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

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vid W. Pao
圖書標籤:
  • 保羅。使徒。感謝。信仰。基督教。靈修。聖經。屬靈成長。恩典。福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要存感謝的心」(西三15),這是使徒保羅的書信裏麵一再齣現的勸勉。沒有其他任何一個新約作者如此強調感謝,而當代重要的保羅研究也沒有深入探討這個主題。

  在這本全方位探究、平易近人的書裏,鮑維均意在重新恢復這個主題的活力。他指齣,對保羅而言,感謝是如何以救恩曆史的盟約傳統作為根據。嚮神獻上感謝就是活齣敬拜的生活、期待神將來的行動,並全然降服於基督的主權。不感謝神就是拜偶像。感謝是作為神學,包括末世論在內,和倫理學之間的連結。

  鮑維均精闢的見解指齣,使徒保羅的大發熱心始終同時堅持福音信息和這個信息所要求之迴應的重要性。
 
敬畏上帝,順服他的旨意:探尋希伯來書的屬天應許與信仰實踐 作者:[此處請填入原書作者名,此處為占位] 齣版社:[此處請填入齣版社名,此處為占位] 字數:約 1500 字 --- 內容提要: 《敬畏上帝,順服他的旨意》並非關乎使徒保羅的感謝神學,而是深入剖析《希伯來書》這部宏偉而充滿挑戰的文獻。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作者對律法、獻祭體係的深刻反思,直抵新約核心信息:耶穌基督作為至高大祭司的完美職分,以及他所帶來的永恒救贖的榮耀。全書結構清晰,從引言開始,係統地闡述瞭“信心的先驅者們”的榜樣,隨後逐章探討瞭耶穌超越亞倫體係的優越性,最終落腳於信徒應當如何以堅定的信心和持守真道的生活來迴應這份無與倫比的恩典。本書特彆關注“望”的意義,即信徒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堅定不移地錨定在天上那座更美的帳幕之中。 --- 詳細內容介紹: 第一部分:新約的優越性——超越舊日帷幕的呼召 《希伯來書》以其宏大的開篇直指核心:兒子繼承瞭萬有,他的榮耀遠超天使。本書的第一部分便圍繞這一論斷展開,詳細辨析瞭作者如何通過一係列精妙的對比,確立瞭基督相對於舊約所有中保、先知和禮儀的絕對超越性。 第一章:神在往昔與今日的言語 我們首先考察上帝的啓示方式。作者提醒當時的讀者——那些在信仰邊緣徘徊、有迴歸猶太教傾嚮的信徒——上帝的話語從未是停滯不前的。在舊約時代,他是藉著眾先知,在百般、多方的形式中曉諭列祖。然而,在“末後的日子裏”,他藉著自己的兒子將“完全的啓示”傾注於世。本書詳盡分析瞭“道成肉身”的意義,強調耶穌不僅是使者,更是上帝本體的真像。讀者將瞭解到,拒絕基督,即是拒絕瞭上帝最終極、最明確的旨意。 第二章:警惕沉淪——對失落恩典的嚴厲警告 本章著重於對信仰的嚴肅性進行審視。作者引述瞭對摩西的順服,並以此為基點,闡明瞭不聽從那比摩西更偉大的聲音(耶穌)所將麵臨的審判。本書深入挖掘瞭“疏忽”(Apotheia)這一希臘詞匯的深刻含義,它不僅僅是忘記,更是一種消極的、由心智疲憊導緻的離棄。我們審視瞭信仰群體中可能齣現的鬆懈,並探討瞭信徒如何需要不斷地“彼此督責,互相勸勉”,以確保沒有人因信心不堅固而“被迷惑,從恩典中墜落”。 第三、四章:安息的應許——從曠野的試探到基督裏的真實安息 《希伯來書》的關鍵論點之一,是將以色列人在曠野未能進入的“安息日”應許,與基督徒在耶穌裏所尋得的“安息”進行對照。本書細緻闡釋瞭“安息”不僅僅是物質的安歇,而是一種與神生命和旨意聯閤的靈性狀態。我們深入探討瞭詩人所說的“今日”的概念,即信徒的安息不是未來遙遠的盼望,而是當下可以領受的現實。如何分辨和進入這種安息,避免重蹈那代以色列人的覆轍,是本部分探討的核心。 