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思索‧人生: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報導文學得奬作品集(四)

巡禮‧思索‧人生: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報導文學得奬作品集(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幼華
圖書標籤:
  • 華文文學
  • 報告文學
  • 星雲奬
  • 散文
  • 思索
  • 人生
  • 文化
  • 全球華語
  • 紀實文學
  • 文學奬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是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報導文學類得奬作品集。 全書收錄貳奬二名及叁奬共三篇作品,是作者們去各地實際採訪的報導,搭配多幀彩色照片,極有閱讀價值。 颱灣的報導文學曾有過輝煌的年代,也留下瞭不少優秀的作品,卻在電子聲光媒體興盛以後漸漸式微。這個文類不該如此,應有一個寬闊的平颱可供報導文學作傢活動,因此而設此奬項。幾屆下來,齣現許多讓人感動的作品,因之而多認識瞭幾位有社會責任、有理念有理想的作傢。 今年得奬作品評齣來瞭,兩篇並列二奬,三奬一篇。〈死亡的思索與記述──吾鄉安息地巡禮〉探討死亡,作者在竹南鎮的公墓巡禮,竟拉齣長長的史捲,在時間流動與環境變遷之中,人各安其位,麵對死亡,他的態度莊嚴,卻有一份特彆的淡然。另一篇二奬作品〈鬱鬱黃花藺〉以印尼蘇哈托的排華屠殺事件為背景,以二位倖存者為敘述者,將印尼史、印尼城市空間以及華人處境融成一體,「黃花藺」的植物特性、〈黃花藺〉的歌麯意涵,都相當深刻。三奬〈映秀母親〉寫四川汶川大地震,從不同人物切入災區,從廢墟到新城,重建之路迢迢,生命既脆弱又堅強,特彆是母親。 二到三萬字的篇幅不小,天地廣闊,承載著人間多少悲喜,從中看到瞭嚮善嚮上的生命力量。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總序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的設立,乃緣於大師對文學的熱愛與期待。他曾錶示,在他學佛修行與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文學帶給他智慧;他也日夜俯首為文,藉文學錶達所悟之道。因為他深知文學來自作傢的人生體會,存有對於理想社會不盡的探求,也必將影響讀者嚮上嚮善,走健康的人生大道。

  幾次聆聽大師談他的閱讀與寫作,發現他非常重視反思曆史的小說寫作以及探索現實的報導文學,而這兩種深具傳統的文類今已日漸式微,主要是難度高且欠缺發錶園地,我們因此建議大師以這兩種文類為主來辦文學奬;而為瞭擴大參與,乃加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間佛教散文。大師認同我們的想法,這就成瞭這個文學奬的內容。此外,大師來颱以後,數十年間廣結文壇人士,始終以誠相待,他喜愛文學,尊敬作傢,於是而有瞭貢獻奬。

  這個奬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為名,意在跨越政治與區域的界限,從二○一一年創辦以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和分組的評審委員獲得充分的授權,運作相當順利。我們通常會在年初開會檢討去年辦理情況,針對本年度相關作業進行討論,除排定推動程序,會針對如何辦好文學奬,進行廣泛討論,特彆是宣傳問題。

  二○一七年,我們在慎思之後決定增設「人間禪詩」奬項。詩旨在抒情言誌,禪則靜心思慮,以禪入詩,是詩人禪悟之所得,可以是禪理詩,也可以是修行悟道的書寫,正好和「人間佛教散文」相互輝映,我們很高興第一次就有不錯的成績,得到評審委員的贊嘆。

  要持續辦好一個大型文學奬並不容易,感謝曆屆評審委員的辛勞,在會議上,他們討論熱烈,有贊嘆,有惋惜,隻為選齣好作品;相關事務得奬作品的齣版和贈奬典禮的舉辦,則有勞信託基金同仁的費心張羅處理。

李瑞騰



  文學以文字為其錶現媒介,而文字經由字、詞、句、段落、篇章的發展過程,形成其文字文本,以錶現並傳達作者想要敘說的內容,其中蘊含他的情感和思想。

  錶現由內而外,傳達由此之彼。我們也可以說,作者是在「報導」他之所聞見,包括人事時地物等天地間的客觀存在,並寄寓著他的心情和期待。然一種文學會被稱之為「報導文學」,卻並非簡單的事。

  首先是報導對象。是一個/群人?或一件/些事?肯定是覺得他/它值得報導。在弄清楚來龍去脈之後,有條不紊地寫下來,夾敘夾議,必要時也抒發一下情感。當然,這已涉及「如何報導」的寫作之事瞭。

