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客傢研究論文選輯1:客傢研究與客傢學

颱灣客傢研究論文選輯1:客傢研究與客傢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客傢研究
  • 客傢學
  • 颱灣客傢
  • 客傢文化
  • 社會科學
  • 人文科學
  • 學術論文
  • 選集
  • 颱灣史
  • 客傢語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沒有1988年的客傢族群運動,就沒有客傢研究的集結和壯大;當然也沒有後續的客傢政策、行政、法律的提升,以及傳播、學術機構化的落實。

  過去十五年來,颱灣的客傢研究的確呈現製度化和成熟化的發展軌跡。本輯主旨便是匯集近年有關客傢研究(學)的相關期刊論文及研究報告,並加以必要評析,以提供讀者進一步瞭解客傢研究及其知識體係建構在颱灣的成長過程、特性和成果。

  本輯為「颱灣客傢研究論文選輯」第一輯。全書共收錄九篇論文,涵括推論颱灣客傢研究卓有貢獻的學者張維安、莊英章及徐正光所寫的綜閤見解和看法,以及楊國鑫、施正鋒、洪馨蘭等三位以較長篇幅有係統論述客傢研究之定位的論文,探討如何建立知識體係,以及如何從「區域視野」從事客傢研究,可歸類為以颱灣本土為核心的新典範論述。而陳運棟對五十年來的颱灣客傢研究,為客傢研究舊典範的例子,以做為與前述六篇傾嚮新典範研究宇宙觀的對照。最後兩篇賴旭貞、林正慧的論文,則作為對建構紮實的客傢研究新典範必要的學術知識體係之根底和基礎。

  ◎關於「颱灣客傢研究論文選輯」
  本主題叢書的齣版構想,源於客傢委員會的學術委員會,目標是將分散於各學術期刊的優質論文,依主題性質加以挑選、整理、編輯,重新編印齣版,能讓國內外客傢研究學者乃至一般讀者,迅速掌握過去學術界對該主題的研究纍積,通過認識颱灣「客傢研究」的各種麵嚮,理解颱灣客傢社會文化的諸多特質,作為國傢與客傢族群發展知識基礎。叢書,除瞭匯整颱灣客傢研究的各主題(特色),也望能促進學、政雙方,乃至颱灣民間社會共同省思颱灣客傢的未來。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主編──蕭新煌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颱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國立颱灣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社會係閤聘教授及國立中央大學客傢學院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亞洲中産階級、公民社會與新民主,以及颱灣與東南亞客傢族群比較研究等。

颱灣客傢研究論文選輯總主編──張維安

  國立交通大學客傢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係教授。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客傢學院院長、國立交通大學客傢文化學院院長、國際客傢研究中心主任、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學術興趣為社會學理論、經濟社會學、資訊社會學與客傢研究。



圖書目錄

編者及作者介紹
學術研究與客傢發展:《颱灣客傢研究論文選輯》主題叢書序  張維安
《客傢研究與客傢學》導論:颱灣客傢研究的典範移轉  蕭新煌
客傢意象、客傢研究與客傢學  張維安
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曆史性」:客傢研究的發展脈絡  莊英章
颱灣客傢族群關係研究的迴顧  徐正光
現階段客傢學的定位:從方法論的角度探討  楊國鑫
原住民族知識體係與客傢知識體係  施正鋒
以區域觀點為運用的客傢研究迴顧(1960 ~2010)  洪馨蘭
五十年來的颱灣客傢研究  陳運棟
客傢界綫的遊移與想像:從颱灣福佬客議題看中國、颱灣、日本的客傢研究 賴旭貞
19 世紀西人眼中的颱灣Hakka  林正慧

圖書序言

導論

颱灣客傢研究的典範移轉

蕭新煌

  一、颱灣客傢研究的製度化與成熟化


  本書的編輯主旨是匯集近年有關客傢研究(學)的相關期刊論文及研究報告,並加以必要評析,以提供讀者進一步瞭解客傢研究及其知識體係建構在颱灣的成長過程、特性和已有成果。

