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概論(25版)

法學概論(2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法學
  • 法學概論
  • 教材
  • 法律基礎
  • 入門
  • 25版
  • 高等學校教材
  • 通識課程
  • 法律體係
  • 基礎理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係參考教育部公布之「法學概論」課程標準及考選部公布之「法學緒論」命題大綱撰寫,共分一、法律學。二、現行法概要(介紹我國主要法律之內容,並特重民法之撰述)。三、我國現行司法製度等三大單元。全書文字淺明易讀,重要處並輔以圖錶或錶格說明,將法學重要基礎觀念漸次導引。第一編法律學,涵蓋從漢摩拉比法典、希臘、羅馬法以至我國現行法律的法學發展,並廣泛有體係的介紹法律意義、法律淵源、法律解釋、法律適用到法律的製定與公布…等重要觀念。第二編現行法概要,將我國現行重要法律內容作體係性的簡述,藉由簡易體係的建立,可作為未來全麵學習的基礎。第三編我國現行司法製度,介紹司法製度中的犯罪偵查與檢察體係、審判體係與重要訴訟製度。學習者藉由此書能掌握法學架構與精要,有利於法律入門之學習。全書單元多附有近年國考試題,能掌握相關考試方嚮,有助於金榜題名。
古代法律與社會變遷:一部跨越韆年的法律文化史 作者:[虛構作者名] 本書簡介: 本書《古代法律與社會變遷》並非法學理論的枯燥闡述,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人類文明早期法律製度如何萌芽、發展、演化,並與特定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及經濟活動緊密交織的曆史畫捲。我們旨在擺脫現代法律概念的預設框架,重返古代世界,理解那些早已消逝的社會是如何通過規範和製裁來維持秩序、處理衝突並構建其獨特的世界觀的。 第一部分:法之源起——神啓、習俗與早期國傢權力的萌芽 法律並非一蹴而就的産物,它深深植根於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群體生活的實踐之中。本部分將追溯法律的“前夜”。 第一章:神聖的律令與口頭傳統 我們將探討在文字尚未普及或未被應用於記錄法律條文的時代,法律是如何以神諭、巫術儀式和世代相傳的習俗形式存在的。重點分析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早期的神權統治對法律製定的初始影響,以及早期部落習慣法在解決內部糾紛中的核心作用。我們會考察一些著名的“自然法”觀念的雛形,即認為某些行為是宇宙秩序(或神祇意誌)的一部分,而非人為製定的。 第二章:楔形文字時代的法律文本:從衡拉姆到漢謨拉比 蘇美爾和巴比倫文明是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典的誕生地。本書將細緻梳理從烏爾納姆法典到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的發展脈絡。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於法典的結構和社會功能,而非僅是條文的翻譯。例如,漢謨拉比法典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復仇原則如何反映瞭當時社會對等報應的樸素正義觀,以及它如何試圖將私人復仇的權力納入國傢(或國王)的控製之下。我們將分析,即便在成文法典齣現後,社會階層(自由民、半自由民、奴隸)在法律麵前的差異化待遇,揭示法律如何成為鞏固現有社會等級的工具。 第二章:古埃及的“瑪阿特”觀:秩序與正義的哲學基礎 古埃及的法律體係,其核心是“瑪阿特”(Ma'at)——宇宙的和諧、真理與正義的化身。本章將探討法官(維齊爾)在維護瑪阿特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埃及行政管理體係如何將法律的執行與宗教職責融為一體。我們將通過對埃及文書的分析,考察土地權屬、勞役分配和婚姻傢庭的法律規範,展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國傢是如何運用法律工具來維持龐大工程和農業生産的。 第二部分:東西方古典法律文明的定型 隨著早期城邦和帝國的興起,法律體係日益復雜化,齣現瞭專業化的法律階層和更抽象的法律概念。 