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視角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

多視角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對外漢語教學
  • 華語教學
  • 師資培訓
  • 語言學
  • 教育學
  • 教學法
  • 多視角
  • 跨文化交流
  • 課程開發
  • 教材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不僅有豐富的教學探討,在華語師資培育以及華語中心行政政策執行方麵的著墨也極為寶貴,能夠為現今華語中心提供不同視角的思考。內容包含外籍學生的招生,華語學分學程、學位學程等海內外師資培育定位及學習者齣路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希奇


  現職:
  逢甲大學外語教學中心暨華語學分學程副教授

  學曆: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係暨研究所」博士

  著作:
  《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之研究》(2011)
  《對外華語師資培訓》(2011)
  《漢語語言學題庫》(2009)

圖書目錄

葉 序 I
陳 序 III
自 序 V
1. 現代漢語句狀語引導碼「難道」的結構—功能—語境教學 1
2. 對比標記「可是」與「但是」於中英言談的差異 45
3. 颱灣華語教師之教學環境及滿意度調查:十年來之變化發展分析 79
4. 多元文化下新移民成人華語學習和習得考量的教材和師培 121
5. 「NP+的+VP」構式觀於華語的語義、篇章、語用和教學 137
6. 從漢語語法特點談對外華語教學 147
7. 源頭活水—繽紛的海外華語師資培訓 157
8.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暑期密集華語課程教學 175
9. 傳教士華語教學策略──以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返鄉傳教士(Returned Missionaries)為例 179
10. 傳教士華語教學的語音中介現象──以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返鄉傳教士(Returned Missionaries)為例 195
11. 從聲學語音學談歐美學生的上聲偏誤與教學 207
12. 「語音工具」於華語教學之運用 225
13. 外籍學生如何學習華語聲調 239
14. An Analysis of Sounds [r] and [l] 253
15. 由華語文教學定位談師資培訓 267
16. 從Whole Language理念談華語文的教與學 277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多視角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一書,是李希奇教授對華語文教學各項問題深入研究之精華成果。對華語文教學各方麵理論與實踐均有確切意義。

  全書內容包括:
  1. 現代漢語句狀語引導碼「難道」的結構—功能—語境教學
  2. 對比標記「可是」與「但是」於中英言談的差異
  3. 颱灣華語教師之教學環境及滿意度調查:十年來之變化發展分析
  4. 多元文化下新移民成人華語學習和習得考量的教材和師培
  5. 「NP+的+VP」構式觀於華語的語義、篇章、語用和教學
  6. 從漢語語法特點談對外華語教學
  7. 源 頭活水—繽紛的海外華語師資培訓
  8.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暑期密集華語課程教學
  9. 傳教士華語教學策略—以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返鄉傳教士(Returned Missionaries)為例
  10. 傳教士華語教學的語音中介現象—以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返鄉傳教士(Returned Missionaries)為例
  11. 從聲學語音學談歐美學生的上聲偏誤與教學
  12. 「語音工具」於華語教學之運用
  13. 外籍學生如何學習華語聲調
  14. An Analysis of Sounds [r] and [l]
  15. 由華語文教學定位談師資培訓
  16. 全語言(Whole Language)教學理念探討

  書中各文引證確實,申論有據。尤其在第1與2二文中分析瞭現代漢語句狀語引導碼的使用是言談標記功能之外的編碼認知過程。將「可是、但是、不過」,「雖然、盡管」,「反正、畢竟」,「居然、竟然」,「卻、倒、並」,「難道」等在篇章語用的細微差異及教學上的難點,基於認知基模及言語行為理論教學理念等,均作瞭深入的探討。給華語文教學者提供瞭豐富的教學資源。

  本書無論在華語語音、語法、語義、語用、教學方法各方麵均有獨到之理念,是當代華語文教學值得參考的圭臬。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係暨研究所
名譽教授
葉德明
2017年4月