第二部分:基督的祭司職分——完美與永恒的職事 本書的核心神學貢獻在於對耶穌基督“麥基洗德的等次”的大祭司職分的揭示。不同於那些需要不斷獻祭、自身有罪的利未祭司,耶穌的職分是獨一無二、一勞永逸的。 第五、六章:大祭司的本相與呼召 我們詳細分析瞭“大祭司”這一職位的神聖性,以及耶穌如何被上帝“定意”選立,而非自我誇耀。通過對麥基洗德的生平(他既是撒冷王,又是至高上帝的祭司)的對比,作者論證瞭利未體係的暫時性。更重要的是,本書闡述瞭基督“既是長久存活”,其代求和獻祭便具有永恒的功效。第五部分也包含瞭對“成熟”的界定,勸勉信徒脫離“吃奶的教訓”,追求更深層次的真理,不再停留在基本教義的反復操練中。 第七章:麥基洗德的位分——永恒的職事 第七章是本書的結構性高潮。我們不僅要理解基督是祭司,更要理解他祭司的等級。通過對創世記中麥基洗德的簡短描述,作者構建瞭一個復雜的預錶係統,證明亞倫的祭司職分,在麥基洗德的等次麵前,是“軟弱的、無益的”。耶穌的祭司職分是“基於生命的大能”,是永不轉移的。本書係統梳理瞭這層預錶,幫助讀者把握從舊約到新約救贖曆史的完整脈絡。 第三部分:新約的血與帳幕——進入至聖所的途徑 在確立瞭基督祭司的身份後,作者轉嚮瞭基督祭司工作的具體體現:在天上聖所的代求,以及他所設立的新約的功效。 第八、九章:新約的效力與血的洗淨 新約與舊約的對比在此達到瞭頂點。舊約的禮儀是“屬乎這世界的”,是地上的帳幕的影子,需要反復的獻祭。新約則是在天上,以基督“更美、更全備的帳幕”為藍本。本書深入探討瞭“獻祭”的本質:舊約的血隻能遮蓋罪,而基督的血——他的本體——一次性地洗淨瞭罪。第九章對天上和地上禮儀的描繪,極富畫麵感,使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基督代贖工作的獨一無二和徹底性。 第十章:信心的確據與持守的呼召 在經曆瞭整個係統性的論證後,第十章轉為強烈的勸勉。既然我們有瞭“藉著耶穌的身體,一次得以成聖”的恩典,就當憑著“完全確信的信心”進入上帝麵前。作者強調,信徒不應再有“為罪獻祭的意願”。真正的信心必然帶來行為的果效。本章對“忍耐”(Endurance)進行瞭深刻的解讀,這並非麻木的承受,而是積極地持守在上帝所應許的美事上,直到他親自降臨。 第四部分:信心的見證與最終的盼望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焦點轉嚮瞭“信心本身”——那些在基督降臨前已經通過信靠上帝而活齣不凡見證的人。 第十一章:信心的群英譜 本章被譽為“信心之人的殿堂”。它並非簡單的曆史迴顧,而是對“信”的動態定義——“未見之事的實底,是未嘗之事的確據”。本書細緻分析瞭挪亞的順服、亞伯拉罕的離彆、摩西的揀選等典範,揭示瞭他們信心背後的共同驅動力:對一個更美好、更屬天的傢鄉的嚮往。 第十二章、十三章:跟從牧者與活齣新生活 最後,作者將信心的目光引嚮“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不僅是榜樣,更是引導者和錨點。本書強調,信徒應效法那些在信心路上跑過的人,但最終的動力和仰望必須集中在耶穌身上。他如同“大牧人”,將引導羊群進入那永恒的青草地。最終,本書以一係列實際生活的勸勉作結:款待客旅、尊重婚姻、免去貪財,並永遠不要忘記“為我們掌管教會的”那一位。這些看似尋常的命令,實則是對“更美之物”——永恒的君王和國度——的迴應。 本書的價值: 《敬畏上帝,順服他的旨意》是一部緻力於恢復信徒對耶穌基督至高無上地位的敬畏和對永恒盼望的堅固之作。它不是輕鬆的靈修讀物,而是嚴肅的教義研讀,旨在裝備信徒抵禦信仰中的軟弱和誘惑,使他們在麵對世界的壓力時,能夠站立得穩,持守那份已經領受的、比金子更寶貴的救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鮑維均(David W. Pao)


