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過度」,待人纔會有「溫度」

做人不要「過度」,待人纔會有「溫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人際關係
  • 情緒管理
  • 自我成長
  • 人情味
  • 處世哲學
  • 人際溝通
  • 情商
  • 人生智慧
  • 溫暖
  • 待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做人做事,格局大瞭,贏得的是整個人生。

  在人生的過程中,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有個「度」,正所謂「過猶不及」,任何事都不要做的「過度」,而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適當的為彆人留下「溫度」(餘地),纔會讓雙方都有喘息的機會,否則,就會把雙方逼到牆角,而沒有迴鏇的空間。

  洛剋菲勒說:「走上坡的時候要對彆人好一點,因為你走下坡的時候會碰到他們。」這句話告訴我們,沒有人會永遠順風順水的,當你順遂的時候,如果不懂得留一條路給彆人走,等到你一但走下坡的時候,就彆奢望彆人會嚮你伸齣援手。

  生命隻有一次,一旦過去瞭,便再也迴不來,所以當我們那麼拚命填充生命空白的同時,是否曾經想過應該給自己的生命留點空白,讓自己有一點喘息的空間,不要再讓自己每天活得那麼纍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子雲


  曾任諮商心理師的他認為含蓄的錶揚,是給人留下繼續進步的餘地,保守批評,是給人留下改過自新的機會;而做人如何留「溫度」(餘地),不要把事情做「過度」,不僅是一種應對智慧,更是一種處世的EQ。

 

圖書目錄

《作者序》    

第1章  逢人隻說三分話,纔能保有七分圓話空間      

1、適度的忍讓,纔能讓自己海闊天空      
2、逢人隻說三分話,纔能保有七分圓話空間      
3、不要把話說「過度」,纔不會斷瞭自己的後路      
4、學會說「不」之前,先學會給彆人留一條路      
5、說話要留有餘地,纔會有挽迴的空間      
6、話不要說過頭,纔有空間能迴頭      
7、平時「勤燒香」,纔能有「臨時抱佛腳」的餘地      

第2章  留點「糊塗空間」給自己,纔能全身而退      
8、批評員工要點到為止,他纔有空間去反省     
9、留點「糊塗空間」給自己,纔能全身而退     
10、先退一步,纔能換取自己「往前跳」的空間      
11、保住老闆的「麵子」,也讓你贏得瞭「銀子」     
12、給下屬留點「麵子」,也讓你贏瞭「裏子」      
13、故意裝傻,不要讓你的聰明絕瞭頂      
14、工作「錶現」要留餘地,纔不會「功高震主」      

第3章  做人不要「過度」,待人纔會有「溫度」      
15、放長綫,是為瞭讓自己留下可以釣到大魚的餘地      
16、留一點餘地給彆人,就是留一點空間給自己      
17、做人不要「過度」,待人纔會有「溫度」      
18、不要輕易承諾,纔能隨時迴頭      
19、承諾要留餘地,否則就不要輕易承諾      
20、給彆人留點麵子,就是讓自己少點麻煩      
21、給朋友麵子,就是營造一個朋友幫你的空間      

第4章  給自己的聰明留點「愚蠢」的空間     
22、不把事情做的「過度」,是一門人生必修學分      
23、凡事懂得留有餘地,纔不會找不到下颱階      
24、用你最擅長的優勢來扭轉劣勢      
25、退一步不隻給彆人生存空間,也給自己喘息的時間     
26、腳下有餘地,纔能讓自己「進可攻、退可守」      
27、不要把事情做的「過度」或不夠,要做到恰到好處      
28、給自己的聰明留點「愚蠢」的空間      

第5章  拿一個颱階給人下,自己也能順勢往上爬     
29、懂得為「聰明」留點餘地,纔能將聰明轉化成「智慧」      
30、給自己一點隱藏聰明的空間,纔是真正的聰明      
31、吃點虧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      
32、給自己留點吃虧的空間,纔不會吃大虧      
33、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就要先懂得「吃虧」     
34、「留白」式管理,纔是最聰明的管理      
35、拿一個颱階給人下,自己也能順勢往上爬     

第6章  「退一步」,是不會「齣車禍」的「人生交通規則」      
36、想要彆人留一條路給你走,就要給彆人留點餘地      
37、不為小事斤斤計較,纔是做大事的格局      
38、蹲低一點是為瞭讓自己可以跳得更高     
39、幫助彆人等於買瞭一份將來彆人幫助自己的「保險」      
40、與其佔據有限的資源,不如贏得無形的人緣     
41、給彆人留點好處,等於給自己留點迴鏇的空間      
42、「退一步」,是不會「齣車禍」的「人生交通規則」     

第7章  吃飯不要吃的太飽,做事不要做的太滿      
43、人生需要留點空白,纔不會讓自己活得那麼纍     
44、凡事不要做盡,要懂得為人生留點空白      
45、吃飯不要吃的太飽,做事不要做的太滿     
46、任何事不要「全力以赴」,給自己一點「偷懶」空間      
47、做人做事要懂得適度,你的慾望纔不會過度      
48、凡事做到有度,纔能夠進退自如      
49、做人不要太固執,給自己一點變通的空間     

第8章  做人糊塗一點,人際關係就會好一點      
50、懂得變通的人,往往比彆人多一條退路      
51、隻要換個角度思考,就能看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52、換一個角度試試,問題就會變成機會     
53、懂得放棄,你纔會有更好選擇的機會     
54、有所失,纔會有「有所得」的空間      
55、做人糊塗一點,人際關係就會好一點      
56、懂得裝糊塗,纔是聰明人應該做的事     

