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神學(上、下冊)

係統神學(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神學
  • 係統神學
  • 基督教
  • 宗教
  • 哲學
  • 神學研究
  • 信仰
  • 教義
  • 神學教材
  • 基督教神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係齣救恩源頭,統整聖經真理;
神跡生命留痕,學得謙卑領受。

  近兩韆頁、百萬字的篇幅,宛如麵對一個神學長河注入汪洋,江海匯聚與撞擊發齣轟隆巨響;作者並非企圖撰述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神學教科書,亦非在本地神學環境猶待耕耘之際,刻意展現獨樹一格的觀點。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隻會失焦;企圖迎閤讀者走普及與趣味路綫,最終可能隻是眾聲喧嘩,流於虛空。作者獨鍾曆經五百年,信仰之中流砥柱――改教傢加爾文,效先賢其《基督教要義》之大意並追求簡潔與平衡為旨趣,迴歸聖經教導,不圖另闢蹊徑,而在眾多神學主題中,探問最基本原則,終究聆聽真理齊奏和諧的樂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鴻信


  颱灣大學哲學係畢業,颱灣神學院、美國富勒神學院與耶魯大學碩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颱灣神學院係統神學教授與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颱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自一九九四年《神學人基本英文字匯》開始,於神學園地筆耕不輟,著有《加爾文神學》、《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認識基督宗教》、《聖神論》、《納尼亞神學:路易斯的心靈與悸動》、《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教會生態學》,以上皆由校園齣版。另撰寫過《教理史》、《邁嚮覺醒:自我概念的探討》、《莫特曼神學》、《忘我之域》係列三冊、《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基督宗教思想史》兩冊,並主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儒、佛、耶、猶的觀點與對話芻議》、《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兼論對華人文化的意義》等書,除此另有譯作以及發錶多篇學術論文。也期許、提醒自己,終生是神學人亦是福音啓濛者,察覺自身的局限與不足,因為,真正的故事尚未說盡,還留待我們一起來書寫。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謝木水 院長
 
第一部:緒 論
第1章:導論
第2章:愛
第3章:信
第4章:望
 
第二部:認識人
第5章:導論
第6章:上帝形像
第7章:人是什麼?
第8章:關係中的性彆
第9章:點與綫:神學傢的生命故事
第10章:主體與主題
第11章:發展中的人
第12章:自由的人
第13章:人學與神學
第14章:罪
 
第三部:認識上帝
第15章:導論
第16章:三一論
第17章:近代三一神學
第18章:神學的關係思  維
第19章:創造
第20章:天、地、人
第21章:護佑
第22章:啓示
第23章:苦難
第24章:天使/魔鬼
 
第四部:認識基督
第25章:導論
第26章:耶穌基督
第27章:基督論傳承
第28章:基督的工作:十架功效
第29章:復活:第一位使徒
第30章:天路
第31章:禱告
第32章:拯救主權
第33章:聖約
第34章:宗教神學
第35章:倫理神學
 
第五部:認識聖靈
第36章:導論
第37章:聖靈是誰?
第38章:聖靈的工作
第39章:教會是什麼?
第40章:俗世中的教會
第41章:敬拜
第42章:講道
第43章:上帝國
第44章:死亡
第45章:終末I
第46章:終末II
 
第六部:總 結
第47章:異象
第48章:神學方法
第49章:遺忘與被遺忘
第50章:結論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我見證瞭華文神學界的裏程碑

  
  終於,筆者和許多華文神學界同仁引頸以待的係統神學大作齣現瞭!
  
  林鴻信老師把他多年修習的神學、長期實踐的靈性、持續宣講的福音、不斷深化的信念,一字一句地寫成百萬多字,編成近兩韆頁、以上、下兩冊齣版的《係統神學》。在普世福音教會歡慶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同時亦是基督教傳到東亞近兩百年曆史之際,林老師的钜著於此重大時刻為華人神學界奠定曆史性的裏程碑!
  
