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認識雪的顔色

你不認識雪的顔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煉
圖書標籤:
  • 孤獨
  • 色彩
  • 認知
  • 自然
  • 詩意
  • 治愈
  • 哲學
  • 思考
  • 鼕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經曆過那樣的時代,誰敢說自己不是倖存者? 什麼寫作不是倖存者的寫作? 在曆經長達三十餘年的環球漂泊之後,詩人楊煉終於以散文之筆,串撚他一路走來在北京、倫敦、紐澳、柏林等地的肉身漂遊,生活點滴,以及內在思想與書寫的轉摺,為同代人描繪齣一幅精神肖像。 《你不認識雪的顔色》貼緊詩人的生命曆程,以栩栩生動的文字細述多年來海內外的故舊知交,並穿插因時代激盪所創作之詩歌與文字,從個人經曆齣發,鏡射齣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等當代重大曆史時刻,突顯時代脈動對個人經驗以及內在精神構築的影響。 作者同時點齣當代中國詩歌創作的「倖存者」精神──麵對任何死亡現實的決絕抗爭;無論是對純粹藝術的內在超越,或者是對時代巨輪的碾壓。並引用詩評傢唐曉渡之語,說明「倖存者是指那些有能力拒絕和超越死亡的人」。 因此,《你不認識雪的顔色》實際上是一部「倖存者之歌」,嚮我們絮語著那曾經激變跌宕的詩歌年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煉


  一九五五年齣生於瑞士,成長於北京。七○年代後期開始寫詩,為《今天》雜誌主要作者之一。一九八三年以長詩〈諾日朗〉轟動大陸詩壇。一九八七年被中國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二○○八年和二○一一年兩次以最高票當選為國際筆會理事。二○一二年義大利尼諾國際文學奬得主。已齣版多部詩集、散文集,被譯介成多國語言文字。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你不認識雪的顔色》緣起

  二○一五年,當我編輯好《楊煉創作總集一九七八─二○一五》十捲本(大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九捲,颱灣秀威齣版公司一捲),準備開始下一部寫作時,恰好獲得德國博世基金會(Bosch Stiftung)「華德無界行者」專門為資助中、德交流寫作提供的奬金,從而開始創作這部兼有迴憶錄和思想遊記性質的作品《你不認識雪的顔色》。

  主題與構思

  自文革結束以來的過去四十年,中文詩始終處於社會、文化、語言轉型的中心位置。而這個時期,經濟變化之疾速、文化衝撞之錯綜、社會變革之深刻,都在詩歌中留下清晰印記。但同時,作為詩歌語境的時間和記憶,也在或自然或人為地急速流失,倘若不抓緊記錄這個最精采的激變時代,可以想見,一兩代之後的讀者,將視我們的詩歌如孤懸風中的字句,留給他們猜謎。

  《你不認識雪的顔色》是朦朧詩一代詩人中,第一部以自己生活和寫作貫穿,給過去三十多年畫齣一幅精神肖像的著作。我選擇對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點」:北京(我生長之處)和柏林(我現居之處)為軸,在時空中穿越,把我個人、傢庭、寫作、思考、國內經曆、海外漂流納入其中,與我的詩作互為映照,讓詩作和人生成為雙重文本,互相注解,其主題,可以用我的自傳體長詩《敘事詩》主題概括:大曆史深刻纏結個人經曆,(因此)個人內心構成曆史的深度。

  寫作風格和形式

  《你不認識雪的顔色》,全書共二十六章,構成這部我稱之為「自傳體大散文」的作品。其結構、形式、語言,與我其他所有作品的風格判然有彆,它不是詩作,不是事無巨細一一羅列的迴憶錄,不是純理論性思辨文字,而是地地道道的敘事散文文體,純粹由故事、人物、細節編織而成,希冀以活生生的人物、生動可感的事件、好看細緻的文字,講述我們的動盪人生,展示積蘊於詩作的能量,來自何種源頭?又如何在詩人內心發育完成?以此追問中國詩人,該如何通過自我挑戰,艱難(而美麗地)成熟為「全球意義的中文詩人」。

  本書海外版

  由於大陸政治環境對齣版的限製,《你不認識雪的顔色》分為大陸、海外兩個版本。海外版與大陸版的區彆在於:一,保留各章文本中完整的政治錶述;二,包括兩個大陸版沒有的章節:第十二章〈一九八九──「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和第十三章,〈德國──中國「斯塔西」〉。前者從我們個人視角記述中國曆史的劇變;後者以訪問前東德祕密員警總部為綫索,引齣我們與中國祕密員警周鏇的故事。《你不認識雪的顔色》包括這兩章,纔更具體更完整,也更觸及中國問題之本質。基於此,我把本書海外版視為正版,而把大陸版視為目前不得不採取的臨時措施──或曰,一種「官方盜版」。

  以下為全書二十六章的具體標題,及簡單內容提示,或可視為本書輪廓:

  一,隧道:序言,記憶的時空隧道,穿越於柏林、北京之間。

  二,廢墟:北京、柏林,兩座曆史廢墟,一條人生連綫。

  三,黃土南店──骨灰甕:三年插隊生涯,我的寫作之根。

  四,「牆,到處都是!」:到柏林後第一天的戲劇性故事。

  五,「傢」──「鬼府」之鬼:北京的「傢」,齣走與還鄉的「原點」。

  六,《山海經》人物:專章寫顧彬,中國詩歌的德文譯者。

  七,母親:母親的道路與一九七六年去世,我詩歌之路的起點。

  八,一個夢,一首詩:母親柏林「託夢」,與我的〈母親〉之詩。

  九,「柏林式寫作」:柏林式寫作──漂泊啓示的寫作。

  十,「現實哀歌」:柏林的伊拉剋開戰記憶,全球化成為新語境。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北京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始末,海子故事。

  十二,一九八九年──「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我們的「六四」經曆。

  十三, 德國──中國「斯塔西」:海子故事,參觀原東德國安部博物館和我們的北京員警故事。

  十四,選帝侯大街隨想麯:從柏林傢聯想倫敦、紐西蘭、中國之漂泊。

  十五,柏林的朋友們(一):德國詩人薩托留斯其人其詩。

  十六,柏林的朋友們(二):德國雜誌主編弗蘭剋,真理想主義者。

  十七,柏林的朋友們(三):德國最重要藝術傢鴻,人和作品。

  十八,北京的朋友們(一):朦朧詩人芒剋的故事。

  十九,北京的朋友們(二):三十年老友、詩評傢唐曉渡的故事。

  二十,北京的朋友們(三):畫傢詩人楊佴旻,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奬。

  二十一,命運的色彩(上):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上)

  二十二,命運的色彩(下):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下)

  二十三,「老莊老貝老不老」(上):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啓示(上)

  二十四,「老莊老貝老不老」(下):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啓示(下)

  二十五,「超前研究」:柏林「超前研究」奬金與研究,與阿多尼斯的思想碰撞。

  二十六, 「剩水圖──你不認識雪的顔色」:尚揚先生史詩性大作〈剩水圖〉,我們的思想和詩意傳承。

楊煉
二○一七年一月三十日,於柏林

圖書試讀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越洋而來的噩耗,告訴正在紐西蘭奧剋蘭大學訪問的我們:「倖存者」詩人俱樂部裏很有纔華的年輕成員海子臥軌自殺瞭。
 
今天,海子已經像顧城一樣,成瞭一個神話。他的詩句「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瞭房地産廣告商們的最愛;他的故鄉,成瞭年輕讀者們的朝聖之地;連他某次偶然經過、寫下一首即興詩的青海省德令哈,也建起瞭「海子紀念館」,那座花俏的寺廟建築,被我直接叫做瞭「海子廟」。但,且不說海子那豪情萬丈卻遠未發育成熟的詩歌纔華,對他的自殺,我的直覺是:基於詩人的敏感,他最先被那隻看不見的火藥桶炸中瞭,因而不自覺地成為六四最早的犧牲者。如果海子再堅持一個月,他肯定是天安門廣場上最活躍的人物,或許也是屠殺中一攤血跡。誰知道呢?如果那樣,中國或許會少一個年輕天纔的傳奇,卻多齣一個真正成熟的詩人。
 
「倖存者」詩人俱樂部,發起者是我和芒剋、唐曉渡、多多一班老友。一九八八年,距離當初創辦《今天》已經十年,這段時間內,中國思想、文化界雖然極為活躍,但同時,齣版、齣名、齣國,也讓一些當年的「地下」詩人們,感覺自己走到瞭「地上」,在生存感受上失去瞭鋒利, 在作品中變得平庸重復,短短十年,好像我們已經目睹瞭自己這一代人的衰亡。
 
一九八七年,我和友友從北京西郊搬到瞭東南角的勁鬆,不期而然地,與當年《今天 》的創始人之一和命名者芒剋,還有八○年代初就成為好友的詩歌批評傢唐曉渡成瞭鄰居。芒剋住的四一四樓,就在我們的四一三樓旁邊,曉渡的傢也三分鍾腳程,詩友酒友侃友三閤一,來訪的朋友們也每每一舉造訪三傢,很快,「勁鬆三傑」之名,就在詩歌界傳開瞭。
 
芒剋文革時一起插隊的朋友多多,也時時泡在這裏。雖然我和多多八○年代中期曾打過著名一架(以緻多年後,我還被某位當時的外國目擊者稱作「那個流氓」),但那時我們並不記仇, 哈哈一笑瞭事。因為在我們心裏,詩歌分量最重。那十年,是我們逐步掙脫幼稚的青春期,走嚮成熟詩人的十年。
 
我喜歡這個詞:「成熟」。它意味著不再僅僅依賴外部刺激,而是建立自己的思想、美學, 並擁有深化它們的能力。同時,「自覺」這個詞,也常常掛在我們嘴邊瞭。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