推薦序
 
  近年來全世界掀起瞭一股學習華語的熱潮,而《多視角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一書的齣版乃展現作者嘗試連接實務與學理的企圖心,本人很榮幸得以為此書撰序。本書所囊括的內容極為廣泛,除瞭結閤作者第一綫華語教師的經驗外,亦包含理論與實踐的統閤,以及華語師資培育與政策的相關討論。

  此書融閤瞭作者在華語界近二十年的點點滴滴,可供華語中心決策者、一綫的華語教師,以及華語文學者重要的參考。以下就三點分述之:

  第一,作者分享瞭其豐富的華語教學經驗,不僅是課堂上的實際互動,也進而結閤教學理論和教材設計;從探討聲調方麵的教學,到語法點的探討,再配閤第二語言習得之理論,內容涵蓋語義、篇章、語用三大範疇的討論,呈現作者的經驗與研究成果。

  第二,作者探討的教學經驗與方法頗具國際觀。除瞭國內的教學外,也結閤瞭許多海外經驗的討論,囊括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傳教士華語教學策略、海內外華語教學的發展,以及多元文化下新移民教材及師培內容等。

  第三,此書內容不僅有豐富的教學探討,在華語師資培訓以及華語中心行政政策執行方麵的著墨也極為寶貴,能夠為現今的華語中心提供許多參考。內容包含外籍學生的招生、華語學分學程及學位學程、海內外的師資培育政策及齣路等。

  此書以作者自身的寶貴經驗為基礎,展現華語文教學的麵麵觀。也希冀隨著華語熱不斷地拓展,此書能進一步為現今的華語文教學界注入新血,提供多麵嚮的思考,以促進更優質的華語教學環境。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教授
陳俊光
2017年4月
於美國加州柏剋萊


自序

  本書是筆者《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之研究》(2011)一書的增訂版,在內容上不僅刪汰前版的誤植部分,更增補瞭筆者近期的研究所得。由於研究的視野有所增廣、關注的視角更為多元,故而以《多視角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為新著命名。

  從事對外華語或漢語教學(以下簡稱華語教學)工作二十餘年,從教學兼行政的經驗,到教學實務與理論結閤,更進一層到理論研究融入教學。過程中接觸瞭海外華語教學的發展和變化,也參與瞭國內此專業領域的成長。從一綫的華語教師、行政管理的華語政策執行,到既教且學的寓教學與研究於一爐的現階段華語現象與趨勢;從華語教師的定位、外籍學生的招生、華語熱之下國內華語文中心,華語學分、學位學程,華語文學係,應用華語文係、所的雨後春筍,或一窩蜂般的成立;海內外華語師資培育,學生和學員的實習和齣路等,在在呈現齣華語文教學專業中有關理論研究、第二語言習得、教學理論、教學觀、教學法、教材編寫、課程設計、跨文化互動、多媒體運用、多元學習對象的華語教學等不同觸角的關注。論文與文章內容也因著這些觸角針對瞭華語文教育和研究,師資培育,教學理念,教學法運用,理論探討,多元結閤等麵嚮於一路走來不同階段、場域和不同主題的國內外研討會的參與所謄寫和發錶的論文整理成冊,呈現颱灣對外華語文教學近些年來發展的軌跡:顯見這一學門是結閤相關領域到跨領域而成就齣的專業學門。這本顯見精進的書冊也可說是一個從事對外華語文教學及研究者的成長和成熟。此曆程的付齣仍持續期許政府能有一專責、當責單位,落實對外華語文教學的學科專業:實是針對母語為非華語國際人士的華語教學。所涉及到須思考外籍學習者語言和文化背景、認知、年齡、學習動機、心理特質等角度的華語教學,能為有誌從事於此專業的人士引導齣正確方嚮,並自上而下,政府專責單位到各民間推廣部門;和自下而上,從個人到團隊,共同拓展齣符閤颱灣現今優勢的華語從業人員的定位、國際視野和齣路。
 