第三章:希臘城邦的“Nomos”:民主與法律的張力 雅典的法律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高度參與式的法律實踐。本章將重點分析雅典的大眾審判(Dikasteria)機製,探討公民大會(Ecclesia)在製定法律(Nomos)中的絕對權威。我們將研究德拉孔的嚴苛立法以及梭倫改革對財産法和公民權的重塑。核心討論將圍繞:在沒有專業法官的陪審團製度下,法律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如何被保障的?“濫用權力”的觀念在雅典法律中是如何被界定的? 第四章:羅馬法的精煉:從習慣到“萬民法” 羅馬法是西方法律傳統的基石,其偉大之處在於其嚴謹的邏輯和不斷適應帝國擴張的靈活性。本部分將詳細闡述從早期的《十二銅錶法》到公元前1世紀古典時期法學傢(如蓋尤斯、烏爾比安)對私法(如閤同、所有權、繼承)的係統化梳理。我們將重點分析羅馬法中“自然法”(Jus Naturale)概念的演變,探討這一概念如何從最初的生物學原則,逐漸被塑造成一種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理性原則,並最終影響瞭後世的國際法和人權觀念。 第四章:漢代法律的整閤與儒傢化 在中國,秦朝的嚴苛刑法體係在漢代被吸收並與新興的儒傢思想相結閤。本章分析漢代如何確立“外儒內法”的治理模式。我們考察《秦律十八種》的遺留影響以及董仲舒推崇的“禮”如何在法律解釋和司法實踐中滲透,使得犯罪行為不僅是國傢法律的違反,更是對社會倫理秩序的破壞。我們將審視戶律、田律在維護小農經濟穩定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法律的“中世紀化”與法律傳統的斷裂與融閤 古典帝國衰落後,法律體係麵臨本土習俗、蠻族傳統和新宗教的巨大衝擊。 第五章:蠻族王國的法律:血緣、土地與個人法原則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日耳曼各族建立瞭自己的王國。本章探討瞭這些早期法律文本(如《薩利剋法典》)的特點:它們通常以“個人法”原則為基礎(即不同族群適用不同法律),法律的關注點集中在財産轉移、人身傷害(通過“Wergeld”——人命價——來計算賠償)以及對王權的效忠。我們將對比日耳曼法律中的“神裁法”(Ordeal)與古典法律中理性證據製度的巨大反差。 第六章:拜占庭的集大成:查士丁尼法典的意義 在西方傳統法律逐漸碎片化的同時,東羅馬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統治下完成瞭對羅馬法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偉大的編纂工作——《民法大全》。本章分析該法典如何係統化地保留和純化瞭古典羅馬法的精髓,並探討它在後世西歐法律復興運動中所扮演的“時間膠囊”角色。 第七章:伊斯蘭教法(Sharia)的興起與成熟 伊斯蘭教法的形成是基於《古蘭經》和聖訓的解釋,形成瞭獨特的司法邏輯。本章將區分“教法”(Sharia,神聖律法)與“法學”(Fiqh,人為解釋)。我們會分析四大法學派彆(Hanafi, Maliki, Shafi'i, Hanbali)在閤同、刑罰和傢庭關係處理上的差異,並考察伊斯蘭司法體係如何通過“Qadi”(法官)製度在廣闊的地域內實現瞭相對統一的法律實踐。 結語:理解古代法律的遺存 本書的結論部分將迴歸到我們對“法律”的理解:古代的法律規範,無論是巴比倫的等級森嚴,還是雅典的公民參與,抑或是羅馬的理性抽象,它們都是特定時代社會關係的物化體現。古代法律並非是通往現代法律的簡單綫性階梯,而是一個充滿瞭多樣性、矛盾和創造力的文化實踐場域。理解這些古老的律令,有助於我們更審慎地看待當代法律的閤理性與局限性。 本書特色: 文化語境優先: 強調法律條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和經濟基礎。 比較視角: 貫穿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希臘、羅馬、中國和伊斯蘭世界,進行跨文明的比較分析。 聚焦製度實踐: 深入探討早期法官的角色、審判程序(包括證據規則的原始形態)以及法律的執行方式。 本書適閤對法律史、文明史、社會人類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振鯤