  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主修希臘羅馬文化與初期基督教曆史,現任美國三一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新約教授及新約係主任,並擔任Zonderv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Series顧問編輯;著有《顛覆現實的教會論》(天道齣版)等書。
 

圖書目錄

聖經神學新研究係列序
作者序

第1章 感謝就是以神為中心
來源與傳統
書信的感謝
跨文化的察驗
說齣「感謝」
感謝與敬拜
感謝以神為中心

第2章 盟約傳統中的感謝
神與祂的百姓
盟約傳統的過去
盟約傳統的現在
盟約傳統的未來
保羅與盟約傳統
感謝與盟約傳統

第3章 感謝與盟約曆史
感謝是記念
記念是盟約的行動
承認神大能的作為
曆史的高潮
「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保羅所傳的福音
神透過人行事
恩惠與感謝

第4章 凡事謝恩的生活
在神裏麵行走
反偶像的爭論
以感謝為祭
凡事謝恩
權威結構的再定義
立約的關係

第5章 感謝與未來
信實大能的神
銜接過去和未來
未來是感謝的基礎
看嚮未來

第6章 不感謝神
拒絕神的大能作為
忘記他們的主去拜偶像
「不要抱怨,好像他們中間一些人的樣子」
「他們既不榮耀神,也不把祂當得的感謝歸給祂」
「專顧自己」

附錄:保羅的感謝和希羅文化的互惠體製
希羅文化的恩主—門客體製
恩主—門客關係裏的感謝
保羅的感謝與施恩的榜樣
 

圖書序言

作者序

  本書之所以問世,完全齣於保羅思想裏麵有一個麵嚮與保羅神學、或保羅倫理學的傳統概念格格不入。重新評估重要的保羅主題,旨在提供深入見解,看見使徒的熱情總是同時堅持福音信息,以及這個信息所要求之迴應的重要性。強調更為寬廣的聖經-神學模式作為恰當之詮釋架構的重要性,其實也是我衷心的盼望:深切期待保羅勸勉的力量和深度能以嶄新的方式被聽見。

  開始這趟探索之旅以前,解釋本書的結構,將有助於讀者的研讀。雖然本書本質上為神學和釋經,第一章則包括性質相當不同的詳盡論述。為瞭建構本書研究的基礎,第一章查考用來錶達感謝的各種詞匯和語意。這個討論提供我們瞭解感謝就是以神為中心的基礎。接下來處理個彆保羅經文的章節,迴過頭來支持這個聲明。對於那些主要關注這個保羅主題之神學意義的人來說,第二章是個便利的切入點。

  我要嚮卡森(D. A. Carson)教授緻謝,因為他的邀請使本書得以納入「聖經神學新研究係列」(New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series)。他的精闢見解和持續鼓勵,對於本書的醞釀和完成功不可沒。歐白恩博士(Peter O’Brien)的建言使我獲益良多,尤其在寫作初期。我也要感謝三一神學院新約研究所的同事,謝謝他們在服事上的同工、支持和寶貴友誼。

  另外,我要感謝Timothy Swinson和Michael Rice,他們是我的助教,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給瞭我許多協助。

  最後,若沒有我的妻子剋莉絲朵(Chrystal)的愛與耐心,本書根本無法付印。她的犧牲奉獻是我忠心服事的好榜樣。謹將本書獻給剋莉絲朵和我的兩個女兒凱芮思(Charis)和瑟琳娜(Serena)。
     
  當我們緻力忠心於祂的話語時,願我主得榮耀。
 
                            鮑維均(David W. Pao)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光是書名就讓我很感興趣。你知道的,我們颱灣人有時候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但同時也常常被提醒要知足常樂。這本書名恰恰點齣瞭這個重要的平衡點,它不是要我們盲目樂觀,而是從一個更深的屬靈層麵來探討「感謝」這件事,而且聚焦在使徒保羅身上,這就更有意思瞭。我一直覺得保羅這個人非常有魅力,他在各種艱難的環境下,仍然能夠寫齣充滿喜樂和盼望的書信,這絕對不是偶然。我很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在苦難中尋找並活齣感謝的?這本書想必會帶我們深入探究保羅的內心世界,理解他獨特的感謝觀,進而應用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颱灣社會步調快,壓力也大,我們常常在忙碌中忘記停下來感恩,甚至抱怨連連。如果能從保羅身上學到真正跨越環境的感謝,那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帖心靈的良藥,也能幫助我們在麵對挑戰時,找到更有力量的前進方嚮。我迫不及待想深入閱讀,看看這本書會帶給我什麼樣的啟發。

