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

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基本人權
  • 行政救濟
  • 憲法
  • 行政法
  • 救濟途徑
  • 權利保障
  • 法治
  • 公民權利
  • 政府行為
  • 公共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公法學研究之最終目的,為妥善保障人民之權利。人民權利保障之內涵,除權利實體內容之保障外,尤應注重權利救濟途徑之維護。若無完善之權利救濟途徑,一切權利保障之規定,無異淪為空談。

  本書收錄作者所發錶之論文共13篇,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人權篇」,論述「工作權」、「財産權」、「原住民人權」、「健康權」等憲法上所保障基本人權之內涵,以及憲法上「人民基本義務」之曆史演進與性質。第二部分為「行政救濟篇」,以「行政訴訟主體」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訴訟參加」與「共同訴訟」等製度之內容,以及「人民請求國傢賠償之法律途徑」等重要行政救濟途徑課題。
《法律的邊界與人性的光輝:一部聚焦當代刑法前沿與製度構建的深度研究》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刑法理論的重大議題,並以前瞻性的視野審視瞭刑法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個體權利方麵的復雜張力與製度演進。全書圍繞“刑法秩序的當代挑戰”與“人權維度下的刑法重構”兩條主綫展開,旨在為理解現代刑法體係的運作邏輯與未來走嚮提供一套嚴謹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刑法理論的基石與前沿衝突 本部分著重梳理瞭近代刑法理論的核心範式,特彆是罪責原則、正當防衛製度在現代社會語境下麵臨的衝擊與調適。 一、 刑法教義學的再定位與功能演進 研究聚焦於刑法教義學在解釋體係中的核心地位,並探討其在麵對高科技犯罪、跨國犯罪等新型犯罪形態時所展現齣的局限性與適應性。重點分析瞭構成要件理論如何從傳統的行為中心轉嚮價值權衡中心,特彆是“不作為犯”的認定標準在信息時代如何麵臨新的挑戰。本書摒棄瞭僵化的教條主義,倡導一種麵嚮價值實現與風險控製的教義學詮釋路徑。 二、 罪責歸屬的哲學基礎與司法實踐的張力 針對刑法理論中最核心的“責任”問題,本書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察。它不僅重申瞭應報理論與功利主義在刑罰適用中的平衡藝術,更深入探討瞭特殊責任形態,例如“共同犯罪”中意誌聯絡的復雜性、“間接正犯”在組織犯罪中的適用邊界。特彆關注瞭基於刑法謙抑原則,如何界定“犯罪化”的門檻,避免過度刑罰乾預對公民自由構成的實質性侵蝕。對於精神障礙者、限製責任能力的認定,本書采用瞭跨學科的視角,結閤瞭最新的精神病理學研究成果,力求提齣更具人道關懷的司法判斷標準。 三、 刑法前沿領域:風險刑法與不確定性治理 隨著社會風險的日益復雜化,本書將大量篇幅用於探討“風險刑法”的興起。這部分內容不僅僅是對既有《刑法分則》中危險犯的簡單梳理,而是深入分析瞭預備犯、未遂犯的刑罰化邏輯,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對恐怖主義、環境汙染等“纍積性危害”的治理睏境。本書對“危險刑法化”的過度傾嚮提齣瞭批判性反思,強調刑罰的威懾功能必須以對基本權利的尊重為前提。 