逢甲大學外語教學中心暨華語教師學程
李希奇
2017年4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看到“多視角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覺得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洞察力。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會從一個更加宏觀和多元的角度來審視對外漢語教學這個領域,而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語言學或教育學範疇。也許它會探討如何將文學、曆史、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視角融入到對外漢語教學的理念和實踐中。這對於我來說,尤其是在進行對外漢語課程設計時,無疑是一種寶貴的啓發。而“師資培育”的部分,我更是寄予厚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當前對外漢語教師所麵臨的挑戰,例如,如何在異國他鄉有效地傳播中國文化,如何應對不同國傢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及如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科學、係統、人性化的師資培育體係的見解,或許會包含一些關於教師職業道德、心理建設、以及應對職業倦怠的建議。這本書如果能為我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培訓方法和案例,那將是對我工作上的巨大幫助。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往接觸到的很多對外漢語教學的書籍,往往側重於某一方麵的理論或方法,而“多視角”的提法,暗示瞭一種更加全麵、係統化的思考。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嘗試構建一個更加立體的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框架,將語言教學、文化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以及教學技術等多個層麵進行整閤。特彆是“師資培育”這個關鍵詞,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實踐意義。我想象著,書中可能會分析當前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存在的短闆,例如,在文化理解、教學創新、跨文化溝通等方麵可能存在的不足。然後,它可能會提齣一些創新的師資培育理念和模式,比如,如何通過引入多元化的教學實踐、鼓勵教師進行跨學科研究、或者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來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如果書中能夠探討如何幫助教師提升他們的跨文化敏感性,以及如何培養他們獨立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那將會是對我非常有幫助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操作指南,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對外漢語教學。

评分

讀到這本書的標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國際漢語教育的思考。我一直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是一個極其需要“接地氣”的領域,它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需要與真實的教學場景緊密結閤。書中“多視角”的提法,讓我猜測作者很可能在嘗試打破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是從學生、教師、管理者、文化研究者等不同主體的角度來審視和構建對外漢語教學體係。例如,從學生的視角齣發,可能關注學習者的動機、學習風格、情感需求以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接受程度;從教師的視角齣發,則會探討教師的專業發展、職業倦怠、跨文化適應等問題;而從文化研究者的視角,則可能深入挖掘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負載,以及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傳遞中華優秀文化。至於師資培育,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培訓課程,而是能深入探討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有生命力的師資培育生態係統,包括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導師製度、學術研究支持等。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關於如何培養教師的全球視野,以及如何應對不同國傢和地區漢語教學的特殊挑戰,那將非常有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著實為我這位長期在外漢語教學一綫的“老兵”帶來瞭不少啓發。我一直覺得,在海外教授漢語,絕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那麼簡單,它涉及到跨文化交際、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對中國文化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傳播。書中關於“多視角”的提法,立刻吸引瞭我。我想象著,作者可能會從教學理論、實踐經驗、跨文化敏感性、技術應用乃至心理學等多個維度去剖析對外漢語教學的復雜性。特彆是師資培育的部分,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深感睏惑和期待的。如何培養齣既懂語言又懂文化、既有紮實教學功底又具備創新意識的優秀漢語教師,是推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師資培訓模式,或者是對現有師資培養體係的深度反思和優化建議。也許它會探討如何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教學、同伴互助等方式,提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和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又或許,它會強調技術在師資培育中的作用,比如在綫培訓、資源共享平颱等,為偏遠地區的教師提供更多學習機會。總之,我對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新的視野和實用的指導充滿瞭期待。

评分

“多視角對外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育”,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探索和創新的意味。我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際教育的讀者,對於“多視角”的提法非常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從語言本體、教學法、文化傳播、技術應用、學習者心理等多個角度去解讀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層麵?我非常好奇。我猜測,作者可能在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齣一些更加新穎、更具前瞻性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師資培育”這個部分,這正是我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焦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培養齣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具備全球視野的、能夠引領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優秀教師。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教師職業素養、專業能力、以及個人成長等方麵的深刻見解,或許還會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培訓和發展機製,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價值,更好地服務於漢語國際推廣的事業。如果書中能夠結閤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實踐經驗,給齣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