评分

我在網路上看到《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這本書的介紹,立刻被它吸引住瞭。颱灣社會的價值觀很多元,有時候會讓人感到迷失,而聖經中的人物,尤其是像使徒保羅這樣充滿智慧和經歷的人,他們的生命故事和教導,總能給予我們清晰的方嚮。書名直接點齣「感謝觀」,這是一個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我們常常被教導要感恩,但有時候感覺有點空泛,不知道該從何感謝起。保羅,這位曾經迫害基督徒,後來卻成為最偉大的傳道者之一,他的生命經歷絕對充滿瞭戲劇性。我相信這本書會深入剖析保羅如何在各種極端狀況下,依然能保持一顆感謝的心。這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關於宗教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麵對人生起伏、如何保持內心力量的指南。在颱灣,許多人都在尋求心靈的平靜和力量,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能提供一些獨特且深刻的啟發,幫助我們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找到那份不被外在環境左右的平安和喜樂,並且學習在任何景況下,都能夠獻上真誠的感謝。

评分

最近在書店看到《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這本書,它的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覺得「感謝」這件事,在我們的文化裡,有時候會被簡化成一種禮貌性的迴應,或者隻在順遂的時候纔會想起。但是,從使徒保羅身上探討感謝觀,這就非常有深度瞭。保羅的人生充滿瞭艱辛,從被石頭砸、被鞭打,到被囚禁,這些都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但他卻能在書信中,不斷地傳達齣喜樂和盼望。這本書,我相信一定會帶我們去挖掘保羅這種「凡事謝恩」背後的核心動力。在颱灣,我們常說「苦中有甘」,這本書或許就是提供瞭一個更為精準、更為係統性的解析。它不是要我們裝作什麼都沒發生,而是教我們如何在真實的痛苦中,依然能看見神的美善,並因此獻上感謝。這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麵對各種挑戰和壓力時,非常有實際的幫助。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有提到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讓讀者能夠將保羅的感謝觀,應用在自己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從而找到生命中的韌性和力量。

评分

這本《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真的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它挑戰瞭我對「感謝」的既有認知。我原本以為感謝就是對順境的迴應,但書中深入探討的保羅的感謝觀,卻是在極度的逆境中依然能找到恩典與感恩的理由。例如,保羅在獄中仍然能寫齣腓立比書,字裡行間充滿喜樂,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書裡應該會從神學、心理學,甚至文學的角度來解析保羅的這種精神力量。在颱灣,我們常常強調「正能量」,但有時候這種正能量會變成一種壓力,好像不能有負麵情緒,不能有軟弱。保羅的感謝觀,似乎是另一種層次的「力量」,它不是壓抑痛苦,而是超越痛苦。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讓我們知道真正的感謝,是可以和痛苦並存的,甚至可以從痛苦中提煉齣感謝的養分。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生活中常常跌跌撞撞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指引,讓我們知道即使在風雨中,我們依然有可以抓住的恩典,依然有值得感謝的理由,而不是被睏在抱怨的泥沼裡。

评分

《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這本書的題目,深深打動瞭我。在颱灣,我們常常在節慶時會感謝,或是在獲得幫助時會緻謝,但「凡事謝恩」聽起來就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境界。使徒保羅,這位在早期教會歷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傳道者,他的生命歷程可以說是充滿瞭挑戰和艱難。我一直對他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對神的信心和對人的愛,感到非常欽佩。這本書,我想應該會深入挖掘保羅的這種「感謝觀」是如何形成的,它背後的神學基礎是什麼,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實踐。在現今的颱灣社會,人們的焦慮和壓力越來越大,常常會陷入一種負麵情緒的循環。如果能從保羅身上學習到,如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值得感恩的點,並且讓感謝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那將會是多麼大的祝福。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不僅僅是理解保羅的教導,更能將這種「凡事謝恩」的精神,內化成自己的生命特質,進而在人生的各種時刻,都能活齣一個充滿感恩和喜樂的生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