  現 職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係副教授

  學 曆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博士

圖書目錄

第壹編 法律學
 第一章 導讀/1
 第二章 法律概說/2
 第三章 法律的意義/28
 第四章 法律的淵源/39
 第五章 法律的分類/50
 第六章 中華法係之變遷/66
 第七章 事實的確定/69
 第八章 法律的解釋/71
 第九章 法律的適用/84
 第十章 法律的製定、公布及施行/91
 第十一章 法律的效力/103
 第十二章 違法的製裁/110

第貳編 現行法概要
壹、憲法概要/117
 第一章 憲法的意義/117
 第二章 憲法的分類/119
 第三章 憲法的發展趨勢/119
 第四章 憲法的內容/121
貳、行政法概要/137
 第一章 概說/137
 第二章 行政組織/140
 第三章 行政作用/142
 第四章 行政救濟/146
參、民法概要/149
 一、民法總則/149
 第一章 導讀/149
 第二章 法例/152
 第三章  權利主體-人/153
 第四章 權利客體-物/161
 第五章 法律行為/163
 第六章 權利的行使/182
 二、債/184
  (上)債之通則/184
 第一章 債之意義/184
 第二章 債之發生/184
 第三章 債之效力/189
 第四章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193
 第五章 債之移轉與消滅/194
  (下)各種之債/196
 三、物權/200
 第一章 物權之意義與原則/200
 第二章 所有權/202
 第三章 用益物權/207
 第四章 擔保物權/208
 第五章 占有/210
 四、親屬/211
 第一章 通則/211
 第二章 婚姻/213
 第三章 父母子女/219
 五、繼承/224
 第一章 遺産繼承人/224
 第二章 遺産之繼承/226
 第三章 遺囑/229
肆、商事法概要/231
 第一章 公司法/231
 第二章 票據法/248
 第三章 海商法/258
 第四章 保險法/259
伍、刑法概要/268
 一、總則/268
 第一章 法例/268
 第二章 犯罪論/271
 第三章 刑罰論/280
 第四章 沒收與保安處分/288
 二、分則/291
 第一章 侵害國傢法益之罪/292
 第二章 侵害社會法益之罪/292
 第三章 侵害個人法益之罪/294
陸、財經相關法律/296
 第一章 智慧財産權法概要/296
 第二章 消費者保護法概要/299
柒、勞動與社會法/304
 第一章 勞動基準法概要/304
 第二章 勞工保險條例概要/308
 第三章 全民健康保險法概要/311
捌、性彆相關法律/315
 第一章 性彆工作平等法概要/315
 第二章 傢庭暴力防治法概要/318

第參編 我國現行司法製度
 第一章 犯罪偵防與檢察體係/322
 第二章 司法裁判體係/324
 第三章 我國現行司法製度對爭議的解決/329

圖書序言

李序

  韓非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國民的法治精神是決定社會秩序甚至國傢盛衰的基礎。我國國民的法治觀念淡薄,人情往往重於事理及法律,對於自身權益亦不知依法循求保護,改進之道,實應從加強法律教育著手。

  本書參考教育部八十二年十一月公布「法學概論」之課程標準撰寫,全書共分一、法律學。二、現行法概要(介紹我國主要法律之內容,並特彆著重民法之講述)。三、我國現行司法製度等三大單元。冀由此書,使學習者能知法律之梗概,除保護自身權益外,並對社會秩序與公義之建立有所裨益。

  本書原於民國八十五年間,由本人與振鯤棣閤著,尚受學界重視。近年法令變動頻繁,本書亦須配閤增修內容。本人忙於案牘,無暇兼顧改版事宜,乃由振鯤獨力完成。為免掠美,於本版起改由振鯤棣獨任作者,並樂為之序。
 
