「九二共識」,颱灣之災    563
以攻為守,蔡陣營使齣「怪招」        563
「九二共識」不容否認        564
否認「九二共識」,颱灣之災    565
「說謊者」究竟是馬英九還是李登輝        566
否認「九二共識」,兩岸和平進程難以為繼    569
颱灣「大選」,美國已明顯「棄蔡挺馬」        571
蔡英文「麵試」不及格        571
美國的「忠告」不管用        572
美國派高官入島,對蔡就近施壓        572
美國何以化暗為明,大動作「挺馬」        572
颱灣「大選」年終盤點:蔡敗相已露,馬後勢看好        575
選情膠著,馬尚未脫離危險期    575
蔡陣營「黔驢技窮」,方寸已亂        575
馬還有好牌可打,後勢看好        577
馬英九勝選的三大原因        578
一、「九二共識」打敗瞭「颱灣共識」    578
二、「要ECFA」打敗瞭「重新鎖島」      580
三、「清廉」打敗瞭「貪腐」    581

圖書序言

序一

祝《颱海風雲見證錄》齣版


  自2008年5月以來,大陸海協和颱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瞭中斷九年的協商談判,達成瞭一係列協議。颱海兩岸實現瞭全麵直接「三通」和大陸遊客赴颱旅遊。兩岸簽署瞭兩岸經濟閤作框架協定(ECFA)。颱透過早收清單,已為兩岸同胞帶來瞭實實在在的利益,並為兩岸經濟關係的正常化、製度化和規範化,確定瞭方嚮和步驟。

  這是兩岸關係在堅持一中原則、反對「颱獨」鬥爭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基礎上所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迴望幾十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路程,跌宕起伏、風雲變幻,上述成就的取得,可謂來之不易。能夠取得這樣的進步與成果,是與颱海兩岸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

  徐博東教授從1980年代開始,就涉入對颱研究,發錶瞭許多研究成果,為中國的統一辛勤探索、獻計獻策。我在任職中央颱辦和國務院颱辦副主任、海協常務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期間,他是被我經常諮詢意見的颱灣問題專傢之一。

  徐教授在民進黨研究方麵,也涉入較深,他的見解和研判,使他成為聲播颱海兩岸的大陸方麵的民進黨研究專傢。

  誠如該文集的書名《颱海風雲見證錄》所揭示的那樣,徐教授名副其實的是兩岸關係20多年來發展曆程的親曆者、見證者和推動者之一。

  近來,徐教授把20多年來所撰寫的政論文章、時事評論及接受媒體的採訪報導共579篇、160餘萬字匯集成文集,這是徐教授本人涉颱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通覽文集,博東教授筆觸所及、言論所指,無不是當時兩岸關係發展中的焦點、難點與要點問題。既有關於統一曆史必然性、製定《反分裂國傢法》必要性等重大問題的長篇論述,也有針砭颱灣政局和政壇人物的犀利短評,從兩岸關係、中美關係到颱灣政局,從曆史到現實,從颱灣經濟、政治問題到文化、軍事、涉外關係,幾乎無不涉獵。內容互相補充、相互佐證。它將成為後人研究兩岸關係發展史的重要參考材料,相信它的齣版將會受到各方麵的重視和歡迎。

  兩岸關係已經步入以和平統一為最終目標的和平發展階段。由於曆史和現實的原因,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絕不會一帆風順。徐博東教授雖然已經離職退休,但我期望他趁身體尚健,以文集的齣版為新的起點,在颱灣問題研究方麵繼續發揮餘熱,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中國和平統一大業,做齣新的貢獻。

  是為序。

前大陸國務院颱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唐樹備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光碟裏,收錄瞭過去這段時間以來,關於颱灣海峽局勢最深刻、最細緻的評論文章,我一口氣讀完,感覺腦袋裏像是颳起一場思想的風暴。作者對於兩岸關係的演變,從曆史脈絡到現實的每個關鍵節點,都展現齣瞭驚人的洞察力。他沒有簡單地將問題標簽化,而是深入剖析瞭各種力量在這場“風雲”中的角力,包括國內政治的博弈、國際地緣戰略的布局,以及經濟因素如何牽動人心。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評論中常常能跳脫齣情緒化的論調,用一種近乎冷靜的、學術研究般的嚴謹態度來審視問題。他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數據,但並不枯燥,反而讓觀點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讓讀者理解事件背後的邏輯。我尤其喜歡他分析“灰色地帶”戰術的部分,那種滲透式的、逐漸蠶食的策略,在日常新聞中常常被忽略,但作者卻將其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其潛在的危險。讀完之後,對“颱海風雲”這四個字,我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具體而微的,充滿瞭策略和智慧的較量。

评分

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堆沉悶的政治分析,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文字風格相當吸引人。作者很擅長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一些復雜的概念講得淺顯易懂。即使是對政治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很快進入狀態。我特彆欣賞他在分析中展現的批判性思維,他對各種論調都會提齣自己的疑問,並且試圖從多個角度去驗證。 書裏麵有很多關於颱灣內部政治生態的評論,這些評論雖然直率,但並沒有流露齣偏見,而是基於事實和邏輯。他討論瞭不同政治光譜的觀點,以及這些觀點在實際政策製定中扮演的角色。我個人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煽情的口號,而是冷靜的分析,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點。它讓我更加理解瞭颱灣在復雜國際局勢中所處的地位,以及我們自身的責任和挑戰。

评分

這本《颱海風雲見證錄:時事評論篇》真的讓我的視野豁然開朗。以前看新聞,總覺得很多事情好像是獨立發生的,或者隻是簡單的“你打我我打你”的敘事。但這本書就像一本解剖刀,把那些看似雜亂的事件,一層層剝開,展現瞭它們背後韆絲萬縷的聯係。作者對國際政治的理解,特彆是對美國、中國大陸以及其他周邊國傢在颱海問題上的立場和動機,分析得入木三分。 他不僅關注宏觀的戰略層麵,對微觀的民間感受和社會情緒變化也著墨頗多。比如,他談到不同世代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影響政治決策。讀到這些部分,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身邊的人,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討論。這本書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質疑,去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有這樣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梳理脈絡、辨明方嚮的書,實屬不易。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它讓我看到瞭“不變”與“變化”之間的張力。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中,作者能夠捕捉到那些看似微小但卻預示著重大轉變的信號。他對於曆史慣性與現實突破的分析,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止一次地産生瞭“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 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信息戰和認知戰的探討。在當今時代,信息本身就充滿瞭武器的色彩,而作者對於如何辨彆信息真僞、如何看穿宣傳迷霧,提供瞭很多有價值的思路。他提醒我們,在麵對紛繁復雜的颱海局勢時,保持獨立思考和清醒頭腦是多麼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時事評論集,更像是一份送給每一個關心颱灣未來的人的“思維指南”。它讓我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去分析、去思考。

评分

讀完《颱海風雲見證錄:時事評論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前所未有”的清晰。作者對於“武力統一”、“和平統一”、“獨立”等議題的探討,並非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種可能性的內在邏輯、外部條件和潛在後果。他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棋手,在巨大的棋盤上,一步一步地分析著每一顆棋子的移動,以及它們對整個局勢的影響。 他對於颱灣民眾心理的洞察,也讓我頗有共鳴。很多時候,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民意”,可能已經被過度解讀或簡化。但作者通過對曆史事件的迴顧,以及對社會思潮的細緻描摹,展現瞭颱灣社會內部復雜而微妙的情感光譜。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適的真相,而是以一種坦誠的態度,邀請讀者一同麵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對於“颱海風雲”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政治傢的博弈,更要看到其中普通人的命運和選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