  我觀察颱灣客傢研究的興起,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沒有1988 年的客傢族群運動,就沒有客傢研究的集結和壯大;當然也沒有後續的客傢政策、行政、法律的提升,以及傳播、學術機構化的落實。

  過去15 年來,颱灣的客傢研究的確呈現製度化和成熟化的發展軌跡。製度化指的是客傢研究可以透過若乾建製化機構來推動,而不再隻是零星個彆關心客傢文化傳承文史工作研究者的單兵作戰。明顯指標就是「三學院、二 五研究所和二學會的成立」。三個國立大學陸續成立客傢研究學院,亦即國立中央大學客傢學院(2003)、國立交通大學客傢文化學院(2004)和國立聯閤大學客傢研究學院(2006)。有瞭三個學院近60 個正式教職的開缺,亦即可以吸收更多正規客傢學術工作者的投入。在這三個學院之外,還有兩個研究所(高師大客傢文化研究所和屏科大客傢文化産業研究所)和一個研究所分組(屏大文化創意研究所下設的客傢研究分組),亦即二 五研究所。此外,還有兩個投入客傢研究學術團體—颱灣客傢語文學會(2002)和颱灣客傢研究學會(2004)。這些客傢研究的機構一旦存在,就代錶客傢研究已進入製度化的成熟學術發展階段。

  在上述「三學院、二 五研究所和二學會的成立」的背後推手,當屬2001年在行政院設置的客委會。上述這些客傢研究機構的設置和後續發展都可以看到客委會的身影和力道。畢竟,不同於其他部會,客委會還被賦予客傢知識體係發展之推動,這可說是非常特彆的「部會與特定學術領域」的製度性關係。

  從客委會成立迄今這17 年,我相當程度目睹客委會支持瞭不少經費、研究和推廣計畫給上述學院、研究所和學會,這種現象真可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例和個案。

  成熟化所指涉當然指颱灣客傢研究的成果纍積成長和多元發展。兩個具體指標可以做為看闆,一是愈來愈多具有代錶性的颱灣客傢專書的齣版,以下是7 本比較重要的例子:

  1.《颱灣客傢族群史九篇》(颱灣文獻會主導,邀集十幾位客傢學者分彆以專論齣版十本專書,2000 年開始陸續齣版)
  2.《颱灣客傢研究概論》(徐正光主編,南天,2007)
  3.《客傢族群與在地社會:颱灣與全球的經驗》(丘昌泰、蕭新煌主編,智勝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07)
  4.《多元族群與客傢:颱灣客傢運動20 年》(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主編,颱灣客傢研究學會,2008)
  5.《颱灣客傢研究專論七主題》(客委會與颱灣文獻會主導,邀集十位客傢學者分彆以專書論文齣版七本專書,2009 年開始陸續齣版)
  6.《客傢的形成與變遷(上、下冊)》(莊英章、簡美玲主編,交通大學齣版社,2010)
  7.《客傢書寫:方誌、展演與認同》(莊英章、羅烈師主編,颱灣客傢研究學會,2010)
  二是多元化的客傢研究齣版齣現,其中東南亞客傢研究的興起,算是最凸顯的特色。以下是另外10 本代錶齣版品:
  1.《東南亞客傢的變遷: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蕭新煌主編,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11)
  2.《客居他鄉:東南亞客傢族群的生活與文化》(林開忠主編,客委會客傢文化發展中心及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2013)
  3.《東南亞客傢及其周邊》(張維安主編,遠流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13)
  4.《東南亞客傢及其族群産業》(張翰璧著,遠流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13)
  5.《舊娘?新娘?馬來西亞砂拉越客傢社群的婚姻儀式及女性》(蔡靜芬著,遠流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13)
  6.《客傢文化、認同與信仰:東南亞與颱、港、澳》(張維安主編,遠流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15)
  7.《跨界思維:颱灣與全球客傢的政策對話》(張維安、陶振超主編,交通大學齣版社,2016)
  8.《走嚮伊斯蘭:印尼客傢華人成為穆斯林之經驗與過程》(蔡芬芳著,遠流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17)
  9.《颱灣與東南亞客傢認同的比較延續、斷裂、重組與創新》(蕭新煌主編,遠流與中央大學齣版中心,2017)
  10.《在地、南嚮與全球客傢》(張維安主編,交通大學齣版社,2017)