  麵對深層的文化衝突

  華人教會長期從西方教會汲取神學的養分。然而,自唐代景教來華就一直麵對東西方文化「水土不服」的窘境。即便基督教接觸華夏文化的兩百年,華夏文化仍存有被西方殖民的陰影,一方麵經曆被西方軍事與經濟的殖民,另一方麵擔心更深層的文化與思想的殖民。不幸的是,身處殖民時代的華夏世界視基督教信仰為西方文化滲入本土文化的頭號嫌疑。
  
  當然,西方教會廣傳福音到萬邦,是基督門徒迴應大使命的行動,無可厚非。兩個世紀來,為瞭將福音帶給給華人世界,西方教會發動人力、物資、財力,前僕後繼地差派齣無數的宣教師,他們付齣一生最寶貴的歲月、纔乾、資源,甚至犧牲自己性命和傢庭,為要與華夏民族分享基督拯救世人的大好消息。不過,使西方教會情何以堪的是,為何華夏社會對外來文化的疑慮情結如此之深?
  
  這疑慮的其中一個癥結,在於中西文化的思維模式。華夏文化崇尚整體、圓融、和諧、大同、共存的思維模式,不同於西方文化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嚴加區分理論與實踐、理性與信心、曆史與信仰,從而突齣矛盾的張力和辯證的兩極。因此,西方神學在麵對華夏文化而言,兩方的差距猶如鴻溝間隔的兩岸,兩間相隔,望而卻步。
  
  搭橋者的視野

  神學是信仰上帝的個體與群體在自身的曆史處境中,實踐聖道與信仰逐漸孕育而成的智慧。華人基督徒個體或群體都不可能切斷西方兩韆年的神學資源,另闢蹊徑、自成一格。中西兩方之間的鴻溝仍然需要由每一代的神學工作者(如同作者所定義的「神學人」)搭建橋梁。就這一點,林鴻信老師曾於颱灣修讀哲學與神學,後遊學於美國、德國及英國,先後完成神學碩士、神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具備瞭深厚的東西方哲學與神學的根底,讓他能夠駕馭西方神學並按照華文神學界的處境做思維與信仰轉化的工作。
  
  林老師長年纍月教導神學,積纍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學術心得,如今以中文寫齣《係統神學》這大作。本人有幸,可以預讀此作。在閱讀之間,發現自己有如置身於課堂內,享受著林老師的講課,任由他逐步領我進入瑰麗的神學殿堂,感受作者的思緒自由奔放於聖經文本、教會曆史、社會處境、文化思潮、屬靈傳統、個人信仰、牧職事奉、宣教使命、文化關懷……在思潮起伏之間匯閤而成為充滿生命感悟的神學智慧。
  
  係統神學的「正」、「方」、「圓」

  對筆者這從事神學工作的後輩而言,林老師在此書娓娓道齣的係統神學,儼然是過渡中西兩岸的神學典範。我個人認為此作是華人神學的典範,因為它具體地給齣係統神學的「正」、「方」、「圓」的三個麵嚮。容我分述如下:
  
  「正」指的是此書忠於使徒的教訓及全本聖經的教導,提齣基督徒的信仰傳承――正信(orthodox),以此正信培育基督徒當有的屬靈情操――正情(orthopathos),進而指導基督徒的成聖生活――正行(orthopraxis),充分地錶達瞭聖經為本、基督中心、福音宣講與靈性造就的正統信仰。
  
  「方」指的是此書梳理與各個教義相關的多方多麵的關係,除瞭傳統的聖經、曆史、經驗與理性這四大神學資源外,還縱覽實踐神學、東西方哲學及其他學科的關聯,充分地展現瞭係統神學在陳述各種教義之餘,必須在論述中兼顧「個彆」與「整體」、見樹亦見林的思考工作。
  
  「圓」指的是此書嚴謹地檢視各大宗派的神學傳統,深入點評古今中外神學傢的論述,並實際地審核在華文神學界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的神學課題。難能可貴的是,此書點評各傢論點之餘,亦給予現實處境與實踐做齣深度反思,可謂钜細靡遺又不失情理,正是適切華人處境的思維模式。
  
  四大突破與貢獻

  我認為林老師給華人教會做神學這努力有著四大突破與貢獻:
  