 

圖書序言

作者序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活得沒有空間,其實是因為我們對待彆人不留餘地,當我們全心全意隻想前進、掠奪、佔領,不隻榨盡自己的經曆、時間,也讓自己失去瞭休息的空間,這都是因為我們忘瞭為自己,也為彆人留一點餘地。

  我們每天都覺得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身處險境,寸步難行,但是我們都沒有想過,其實,把我們逼到絕境的不是彆人,而是自己。

  如果我們懂得「把自己逼到絕境的是自己」的道理,我們纔會放棄「贏傢全拿」的想法,進而幫彆人留幾分餘地、讓彆人有喘息的空間,讓自己更輕鬆,更能真正的擁有自己、把握自己。

  當然,做人懂得留幾分餘地,做事懂得掌握分寸,不把事情做「過度」,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任何一件事情在做之前,沒有「標準答案」,都是憑著自己麵對事情的臨場反應,以及承受能力來把握的。

  一個人謹慎過瞭頭,就顯得膽小;處事果斷過瞭頭,就變得輕率;認真過瞭頭,就顯得呆闆;聰明過瞭頭,就顯得油滑。對人做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要在實踐中多多磨練,而這一切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來摸索、學習和體驗。

  在科學史上有一個關於把握分寸的「黃金分割」定律,德國科學傢剋蔔勒把它稱之為「神聖的分割」,因為這是最具美學價值的比例。

  世間完美的事物都擁有其自身的分割率,我們的生活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於生活之中的「黃金分割」,具體錶現齣來的就是在做事的時候要做到恰如其分,然而,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智慧。

  相信大傢對美國前NBA球星麥可.喬丹應該不會陌生,喬丹在小時候就長得人高馬大,身強體壯,他的母親擔心他在學校霸淩彆人,便要求他與人為善,學會忍耐,而這卻使他成為其他同學欺負的對象,因此,他為此事感到十分苦惱。

  最後,喬丹的父親教他一個方法,讓他不必再勉強忍耐,而是叫欺負他的同學立刻停止,當對方仍然不聽他的勸阻時,他就可以用他有力的雙手將對方壓倒在地上,但並不毆打對方。如此一來,他不僅維護瞭自己的自尊,還給對方警告,同時又不觸犯紀律,可說是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其實,這是把握好分寸而達到完美效果的一種方式,因為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懷疑喬丹的力量,更不會在他的忍讓下,壓榨他的溫和,從而肆意地欺負他,父親教導的方式,讓喬丹有效地處理瞭之前被同學欺負的問題。

  對於人與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忍讓,不是爭鬥,而是在維護雙方利益的前提之下,如何找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際空間」來和平相處,就像前述故事的喬丹把欺負自己的人「壓倒在地」,也正是喬丹父親幫助他尋找到的那個「人際空間」的「黃金分割點」。

  換言之,一些人的成功往往是因為「黃金分割點」掌握得當,而失敗也因為「黃金分割點」的偏移。在尋找「黃金分割點」的過程當中,我們有時候需要像喬丹一樣,藉助於父母的幫助,有時候需要求助於朋友,有時候也需要從書本當中去學習通達的智慧──就如同這本書。

  作者在書中分享瞭許多動人的小故事和淺顯易懂的語句來告訴讀者,當我們努力越走越遠的時候,通常忘瞭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把路越走越窄。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適時地給人生一個逗點,你的生命纔不會突然齣現句點。」的確,在這個「不進則退」的十倍速時代,我們往往深怕隻要浪費瞭一分鍾,自己的明天就無法變的比彆人更好,因此,纔會無時無刻低著頭猛滑手機,狼吞虎嚥著手機傳來的即時「垃圾訊息」……

  然而,我們每天讓自己的心靈在刻意忙碌中疲於奔命,卻都不知道這麼疲於奔命地忙碌追逐,到底是為瞭什麼?

  我們都知道生命隻有一次,一旦過去瞭,便再也迴不來,所以當我們那麼拚命填充生命空白的同時,是否曾經想過應該給自己生命留點空白,讓自己有一點喘息的空間,不要再讓自己每天活得那麼纍呢?


 

圖書試讀

第一章      逢人隻說三分話,纔能保有七分圓話空間
 
俗話說得好:「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好辦法。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許多秘密,或許,我們一時衝動去找人傾訴一番。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很有可能會把自己的秘密洩露齣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楣。
 
1、適度的忍讓,纔能讓自己海闊天空
 
◎ 一個人的涵養來自於他的修養,有修養之人都懂得如何控製情緒。
 
◎ 所謂的忍,是一種等待,也就是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的智慧。
 
◎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血與火凝結而成的至理。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需要去忍。當你麵對不同環境,不同對手,有時採用什麼樣的手段已不是關鍵,而怎樣保持良好情緒纔是至關重要的。
 
也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讓人捉摸不到的東西,隻要你能充分認識到「小不忍則亂大謀」,你就會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可以把情緒收放自如,這個時候,情緒已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錶達,而且成瞭人性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時候,掌控不住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洩一通,結果搞得場麵十分難堪。
 
隋朝時,隋煬帝是個暴君,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嚮幫助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國公李淵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但是,大傢卻也因此都替李淵擔心,怕他遭到隋煬帝的猜忌。
 
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産生瞭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嚮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迴答說是因為病瞭,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瞭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會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隻好隱忍等待。於是,他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淪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瞭對他的警惕。這樣,纔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