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首先要感謝各位讀者,當您翻開這本書,代錶您和我相似,從小到大,我們在情緒成長路上巔巔僕僕,有時候,我們穩如泰山,不管人間世事如何變化,就是如如不動,順其自然。
可是,有時候情緒的狂風驟雨突降,彷彿雲霄飛車,就是急轉彎,急轉彎,再急轉彎,我們自我安慰:「This is life!」但多半時刻,是驚魂未定地內在探索:「這一趟情緒驚險之旅,到底想告訴我什麼?為什麼我焦慮、錯愕、不安?」
不管我們是因為失戀、失婚,是工作前途舉棋不定,是對過往人生懊惱失望,對未來方嚮茫無所知而情緒化;情緒原點的尋根,情緒起伏的接受,情緒管理的掌握,其實是有跡可尋,有路可走。
談到「情緒化」,多數是負麵的感覺,認為孩子情緒化是不乖;夫妻情緒化是賀爾濛失調;同事情緒化是脾氣不好;客戶情緒化是他有錢、有條件生氣。
事實上,「情緒化」是指「情緒有變化」,這是人之常情,非關男女性彆,非關年齡大小,非關位階高低。凡是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可以有疏通的管道。
多數人被汙名的「情緒化」所影響,以緻有點感覺,有點臉上的變化,有點口氣的不妙,馬上被周遭的人指責:「你這個人太情緒化瞭。」殊不知此時此刻把「情緒」壓抑下去,把「感受」和「需要」吞嚥下去,硬生生地壓到潛意識裏,將來碰到類似的情境,是會爆發更多的負麵情緒。
「情緒化也沒關係」是我深深感受周遭人心不安、情緒浮躁,因而著筆成書。
二十年來,情緒管理在社會上仍是熱門話題,也一直是主辦單位邀請的主題之一,我也一直對情緒化的成因、情緒管理的妙方,以及擴大情緒空間的研究戮力不止,相信明眼的您,一定看得齣本書的著眼點。
也就是在提昇EQ能力、穩定情緒能量的學習路上,「Why」的情緒探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How」的情緒管理,有些過往和父母的關係,和情人的誤會,和同事的疙瘩,和客戶的糾結,盡管曾經留下不堪的印痕,然而更需要學習──「How」:如何走齣情緒創傷、如何創造情緒亮點、如何從「治標」和「治本」不同麵嚮,卻可以同行並進的情緒管理成長齣來。
建議大傢來一趟情緒探索之旅(Why),再積極進入情緒管理(How)的成長之路,這個人生是很有趣的,一路閱讀下去,將發現原來您比想像中的自己更堅強,您也將瞭解學習瞭這本書的內容,更有能力去理解周邊的親友同事,當他們來尋求人生解答,來探問何去何從,您絕不會像過去的反應:「我都無法照顧自己的情緒,又如何關心你?」,您也不會問對方:「你怎麼一直在相同的睏擾裏打轉?」
脫離瞭「Why」的互動模式,相信您一定會轉身麵對他們,同時用「How」的情緒管理妙方,傾身嚮前地問:「你如何找到下一步的調整?」讓對方從情緒低潮脫身而齣。
沒錯,情緒管理路上需要換一點新把戲,新方法瞭。因為,脫胎換骨的您絕不放棄成長、絕不棄自己於情緒荒蕪雜亂、不見天日的古井裏。您渴盼學到容許自己和旁人有情緒自由錶達的安全感。
走筆至此,感謝啓思齣版社歐綾縴總編輯、孫琬鈞主編,她們看齣這本書對讀者成長的重要性,也帶領編輯團隊重新匯整篇章架構,讓全書充滿新生命,非常感激!
祝福大傢,我們一起成長哦!
吳娟瑜
2018.1.6
於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