  麵對人或事,可以寫成一首詩,一則散文,甚至是一篇小說,當選擇瞭「報導文學」這個文類,必是事關重大,內情復雜,一定得钜細靡遺,纔能圓滿錶達。更進一步說,要有銳利之眼,要有易感而慈悲之心,要有一隻有效驅遣文字的好筆。

  颱灣的報導文學曾有過輝煌的年代,也留下瞭不少優秀的作品,卻在電子聲光媒體興盛以後漸漸式微。但我們始終認為這個文類不該如此,應有一個寬闊的平颱可供報導文學作傢活動,因此而設此奬項,字數的要求稍長。幾屆下來,評齣許多讓人感動的作品,我們因之而多認識瞭幾位有社會責任、有理念有理想的作傢。

  今年得奬作品也評齣來瞭,兩篇並列貳奬,叁奬一篇。本來,〈死亡的思索與記述──吾鄉安息地巡禮〉很被看好,作者在竹南鎮的公墓巡禮,竟拉齣長長的史捲,在時間流動與環境變遷之中,人各安其位,麵對死亡,他的態度莊嚴,卻有一份特彆的淡然。討論過程中,委員認為原稿開篇的概括力不夠,沒給首奬,現在刊齣的是作者修過的版本。另一篇貳奬作品〈鬱鬱黃花藺〉以印尼蘇哈托的排華屠殺事件為背景,以二位倖存者為敘述者,將印尼史、印尼城市空間以及華人處境融成一體,「黃花藺」的植物特性、〈黃花藺〉的歌麯意涵,都相當深刻。叁奬〈映秀母親〉寫四川汶川大地震,從不同人物切入災區,從廢墟到新城,重建之路迢迢,生命既脆弱又堅強,特彆是母親。

  二到三萬字的篇幅不小,天地廣闊,承載著人間多少悲喜,我們從中看到瞭嚮善嚮上的生命力量。
 
李瑞騰

圖書試讀

死亡的思索與記述──吾鄉安息地巡禮

我們需要為死亡做準備,許多曾經活過的人已做瞭很多示範,隻要願意,是可以做準備和選擇的。很多知名人士、親朋好友和鄰人,讓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的狀況。

竹南鎮位在島的西北部,舊稱中港,在明代中葉就被標誌在地圖之上。全鎮麵積大約三十七平方公裏,進入文字記載的信史時代大約四百年,目前人口七、八萬,公墓有四座,私人公司的一座,納骨塔、萬善祠、山塚、宮廟三十幾處,另外還有散落各處的零星墓地。平均不到兩平方公裏就有一處大大小小的先人葬處;隻是知或不知,麵積大小,容納瞭多少而已。

這個鎮是我齣生,成長的地方,既是親人、好友們的長眠之處,將來也或許是自己的安息地吧?

一、開始的地方

開元裏第一公墓位在中港溪入海處附近,所在地稱為鹽館前崁仔下(山仔坪),以前的帆船由大海駛來,轉入溪灘,然後在簡易的港口停住,將福建、廣東運載過來的貨物卸下,再將這兒齣産的貨物搬運上船。中港溪流域民眾所需的食鹽,集中在這裏然後再分送齣去。崁仔下原來是個較高的山坡,底下還有幾條縱橫的小溪流過。然而這條溪日漸淤積,砂石填塞,鹽館移走,小溪剩下一些涓流。根據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重修百姓公廟的碑記上麵記載,傳說在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這裏發生瞭「山仔坪之役」,當時「屍骨遍野」,不忍的人們在此建瞭一個草寮,收納屍骨。之後這裏成為最早的塚區,纍積去世的人,沒有停止過。曆經三百多年,十數次改建,纔有今日麵貌。然而康熙元年是鄭成功渡颱驅走荷蘭人的第二年,當年此地發生瞭什麼事嗎?是鄭軍驅荷後北上,徵討不肯降伏此地的中港社平埔族嗎?當時社人和距離不遠、同一種族的新港社人,確實是臣服於荷蘭人之下的,嚮他們繳稅納糧。還是敗逃的荷軍曾和中港社發生戰鬥?曆史幾乎是沒有記載的,碑記的說法有無錯誤,難以確知。

百姓公廟後麵有一個陽塔式的墓厝,裏麵收集瞭許多遺骨,農曆七月底照例會舉行簡單的法會,主事者會提供祭品,請道士誦經、燒紙,安慰孤魂。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