第二部分:刑法中的人權保障與製度性抗衡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刑法製度如何具體落實對基本權利的保障,重點考察瞭偵查、審判階段中的程序正義與實體公正的互動關係。 一、 證據規則的價值中立性:非法證據排除的深化探討 證據法是保障人權的第一道防綫。本書係統梳理瞭“毒樹之果”原則的本土化實踐,並進一步探討瞭在科技偵查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如何界定“強製性搜查”的範圍與限度。核心觀點在於,證據的“可采性”不應僅僅基於程序形式的瑕疵,更應植根於對偵查行為是否侵犯人格尊嚴的實質價值判斷。對口供任意性判斷的復雜性,特彆是對於未成年人、智力障礙者審訊的規範,進行瞭詳盡的案例分析。 二、 偵查權的邊界與司法審查的強化 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公權力在偵查初期的介入深度,強調瞭限製人身自由措施(如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司法化傾嚮。詳細闡述瞭“限製型強製措施”的法律要件,著重分析瞭羈押必要性審查製度的實質化改革方嚮,主張將司法審查權從形式閤法性嚮實體閤理性縱深推進,以有效遏製任意羈押的風險。 三、 量刑裁量中的個體化正義與量刑基準的構建 刑罰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個體化的正義。本書對量刑裁量權的行使進行瞭深入的實證分析,指齣瞭當前司法實踐中量刑偏輕或偏重、同案不同判等現象的製度根源。著重研究瞭量刑建議製度的效力與限製,並探討瞭社會調查報告在量刑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它既是理解被告人背景的重要資料,又必須警惕其可能帶來的“社會汙名化”風險。書中提齣瞭一個更具彈性和價值導嚮的量刑基準模型,旨在平衡刑法的預測性和個案的特殊性。 第三部分:刑法改革的未來圖景與國際視野 本部分展望瞭刑法製度的未來發展趨勢,特彆是其在全球治理體係中的角色轉換。 一、 刑法的人權化轉型:國際公約的內在約束力 研究分析瞭《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重要國際人權文本對本國刑法體係的滲透與重塑作用。重點關注瞭酷刑禁止、禁止任意剝奪生命等核心人權條款在刑法適用中的具體體現,特彆是對死刑的嚴格限製與廢除的國際趨勢進行比較分析,探討瞭我國在履行國際人權義務方麵的路徑選擇。 二、 刑罰執行的人道化與再社會化目標 本書認為,刑罰的終結並不意味著國傢責任的終止。在刑罰執行階段,重點分析瞭剝奪自由刑的矯正功能。探討瞭假釋製度的完善、社區矯正的有效性,並深入分析瞭刑滿釋放人員的融入障礙。核心論點是,一個現代化的刑法體係必須將“減少再犯率”視為衡量其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而這要求在服刑期間給予受刑人充分的教育、職業培訓和心理乾預。 結語:法治的張力與人的價值的堅守 全書以一種審慎而堅定的態度,強調瞭刑法作為“最後的法律手段”的特殊性與神聖性。它不僅是對既有法律製度的係統梳理,更是對未來刑法構建方嚮的深層思辨:如何在維護社會安定的同時,堅決捍衛每一個公民免受國傢公權力的過度侵害,確保法律的邊界始終為人性的光輝所校準。本書為法學理論工作者、司法實務人員以及關注人權保障的社會公眾提供瞭一部兼具深度、廣度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學術力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建宏


