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43年生,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利蘭大學固態物理學博士。曾先後任新竹清華大學物理系、材料科學系副教授,美國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oratories)計畫經理,美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電機與應用物理系正教授,清華大學電機系正教授。在清華大學,曾任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出版社社長,現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除科技專業論文外,著有:以海外保釣運動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惑》(中央日報社,1986年)、《固態電子學》(全華科技,1995年)、《半導體的故事》(新新聞,1999年)、《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桂冠圖書公司,2006年)、《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五南圖書公司,2008年,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出埃及:歷史還是神話?》(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從半導體看世界》(天下遠見,2012年)、《半導體的故事:發展與現況》(暖暖書屋,2013年)、《固態電子學》(新版)(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固態電子習題解析》(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主編《管惟炎口述歷史回憶錄》(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以及翻譯《IC如何創新》(天下遠見,2000年)。
2001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要製作一部描述耶穌生平的紀錄片《神子》(Son of God),商請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醫學工藝部門的專家、精於為法庭重建人類面貌的尼福(Richard Neave,公元1936年-)來製作耶穌的畫像。尼福獲得以色列考古部門的協助,得到三個公元一世紀巴勒斯坦男子的頭骨,並且獲得英國科學家的協助,用X光斷層攝影技術得到頭骨的切片掃描圖像,用特殊電腦軟體得到顏面上軟性組織厚度的資料。更進一步利用公元一世紀中東考古獲得的人像,來決定當時人們皮膚、頭髮和瞳孔的顏色,認為耶穌的瞳孔應該是深色而非淡色的。尼福利用這些資料,繪製了公元一世紀具有代表性的巴勒斯坦猶太男子的畫像。這應該是與耶穌最接近的形象了。根據《新約》學者的意見,認為耶穌應該是留著短髮的,就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14中所說的:「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麼?」當時猶太男子如果留長髮,應該是很不體面的,所以耶穌應該是留短髮,不應該像杜林屍衣照片顯示的那樣留著長髮。根據當時猶太人的傳統,耶穌也應該留有鬍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