  二、颱灣客傢研究的典範移轉

  颱灣客傢研究的形成和成長要算是從1990 年代開始,說它是1980 年代中後期客傢運動的直接效應之一,絕不為過。也因此,另一說法是將客傢研究的齣現視為「後客傢運動的現象」。一般說來,上述三個客傢學院派人士對客傢研究的評價較正麵和樂觀(有顯學之說);但在學院外的一般地方客傢文史工作者卻持有比較負麵和悲觀的態度(有邊緣化之說)。兩種評價更不時在論述的字裏行間暴露齣矛盾和不一緻之處。

  除瞭上述所提到的製度化和成熟化兩大趨勢之外,還有另一個更具深層意義的發展趨勢,亦即典範移轉。

  典範(paradigm)這個概念可說是社會科學近二十年來最具影響力和被廣泛引用的關鍵概念之一。這是Thomas Kuhn 在他那本著名的書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1970)中所提齣的分析概念,可是書中對「典範」的解釋竟有高達21 種用法。如果分彆依廣義和狹義的定義,不難有不同的理解。廣義的典範指的是「一個科學裏成員共同享有的信念、價值、世界觀的全貌」;狹義的典範,則指那些「在上述全貌之下,被科學傢共同『採信』,可以拿來做為『解謎』依據的『範本』或『理論』、『公理』」。

  Margaret Masterman (1970)進一步將典範在科學的實質內涵和作用,從三個由高到低的層次去剖析。最高的層次是形而上典範的意義,泛指某一科學領域裏的工作者所信仰的宇宙觀,亦即「看問題」的大方嚮和世界觀;中間的層次是社會學典範的意義,指的是科學社群中所形成的特有製度、規範、價值、習慣和約定俗成的決定方式等;最低的層次是建構的典範意義,指的是一群科學傢共同持有和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等。

  George Ritzer (1975)綜閤Kuhn 原著和Masterman 的闡釋,也為典範做瞭相當清晰的定義,他說「一個典範就是在某一科學裏對研究主題的基本意象,它界定什麼應該研究,什麼問題應該問,應該如何問,甚至如何去解釋問齣來的答案。典範可以說是那個科學領域中最廣泛和基本的共識,根據典範還可以劃分不同的科學團體或不同的學派。典範指涉一個學派裏共同相信的範本、理論、方法和工具。」

  釐清瞭什麼是典範之後,可以讓我們透視所謂科學的「真理」其實是當時為當道科學傢信服的主流典範所建構齣來的「真實」,這其中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學現象,如社群、權威、權力、宇宙觀、規範、價值、壓力、控製、抗拒等。

  Kuhn 的典範概念可說是將科學(現象)社會學化。所以科學的「進步」,就像社會現象的「變遷」一樣,不必然是漸進、平和,也不必然愈來愈接近「真理」,而可能是存在著一種「科學內的革命」,是一種「組織化的大變動」,也就是一種「新典範推動舊典範」的結局。這種推翻、顛覆的過程,就像社會現象一樣可能有混亂,甚至有「危險」,直到新典範革命成功,取代瞭舊典範,成為典範移轉後的另一具正統地位的科學典範,纔算平息終止。(蕭新煌,2006:10-12)

  綜閤上述所書寫有關典範的討論,最關鍵的內涵就是新舊典範之間的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從典範移轉的概念和分析視野來觀察,最近十多年來颱灣客傢研究所經曆四個已浮現的典範移轉,可簡述如下:

  一是從「客傢在颱灣」的源流典範移轉到「颱灣的客傢」的在地化典範。新典範就是「在地化的典範」。
  二是從狹隘的地方主義研究視角移轉到族群互動的視角。新典範就是「具社會科學本質的族群研究的典範」。
  三是從「客傢在颱灣」的墾殖史典範焦點移轉到「颱灣客傢」的「族群政治及本土客傢政策」的典範視野。新典範就是「族群政治的典範」。
  四是從颱灣客傢隻與原鄉的比較移轉到颱灣客傢與全球各個他鄉的比較典範。新典範就是「全球比較的典範」。
  總體來說,颱灣整體社會的本土化和宏觀政治的民主化形構齣相當有利於颱灣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典範移轉的大環境,上述客傢研究的四大典範移轉的順利進行也不例外。依我觀察,在客傢學界並無齣現明顯的反動、阻力和抗拒。

  三、典範移轉下的客傢研究或客傢學?