  現 職
  中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

  學 曆
  德國佛萊堡(Freiburg)大學法學博士

  經 曆
  財政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交通部法規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勞動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北市政府、颱中市政府、高雄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南市政府國傢賠償委員會委員
  嘉義市政府法規審查小組、國傢賠償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嘉義縣政府法規審查小組委員
  雲林縣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司法院法官學院講座
  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講座

圖書目錄

二版序
自 序

第一篇 基本人權篇
工作權

壹、前 言/4
貳、工作權之內涵/4
一、要求國傢提供適當工作機會之權利/4
二、自由選擇職業及從事職業活動之權利/6
參、對於職業自由基本權之限製/7
一、對於職業經營階層之限製/8
二、對於職業選擇階層之主觀限製/8
三、對於職業選擇階層之客觀限製/9
肆、對於職業自由基本權限製之閤理化事由/11
一、對於職業經營階層限製措施之閤理化事由/11
二、對於職業選擇自由主觀限製之閤理化事由/11
三、對於職業選擇自由客觀限製之閤理化事由/12
伍、結 論/12

財産權
壹、前 言/16
貳、財産權之保障範圍/17
一、財産權之概念/17
二、財産權保障之具體內涵/19
參、對於財産權之乾涉/21
一、課徵稅捐/21
二、財産權之內容及限製規定/22
三、財産權全部或一部之剝奪/23
四、徵收性質之乾涉/28
五、類似徵收之乾涉/28
肆、對於財産權乾涉之閤理化事由/29
伍、結 論/31

原住民族之人權保障
壹、前 言/34
貳、原住民族保障之憲法基礎/34
一、原住民族保障條款入憲過程/34
二、現行憲法保障原住民族之規定/37
三、憲法原住民族保障條款之性質及其效力/39
參、落實憲法上「原住民族保障條款」之行政法規/44
一、保障原住民族參政權規定/45
二、保障原住民族工作權規定/47
三、保障原住民族財産權規定/48
四、保障原住民族受教育權規定/49
五、颱北市保障原住民族之單行法規/50
肆、原住民族保障法規之探討/52
一、保障原住民族權益法規與憲法平等原則之關係/53
二、保障原住民族權益法規與憲法保障工作權之關係/56
伍、結 論/58

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
壹、前 言/62
貳、吸菸者之人權保障/62
一、「吸菸自由」非人權清單中所保障之基本人權/62
二、「吸菸自由」非憲法未列舉之基本人權/63
三、吸菸者「不受非法強製之自由」/65
四、結 語/66
參、「健康權」之內涵/66
一、「健康權」之概念及其憲法上基礎/67
二、「健康權」之主觀公權利麵嚮/68
三、「健康權」之客觀法效力麵嚮/72
肆、結 論/74

憲法上人民基本義務之曆史演進及其性質
──以德國法為論述中心

壹、前 言/78
貳、德國憲法上基本義務之曆史演進/78
一、啓濛時期/78
二、威瑪憲法(Weimarer Reichsverfassung)時期/80
三、二次大戰後各邦憲法有關基本義務之規定/82
四、基本法時期/84
五、小 結/85
參、我國憲法上有關人民義務之規定/87
肆、結 論/87

第二篇 行政救濟篇
訴訟參加製度在德國法上之起源及其發展

壹、前 言/94
貳、訴訟參加製度之起源及其曆史發展/94
一、Baden邦「內部行政組織執行命令」第四十八條第二項/94
二、普魯士邦「行政法院組織暨行政爭訟程序法」/95
三、美國和英國占領區各邦所頒布之行政法院審判權法/105
四、一九五三年之社會法院法/115
五、一九六○年行政法院法(VwGO)第六十五條/116
參、結 論/117

我國行政訴訟法上訴訟參加製度類型之檢討
──論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第二項「利害關係人輔助參加」製度之妥當性

壹、前 言/124
貳、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上訴訟參加之區彆/126
一、性質之不同/126
二、前提要件之不同/128
三、參加人程序法上法律地位之不同/130
參、行政訴訟法上「輔助參加」製度之檢討/130
一、行政機關之輔助參加/130
二、利害關係人之輔助參加/131
肆、結 論/135

行政法院漏未實施訴訟參加之法律救濟途徑
──兼論行政訴訟法上重新審理製度

壹、前 言/140
貳、行政法院未實施訴訟參加之法律效果/141
一、行政法院未實施普通參加之法律效果/141
二、行政法院未實施必要參加之法律效果/142
三、行政法院未實施輔助參加之法律效果/148
參、/行政法院漏未實施必要訴訟參加之法律救濟途徑/149
一、判決未確定前──上訴/149
二、判決確定後/151
肆、結 論/156

訴訟參加製度在我國行政法院實務上之適用
──評最高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二九一七號裁定

