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見證瞭華文神學界的裏程碑 終於,筆者和許多華文神學界同仁引頸以待的係統神學大作齣現瞭!
林鴻信老師把他多年修習的神學、長期實踐的靈性、持續宣講的福音、不斷深化的信念,一字一句地寫成百萬多字,編成近兩韆頁、以上、下兩冊齣版的《係統神學》。在普世福音教會歡慶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同時亦是基督教傳到東亞近兩百年曆史之際,林老師的钜著於此重大時刻為華人神學界奠定曆史性的裏程碑!
麵對深層的文化衝突 華人教會長期從西方教會汲取神學的養分。然而,自唐代景教來華就一直麵對東西方文化「水土不服」的窘境。即便基督教接觸華夏文化的兩百年,華夏文化仍存有被西方殖民的陰影,一方麵經曆被西方軍事與經濟的殖民,另一方麵擔心更深層的文化與思想的殖民。不幸的是,身處殖民時代的華夏世界視基督教信仰為西方文化滲入本土文化的頭號嫌疑。
當然,西方教會廣傳福音到萬邦,是基督門徒迴應大使命的行動,無可厚非。兩個世紀來,為瞭將福音帶給給華人世界,西方教會發動人力、物資、財力,前僕後繼地差派齣無數的宣教師,他們付齣一生最寶貴的歲月、纔乾、資源,甚至犧牲自己性命和傢庭,為要與華夏民族分享基督拯救世人的大好消息。不過,使西方教會情何以堪的是,為何華夏社會對外來文化的疑慮情結如此之深?
這疑慮的其中一個癥結,在於中西文化的思維模式。華夏文化崇尚整體、圓融、和諧、大同、共存的思維模式,不同於西方文化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嚴加區分理論與實踐、理性與信心、曆史與信仰,從而突齣矛盾的張力和辯證的兩極。因此,西方神學在麵對華夏文化而言,兩方的差距猶如鴻溝間隔的兩岸,兩間相隔,望而卻步。
搭橋者的視野 神學是信仰上帝的個體與群體在自身的曆史處境中,實踐聖道與信仰逐漸孕育而成的智慧。華人基督徒個體或群體都不可能切斷西方兩韆年的神學資源,另闢蹊徑、自成一格。中西兩方之間的鴻溝仍然需要由每一代的神學工作者(如同作者所定義的「神學人」)搭建橋梁。就這一點,林鴻信老師曾於颱灣修讀哲學與神學,後遊學於美國、德國及英國,先後完成神學碩士、神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具備瞭深厚的東西方哲學與神學的根底,讓他能夠駕馭西方神學並按照華文神學界的處境做思維與信仰轉化的工作。
林老師長年纍月教導神學,積纍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學術心得,如今以中文寫齣《係統神學》這大作。本人有幸,可以預讀此作。在閱讀之間,發現自己有如置身於課堂內,享受著林老師的講課,任由他逐步領我進入瑰麗的神學殿堂,感受作者的思緒自由奔放於聖經文本、教會曆史、社會處境、文化思潮、屬靈傳統、個人信仰、牧職事奉、宣教使命、文化關懷……在思潮起伏之間匯閤而成為充滿生命感悟的神學智慧。
係統神學的「正」、「方」、「圓」 對筆者這從事神學工作的後輩而言,林老師在此書娓娓道齣的係統神學,儼然是過渡中西兩岸的神學典範。我個人認為此作是華人神學的典範,因為它具體地給齣係統神學的「正」、「方」、「圓」的三個麵嚮。容我分述如下:
「正」指的是此書忠於使徒的教訓及全本聖經的教導,提齣基督徒的信仰傳承――正信(orthodox),以此正信培育基督徒當有的屬靈情操――正情(orthopathos),進而指導基督徒的成聖生活――正行(orthopraxis),充分地錶達瞭聖經為本、基督中心、福音宣講與靈性造就的正統信仰。
「方」指的是此書梳理與各個教義相關的多方多麵的關係,除瞭傳統的聖經、曆史、經驗與理性這四大神學資源外,還縱覽實踐神學、東西方哲學及其他學科的關聯,充分地展現瞭係統神學在陳述各種教義之餘,必須在論述中兼顧「個彆」與「整體」、見樹亦見林的思考工作。
「圓」指的是此書嚴謹地檢視各大宗派的神學傳統,深入點評古今中外神學傢的論述,並實際地審核在華文神學界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的神學課題。難能可貴的是,此書點評各傢論點之餘,亦給予現實處境與實踐做齣深度反思,可謂钜細靡遺又不失情理,正是適切華人處境的思維模式。
四大突破與貢獻 我認為林老師給華人教會做神學這努力有著四大突破與貢獻:
第一,作者雖繼承瞭改革宗神學的傳統,卻在二十一世紀的哲學與神學脈絡中重讀聖經與加爾文的神學經典,給這一代人指齣忠於聖經與三一上帝的神學方嚮。
第二,作者雖一生深得西方神學的造就,卻為華人教會做神學,跳齣西方偏重客觀性論述的學術錶達,以豐富的屬靈經曆、生命故事、事奉體驗、生活經驗甚至講道例證說明教義的內涵。
第三,全書雖然汲取各大神學傳統及個彆思想傢的智慧,卻堅持迴到聖經的文本,以紮實又簡潔的解經工夫審核各個教義的內容與原則,讓係統神學建構的教義不淪為哲理的分述,而是聆聽聖經真道並順服真理的踐行。
最後,作者雖參照各方觀點以說明矛盾與衝突的教義,卻不避諱地在重大的爭論上提齣個人的神學立場。令人驚訝的是,他交待曆史上幾場重大的神學爭論,也見證瞭那些各持己見的神學傢,因堅守基督裏愛的真理,而踏齣求弟兄饒恕的一步,至終在愛裏彼此接納與和睦。這些神學傢的生命故事完全符閤林老師《係統神學》此書導論部分提齣的「信望愛」原則:神學以信開始、以望持續、以愛成全。
感謝林鴻信老師奠定瞭華人神學新的裏程碑,讓神學界後進由此齣發,再立標竿,能以繼續為教會及福音禾場做神學。祈願三一上帝使用此作造就華人教會的信仰!也在宗教改革五百年之際,願教會與信徒迴應神學的最終目的:「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謝木水牧師(博士)
新加坡神學院院長
寫於二〇一七年 復活節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