  第一,作者雖繼承瞭改革宗神學的傳統,卻在二十一世紀的哲學與神學脈絡中重讀聖經與加爾文的神學經典,給這一代人指齣忠於聖經與三一上帝的神學方嚮。
  
  第二,作者雖一生深得西方神學的造就,卻為華人教會做神學,跳齣西方偏重客觀性論述的學術錶達,以豐富的屬靈經曆、生命故事、事奉體驗、生活經驗甚至講道例證說明教義的內涵。
  
  第三,全書雖然汲取各大神學傳統及個彆思想傢的智慧,卻堅持迴到聖經的文本,以紮實又簡潔的解經工夫審核各個教義的內容與原則,讓係統神學建構的教義不淪為哲理的分述,而是聆聽聖經真道並順服真理的踐行。
  
  最後,作者雖參照各方觀點以說明矛盾與衝突的教義,卻不避諱地在重大的爭論上提齣個人的神學立場。令人驚訝的是,他交待曆史上幾場重大的神學爭論,也見證瞭那些各持己見的神學傢,因堅守基督裏愛的真理,而踏齣求弟兄饒恕的一步,至終在愛裏彼此接納與和睦。這些神學傢的生命故事完全符閤林老師《係統神學》此書導論部分提齣的「信望愛」原則:神學以信開始、以望持續、以愛成全。
  
  感謝林鴻信老師奠定瞭華人神學新的裏程碑,讓神學界後進由此齣發,再立標竿,能以繼續為教會及福音禾場做神學。祈願三一上帝使用此作造就華人教會的信仰!也在宗教改革五百年之際,願教會與信徒迴應神學的最終目的:「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謝木水牧師(博士)
新加坡神學院院長
寫於二〇一七年 復活節前夕

圖書試讀

引言
 
係統神學是學習神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藉由係統神學整閤聖經神學、曆史神學以及實踐神學以避免形成支離破碎的神學畫麵。然而長久以來,以中文寫作的係統神學並不多見,經常需要倚賴費解的西方係統神學著作之翻譯,這對於廣泛的中文神學讀者而言往往造成障礙。東方人在成為基督徒後其神學養分幾乎全來自西方並非正常,況且翻譯的東西讀來總是有些陌生、隔閡之感,尤其不少翻譯文字實在生硬難解。那麼,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中文係統神學呢?
   
按筆者設想,大概暫且不會急切需要從純學術角度寫作的係統神學吧!試想在我們當中能夠閱讀這種著作的究竟有多少人呢?大概也不會很需要單單按照西方傳統寫作的係統神學吧!那種著作與翻譯西方作品究竟有什麼不同呢?西方式的係統神學著作往往以大量材料告訴讀者某些神學傢如何、某些派彆如何,那些題材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似乎少瞭一些連結來使我們明白為什麼他們會那樣想、需要那樣想,而那些源自西方的神學主張究竟與我們有什麼關聯。有些西方係統神學著作從特定立場齣發,斷然預設唯獨自己主張的一派是好的,東方讀者不明白其寫作源由,隻是納悶為何全書花費篇幅去介紹的各門各派幾乎全是不好的呢?難道真的隻有作者一派是好的而其他全都是壞的嗎?
   
另外,在西方有一些著名神學傢的係統神學著作,其寫作目的是為瞭呈現自己獨特的神學觀點而非廣泛地介紹係統神學,在我們這邊普遍神學素養仍有待提升會需要那種主要為瞭錶達個人觀點而寫作的係統神學嗎?在一片荒蕪、寸草不生的地帶,會需要有人展示使用高等技術、細心栽培的奇葩嗎?
   
當麵對一連串的疑惑時,或許應當反過來問說,我們到底缺乏什麼呢?我們缺乏許多神學經典的可靠翻譯,我們缺乏完整一些的係統神學教科書,我們缺乏對神學具有基本常識、做深刻一點的神學反思、普遍傳達神學成果的大環境。總之,我們還沒有做好許多必備的基礎功課、下過足夠必須付齣代價的基本工夫。
   
那麼,處於我們四處有缺乏的處境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係統神學呢?我們需要凡願意以神學人自我期許的人都能看懂的係統神學,也需要凡願意在學習神學的路上做些努力者都是神學人的共識。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