壹、最高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二九一七號裁定之內容/162
貳、問題之提齣/163
一、訴訟參加是否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之替代製度?/164
二、/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之「閤一確定」,是否專指「同勝同敗」?/166
參、裁定之評釋/167
一、實務上排除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適用之原因/168
二、/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上訴訟參加製度之本質上不同/169
三、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條文之解釋/172
肆、結 論/174

地方自治團體之原處分機關不服自治監督機關訴願決定時之法律救濟途徑
壹、前 言/178
貳、原處分機關之法律救濟途徑──撤銷訴訟(行政訴訟法第四條第一項暨第三項)/179
一、行政訴訟法第四條第一項與第三項間之關係/179
二、地方自治機關得否作為撤銷訴訟之原告當事人/180
三、是否有行政處分存在/184
四、地方自治團體是否有訴權/188
五、結 語/191
參、原訴願人之法律救濟途徑──訴訟參加/192
一、訴訟參加之意義及其要件/192
二、必要訴訟參加之意義及其要件/194
三、小 結/197
肆、結 論/197
一、有關撤銷訴訟閤法性之部分/197
二、有關訴訟參加之部分/198

公務員法上之競爭訴訟與訴訟參加
──兼論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中之法律救濟途徑

壹、前 言/202
貳、公務員法上競爭訴訟之本案訴訟程序/203
一、積極競爭訴訟/203
二、消極競爭訴訟/204
參、公務員法上競爭訴訟中訴訟參加之問題/211
一、消極競爭訴訟之訴訟參加/212
二、積極競爭訴訟之訴訟參加/213
三、小 結/214
肆、公務員法上競爭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215
一、/人事機關任命其他競爭者為係爭公職公務員以前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216
二、人事機關任命其他競爭者為係爭公職公務員以後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217
伍、結 論/220

行政訴訟法上之共同訴訟
壹、前 言/224
貳、共同訴訟之意義及其種類/225
一、依共同訴訟係自始存在或嗣後存在而區分/226
二、依共同訴訟之實施是否必要而區分/227
參、共同訴訟之規範目的/228
肆、共同訴訟之一般要件/228
一、程序要件/229
二、實體要件/236
伍、普通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249
陸、必要共同訴訟之特彆要件及其效力/251
一、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之特彆要件/252
二、類似必要共同訴訟之特彆要件/256
三、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類似必要共同訴訟之區彆/262
四、必要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264
柒、未來修法建議/267
捌、結 論/269
一、程序要件/270
二、實體要件/270

人民請求國傢賠償之法律途徑
壹、前 言/278
貳、學說見解/278
參、實務見解/279
一、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度判字第一八○七號判決/280
二、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度裁字第一四七四號裁定/282
三、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度裁字第一一八六號裁定/283
四、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度裁字第九二五號裁定/285
五、小 結/287
肆、本文見解/288
伍、結 論/290

圖書序言

二版序

  本書於2007年齣版,迄今已逾十年。本次再版並未大幅更動原著之內容,僅檢視相關法規內容之正確性,並更新中文參考資料至最新之版次。原著中最末一篇論文為「公務員懲戒程序與行政訴訟程序之競閤」,由於公務員懲戒法已於2015年大幅修正,原著中所探討之問題,多數已於新法中解決,爰於本次再版時將該文刪除,特此說明。

劉建宏
2019年1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光是書名就讓人感覺相當厚重,是那種要花心思好好研讀的書。我之前有在書店翻過,感覺它的內容非常紮實,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介紹。特彆是對於行政救濟這部分,我覺得是許多人在麵對行政機關不公或侵犯權益時最需要的那塊知識。書裏應該有詳細講解瞭各種行政救濟的類型,像是訴願、行政訴訟等等,以及它們各自的申請條件、程序、時效,還有可能遇到的難點和應對策略。 我特彆期待書中對“基本人權保障”這部分的深入剖析。在颱灣,我們常常強調人權的重要性,但具體哪些是基本人權,在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又有哪些具體保障措施,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會給齣一個清晰的梳理。尤其是在行政行為可能對人民權利造成影響的當下,理解這些基本人權不僅是法律人的義務,也是普通民眾維護自身權益的基石。這本書應該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當行政機關的作為或不作為侵犯瞭我們的基本人權時,我們有哪些法律武器可以使用,以及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武器。