李復甸 93.5.6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簡潔大方,重點突齣,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作者在內容編排上,也力求做到邏輯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關係的構成,到具體的法律製度,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穿插瞭一些小故事和案例,讓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解閤同法的時候,作者引用瞭一個關於鄰裏糾紛的案例,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具體的現實生活聯係起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不過,這本書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內容過於龐雜,信息量太大,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容易感到 overwhelmed。而且,書中對於一些復雜的法律問題,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並沒有深入的探討,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法律的讀者來說,可能不夠。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不錯的法學入門書,適閤作為初步瞭解法律的工具書,但想要真正掌握法律知識,還需要結閤其他書籍和實踐經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簡潔明瞭,讓人一眼就能看齣這是一本關於法律的書籍。翻開書頁,我發現書中的內容編排也十分閤理,各個章節之間銜接自然,邏輯清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瞭過多的專業術語,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書中對於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關係的構成、法律製度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分析,並且穿插瞭一些生動的案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然而,這本書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內容過於淺顯,缺乏深度。書中對於一些復雜的法律問題,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並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法律的讀者來說,可能不夠。而且,書中對於颱灣的法律製度,幾乎沒有任何提及,這對於颱灣的讀者來說,是一種遺憾。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不錯的法學入門書,適閤作為初步瞭解法律的工具書,但想要真正掌握法律知識,還需要結閤其他書籍和實踐經驗。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更像是在讀一本法律辭典,而不是一本法學概論。作者似乎對法律的每一個細節都窮盡瞭描述,但卻缺乏對整個法律體係的宏觀把握。書中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晦澀難懂的句子,讓人感覺像是在閱讀一篇篇學術論文,而不是在學習法律。更糟糕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學說的觀點,隻是簡單地羅列,並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較,讓人不知道該相信哪個觀點。而且,書中對於颱灣本地的法律實踐,幾乎沒有任何提及,這對於颱灣的讀者來說,實在是一種遺憾。我個人認為,法學入門書籍應該更加注重本土化,結閤颱灣的實際情況,對法律進行解讀和分析。如果能多一些颱灣的案例,多一些對颱灣法律製度的介紹,相信會更容易引起颱灣讀者的共鳴。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但實用性很差,對於想要瞭解颱灣法律的讀者來說,並不推薦。

评分

讀完這本法學入門書,感覺就像是走瞭一趟迷宮,雖然齣口可見,但過程實在太繞瞭。作者試圖用一種非常體係化的方式,將整個法學領域都囊括進去,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問題在於,這種體係化的呈現,對於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來說,反而顯得過於抽象和艱澀。書中大量的概念、學說、判例堆砌在一起,缺乏生動的案例分析和實際應用的引導,讓人感覺像是在背誦一段段的法律條文,而不是在理解法律的邏輯和精神。尤其是一些理論性的探討,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些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用處。我個人認為,法學入門書籍更應該注重培養讀者的法律思維,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點。如果能多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多一些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法律解讀,相信會更容易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也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法律的本質。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知識麵廣,但深度不夠,實用性欠佳,更適閤作為法學專業學生的參考書,而非普通讀者的入門讀物。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夠更加注重可讀性和實用性,讓更多的人能夠輕鬆地瞭解法律。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學教授,他的寫作風格嚴謹細緻,邏輯清晰,對法律的理解也十分深刻。書中對於各種法律概念的定義和解釋,都非常準確到位,對於各種法律製度的分析,也十分透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一些有爭議的法律問題,提齣瞭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並進行瞭深入的論證,這對於讀者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啓發。然而,這本書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過於理論化,缺乏實踐性。書中對於具體的法律案例,隻是簡單地提及,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讓人感覺像是在空中樓閣,與現實脫節。而且,書中對於法律的社會影響,幾乎沒有任何探討,這對於想要瞭解法律與社會關係的讀者來說,是一種遺憾。我個人認為,法學入門書籍應該更加注重實踐性和社會性,結閤具體的案例和社會現實,對法律進行解讀和分析。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優秀的法學教材,適閤作為法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參考,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過於深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