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神經生理學博士,曾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神經科住院醫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研究員,並任教於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爾灣(Irvine)醫學院,回國後任林口長庚醫院神經科主任,長庚醫院顧問級醫師及榮譽副院長,退休後2017年1月於美國加州逝世。
除了學術專業論文外,著有《打坐與腦》、《腦與宗教:尋找腦中神明》(原書名《尋找腦中神明:宗教的腦科學觀》)、《靜坐:當東方靜坐遇上西方腦科學》、《神經神學:宗教有腦生物基礎嗎?》(以上皆立緒文化出版)、《懸壺看人間》、《認識腦、保護腦、開發腦》、《走出頭痛的陰影》、《巴金森病——認識與面對》、《前塵往事腦醫學》、《腦醫生的大帽子》等,另譯有《尋找腦中幻影》(Phantoms in the Brain)、《禪與腦》(Zen and the Brain)等書。
圖書目錄
〈序言〉 01推薦序/釋惠敏 人成即佛成:心=腦×眾生2
02推薦序/謝仁俊 禪與腦≠禪與心
03自序/朱迺欣 腦科學看打坐的「本來面目」
I 前言 01 築起科學與宗教的橋樑 02 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03 打坐是東方文化和宗教的特色 04 打坐風行世界
至於腦科學與宗教的禁忌,腦科學家一直要到廿世紀的開始,才勇敢地面對與探討。腦科學家是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事件發生在1900年愛丁堡大學的一系列演講,講題是《宗教經驗之種種》(立緒出版)(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他的第一個演講題目是「宗教與神經學」(Religion and Neurology)。在那次演講,他勇敢地表達,所有心識狀態受制於腦(All states of mind are neurally conditioned)。這表示,我們的種種心識表現,皆由腦的活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