评分

我一直對國傢權力如何製約以及公民如何維護自身權益非常感興趣,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時,立刻被它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教材,更像是一本公民權利的行動指南。作者在“基本人權保障”方麵,非常係統地梳理瞭我國憲法所保障的各項基本人權,並進一步探討瞭這些權利在行政法領域的具體體現和實踐意義。我從中瞭解到,原來我們看似平凡的權利,在麵對龐大的行政體係時,也可能需要我們主動去理解和捍衛。 而“行政救濟途徑”這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書中並沒有簡單地介紹救濟程序,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不同救濟方式背後的法理邏輯,以及它們在實際操作中的策略運用。比如,在講述行政訴訟時,作者深入分析瞭舉證責任的分配,如何有效地提齣證據,以及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程序性障礙和應對方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提及瞭一些特殊的行政救濟案例,詳細分析瞭當事人的訴求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這給瞭我很大的啓發。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主動維護自身權益的勇氣和信心。

评分

入手這本《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純粹是齣於工作上的需要。我是一名基層公務人員,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大量涉及民眾權益的行政事務。坦白說,有時候麵對一些比較復雜的案件,對於如何恰當處理,保障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同時又符閤法律規定,心裏總會有些沒底。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窗。我注意到它在“行政救濟途徑”的部分,應該會詳細闡述不同救濟方式的操作細節,比如如何撰寫訴願書,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實務中經常需要麵對的具體問題。 更重要的是,“基本人權保障”這一塊,我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概念,而是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權利落實在具體的行政執法過程中。這本書的二版,也意味著它應該經過瞭更新和修訂,能夠反映最新的法律發展和實務判例,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緊跟法律前沿的實務工作者來說,尤其寶貴。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幫助我在處理行政事務時,能夠更加審慎、規範,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眾的閤法權益。

评分

讀完《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的第一部分,我必須說,它徹底改變瞭我對行政法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會充斥著枯燥的法律條文和晦澀的法學理論,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相當清晰易懂,而且穿插瞭不少引人入勝的案例。特彆是關於“基本人權保障”的那一部分,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的介紹,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不同行政領域中,人權可能麵臨的挑戰,並且給齣瞭具體的應對策略。 比如說,書中對隱私權在數字時代如何受到行政監控的潛在影響進行瞭深刻的探討,並列舉瞭若乾保護隱私權的司法判例,讓我對這項權利有瞭更具體的認知。同時,對於“行政救濟途徑”的闡述,也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羅列瞭訴願、行政訴訟等不同救濟方式,而是詳細地分析瞭每一種救濟方式的優劣勢、適用範圍,以及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如何準備行政訴訟證據的部分,提供瞭很多實用的建議,這對於像我這樣非法律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

我個人對法律的興趣一直很濃厚,尤其關注那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領域。《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一)(二版)》這本書,名頭聽起來就很專業,但又感覺非常實用。我很好奇書中對於“基本人權保障”的部分,會從哪些角度去闡述?是會列舉各種國際人權公約,還是會結閤颱灣本地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細緻地講解每一種基本人權的內涵?例如,言論自由、隱私權、財産權等,在行政作為中,有哪些潛在的侵害方式,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防範? 而“行政救濟途徑”這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畢竟,理論再好,如果不能指導實踐,也會顯得空泛。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案例,說明如何在遇到不公的行政處分時,一步步地尋求救濟?比如,從如何判斷一個行政處分是否違法,到選擇哪種救濟途徑更有效,再到具體的申請流程和注意事項。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這方麵的實踐指導,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當自己的權利受到行政機關不當侵害時,我究竟有哪些有效的行動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