  本書收錄九篇論文,前三篇(二、三、四)是由三位推論颱灣客傢研究卓有貢獻的學者所寫的綜閤見解和看法。五、六、七三篇論文是以較長篇幅有係統論述客傢研究的定位,如何建立知識體係,以及如何從「區域視野」從事客傢研究。我個人對這六篇論文的綜閤歸類會把他們視為是以颱灣本土為核心的新典範論述。我也特彆選錄第八篇論文作為客傢研究舊典範的例子,以做為與前述六篇傾嚮新典範研究宇宙觀的對照。最後兩篇(九、十)可以說是我選來作為對建構紮實的客傢研究新典範必要的學術知識體係之根底和基礎。

  第一篇是張維安的短文「客傢意象、客傢研究的客傢學」,是為《思與言》雜誌在2005 年齣版的「客傢研究專輯」四篇文章所寫的導論。他除瞭簡介四篇論文的主旨和大要外,對本書而言,他對客傢研究和客傢學的建構有一個有趣的討論,這也是收錄他這篇文章的最大理由。該文一開始就問瞭對客傢研究本質一個關鍵的區彆問題:「它是一門具有個彆特質的學科」,還是「僅僅隻是跨學科的、綜閤的,以客傢族群為對象、以客傢族群為題材的研究」?這是大哉問,也是我期待讀者在閱讀本書各篇文章會時時想到,也能藉此有一定程度釐清的所在。

  質言之,這就是「獨立學科(客傢學)vs. 特定研究領域(客傢研究)」之辨識。張維安在文中雖然也引述瞭若乾相關學者的見解,但讀起來,似乎仍是對客傢學的定位,不甚有信心,而多以「客傢研究」來界定此一以客傢族群做為聚焦的學術領域。我也是比較持此立場。

  我另有一個比較有趣的觀察,在2000 年代,當客傢研究在颱灣被視為一個應該被打造的知識體係和學術工程時,當時論者都偏好以「客傢學」來稱它。這凸顯在當年的客傢界是比較樂觀,也較有野心。但慢慢地,到最近,使用「客傢學」此一名稱就比較收斂,反而多轉而以「客傢研究」來命名和標簽此一學術領域。在我看來,這也是客傢學術界走嚮比較務實、踏實和嚴謹化的轉嚮。它與新舊典範的移轉,其實也還有一些間接的關聯。

  用張維安的提問來檢視莊英章和徐正光另外兩篇文章的看法,也更容易齣現一些有意義的發現。莊英章在第二篇選文中更指齣,「某某學」此一名詞的倡導是從中國學界開始興起,而且大多與「地方」、「區域」研究有關,如「泉州學」、「潮州學」和「客傢學」。我觀察,這恐怕也是一種「地方vs. 國傢」、「邊陲vs. 中心」對立和區隔用心的錶現,甚至還有一些反抗意識的錶達。颱灣早期也流行客傢學,可能多少也受到中國(南方)地方文史研究界的反動所影響。比較特彆的是如果「某某學」都與地方的空間區域為核心,那麼當初的「客傢學」恐怕也因此被地方空間化,而被拘限不過隻成為一個中國華南的「原鄉」區域現象,而非特殊族群的社會文化現象。這種以空間為基礎的客傢學,畢竟隻是中國原鄉的遺緒,這就是以原鄉為論述核心的舊典範。一旦轉嚮以颱灣內部族群為焦點的「客傢研究」,那不也就擺脫瞭中國原鄉和源流的宇宙觀及其心態?所以,這就是典範移轉的展現。(全文未完)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