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改變中國

鄧小平改變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zra F. Vogel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暢銷經典《日本第一》作者傅高義教授,最新力作!

  亞洲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而對中國的現代歷程造成最大影響者是鄧小平。藉由深入分析鄧小平的人生和事業,揭示近年來塑造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

  鄧小平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和世界歷史的走向。解讀鄧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為邏輯,就是解讀當代中國、解讀個人命運背後的歷史迷局。

  被毛澤東形容為「棉裡藏針」的鄧小平,是中國在二十世紀晚期劇烈轉變的主要推手。他在文革十年浩劫後,終結毛澤東神話,鬆綁僵化已久的經濟社會政策,開放對西方的貿易往來,「摸著石頭過河」最終讓一部分的中國人先富起來。然而他也沒有忘了鞏固共產黨權威,最受人責難的就是1989年6月,下令鎮壓天安門廣場示威群眾。

  歷經三起三落終至攀上權力顛峰的五十年裡,他屢遭清算整肅,甚至放逐,最後在1978至1989年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1992年再度復出。當鄧小平大權在握,他看到中國半世紀來足堪創造性破壞的機會,便毫不猶豫抓住這機會,建立新經濟體制。

  想了解現代中國就一定要認識──鄧小平時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傅高義 Ezra F. Vogel


  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前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及亞洲中心主任,舉世公認的中國專家。精通中日文,1979年出版暢銷書《日本第一》,轟動東西方。公元兩千年傅高義教授自哈佛退休後,傾十年心力撰述《鄧小平改變中國》(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後,即獲「吉爾伯圖書獎」(Lionel Gelber Prize)獎勵探討全球事務的作家與學者,《經濟學人》曾讚此獎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非文學類著作獎。

  另著有:《廣東改革》、《躍升中的四小龍》(天下文化出版)

審訂者簡介

孫萬國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

譯者簡介

馮克利


  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譯有《民主新論》、《學術與政治》、《憲政經濟學》、《二十世紀的政治哲學家》等;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縛:政治思想筆記》。

圖書目錄

出版者的話:鄧小平改變中國
自序:致天下文化台灣讀者
前言:探尋鄧小平
導言:這個人和他的使命

鄧小平的背景和經歷
1.革命者、建設者、改革者

曲折的掌權之路──1969-1977
2.從放逐到返京
3.在毛澤東手下整頓秩序
4.在毛澤東手下規畫未來
5.在毛時代終結時靠邊站
6.在華國鋒時期復出

開創鄧小平時代──1978-1980
7.三個轉捩點
8.為自由設限
9.蘇聯和越南的威脅
10.向日本開放
11.向美國敞開大門
12.組建領導班子

鄧小平時代──1978-1989
13.鄧小平的治國術
14.廣東和福建的試驗
15.經濟調整和農村改革
16.加快經濟發展與開放
17.一國兩制
18.為軍事現代化做準備
19.政治的潮起潮落

鄧小平時代的挑戰──1989-1992
20.北京之春
21.天安門悲劇
22.穩住陣腳
23.鄧小平時代的終曲:南巡

鄧小平的歷史地位
24.轉型的中國

附錄:鄧小平時代的關鍵人物
中共中央會議列表(1956-1992)

 

圖書序言

第二十一章 天安門悲劇
 
「我願用我全部的生命和忠誠,誓死保衛天安門,保衛首都北京,保衛共和國。」
 
鎮壓:六月三日—四日
 
沒有證據表明鄧小平在決定向天安門派出武裝部隊時有任何遲疑。六月三日凌晨兩點五十分,他命令遲浩田「採取一切手段」恢復秩序。當時人在北京的西方學者、眼光獨到的墨寧(Melanie Manion)解釋了鄧小平的理由:「即使為了控制騷亂而在六月三日清空街道,也極有可能無法結束抗議運動。…… 抗議者只會暫時撤退,然後又會累積更大的力量。…… 六月四日動用武力,確實立刻一勞永逸地結束了這場運動。」
 
據鄧小平的家人說,不管鄧小平受到多少批評,他從未懷疑自己做出的決定是正確的。
 
很多觀察者看到五月底廣場上的人愈來愈少,認為不使用暴力清空廣場也是可能的。但鄧小平不僅擔心廣場上的學生,而且擔心國家權威的普遍弱化,他斷定為了恢復政府的權威,必須採取強硬行動。
 
此時距蘇聯瓦解還有兩年,但是鄧小平在一九八九年就堅信,蘇聯和東歐領導人沒有為維護黨和國家的權力做出足夠的努力。在波蘭,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的圓桌會議使團結工聯取得政治控制權,將總統一職改為由選舉方式產生,隨後便是共產黨的解散。巧合的是,波蘭定於六月四日舉行大選,而中國軍隊則在這一天占領天安門廣場。曾在蘇聯留學的江澤民後來讚揚鄧小平行動果斷,使中國沒有像蘇聯那樣分崩離析。
 
總數大約十五萬人的部隊已經在京郊集結待命。他們大多數是乘火車來的,但也有一些士兵是在六月一日乘十架飛機從更遙遠的成都和廣州抵達北京。為了預防需要更多的軍隊,廣州機場從五月三十一日開始有六天沒有售票。軍隊來自七大軍區中的五個,不過所有軍區司令員都表示贊成動用軍隊控制廣場,因此並不存在某軍區事後反對鎮壓學生的風險。無論結果好壞,他們都在一條船上。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